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N次接觸
-
2 # 莊生荒谷
“混混”皇帝劉邦的漢朝天下並不混啊。
劉邦是混混,但他屬於天賦異稟那種。
劉邦自小家貧,沒錢讀書,身上沒有那一股俊逸的書卷氣,這不錯,但這並不影響他幹成大事業。
劉邦不喜歡幹農活,有點不務正業的樣子。又愛喝酒,也喜歡吹牛,喜歡結交如樊噲等屠狗輩,更是給人一種混混的樣子。
劉邦不喜歡務農,甚至討厭農活,因為農活會阻礙和束縛了他心中慢慢成型的大格局。
劉邦外表雖然混,但他的腦子可清醒得很,他具有驚人的判斷力,比《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還要厲害得遠。張良從黃石公那裡學得兵法謀略說給劉邦聽,劉邦立即得出新穎的見解。說給別人聽的時候,別人要麼膛目結舌,要麼說得牛頭不對馬嘴。張良說:“沛公殆天授。”從此死心踏地跟著劉邦。
劉邦沒有文化,蕭何有。蕭何是劉邦的老鄉,他可是學富五車的人,蕭何不僅知識淵博,而且很有辦事能力,不是死讀經書的書呆子。但蕭何也看上了劉邦,願意輔佐他成就大業。而不是讓劉邦成為自己的手下,因為他看出劉邦身上有一股氣質,天生的帝王氣質。憑自己的才具,還不配役使劉邦,雖然劉邦目前貧困潦倒,吃了上頓沒下頓。既然自己不能役使劉邦,就只好讓劉邦來役使自己了,反正大事業是一定要乾的。
呂公,當地富豪,一見劉邦,就願意把自己千嬌百媚的寶貝女兒嫁給一個混混。呂公是不是發神經,吃飽了撐的,他不是,他巨眼識英雄。事實上證明呂公做對了,劉邦後來當了皇帝,呂公的女兒當了皇后娘娘。
韓信,千古軍神。有一次劉邦和韓信聊天,劉邦問韓信:“我最多能帶多少兵馬?”韓信回答:“陛下最多能帶十萬?”劉邦又問:“那麼你能帶多少?”韓信說:“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劉邦又問:“那為什麼你又甘心聽我管轄?”韓信回答:“我是大將之才,只會帶兵。陛下帶兵雖不及我,但陛下卻能帶將,這是我不如陛下的地方。”如此看來,韓信戰術厲害,劉邦卻是偉大的戰略家,劉邦的格局足以役使蕭何、張良、韓信、陳平等各色人才,韓信卻不能。
項羽武功、軍事能力和氣概,古今少見,他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經常以少勝多打敗劉邦,打得劉邦幾乎崩潰。但劉邦還是艱難而堅韌地挺過來了。最後關鍵一戰打敗霸王項羽。
劉邦自己不喜歡幹農活,但他知道農業的重要性。剛打得天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劉邦要經常坐馬車出門辦事,偌大的漢帝國居然找不到四匹相同顏色的馬。劉邦因此釋出政令,大力發展生產,鼓勵生產。
劉邦本人不混,他所統治的社會也不混。
當然,社會上偶然出現混的情況,也不能怪劉邦一個人吧。
劉邦是不是混混,劉邦這個混混厲害不厲害,不用我再多所饒舌了吧。
-
3 # 南宮外史
而今社會上奇談怪論很多,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但歸納其本質屬性,無一不是片面走極端。
片面極端言論,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且朗朗上口,雖然輕浮淺薄,但正因為其輕而且浮,淺而且薄,才迎合了一部分低俗人的胃口,把糟粕奉為圭璧。
好像社會上,就有一部分人專門從事這種片面極端言論的製造似的。
且說劉邦並不是混混,官職為秦朝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長,而且還是一位俠客,在遣送囚犯途中,囚犯們不想為暴秦效勞,多有逃跑者,但劉邦不是殺一儆百,大耍淫威,而是同情民眾疾苦,心懷仁善,把幾百人統統放跑了,自己沒法向上司交代,乾脆自斷前程,走上了深山逃亡之路。待到陳勝起義反秦,劉邦立即響應,揭竿而起,這能是混混所為嗎?這正是大英雄所為。
天下一流英才如蕭何、張良、陳平、韓信、陳嬰、灌嬰、曹參、周勃、叔孫通之流,統統都願追隨劉邦左右,完成一統天下,創造出輝煌的大漢文明,揚名於全世界。一個混混有這麼大的凝聚力、能創造出燦爛文化嗎?
