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晴晴的娛樂日記

    很多人都以為賈樟柯的這部《江湖兒女》,拍的挺複雜的,其實在我看來,只要讀懂徐崢出現的那幾分鐘,其實就看懂了賈科長眼中的《江湖兒女》。

    徐崢在劇中飾演了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大騙子,巧巧遇到他的時候,正好碰到徐崢在火車上忽悠人,而大家也相信了他所謂的UFO理論,只有巧巧一個人沒有戳穿他。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徐崢告訴了巧巧,這一次他將要去的地方,新疆。

    當年巧巧就幻想著和斌哥能去新疆生活,只是斌哥放不下他的江湖,最終沒有成行,但是斌哥忘記了,巧巧卻沒有忘記。

    所以即便眼前這個男人嘴裡滿嘴謊言,但是巧巧還是願意跟他走,因為他要去的地方,正是巧巧理想所在。

    在火車過道里,徐崢擁抱了巧巧,甚至親吻了巧巧一下,而巧巧都沒有抗拒,直到巧巧告訴徐崢,其實她是一個囚徒,剛剛從牢裡放出來的時候。

    徐崢眼裡透露出來的懦弱和膽怯,卻被巧巧一眼就看穿了,而這也是為什麼巧巧在中途選擇了下車的原因。

    因為巧巧在那一刻,看透了男人,也看透了所謂的江湖。

    就像斌哥許多年前跟巧巧說的那一句:“我是江湖人,你不懂!”

    而多年後,巧巧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斌哥去遠山的時候,她也同樣對斌哥說了一句:“江湖裡講義氣,你不懂!”

    斌哥也好,徐崢飾演的大騙子也好,他們看起來都是這江湖裡的人,但是到了,他們都沒有巧巧這個女人家懂這江湖的規矩。而這就是賈科長這部《江湖兒女》最大的一個主題,不知道你們看懂沒有?

  • 2 # 小福藏幣

    大家好,我是小福,有朋友聊到這個江湖兒女,哈哈,這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算是觀後感吧:

    本有一個披著江湖的外衣,講述的卻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故事,這樣可以理解吧,趙巧巧一位內心有真情義的女性生活歷程。在該為愛付出時候可以轟轟烈烈,沒有自己,但當看完了生活的欺騙之後,也沒有淪陷,圓滿平靜地面對舊人,或者可以照顧舊人,但獨立又有尊嚴地活著。或許不是表面上最溫柔的那一個,但她的溫柔是她對生活的全部理解與行動。不煽情也不刻板一個不平凡的“普通女人”。哈哈雖然不是一部香港黑社會影片,卻無時不在表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吧,怎麼樣,剖析夠透徹吧。

  • 3 # 軌道電影

    這是一個江湖的故事,人有時候就是抹不開面子,當年的大哥如果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一樣會被淘汰,這部電影裡有很多賈樟柯致敬自己電影的橋段,但是這並不重要,我們知道他想表達的是斌哥和巧巧的感情,有些女人跟你在一起並不是為了錢,巧巧就是這樣的女人。故事是從2001年延續到2018年的,這期間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巧巧和斌哥也經歷過輝煌和低谷,巧巧對他的感情可以用至死方休來形容。從本質上看斌哥人仗義,會為人,鐵肩還能擔點人情啥的,他為巧巧開槍被入獄五年,這五年是對他心理的折磨,卻也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他有些看輕了巧巧,也看低了自己。影片拍的不錯,大時代洪流下人物的命運往往如此,看似漫不經心卻是早已註定。

  • 4 # 木易電影

    在電影《江湖兒女》裡,有兩場戲用到了歌曲《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第一場是在女主人公巧巧初到奉節時,還未見到自己尋找的斌斌,路過一個廣場時,一位青年拿著話筒聲嘶力竭地演唱《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巧巧站在稀疏的人群中,聽了很久。

    第二場是在見完斌斌之後,巧巧在一個劇院裡,再一次聆聽那位青年演唱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舞臺上,那位青年深情地演唱著這樣的詞句:

    常常責怪自己當初不應該

    常常後悔沒有把你留下來

    為什麼明明相愛

    到最後還是要分開

    鏡頭反打給坐在觀眾席上的巧巧,表情平靜,內心卻五味雜陳。在此之前,她和斌斌在旅館展開了一次漫長而傷感的談話。

    她的雙腿跨過了一個炙熱燃燒的、具有重生意味的火盆,心裡卻迎來了一盆涼意十足的冷水。她為之付出牢獄時光、付出艱苦尋找的男人,已經有了別人,不願跟她回去。

    舞臺上的表演聲嘶力竭,觀眾席上的巧巧安靜如迷。

    這一場戲的鏡頭組接,源於兩段素材:舞臺上的歌唱畫面,源於賈樟柯拍攝於2006年的一部紀錄片;觀眾席的巧巧畫面,源於去年拍攝《江湖兒女》時,賈樟柯找了一個差不多的劇場,用了當年相同型號的攝影機,通過後期剪輯,將兩段跨越十二年的素材組合到了一起。

    他說這有點像魔術。而在我看完《江湖兒女》之後,發現這個“魔術”剛好包含了這部賈樟柯新作所要表達的核心。

    那是什麼呢?

