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山史風

    能有唐高祖是個能人還是庸材的疑問,大概是因為其名聲沒有兒子響的緣故吧。

    其實,李淵絕非泛泛之輩,說是個難得的大才也不為過。

    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帝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山川衝要,一覽便憶,遠近承風,鹹思託附”可見,有如此評價,可不是庸碌之輩能夠擔得起的。

    具體是怎麼個能人,待從他生平事蹟慢慢分析:

    一、在李淵起兵反隋之前,竇抗和夏候端先後都有鼓動或者暗示李淵起兵奪位,但李淵都是嚴厲斥責,不予理會。其實他哪是不知道當時局勢變動,他早已洞若觀火,只是自有他的思慮:

    一方面,起兵非同兒戲,需要周密的計劃和恰當的時機,稍有差池,只會萬劫不復。這一點,漢王楊諒和楊玄感的下場就是佐證,任你如何手握重兵,聲勢浩大都不是起兵任奪勝的關鍵。

    另一方面,當時各地的起義軍前赴後繼,但大多最後都成不了氣候,這就說明朝庭的戰鬥實力仍不可小覷,況且河東(今山西永濟西)本也是軍事重地,離長安和洛陽都很近,而兩都必定都有隋軍主力部隊,這時起兵,實不是明智之舉。

    所以,此時,任誰來勸說,他也保持清醒的頭腦,審時度勢,做正確的判斷,堅決不打無把握之仗。

    二、楊玄感起兵被平定後,楊廣對有一定勢力的將領和官員疑心很重,大業九年、十年,連續數位大將被殺,彼時訪間又出現“桃李子,有天下”之類的歌謠,這使得楊廣對李氏已心生嫌隙,於是詔令弘化留守李淵進京面聖。李淵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去則凶多吉少,不去則公然違抗聖旨,思慮之後,李淵裝作生病,一直拖著不去面聖。待到楊廣忙完農民起義的正事見李淵還在稱病,便帶著怒氣說了一句“可得死否”,面對如此危險的處境,李淵一方面更加殷勤地向楊廣進獻貢品,又在京城上下一番打點,另一方面,終日混跡於酒樓賭坊之間,以將渾渾噩噩、遊手好閒紈絝子弟的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

    最後,李淵這一招韜光養晦成功的騙取了楊廣的信任,不僅放下了芥蒂也不再追究不面聖的過錯,還放心的起用了他。而李淵實則是暫時收斂光芒,只待一擊即中。

    三、李淵鎮壓轄內農民起義軍時,採取的是招撫政策,這樣一來,不僅造反被平定,同時還擴充了自己的實力。對於前來投奔的隊伍,也是委以重用,這樣的待遇一經傳開就為李淵贏來了愛才惜才,禮賢下士的好名聲。可想而知,如此反覆,聞訊而來的投奔的人員亦是源源不斷,即籠絡人心,也為以後起兵奪隋積累了人力基礎。

    四、李淵一開始打的旗號,只是反楊廣,而不是反隋,把楊廣和隋朝分裂開來,區別對待。

    實則李淵擁戴隋室,舉起反楊廣反暴政的大旗,是為了掩人耳目,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同時麻痺其他對手,給自己爭取時間。

    五、突厥想和李淵做馬匹生意,雖然李淵對突厥的使者很是恭敬,但在挑選馬匹時李淵只從好的裡面購買了一半,這時,旁邊的部下納悶了,心想,眼下起兵不久不正需要馬匹嗎。隨後,私下向李淵表示願意用自己私人銀兩把剩下的都買了。聽部下這麼說,李淵忙解釋道,胡人馬多,又貪得無厭,要是以後一直找你買就吃不消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是示貧,打消他們的貪念,二來表示我們並不急切需要,以免以後受到他們要挾。部下們瞭解原委後,恍然大悟。由此可見李淵的良苦用心和不凡的遠見。

  • 2 # 財經大浩

    貞觀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宮。九年五月,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一。諡曰大武,廟號高祖。這是《新唐書》中關於李淵晚年生活的介紹,寥寥數筆,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一生便就過去了。

    對比前後兩代君主,李淵缺乏自己獨特的定位,這不由讓人產生一種李淵這個唐朝開國君主可有可無的錯覺。對比前代君主隋煬帝楊廣,在言及這位皇帝時,人們印象中這可是位大大的暴君;對比後代君主唐太宗李世民,在言及這位皇帝時,人們印象中這可是位大大的明君。不管是暴君楊廣還是明君李世民,總歸名氣要比李淵這位開國君主大的多。