有些人總想歪曲中國歷史,試問:你的歷代祖先們也曾從這些歷史中一步步走過,歪曲、醜化自己的祖先,你能撈到什麼好處?
-
4 # 奇趣講史
“劉邦可不是個混混哦,他當了皇帝,社會更不是混的。”
有這樣的言論,應該是對劉邦年輕時期的誤解吧,他也是個草根皇帝,所以禮節上沒有那麼大雅,但是他人還是不錯的。
他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在歷史上的地位很高,評價也很好。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 歷任沛縣泗水亭長、 沛公、碭郡長、 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 統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 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
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 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 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
5 # 小史寫小史
首先,沒有那個正史書籍中記載劉邦是混混。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記載都是: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意思就是有大志向,不安於從事平民百姓的日常耕作。和後面:大丈夫當如是也。相對應。
還有就是,劉邦是亭長,相當於鄉鎮派出所所長。管理治安,攤派徭役。管理治安不和當地的混混處理好關係,工作就很不好做。
所以劉邦不是混混,是管理混混的,穩定混混,維持治安,國家公務人員。劉邦大小是個亭長。
-
6 # 醉酒書生
你錯了,劉邦具備領導者所有的潛質。整正的領導者,不是你自己幹了多少,而是如何把工作合理的安排給別人。有的人累死累活不成功。有的人坐在椅子上,一個電話遙控,錢就到賬。就是這個原因,劉邦首先一心為事業努力費心。其次他知道把權利分給別人,安排別人做事。
-
7 # 大燈娛樂
首先要從歷史大方面來看帶劉邦,雖然說劉邦出身不是那麼顯赫,沒有出身與名門望族,劉邦出身很低,跟劉邦一起幹事業的團隊出身都很低,賣狗肉的樊噲,織簾子和演奏喪樂為生的周勃,他們就像劉邦的小弟一樣跟隨左右,但也就是這些人奠定了漢朝百年基礎,結束了強盛一時的大秦帝國。
劉邦是非常有能耐的,他四十七歲起兵,滅秦用三年,滅西楚霸王用了四年。前後短短七年,他就從一個泗水亭長變成了一個萬人之上的開國皇帝,不得不說沒有兩把刷子和過人的膽識與氣魄是不能實現的。
舉個例子:當初韓信在楚營裡不受待見,壯志難酬來到劉邦麾下,選上將軍的時候,劉邦慧眼識珠,面對將士的不服,把韓信冊封為上將軍,為一代戰神提供了一個跳板,也為自己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試想一個面對暴秦的統治不甘平凡敢於反抗的混混,一個面對敵營來的執戟郎中,堵上自己的百萬大軍以及今後的命運的混混,一個面對強自己百倍的敵人,而不放棄爭霸的混混,這樣的混混,在歷史千年長河中又有幾位呢?有這樣的混混帝王治理國家何愁國不強民不富呢?
-
8 # 千年風雅
劉邦雖然是混混,但是他的江山不是混出來的,只是劉邦以前做過混混,性格中有混混的成分,單純靠混是沒有前途的!
