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總是說怎麼教育孩子,其實用一份普通的心、一份大將的愛、一份再忙也要陪陪TA的努力,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時,給孩子鼓勵,教育孩子珍惜,身體力行做表率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4
回覆列表
  • 1 # 空靈谷隨想雜談

    高曉松這麼說,我想他是有諷刺功利型社會的意思。我猜他意思大概是說:大多數人都想擺脫平庸,到達所謂成功的幸福彼岸,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而最終歸於平庸。在一百萬個學生中,可能只能出一個名校狀元,但是其他的學生,就是失敗者,就不能心安理得的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嗎?功利型的社會,總是把幸福跟錢跟物質直接掛鉤捆綁,而把除了金錢除了物質之外的其他精神層面的幸福感忽略了,比如親情、愛情、友情、榮譽等。甚至連愛情都與金錢物質掛鉤,論斤計稱,明碼標價,成為一種商品買賣,而精打細算的最終卻未必幸福。大多數人都在想方設法逃離平庸普通和失敗,但是大多數人最終還是歸於平庸。大部分學生都想成為高校狀元,但事實上卻是金榜未提名的學生佔多數,希望野心越大,反而失望越大。功利型社會和媒體推崇成功、富豪、精英、名校、明星、出國,鄙視失敗、平庸、中下階層、跑龍套、配角、幕後工作者、城市建設者農民工、普通校生差生這些。

  • 2 # 淺淺62122056

    我覺得現在的人真的是缺乏這種心安理得過日子的能力。我自己就一直是多數家長眼裡的好孩子,但是到35歲這個年紀,我發現了自己有許多問題,也不是問題,是性格上的欠缺,其中有一條就是完全不能心安理得的渾一天日子,渾上一天日子,從後半天開始就會有愧疚感襲來,一直到自己認為把這半天找補回來。這樣的結果就是從來不會真正的給自己內心放鬆,自己很累很累。所以我會專門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人生不只是應該有夢想,奮鬥不息。更應該會放鬆自己,停下腳步看看美麗世界,體味自己的人生~

  • 3 # Sunnykaka

    看文章要從全文看,不要揪住一句話就胡思亂想。那只是你的想法,不是作者的意思。

    就像高曉松媽媽說的“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好多人想當然的把眼前的苟且與詩與遠方對立起來,放下眼前生存的需要,去追求所謂的詩和遠方,碰的頭破血流就回來說高曉松忽悠人,或者因為生存的需要放棄了詩和遠方就說高曉松是富二代,家庭條件好,虛偽不用為生存擔憂而鼓吹詩和遠方,脫離群眾不切實際。可是卻不想想,“不止,還有”這種定式是兩者都包括的。“不止”是生存的需要,“還有”是理想和對美好的追求。人家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是,在追求生存需要的同時,不要忘了曾經美好的理想,即使一週辛勤的工作,週末休息也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陪老婆孩子逛逛公園,或者有點自己的小愛好,釣魚,郊遊。甚至在忙碌的一年中,抽出點時間帶著家人去別的地方遊玩幾天。而不是休息的時間就在玩手機,打麻將,喝大酒。就像高曉松出國前已經賺了很多錢,而去美國的時候,也有導演的工作做,在自身生活無憂的情況下,追求詩和遠方這很容易理解。

    再說到你問的,“高曉松說,教育女兒如何心安理得的混日子。”你說的不是高曉松的原話,原話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看高曉松微博裡的全文,首先是他女兒透過一年的表現,獲得投票權,讓自己在家裡獲得可以發表意見,並被家人所能參考的的權利和能力。其實,女兒有了自由的權利以後,高曉松不強迫女兒的愛好選擇,而是在沒走偏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給予支援,有人說如果女兒的愛好,不能支撐她考出很好的成績,不能考上很好的大學怎麼辦。這就出現高曉松的話“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這種教育恰恰更是挫折教育,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失敗,面對挫折,如何面對未來可能並不理想的狀態。考試沒考好,下次努力就好了,沒考上好大學,自己仍然可以透過學習來豐富自己生活,教育孩子如何在平淡普通的情況下,快樂的生活,享受生活,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處處抱怨。