    在言及唐高祖李淵時,我們通常對他的定義只是唐朝的開國君主,似乎再也沒有其他詞語可以用了。

    或許大家對李淵四個月攻陷長安並於次年登基稱帝的事蹟沒有一個明顯的認知,但是對比一下兩位傑出的君主漢高祖劉邦以及明太祖朱元璋,劉邦取代前朝用了七年時間,朱元璋取代前朝用了十六年時間,這樣一對比李淵的形象瞬間高大了許多。

  • 3 # 小盧談天說地

    由於李世民的主角光環,許多電視劇把李淵塑造成一個庸碌無為的人。其實李淵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本人非常精明能幹,又胸有大志,能力和野心正好相匹配,所以才能在隋末亂世順應時勢,建立大唐王朝。

    李淵在舉事反隋時已年過五十,但他是個有雄心壯志的領袖人物。他策劃了太原起事,領導唐軍攻進隋都。他對李密和東突厥的外交攻勢 使唐軍奪取了大興城。後來,他對功臣大加賞賜,使新王朝取得人心支援,促成了全國統一。

    另外也是李淵建立了唐朝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雖然短暫,但是為唐王朝的行政、經濟、軍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貞觀之治的輝煌繁榮打下了基礎。

  • 4 # 淡淡典雅A

    李淵在建立唐朝之前,曾在前朝(隋朝)先後擔任多個職位,例如太守、刺史、右驍將軍等職務。

    李淵擔任右驍將軍期間曾率領部隊以少勝多成功擊潰突厥來侵之敵。

    在起兵之前擔任太原太守之職,起兵反隋起初李淵是不同意的,後來是因為不得已而為之,李淵不同意反隋我認為有一點,李淵與當時隋朝皇帝楊廣是親戚,什麼親戚?他倆一層關係是表兄弟,二次關係是親家,楊廣的女兒嫁給了李世民,你說是親家不是親家?

    試想能夠一個統領軍隊打敗突厥,當朝皇帝的親家,你說他有能力與否呢?

    他的能力只是在電視劇,各個小說中為了觀眾聽眾吸引眼球,突出李世民的超凡能力而被矮化而已!

  • 5 # 首創新視界

    李淵並無甚出眾之處,靠著家族和兒子們的能力當上了皇帝,沒當幾年皇帝就被兒子逼位,很多人甚至認為唐朝開國皇帝是李世民,可見李淵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李淵既然是一位開國皇帝,自然要和開國皇帝做比較,那麼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們,李淵絕對算得上是差差勁的了。

    1、秦始皇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號稱“千古一帝”,這個不用多說了吧

    2、劉邦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天子,憑藉他的本領,憑藉韓信、蕭何、張良“漢初三傑”的輔佐,滅秦朝,敗項羽,可以說是歷朝歷代的平民所崇拜的物件。

    3、劉秀

    東漢結束了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局面。從廢墟中恢復了強大的漢朝。後世的很多史學家都認為東漢是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4、楊堅

    楊堅以外戚的身份奪取政權,繼位後勵精圖治,擊破突厥,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結束了在南北朝的混亂時代,讓中國再次強盛起來。

    5、趙匡胤

    宋朝開國皇帝,是中國所有皇帝中最能打的,趙匡胤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使四分五裂的國家得到了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為社會的進步和百姓的安穩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6、朱元璋

    同劉邦一樣,朱元璋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民皇帝,所有開國皇帝中出身最卑微的一個,他的人生本就是一部傳奇。在開國君主中朱元璋 當之無愧是最出色的。朱元璋在位期間,在政治、文化、農業、科技甚至外交方面都有不錯的成就,社會的生產力得到快速的恢復,這才出現歷史非常著名的盛世“洪武之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樣一對比,李淵估計要氣活過來了。

  • 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李淵一手建立了唐朝這個國家,也一手製定了唐朝的政治體系制度。李世民能開創貞觀之治,李淵之前所做的鋪墊也是必不可少的。按理說每個朝代的創始者都是歷史上聲名顯赫之輩。但李淵恰恰相反。歷史上對李淵的評價還真是不高。而我們後人對於李淵的認知也知之甚少。除了知道他是李世民的父親唐朝的開創者之外,在沒有其他的認識了。而且現在普遍人都認為李淵昏聵不堪,碌碌無為胸無大志,甚至就連造反也是李世民逼著李淵做的。

    但實際上李淵也是一個精明幹練之輩。當時李淵剛剛造反之初就打算佔據漢中稱帝,但是有兩個最大的障礙就是突厥和李密勢力。而且像王世充,竇建德之輩也都是虎視眈眈的想要爭奪天下。如果李淵敢率先稱帝,那麼會死的很難看的。所以李淵在佔領了長安後,就擁立了隋煬帝的小孫子楊侑為帝,也就是隋恭帝。但隋恭帝沒有一點權力。基本上就是一個傀儡。李淵這一手也是學習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順利的站在了道德的至高點上。後來時機差不多之後,李淵才廢掉隋恭帝自己稱帝。由此可見李淵並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麼不堪。