-
9 # 過去即歷史
這樣懟回去:
劉邦早年是不學無術,但你知道多少個混混才出一個劉邦,無數的混混在歷史上汲汲無名,可能這類混混佔混混群體總數的99.99%,而劉邦這樣的混混出現可能只有0.01%的機率。而有些人偏偏拿自己的人生去賭那0.01%的機率,明明是普通人的命,卻非要自命不凡。
還有些人就是拿這來做幌子,維持自己做混混的想法;這就好比一些吸菸喝酒的人,別人勸,少吸菸少喝酒,他們反過來懟:不吸菸不喝酒,菸廠酒廠不倒閉了;接著勸說吸菸喝酒太多對身體沒好處,他們接著說:那誰誰煙照吸,酒照喝,活到七八十都沒事;反觀誰誰不吸菸,不喝酒,十五歲就死翹翹巧了。這是不 不是跟劉邦混混的說法很有可比性,就喜歡拿特殊性當作普遍性來看待,這樣幹,極有可能搭進去自己的一生。
-
10 #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這些言論只是自我安慰
劉邦是混混,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事,四十多歲了還是一事無成。
但是劉邦當時已經有了職位,還是個正當職位,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還是吃的國家飯。
這一點是那些社會上的混混比不了的,人家好歹也是國家機關單位上班的,而那些混混呢?就算劉邦是混混,但人家最後還是起義成功了,那些現在社會上這些混混呢?
這些言論不用反駁,因為他們不是劉邦,也沒有蕭何,張良幫忙,你只是你。
這些言論都是給自己找藉口的,就像那些說平凡可貴的人一樣,是在這個社會平凡確實可貴,但是你甘心嘛,你可以這樣做,但你不能影響其他人,可以自我安慰,但生活還是要多點正能量的
-
11 # 芒果論史
我教你怎麼反駁,直接告訴他,“劉邦可不是混混!”
事實上,《史記》中從來沒有說過劉邦是“混混”,相反,劉邦在《史記》、《漢書》中的形象都是敢做敢為的“俠士”形象。
劉邦畢竟出生於草根,和項羽這樣的貴族之後相比,劉邦是真正的布衣平天下。後世能夠提筆寫詩寫詞的大多是貴族階層,能夠寫出流傳千古之詩文者,幾乎都是政治上不得志的上層階級。
劉邦和項羽相比,布衣階層的出身天然的讓文人墨客們對他少了幾分好感,勝利者的身份又讓那些政治上鬱郁不得志者無法引起共鳴,所以說,歌頌劉邦的名句很少,反倒是太高項羽的很多。
封建時代幾千年過去,劉邦開國之君的形象也就一步步淪落到了“混混”這個角色上了。
劉邦:不是“混混”是“俠士”“混混”和“俠士”還是比較好區別的,前者是魚肉鄉里,欺男霸女的惡霸,而後者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士。在《史記》的描述中,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過劉邦做過欺男霸女、偷雞摸狗的事情,他最多不過是喜愛喝酒,但錢又不夠,只能經常賒賬。這樣的行為說劉邦是一個不學無術的青年還可以接受,說他是一個“混混”,那就太過了。
所以說,劉邦並不是“混混”,相反他應該算得上是一個“俠士”。
但在作為“俠士”方面,劉邦又有一點略顯幼稚,他的偶像是“信陵君”和“秦始皇”,他渴望的是能夠大養賓客,能夠與他們把酒臨風,談論天下大事。這種被劉邦所渴求,並趨勢劉邦一直去刻意模仿的行事作風用一個詞來概括就叫做“豪爽”。
與“豪爽”相對應的就是“含蓄”,我認為劉邦身為一個“俠士”卻略顯幼稚的原因在於,他對於“俠士”的定義太過於狹隘。遇見“豪爽”者,劉邦放蕩不羈,預見“含蓄”者,劉邦則心生不屑,這種行為和“以貌取人”又有多大的差別呢?
可實際上,劉邦本身所信仰的“遊俠”精神也是脫胎於儒家的,儒家亞聖孟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捨生而取義”,意思就是說,如果“道義”和“生命”只能選一個,那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道義”,這正是“遊俠”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正是劉邦所喜愛的“豪爽”的本質所在。
說到這裡,需要有一個小總結!
