-
1 # 品茶說事侃大山
-
2 # 刺楸
問:有人說清明是按陽曆來的,這是在真的嗎?
近年來,幾乎每年清明都在4月4日或者5日,但大家印象深刻的還是4月5日。其實,除了這兩天,4月6日也可能是清明節,只不過近代只在1901年到1943年間才集中出現過。
一、包括了清明節的二十四節氣都如此清明其實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同時也是民間上墳祭祖的傳統節日,並融合了民間的寒食節和上巳節。清明的前後十天都應該算作清明時節,這時大地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氣溫逐漸升高,幾乎很少會倒春寒現象了。其實,細心的人會發現,不止是清明,其餘的二十三個節氣也差不多相對固定。二十四節氣是農曆和干支曆法中用來反映天文、物候和氣候等變遷的特定節令,是依據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而劃分制定的,它將360°的黃道劃分為24份,每15°到達的位置即為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總體上反映的是太陽相對地球不同的位置而對氣候和物候等方面產生的影響,藉助它可指導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從季節變化的角度來看,二十四節氣剛好一個迴歸年,所以每個節氣的時間相對固定,應屬陽曆的範疇。
二、為何在農曆中不固定?既然說二十四節氣是農曆和干支曆法中的,那為何每個節氣在農曆中不是固定的日期,反倒在陽曆中比較固定呢?
陰曆是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週期來制定的,月亮圓缺的週期大概是29天半,一年大概是354天或再多一天,但總體上比迴歸年少十天多。由於農業生產本來就是受地球繞太陽運動來操作的,為了修正,又設定了閏月,以與迴歸年吻合,所以農曆其實也並非陰曆,說是陰陽曆更合適些。
三、總結二十四節氣是標註季節變化的,與地球繞日的運動規律有關,地球繞太陽運動的這個規律是不變的,而陽曆也迴歸年,也與地球繞日的運動規律有關,兩者有重合,但不能說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曆。換句話說,就算沒有農曆和陰曆,地球照樣在繞日運動,而一個準確的歷法自然脫離不開這個規律,農曆和陽曆就是如此。
-
3 # 啞呼
如果你沒有見過不是公曆4月5日的清明,那隻能證明兩件事,一個是
你活的年齡還太小,第2個是你知識結構有問題。
-
4 # 老農話三農
可以明確地說,清明不屬於公曆,而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天氣的四時不斷變化,並結合農事活動而確立的一個節氣。
我們都知道,太陽是恆星,而地球是行星,太陽的吸引力而使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約365天6小時,也就是公曆一週年,滿四年又多出24小時,就多出一天,把這一天放入二月,即就要閏年,
而農曆一年的變化是根據月球公轉地球一週並結合地球圍繞太陽一週而確立,月球(月亮)圍繞地球一週約29天多一點,由於地球圍繞太陽一週期約365天,那麼,那麼月球又圍繞太陽公轉一年的時間只有354天多一點。
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黃經365度節點上分配的,公曆365天是不夠被24節氣整除,那麼二十四節氣的時間也有差異,平均只能十五天左右,短至十四天,長至也有十六天吧。
而中國最早實施的農曆,二十四節氣是依據農曆、農事的活動,公曆的實施時間也不過一百多年遠遠短於農曆,二十四節氣陰陽合曆在公曆365天多一點平均因而相對固定,清明等二十四節氣在農曆卻相對不固定就不難理解了!
-
5 # 村哥小凡
清明是二十四氣節裡的一個氣節。二十四氣節,是透過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緯度線的變化來劃分的。基本上是每轉15度,就一個氣節。一年十二個月,劃分24個氣節。所以,二十四氣節是透過公曆來定的,基本上每年的4月4號或者5號會是清明。偶爾也會有6號是清明。
而農曆呢?說實話,很多時候,我覺得它的意義就是在於,每年的端午,中秋,春節等,給我們帶薪放假用的。當然了,還有我們的生日。至於,農曆其他的意義是啥,天知道呢。
那麼清明,為什麼是在4月4號,5號,固定在這兩天呢?