    即使過去快半個月了,對《江湖兒女》最後的一個鏡頭仍然記憶猶新。

    發現斌斌已經離去的巧巧,跑到監控室看監控錄影。在一格格方塊形狀的監控畫面裡,她找到了那個對準門口的畫面,那個斌斌離開之後的空白畫面。賈樟柯導演這時候沒有給巧巧一個反打鏡頭,而是以主觀視角,盯著那個監控畫面。然後在焦距的慢慢調整中,鏡頭越來越近地逼向那一格監控畫面。

    越來越近,越來越近,近到整個大銀幕呈現出一片灰白,顆粒狀的影像佈滿畫面,影片到此結束,故事嘎然而止。

    我覺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鏡頭。

    監控畫面交代了斌斌的離去,也交代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到處佈滿監控攝像頭)。慢慢逼近的鏡頭,有一種巧巧“死死盯著”的感覺,但逐漸灰白的畫面,卻更有一種心如死灰的悲涼感。

    多年以前,巧巧看著死火山時,對斌斌說:“火山灰是最乾淨的”。那時候,他們的情感是炙熱的,也是純粹的,所以火山灰最重要的特點是“乾淨”。

    多年以後,巧巧推著斌斌又去看了一遍死火山,兩個人的交談已然變得平靜。這時候,他們的情感已經變涼,火山灰最重要的特點變成了“灰”。

    於是最後那一個慢慢放大的灰白的監控畫面,也有了很強的情感表現力:它意味著兩個“江湖兒女”曾經五彩斑斕的江湖世界已經失了顏色,也意味著兩個曾經相愛的男女已經不再有情感的色彩。

    從賈樟柯對江湖大哥的某種情結,到他接觸到“江湖兒女”這個中文片名,再到他拍完電影之後對電影英文名的修改(將《Money & Love》改為《Ash is Purest White》),字字句句,誠誠懇懇,讓人看到了一位優質導演對作品所抱持的真誠態度,也看到了賈導對影片所賦予的真情實感。

    但在我看來,賈導的《江湖兒女》繼續了他對故鄉的表達,繼續了他對時代環境的探討,繼續了他對時間的感悟,繼續了他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但更多的,《江湖兒女》核心要表達的,其實還是對人、人與環境、人與時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觀察與思考。

    而所有這些思考與表達的基礎,都建立在一個關鍵字之上,那便是“情”。

    儘管賈樟柯導演自己也曾強調,《江湖兒女》想要表達的是“情與義”。並且片中也的確呈現了不少關於江湖道義的元素。只是,整個影片看下來,“義”雖然看起來貫穿了故事的始末,但它的作用更像是一種點綴,真正起支撐作用的,仍然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人與時間之間的“情”。

    巧巧在奉節旅館跨越的那個火盆,是《江湖兒女》情感表達的分水嶺。

    在此之前,巧巧對斌斌的情感是熱烈又純粹的。她會直接從他嘴中拔下煙來抽,會和他在舞池中恣意舞蹈,會陪伴在他身旁宛若小鳥,會在他遇險時挺身而出,會為他心甘情願地承受五年的牢獄懲罰,也會為他不遠千里地展開尋找。

    兩人坐在旅館的床沿交談,沒有好久不見的欣喜,也沒有久別重逢的熱烈,但看似平靜的表面下,巧巧的內心仍懷揣著情感上的期望。她希望斌斌能把他的變化說出來,她期望斌斌還能如以前那般待她,但他沒有說。

    這徹底傷透了巧巧的心。

    他讓她跨越一個帶有重生意味的火盆,火是炙熱的,心卻是冰冷的。跨過去之後,她對他便不再有愛了。她坐在臺下聽《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眼淚婆娑,臉龐堅毅,內心的決定開始促使她變得獨立而強大。

    麻將館、歌廳、茶室、街道等各種場所,丁嘉麗、張一白、張譯、董子健、徐崢等演員客串的各色人物,大同、三峽、新疆等各個地方,2001、2006、2018這三個時間點,是圍繞在巧巧身邊的江湖。

    當斌斌身處江湖大哥位置時,巧巧更像是遊離在江湖之外;當斌斌說出他不再是江湖中人時,巧巧才真正扎入江湖。

    旅館之夜過後,巧巧對斌斌的情感不再有愛,但卻仍然有情。這種情讓她願意接斌斌回家,招待他,照顧他,但卻只是讓他住在廚師住的小屋裡,言談舉止也都帶著剋制的距離,不像以往那般帶著情感。所有這些安排、照顧,都沒有愛的成分在了,更多隻是一種道義上的情感——這種情,便是義。

    可斌斌曾經是叱吒一時的江湖大哥,是能夠鎮住場子、協調糾紛、威震四方的男人。這種江湖大哥的經歷,曾令他享受了巨大的尊重與榮耀。而當他再次回到大同,歷經變故的他早已沒了以往的威風,甚至自己要穿個衣服都格外費勁。

    他不再是大哥,眾人對他也不再有畏懼甚至尊重。虎落平陽一般的境遇,他其實也還能忍。旁人的冷嘲熱諷他也都還能接受。但巧巧對他的無愛的情,讓他不能承受。越是百般照顧,越是扎得他疼,因為他還是一個重視尊嚴的男人。

    巧巧對他的情裡頭不再有愛,儘管她給了他吃、住、散步甚至治療,但他感受不到愛,自尊心受到打擊,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其實到了最後,巧巧和斌斌彼此心裡都成了一座灰白的死火山。沒有了愛的情感色彩,如同慢慢放大的灰色監控畫面。

    這是賈樟柯導演的殘忍之處,也是他的精妙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足壇有哪個後衛能夠一對一防守梅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