劉邦不是混混,他是遊俠他被認為是“混混”,在於他對“俠士”定義的片面理解,這種片面理解傷害了很多文人的心,劉邦的形象逐漸就向“混混”靠攏了。劉邦稚嫩的“俠士觀”體現前文已經講得足夠清楚了,劉邦並不是混混,他被認為是混混,主要還是在於他的“俠士觀”不夠成熟,所以導致的一些行為被冠以“混混”稱號。
先來舉一個劉邦“俠士觀”的正面例子。1.豐西澤縱徒
劉邦是秦王朝的亭長,他負責押送一批刑徒前往驪山服徭役,但是剛出發沒多久,就有很多人逃跑了。劉邦冷靜下來想了想,覺得這批人肯定還會繼續逃跑,自己就算能夠把他們送到驪山,那人數也不會夠的,自己必定會受懲罰。
想通了這一點,劉邦就把大家叫到一塊兒,然後一起喝酒,喝完酒,劉邦就對他們說,“你們都走吧!”這些刑徒聽到劉邦的話都驚呆了,劉邦這種行為應該如何定性呢?這是私放刑徒,是重罪,更何況當時秦王朝正如日中天,劉邦幾乎是用斷送自己未來的方式來給予刑徒們自由。
要知道,當時陳勝吳廣還沒有起義,天下人都對秦朝服服帖帖,上一次轟動的全國的反秦事件已經是多年前張良的“博浪沙刺秦”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劉邦敢於做出這種“私放刑徒”的決定是難能可貴的。
這正說明了“俠士”精神被劉邦刻在了骨子裡,而也正是這樣“豪爽”的表現使得劉邦獲得了他的第一批忠實擁護者,也就是這批被他“赦免”的刑徒。
說完正面的,再來提反面的。
2.羞辱儒生
劉邦對於“豪爽”的追求是刻在骨子裡的,同樣,對於儒生的不屑也刻在了他的骨子裡。
我在前面說過了,劉邦討厭儒生,無異於“以貌取人”。只要有人穿著儒服,戴著儒帽去拜見劉邦,劉邦不但不給他好臉色,還會把他的帽子摘下來往裡面撒尿。
高陽酒徒酈食其正是以“儒生”的身份去拜見劉邦的,為了羞辱酈食其,劉邦特意邊讓侍女為他洗腳,一邊接見酈食其。即便是後來酈食其的才能得到了劉邦的認可,劉邦也經常罵他“豎儒”、“腐儒”,劉邦對於儒生的成見如同一座大山,根本搬不動。
西漢建國以後,叔孫通、陸賈等人希望可以制定禮法,劉邦卻對此不屑一顧,他說,“這天下是我在馬背上打下來的,要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可陸賈回了一句,“在馬背上打天下,就應該在馬背上治天下嗎?”劉邦隨即無言以對。後來禮法制定完成,劉邦第一次見到禮法約束下群臣畢恭畢敬的樣子,他又不禁感嘆,“我到今天才知道做皇帝是如此尊貴的一件事啊!”其實劉邦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但一遇到“儒生”提意見,即便是正確的意見,劉邦也會先痛罵他們一頓。
這正是後世之人詬病劉邦為“混混”的關鍵所在,劉邦的這些行為顯然給人一個“土鱉”、“不明事理”的感受,而完全沒有“優雅的貴族氣息”。究其根本還是在於劉邦的“俠士觀”不成熟,他沒有吸納到“俠”的核心本質,反而拘泥於表面的“豪爽”、“耿直”,這才是“俠士”劉邦被曲解為“混混”的原因所在。
最後做個小總結1.劉邦是“俠士”,不是“混混”
2.他被認為是混混有以下原因
布衣出身讓文人騷客不屑勝利者身份讓鬱郁不得志的文人沒有共鳴“不成熟”的“俠士觀”帶來的某些行為總的來說,劉邦並不是混混,說他是混混顯然是一種誤解,所以題主下次可以直接告訴他們,“劉邦不是混混,你們的前提不成立,你們的提問無意義!”喜歡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回覆列表
混混能當上皇帝可見皇帝也不是真命天子,也就是說皇帝不是天生的,難怪項羽路觀秦始王便說"彼可取而代也"。這在別人看來無非有謀反之心。然而農民出身的陳勝、吳廣更是直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於是揭竿而起推翻秦朝。劉邦是最終的勝利者,雖然,史上有人曾說"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但他建立的漢朝歷上有名,至今的漢族就是來源漢朝。漢朝是漢人當政405天。你能說天下是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