我們的二十四氣節,是從冬至日那天開始算起的。冬至日那天,剛好是太陽直射南迴歸線,並且直射點準備從南迴歸線往北轉移。
因為,太陽直射點每移動15度,大約經過15.25天。清明節,在二十四氣節裡,是處於從冬至開始的第八個氣節。每個氣節相隔15.25天,剛好經過了天。我們從冬至日12月21日,開始數106.75天,剛好就到4月4號和5號這個時間段。
因為,每年的清明節,都會養提前5到6個小時,當提前超過24小時時,清明就會提前一天。而多出來那天呢?又會被2月29號給沖掉。
所以,基本上,每年的清明大部分會在5號這天,少部分會在4號這天。偶爾也會有在6號這天。6號清明,基本上很難得見到的。
大家可以留意下,每年的二十四氣節,基本上都是在公曆的某相鄰的兩天裡的其中一天,而不會是固定某一天。
這是由於,地球公轉的時間不是固定的365天,而且365.25天。分開二十四氣節的話,每個氣節相隔不是完整的天數。每年的氣節,都會退後5到6小時,推遲滿24小時,就會提前加一天,這樣算來的。
二十四氣節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氣節,是民間用來指導一年農耕時間的。有些人會疑惑了,為什麼指導農耕的氣節歌是根據公曆制定,而不是農曆呢?畢竟農曆,有個農字,看字面,更應該是用來指導農業才對。
因為,農業種植是要根據氣候,溫度,Sunny的變化的。而影響氣候,溫度,Sunny變化的,是地球繞太陽公轉。所以,二十四氣節就按照公曆來劃分了。
而我們的農曆呢?一年只有354天,是按照按照月亮繞地球轉的變化來制定的。
農曆和公曆一年相差11天,由於相差的天數太大,所以二十四氣節是無法在農曆裡固定的。
-
6 # 農人解說
公曆是古埃及人所發明,對於我們來說,屬於舶來品,而清明是24節氣之一,起源於黃河流域,最早春秋時期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後到秦漢時期,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又總結出了完整的24節氣,所以24節氣是地道的中國傳統文化,因此,題主“清明屬於公曆中這樣的話”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農曆的依據是“朔望月”農曆也可以說成陰陽合曆,是在太陰曆的基礎上完善來的。清明之所以在農曆中不固定,這是因為農曆曆法演算法所決定的,也就是太陰曆的演算法。
太陰曆是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所決定,在天體測量學中叫朔望月,因為攝動的關係,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間隔有波動,在29.27至29.83天之間,所以太陰曆就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
這樣的演算法導致一年只有354天左右,和365差了十來天,每隔一年差10來天,但第三年就會多出將近一個月,人們為了讓太陰曆和四季對應上,就有了閏月,彌補了太陰曆和四季過多對應不上的缺點,有閏月的太陰曆就是咱們用的農曆。
從這裡不難看出,以月亮變化為依據的農曆,是對應不上一年四季的變化的,而且隨著閏月的出現,會出現一年有13個月!所以,以農曆為節日的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在公曆中都不是固定的,但清明例外。
清明不是以農曆為日期,它是具體的地球相對太陽的某一位置,是唯一的清明是一個傳統節日,但它不是以農曆日期來定的,和我們的春節、中秋大不一樣。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在古代是透過在地上插一根棍子,來觀察影子的長短,來定出冬至和夏至,像《周髀算經》在平地上立一根八尺高的杆子,“故冬至日晷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長尺六寸”。
根據影子這樣的演算法,實際上其理論依據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且24節氣完完全全體現出了一回歸年的時間,比公曆四年一閏還要準確,也就是說,24節氣是具體的某一地球相對太陽的位置,是非常具體的某一時刻,例如冬至這天,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公曆一年365天,和迴歸年差5個小時左右,四年湊夠24小時就會出現2月有29天,差5個小時左右是為了方便計一天,事實上公曆建立的基礎同樣也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所以公曆和清明在同是以地球繞著太陽轉的理論依據下,清明這一天就幾乎固定在了公曆的4月5號,有時也會是4月4,4月6。
總的來說,清明作為即是節日又是節氣的一個日子,其日期和西方引進來的公曆相似,就很容易讓人覺得它和聖誕節等西方節日一樣,屬於公曆了,這樣的認知是完全錯的哦。
-
7 # 商道若水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他可以普及農曆知識智慧體系,儘管他的價值被嚴重低估。
因為由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官方正式頒佈的能精確指導人們生活的西漢《太初曆》,比西元公曆前身《儒略曆》官方正式頒佈時間1582年,早1687年!
首先,清明不屬於公曆,是標準的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其次,雖然公曆肯定是陽曆,但農曆絕不是純陰曆,而且陰陽曆,陰陽合曆,和合共生。
農曆是太陰曆與太陽曆的有機結合!
農曆的月份屬於太陰曆,由月亮圍繞地球的旋轉週期決定!
月亮繞地球一週為一月,故農曆每個月初一都是月虧時刻,十五是月盈時刻。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每個普通百姓透過看月亮的圓缺,即可比較準確確定具體日期,極易操作,方便大眾。
比如,潮汐現象與月亮密切相關,故而透過看月亮是可以確定掌握每日的潮漲潮落的時刻的。
太陰曆具有巨大的航海軍事與文學等價值,這也是太陽曆所不具有的獨特特點。
但由於月亮繞地球一週大約29.5天,12個月大約354天,故而會出現閏月現象,19年7閏。
但是太陰曆在指導農業生產時,很難操作!
