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畫大衛
-
2 # 歷史知事
這個好有趣,
上聯是,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說的是北宋開國宰相趙普的故事,其實純屬虛構,切勿當真。
在元代,對儒學和儒生極其輕蔑。所謂“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與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稱為“老九”的說法就是由此發端的。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是當時的戲劇家高文秀在《遇上皇》雜劇中的一句臺詞,不過是被冷落的儒生們藉以自慰的一種自我吹噓心態的流露而已。
下聯1,一杯水酒收兵權!
趙普的故事對上趙匡胤的故事,君臣相得,千古佳話。
下聯2,一本漫畫闖天涯。
周星馳經典電影,一字不改,居然對上了!
下聯3,一招絕技吃遍天!
當今社會,學會一門絕技,讓你一生不愁,比如挖掘機!
你一定能對出更好的
-
3 # 仁觀天下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一本春秋閱一生。
上聯,講的是宰相趙普的故事。
下聯對的是關羽的故事。
-
4 # 畫骨透情
此上聯舊時一般是儒家子弟用來強調儒家思想,勉勵自身。有典故出處,百度可查。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一篇周易定乾坤
也可為:一冊紅樓知世人
-
5 # 小城飛花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一絲紅線定終身。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古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重要性的名言。然而,又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說。即先把自身的修養提高了,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然後才能把國家治理好,使天下太平。由此可見,修身齊家是基礎。所以我對:一絲紅線定終身。
-
6 # 笑看人生一路北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五尺鋼槍打江山。
下聯:一付良藥除疾患。
下聯:三個女兒一臺戲。
下聯:一部手機知天下。
…………
-
7 # 詞韻詩風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一炳利劍定乾坤!
網路圖片,鳴謝原作者!
-
8 # 吳文祥224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一本兵書轉乾坤。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一身武功闖九州。
-
9 # 學而不才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一部手機掌人生(現代的對法)
下聯:二老當道縛世人
二老:指孔子和孟子,春秋戰國之後,孔孟儒家思想影響中國,論語成為治國綱領,半部論語治天下確有其事。而從此之後一直到現在,孔孟思想當道,搭建了一個治國安邦定國的輪廓,也逐漸用三從四德的封建思想餘孽綁架、束縛了人民的思想。
上下聯與之意境相符。
-
10 # 海海147035523
上聯:一本易經成聖人
下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一顆孝心看人子。
-
11 # 湘水微波
半部論語治天下。
有故事的上聯,故事說的是北宋宰相趙普的事,說是他每天都要開啟私藏的一個箱子,拿出來一本書,讀後再處理事物。他死後家人開啟箱子,居然是論語的上半部分,所以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其實該故事全是虛構。
說點真實的。大文豪蘇東坡的文采萬人敬仰,其中我特別喜歡他一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取其中一句為下聯: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蓑煙雨任平生。 -
12 # 自來道人
七對
半部論語治(理)天下,
一本道德經(濟)人間。
一本莊子通(達)人間。
一本孟子仁(義)人間。
一本孫子爭(取)人間。
一本墨子和(平)人間。
一本韓非法(定)人間。
一本鬼谷行(走)人間。
一本三國記(述)人間。
一本計策駕(馭)人間。
:
-
13 # 行菲行e
半部論語治天下,
一卷經書掌乾坤。
-
14 # 目已識丁
半部論語冶天下,一篇周易預古今。
半部論語冶天下,一部孫子定乾坤。
半部論語冶天下,一幅丹青畫春秋。
-
15 # 遠詩
半部論語治天下,
一片丹心獻家國。
-
16 # 夕陽無限好80後
一本詩經寫人生。一本增廣誨人生。
五捲毛選照乾坤。
-
17 # 雲浮文化
上聯:半部論語治天下
下聯:千年史記平四海
橫批:立國安邦
-
18 # 境由心造68675456
半部論語治天下,
一句良言受終生!
-
19 # 太陽and月亮48031446
半部論語冶天下;一身正氣壯河山;
-
20 # 安迪Andyii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卷紅樓閱春秋。
回覆列表
上聯:半部論語治山下。
下聯:一篇檄文爭皇權。
橫批:書生治國!
"半部«論語»治天下",取自元代戲劇家高文秀在«好酒遇皇上»中的一句臺詞,它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被冷落,藉以自慰,自我吹噓,也有點兒解嘲心態的真實寫照。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有歷史典故的。它說的是北宋初期,宰相趙普被當時反感他的人說成是靠讀«論語»來輔佐宋太祖趙匡胤。後來宋太宗趙匡義即位,趙普依然是宰相,依然風言風語。這話讓趙匡義聽到了,就問趙普是不是有這回事。趙普說我是以半部«論語»輔佐太祖定天下,以另半部«論語»幫助陛下保太平。
"一篇檄文爭皇權",取自唐朝初期駱賓王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又名«討武檄文»的歷史典故。說的是駱賓王代替李敬業,向武則天爭奪皇權寫的一篇著名檄文,是駱賓王的代表作。文章把武則天置於被告席上,列數其罪狀,宣傳鼓動天下共同起兵。武則天非常欽佩駱賓王的文采,她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的句子,驚歎"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無論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還是"一篇檄文爭皇權"都其實是知識分子的一廂情願罷了,雖然"位卑未敢忘憂國",但任何時期的知識分子,想當然認為靠某部著作某篇文章就能平定天下,未免太過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