  • 4 # 三分鐘談教育

    高是相對於大部分活在焦慮和功利中的人而言的。這裡面自然有真誠和真實的表達自我,也會不小心裝逼帶你飛向一個普通人達不到的生活境況。

    解決了生活安全感的人,有優越感的人,或者看透了生命實相的人,可能都會說出這樣的話,但其意義不同。

  • 5 # 太平洋電腦網

    問題:高曉松說“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你們怎麼看高曉松教育孩子的方式?

    回答:畢竟這是高曉松啊。

    我們看看高曉松是什麼底子哈:高曉松,1988年高曉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後退學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預備班學習。

    80年代考入清華的,這個智商足夠高了吧?他女兒的底子不差吧?

    2015年7月高曉松加盟阿里音樂,出任董事長 。2016年9月高曉松出任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

    能夠成為企業的董事長,高曉松的錢肯定不會少了吧?她女兒的衣食肯定無憂了吧?

    對了,忘了說,高曉松出生於高階知識分子家庭。她母親是張克群,原清華大學的教授,1961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師從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梁思成,畢業後一直從事建築設計。

    他外婆是陸士嘉,中國著名流體力學家、教育家。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亞裔女博士。

    他外公張維固體力學家、結構力學和工程教育專家,是兩院院士,國之棟樑的級別!

    就是這麼一個家庭,他女兒的混,是混在上流社會啊!我們的混是真的在外面玩泥沙,在混日子啊。

    人家的混,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自己開心的行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要不是做什麼違反的事情,就沒有問題了。

    此前,他女兒就被人拍下了去學馬術的照片,這種高大上的活動,大部分的普通人是做不了的。

  • 6 # 牆泥品球

    我有看法,與諸位探討~

    高曉松說過很多“名句”,被有些人奉為“心靈雞湯”,當然也有被當做“毒雞湯”,我們先來盤點一下(非原話):1、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且被寫成歌詞);2、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動物做什麼都有用,而人會做一些無用的東西;3、生而為人,我首先要教會女兒如何心安理得地混日子;4、清華作為國之重器,振國名校不是培養你來說畢業選國企還是私企,要不要先買房,是透過你的抱負來告訴大家,相信教育,相信知識。

    我知道這些句子一出來,肯定會引來討論和爭議,有的被文青奉為圭臬,有的被人罵“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今天不去爭論對錯,我們試著分析一下,他為啥能說出這樣的話,這樣的話是否有其道理?

    他為什麼能說出這樣逆時代的話?

    相信大家都知道高曉松的家世背景和人生經歷,他父母、祖父、外祖父等都是有名的學者和大家,從小在清華校園長大,跟很多達官顯貴交往密切,從小到大都是讀名校,可謂是衣食無憂~

    與紅二代、富二代相比,有著獨特的氣質,所處圈子是知識屆的殿堂,不缺錢卻也不愛財(相對),不缺權卻也不弄權,其價值觀是當時年代中比較開明,比較開放,比較健康的。

    所以,有這些基礎加上年少成名(校園民謠),見多識廣,經歷過起起落落,看透了人生,所以說出這樣的話一點兒也不奇怪!

    他說的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看這些句子,一定不要侷限在文字中,要看其中的精髓。

    高曉松說的詩和遠方何嘗不是每個人埋在心底的渴望?難道做不到就不去追了嗎?

    高曉松說的無用的東西,不正在慢慢變成時尚嗎?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這些會變成人們心中的精神追求。

    高等教育,越來越演變成職業培訓,大學生失去理想和抱負,難道不是5000年文化古國的恥辱嗎?

    最後回來看,高曉松對女兒的要求是心安理得地混日子,這一定是最低要求,就像作為人一定是先學會生存,在他女兒努力過,爭取過後,還沒辦法成功,難道要鬱鬱而終嗎?那麼為什麼不去心安理得地生活呢?

