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湘順1
-
2 # 段輝時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館,召集天下賢士,號稱“十八學士”,有杜如晦、房玄齡、于志寧、陸德明、孔穎達、虞世南、褚遂良等名流。
弘文館聚書二十餘萬冊,置學士,負責校正圖藉,教授生徒;遇朝廷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時,得以參議;置校書郎,負責校理典藉,刊正錯謬;設館主(校長)一人,總領館物;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階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
虞世南、禇遂良曾先後擔任弘文館館主(校長)一職,他倆都是當時的書法大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可為什麼這麼高級別的老師,卻沒有教出一個書法大家呢?
一是弘文館招收的學生都是皇親國戚及高階京官子弟,大多是紈絝子弟。且入學年齡為14~19歲,基本已經定型,學習新的東西有一定困難。(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提倡早教的原因)。
二是書法這東西與詩歌、繪畫、音樂一樣,要達到頂級成為大家,需要一定的天賦。俗語說得好“三分靠天,七分靠人”,沒有天份的人,再努力也只是小有成就,不可能成為大家。
-
3 # 狂草控
雖然書館沒出大家,但是整個唐王朝出了不少大家,除了虞世南,歐陽詢,褚河南,還有張旭,懷素,顏真卿等等。唐太宗還是立功了。
-
4 # 子衿書法
弘文館,教的不是書法,書法在弘文館,可以請教學習,但不是主要學習內容。
弘文館原是唐高祖李淵所建,名為“修文館”。唐太宗李世民繼位,更名為弘文館。學生均為室室和朝庭要員的子弟。學習的內容為安邦治國的經略。
虞世南,凌霄閣功臣,深得李世民信賴。李世民稱讚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書翰即書法。他是更名為弘文館後的首任館長。在弘文供職的人還有房玄齡,杜如晦,于志寧等人。弘文館的設立,為的是薈聚英才,招賢納士。同時開拓文化,編撰文史,書籍整理,收藏等。
書法在唐代,由於帝王的重視,發展到了一個全盛的高峰。他們從小讀書開始就要學習書法。到了弘文館這個級別,書法不再是他們學習的內容了。
褚遂良在唐代著名書法家中,官職是最高的一個,他在弘文館工作過,但那時還年輕,在書法方面得到過虞世南的指導。但他沒有當任過弘文館館長。在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李世民嘆息道:“無人能與我論書矣”!在魏徵的舉薦下,褚遂良到了李世民身邊做了侍書郎。在李世民收集王羲之書翰時,經褚遂良檢挍的王羲之書札,沒有一件偽作能混過去。
-
5 # 真美則善
唐代書法名家輩出,初唐: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陸柬之,薛謖,李世民等,中唐:李邕,張旭,顏真卿,烏彤,懷素,孫過庭,李隆基等,晚唐:柳公權,裴休等,這是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大家,還有許多未知名的大師級別的書法家!
回覆列表
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請書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當校長的弘文書館沒教出一個大書法家?
關於這個問題說複雜也可以,說簡單也可以。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虞世南和褚遂良吧!
虞世南和褚遂良都是初唐四大家,虞世南其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中透著剛健。虞世南在書法創作上有獨到的見解。他說"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心神不正,書則欹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欹,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地。”他的代表作《孔子廟堂碑》,就是他的這種中和審美原則的實踐。
褚遂良其書初學虞世南,後學二王,且融會漢隸,體勢勁逸,字形方扁,點畫較細,一波三折。節奏鮮明,又往往比行入楷,有流暢飛動之致。傳世書法作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大字陰符經》等等。
唐太宗請虞世南、褚遂良當校長的弘文書館沒教出一個大書法家,是因為弘文書館的學生只得虞世南和褚遂良的五層功力。虞世南的外孫陸瀾之的行書雋美超群,陸瀾之和褚遂良都是虞世南的出類撥萃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專學褚遂良的楷書,成為一位承前啟後、變古開今的書法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