因為農時是由太陽日照強度,也就是作物生長積溫決定的,所以我大漢先民根據地球圍繞太陽一年365.2422天的實際,根據黃經一週平分為24,標出一年的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間隔大約十五天五小時十四分左右。
因此二十四節氣是標準的太陽曆,冬至是太陽曆中一年最短的一天,而清明在冬至後的第107天,在太陽曆黃道上正好對應在公曆的4月5日前後。
農民朋友根據時令節氣來掌握農時,即可以保證精準地展開農業生產作業。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可查閱文字歷史,商代出現了四節氣: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周代為八節氣。
漢代已經正式形成二十四節氣,西漢《淮南子.天文訓》也有明確翔實的記載。
漢武帝昭告天下的《太初曆》,已經是陰陽合曆,這個時點是公元前104年。
要知道,公曆的前身是儒略曆,到1582年,才由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正式頒佈!
所以傳統的農曆是非常科學的歷法,他既不是單純的陰曆,也不單純的陽曆,而是陰陽合曆。
陰陽合曆的農曆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某種程度上,他比純粹的公曆更加科學,因為他更利於普通人掌握運用。
在中華文明史尤其是農業文明史上,農曆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在中國文化史上,陰陽合曆讓我們的四時生活詩意盎然,與陰晴圓缺時令節氣的相關的文學文化俯拾皆是。
比如古人寫詩時會標註時間,根本不用去翻看年曆,看看月亮,基本上就知道了,而農耕時,二十四節氣具有無可替代的領先性!
附: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8 # 裳暖暖智慧服裝廖傑
在遠古社會,我們的祖先敬畏大自然,很多解釋不了的現象都由巫師來解釋。早期中國的巫師們都是天文學家,喜歡夜觀天象來解釋和指導部落的生活。他們首先發現了月亮的圓缺有周期,因此把月亮的圓缺一次,定為1個月,由此產生了最早的陰曆。陰曆的特點是和月亮執行有關,所以陰曆相關的節日,比如三十和初一,晚上沒有月亮,十五的晚上,一定是圓月,5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晚上一定是月上柳梢頭的新月,九月初九重陽節晚上一定是上弦月。中國早期巫師們透過觀察月亮這個夜晚最大的天體執行規律,制訂出了早期的歷法-陰曆。陰曆可以成功解釋一些和月亮有關的自然現象,比如潮水漲落或者女性生理週期。
隨著我們的祖先進入農耕社會,這時要靠太陽的能量照耀大地,植物光合作用轉換太陽能來吃飯了。巫師必須要掌握太陽的執行規律,才能正確指導部落的種植生產和生活。當然,這也難不倒我們聰明的巫師前輩們。指南針發明後,巫師們發現北斗七星的這個大勺子的指向和地球公轉的位置有關係。因此,修正了早期的陰曆,增加了二十四節氣,變成了農曆。這樣,部落的種植時間和收成有了保障。
因為是在陰曆上修正的,所以二十四節氣在陰曆的時間不是固定的,而和陽曆的時間基本重合。
說完了陰曆再說陽曆。陽曆是直接根據地球圍繞太陽的執行週期來制訂的歷法,最早產生於古埃及。這並不代表古埃及的巫師比我們的巫師祖先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太幸運。他們生活在尼羅河下游,每年春季來臨,太陽照耀乞力馬紮羅峰,積雪在每年那麼固定幾天開始融化,尼羅河發大水,大水過後,人們開始一年的播種。他們就這麼幸運地制訂了最早的陽曆。後來隨著西方日心學說、望遠鏡和天文學的進展,逐漸完善為我們現在使用的陽曆。
正值清明,向我們聰明勤勞的祖先們致敬!
-
9 # 假冒帥哥
24節日是標準的陽曆節日。
原來我也是認為24節日是陰曆的節日,透過認真的學習,才知道,是陽曆的節日。
看我的QQ空間裡的一篇文章。
-
10 # 魚泡泡大
首先要說明的中國的農曆實質是陰陽曆,不是純粹的月曆(陰曆)也不是純粹的太陽曆(陽曆或稱公曆)。所以會出現題主說的現象
-
11 # 答一一案
24節氣沒說是農曆啊,除了清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哪個不是公曆時間,節氣和節日不一樣,正好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氣而已
回覆列表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並不是每年都固定在4月5日。
實際上清明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
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而清明則是在陽曆中一般都在4月4至6月之間,卻不能以確定的陰曆日期為準。
其實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老祖先流傳下來的二十四節氣看作中華民族自有的陽曆,因為它和國外使用的陽曆都是以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計算和劃分的,自然區別不象陰曆與陽曆間這樣大。
這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天文學和自然科學上的寶貴科學遺產。
擴充套件資料
習俗活動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處在生氣旺盛的時節,也是陰氣衰退的時節。祭祖與踏青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雖然清明節日的禁火與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踏青、掃墓之外,在歷史發展中還吸收了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