    人生長度是有限的,每個人境遇不一樣,人生也不一樣,我們不必苛責別人怎樣教育女兒,你唯一要做的是找到合適自己的人生方向~

  • 7 # 微微光

    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我們所處的階層、過往的生活、擁有的資源都是息息相關的。儘管你可能意識不到、甚至不願意承認,但是它就在那裡,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塑造著我們。

    我們關於教育的認識,對於下一代的期許,也在這其中,也是這樣的道理。看到高曉松文章的標題,我印出腦海的是另一個場景,最近看的電影《無問西東》中很打動我的一幕。

    米雪飾演的母親,書信中得知在西南聯大就讀的兒子沈光耀(王力宏飾演)要參加,趕到學校勸阻。她的臺詞和表演是這部電影中很打動人的一段。

    先讓兒子被家訓: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分別出自朱子家訓和顏氏家訓中的簡單兩句)

    然後母親開始解釋:

    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事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

    好巧,沈光耀也是清華畢業,和題中的高曉松一樣。高曉松的家世,稍微瞭解下,就知道大約也和這沈光耀相似呢。富貴榮華在這樣的家庭中都已經是稀疏平常,見怪不怪了,不需要這一輩沒有完成的夙願,又寄託給下一輩去接力。

    所以,這是一個階層的教育觀,也不足為奇。同時,也不要妄自菲薄,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們的追求、我們的焦慮,也並不盡就是錯的。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我們所處的階層、過往的生活、擁有的資源都是息息相關的。

    高曉松們的心安理得無所事事是世界的一部分,更多人的勤勤懇懇,奮發有為也是世界的一部分,無所謂對錯。比如,依然是《無問西東》這部電影裡,去戈壁為原子彈研發奉獻了青春的“陳鵬”。

    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多樣性,接納和理解自己,是讀高曉松或者其他人各種觀點的一種收穫。

  • 8 # 職場瑪格麗特

    高曉松女兒的起點,是我們普通人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終點。

    人家的女兒一出生就已經處於頂尖層次,笑擁指點江山的爹,已經給予了她一輩子想用不完的資源。

    心安理得的混日子,人家也能混出個名堂

    我們混日子,真的就把自己給混死了。

  • 9 # 辣媽育子

    說這句話,主要是因為他是高曉松。

    普通老百姓,哪有這樣的底氣?

    作為高曉松的女兒,她的父親已經為她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只要不是太離譜,她的日子總會過得不差。

    同樣的還有王朔和韓寒。

    王朔曾對女兒說“你做什麼我都包容你,你在我這裡沒有錯誤,你就是一孩子。但你要注意,不要侵犯別人利益就是了。你最差的下場,就是回家來跟我一起住。”談及女兒,王朔對記者說“我什麼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韓寒在寫給女兒的信中說“希望她健康快樂, 有沒有出息都是假的, 只要她人品好、善良。 我要一輩子供養我女兒, 讓她衣食無憂, 想玩什麼就玩什麼 什麼出人頭地、理想抱負,都是空的。 她想要什麼,我給她什麼。 就算哪天賺不到錢了 我就是給李彥宏開車也要讓她過得好 讓我的子女不再為他們父輩感到慚愧。”

    不是每個人的孩子,都能夠心安理得的混日子。況且高曉松也不是讓女兒混日子,而是尊重女兒的選擇,讓女兒跟隨自己的心去學想學的東西做想做的事情。不用讓女兒因為世俗的眼光改變自己,追求所謂的“成功”。

    不管怎麼說,讓孩子過隨心所欲的生活是需要底氣的,同樣作為父母我們還是多努力吧。

  • 10 # 靜靜助學

    縱觀高曉松的教育理念,我覺得可以汲取以下幾點:

    首先:父母要有平和的心態。好父母是一所好學校,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高曉松教育女兒的理念:我主要教育她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以便在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隨遇而安,平靜淡然。中國式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孩子的教育,不遺餘力。這種急功近利的焦慮,反而導致部分孩子叛逆、自卑、厭學。孩子長大不痛苦失落,就是最成功的教育,我覺得這才是教育的最好境界。

    第二:多鼓勵。高曉松說過:我不聽任何專家講,只管每天誇閨女。誇得她覺得如果不事事爭先,努力表現,就對不住這麼些榮譽,自己滿地找活幹,到處爭先進。” 賞識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但現實是,我們對孩子批評指責的多,鼓勵欣賞的少。好父母要學會“睜隻眼,閉隻眼”。“睜隻眼”,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閃光點,“閉隻眼”對孩子的缺點少批評,少指責。因為缺點說多了,孩子心裡容易產生牴觸情緒,索性“破罐子破摔”。

    第三: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身教勝於言傳,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激勵。農村有的父母,根本不懂教育,孩子為什麼一樣成才,很大的原因是父母吃苦耐勞,勤勞善良的品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教育這孩子。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陪讀,效果並不理想,大多源於此。

  • 11 # 小微教育

    對於這些名人的教育言論,我們要選擇性地學習。 高曉松有很多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一類廣為傳頌,被很多人奉為心靈雞湯。但這句“教育孩子心安理德地混日子”,明顯與大眾認知格格不入。高曉松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大家首先要了解高曉松的家世背景和人生經歷,他的父母、祖父、外祖父等都是有名的學者,他自小在清華校園長大,讀的都是名校。可以說,高曉松自幼即成長在上層社會。在本身已擁有優厚的物質基礎之上,他的女兒又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才敢有“讓孩子心安理得地混日子”的名言。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我們壓根不在一個層面上,高曉松女兒的起點,是很多普通人家孩子一輩子努力都未必能達到的頂點。我們多數人一年365天的奮鬥,只為更舒適體面些生活。“心安理德地混日子”——我們多數人無法達到這個層面。

  • 12 # 末末地讀書

    特別贊同高曉松的心安理得四個字。

    1.現在社會人人焦慮浮躁,就像傳染病一樣,大人們都這樣,你還想讓孩子也傳染焦慮嗎?顯然不想是吧?

    2.可是孩子總是在觀察你模仿你怎麼辦?做好自己唄!

    3.孩子明明做不到,可是各種壓力下非要強行去做,就是為了得到大人的表揚,你說孩子們有多不容易。難道教會孩子什麼是身體力行那麼難嗎?

    家長們你們怎麼做的?能否做到心安理得呢?

  • 13 # 智媽育兒

    我理解這句話裡的“混日子”並不是指生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糊里糊塗地生活。

    而是讓孩子多學些大人覺得“沒用”的事,長大後懂得平衡生活、調整心態,有能力面對有挫折、有挑戰和並不美滿的生活。

    正如高曉松家的小公主學瑜伽、學彈琴、學騎馬、學戲蟒……看似跟讀書、成績都無關,卻在無形中塑造了一個亭亭玉立、氣質非凡的女兒。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喜歡以“有用”來衡量這個世界的一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為標尺,有用學之,無用棄之。

    孩子從小被大人灌輸這樣的思想——要用功讀書,考到好的大學,進大公司工作……

    為了考試只能看有用的書,為了上大學只學能加分的項,為了好工作只考有用的證……

    我們與其把孩子培養成各個領域對口有用的機器,不如試著讓孩子學這些“沒用”的東西,也許在將來最實用。

    比如孩子喜歡觀察花花草草,家長覺得是沒用的,應該去讀書。家長為什麼不順水推舟教他寫觀察記錄,變成培養科學思維習慣呢?

    孩子喜歡文學藝術,家長覺得沒用,應該學數理化。家長為什麼不順水推舟,讓孩子早早去發表作品,投稿,教會他這條路走不走的通,怎樣才能走通,走不通時有什麼備選方案。

    所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都不是“沒用”的。考試只是一個階段的結果,學會這些,是受用終生的。

    雖然我們應該努力生活,但是在不成功以及落魄的時候能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面對生活,這不是大部分人能夠做到的!

    所以,別鄙視“沒用”的事情,讓孩子“自由探索”,見識到豐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構安全感。只要孩子願意去動腦筋,變現終究只是個時間問題。

  • 14 # 漂亮鎖骨

    有一句高曉松寫給他女兒Zoe的話:“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很多人深受感動。雖然高曉松是名人,但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認為也很值得普通父母借鑑。

    曉松說:要給予孩子應有的民主。他在2011年祝福女兒生日快樂的的微博裡告訴女兒: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幹這幹那,你就且自然而自由地長大吧。作為普通人,我們可能沒辦法像高老師那樣為孩子提供優越的資源、平臺和條件,但我們可以在精神上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從小對自己的事情有選擇權和判斷權,建立起良性的家庭成員關係。曉松說,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我們可能很難有曉松那樣的胸懷,但也可以引導孩子保持一份平常心,不急功近利,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樣孩子長大後才有能力面對挫折和挑戰,才懂得如何與自己、他人、社會和平相處。曉松還說,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為他們設計、創造不同的環境和成長境遇,讓他們多學些“沒用”的事。現代社會過於浮躁,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這樣那樣的學習班、培訓班,不管不顧孩子是否喜歡,是否能夠承受這樣的壓力。孩子不是機器,揠苗助長並不是好方法,家長們還是要學著體會孩子的心情,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提供寬鬆、民主的環境,讓孩子保有一份童真,有權利、有時間、有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快樂。“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作為家長,也請給孩子留下一片樂園,讓孩子能夠觸碰到自己的詩和遠方。

  • 15 # 國病

    很多人都想心安理得地混日子,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人生無非兩條路,一條是最世俗的奮鬥、打拼和享樂。另一條就是跳出去,不在三界內,喜歡什麼就去體驗什麼,就去學習研究什麼,不帶任何功利性的,最純粹的活著。這種活法,不僅是愉悅、沒有生存煩惱的,而且很容易進入獨處模式、純粹模式。一旦進入那種狀態,說不準就會有大成就。我自己就有體驗,就有純粹的頓悟和發現。並不是我很聰明,而是命運讓我被動地進入了那個狀態。雖然不能說已經有成就了,至少是有很多心得。我相信每個人進入那個純粹的狀態,都會有所得。沒有成就也沒有關係,因為他們就是那種充分活過的人。如果我有他們的條件,體驗過他們一半的經歷,也許會無法想像。當然也有可能就醉生夢死掉了。

    很多人奮鬥了一輩子。有了成就,然而未必是充分活過的人。你兒時有過冒險經歷嗎?玩過很多別人沒玩過的玩具嗎?年少時有體驗過熱烈放肆的愛情嗎?長大了有去看看世界嗎?那些新生事物你是第一波體驗者嗎?你有充分地玩過嗎?你可以自由切換市井生活與詩和遠方嗎?你活過的那些歲月是高興的時間多,還是不高興的時間多?事實是很多人都不能,包括有些成功者都做不到,何況云云市井。

    處在高曉松這種層次,如果還教育子女去奮鬥、打拼,意義在哪裡呢?就算是創業,如果不是為了生計,那就得是因為喜歡啊。賺錢也得是喜歡做企業,否則純粹為錢,我覺得就是有些有錢人給自己設定的套子和枷鎖了。因為你已經不需要為物質生活擔憂了,你的財富可以滿足你及其你的家人一輩子的需求,那如果不是為了做優質企業這個目的,還能為什麼呢?為了財富榜上的數字和排名奮鬥,意義好像不大。

    普通家庭其實也能這麼教育,因為人人都教育功利、打拼、奮鬥,那說明純粹模式很稀缺。你這麼教育,反其道而行之,沒準就靠它成材了。人這種動物有時好奇怪,那些懷揣報復的人大多都在混日子,而很多被允許混日子的人往往又會慢慢遠離混日子。一個充分玩的人才會更熱愛工作,就怕那種腦子裡全是玩,但又始終沒有好好玩過的人,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

  • 16 # 濠江哥

    他有這個資本,他可以這樣瀟灑都說,也可以這樣瀟灑地去做。我們不行,我們也不敢說更不敢想,所以大家老百姓不要被這些明星坑了, 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條件,是我們這些窮人不可想象的,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告訴孩子,孩子好好的學習,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別整天瞎混日子,你爸爸給不了你混日子的本錢。

  • 17 # 使用者104339996828

    他說的是實話,但是前提是,他是一個一年千萬收入的清華本科畢業常年混跡娛樂圈文化圈全國知名普通人。他的女兒可以很普通。但是你我呢?

  • 18 # 奇葩日記

    沒文化真可怕

    心安理得不是無知和無恥的代名詞,那是一種極高的境界,只不過人家以一種詼諧的方式說而已,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悟到心安理得是個什麼體驗。想想吧,什麼情況下人才能心安理得。

  • 19 # Baidamiao

    如果,他能保證女兒一輩子榮華富貴,不遇到挫折痛苦,我就想說,為什麼不呢??想想本質,我們活著是為了受苦受難嗎?當然不是,痛苦的唯一作用就是變得強韌,如果生活夠美,就不需要體會了。

  • 20 # 雲是鶴家鄉680

    我非常支援他的觀點。因為那也是我希望我能為我女兒做到的。

    我希望我有足夠的資金,支撐我的女兒也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去專心地學習她喜歡的畫畫,彈琴,唱歌,玩各種有趣的“不務正業”,做一個有趣的“閒人”。

    但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我不能,我們都不能。

    因為我不是高曉松。我們不是高曉松們。

    我既做不到讓女兒“混日子”,更做不到讓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這個問題,類似晉惠帝“何不食肉糜”。我們,和高曉松們,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只能說,除了生命是公平的(人人都只有一條命,而且這條命都只能用一次)之外,每個人的出身、成長都不可能一樣,擁有的資源不一樣,能夠揮霍的都不一樣。

    高曉松的出身,已經甩了我們N條街;高曉松基於他的出身而得到的培養和成長,以及他取得的成就和成功,又甩了我們N條街。到我們和他們的女兒,差距顯而易見的,且不可同日而語的。

    舉個例子,我能做到讓孩子衣食無憂,讀個好點的學校,再上個興趣班,讀個私立學校,或能出國去遊個學,再上個比較好的大學,這就已經要了我的“親命”啦。我相信,應該有較多家庭尚在我說的這個假設標準之下。

    用我們當地人愛自嘲的,我們常去旅遊的“新馬太”,是新村、馬鞍山、太陽島(城市周邊小地名)。高曉松們常去旅遊的,也許是紐西蘭、馬其頓、南太平洋島國。

    高曉松的女兒的“混日子”、“心安理得”的混日子的背後,是的多麼強大的經濟支撐!哪怕人家是坐吃山空,起碼人家三代人的積累,足夠他們再吃三代!

    實話說,我非常贊同高曉松的教育觀念,我甚至覺得,養女如惜花,就該吃好喝好,看藝術精品,賞絕世美景,過千山萬水,閒散快樂如林中散仙。

    可是,投胎是個技術活,我的技術不行,我的女兒的技術也不行。怎麼辦?

    再怎麼抱怨都無濟於事,再怎麼羨慕嫉妒恨都於事無補,我們還是隻有埋頭苦幹(苦學),即使不能成為叢林裡最強大的那一個,也要努力不做叢林裡最弱的那一個。

    只有寄希望於一代又一代不斷努力,還希望一代能比一代強。我們不要去跟高曉松們比,而是自己跟自己的過去比。

    沒有生成熊貓那個富貴命,就別得熊貓那個富貴病。還是餓狼一樣,為生存而努力活著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輯思維停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