    李淵在位八年,結束了諸侯紛爭統一了天下。而且李淵還實行了用絹三尺代替服役的租庸調製,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了農業生產。之後提倡儒學,抑制佛教,下令編撰類書《藝文類聚》,儲存了許多歷史文獻。可以很負責的說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的勳功章有李淵的一半。李淵給打好了底子。

    之所以李淵被認為非常不堪,實際上還是李世民的原因。一方面向我們開頭說的李淵和李世民比起來就實在太平庸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優秀的李淵遇上更加優秀的李世民也就很普通了。其次,李世民故意汙衊李淵。因為不管怎麼說李世民皇位都來得不正。而李世民想要逃避世人的譴責和議論就只能把李淵塑造成一個無能之輩。只有讓所有人都認為李淵是無能之輩,李世民的殺兄弒弟,強搶皇位才能變得更加合理一些。否則一個優秀的帝王被李世民有卑鄙的手段趕下皇位。那李世民的名聲就臭了。所以李世民才會縱容甚至故意汙衊李淵。一個無能的李淵顯然會更加確定李世民篡位的合理合法性。

  • 7 # 彼岸歷史

    如果有哪個人說這個地球上最著名王朝的創始人是一個庸碌之輩,打死我也不信。

    作為隴西李氏的後人,李淵不僅繼承了祖上的高貴基因,而且把它發揚光大。史傳他“體有三乳”(僅次於周文王),姿容異常且武功過人,憑藉射箭贏了個老婆,還是美女富二代(著名的“雀屏中選”)。這些在李淵的個人履歷中根本不值一提,本文要說的是他吞吐山河、經略天下的事。

    一、起兵時機和戰略方向的把握。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李密、竇建德、杜伏威、劉武周、梁師都、王世充燃燒了幾乎整個隋朝版圖,他們要麼佔據東南或北國一隅,或執兵逐鹿中原,而且都急吼吼地稱王稱帝。這時,在冷靜審視全國大勢的情況下,李淵決定起兵,口號是捍衛隋室,方向是長安。這是一步與群雄反其道而行之絕妙好棋,正是這麼看似不走尋常路的一筆,避開了鼎沸的中原大地,在西北高原俯瞰群魔亂舞,積蓄力量,為日後坐收漁利埋下伏筆。

    二,穩固西北根據地。從公元617年11月李淵進入長安一直到李世民貞觀四年,北方的突厥一直是帝國的大麻煩。為此,羽翼未豐的李淵以雄渾的氣魄和遠見,卑辭下意,主動示弱,以臣禮事之,以金帛換時間,用屈辱換和平,成功麻痺康鞘利可汗,李淵從此放心地經營中原,從容不迫地把對手逐個碾掉。當帝國穩固的時候,突厥人的末日也就來到了,這是後話。

    三,開國立號,統一全國。自武德元年至武德七年,李世民、李靖、徐世積、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一眾名將,幾乎以摧枯拉朽、犁庭掃穴之勢,降隴西(薛仁杲),平江南(蕭銑、輔公袥、林士弘),定河北(竇建德、劉黑闥),掃漠北(突厥),大唐盛世完成奠基。“於是百姓安集,士卒歡欣,豪強翕心,蠻夷納款,觀夫高祖之功,可稱為大”(《舊唐書》)。

    四,殺伐決斷,平息來自朝堂上的暗流湧動。武德二年秋,開國重臣劉文靜因謀反罪被殺,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劉文靜不僅和李淵關係不錯,更重要的是他是李淵太原起事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而且在帝國建立過程中不僅跟隨李淵南征北戰,還多次作為談判大臣與突厥人進行斡旋,可以說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就這麼一個開國元勳也會被殺,難道新興大唐要上演一幕“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大戲嗎?非也,劉文靜的死有點冤,就因為他是秦王李世民的人。而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露出了功高震主的苗頭,不僅太子李建成感到不爽,就連高祖李淵也有點恐慌。有些事情要早下手,像李世民這樣的人如果等到他羽翼豐滿的時候再行動,那早就晚了三秋了,必須“半渡而擊之”。所以,劉文靜當了帝王家事之爭的犧牲品。從這件事情來看,李淵政治智商也絕高,不僅敏銳,而且果斷、殘酷(這一點李世民得到完全遺傳)。如果這件事情還不具備完全說服力的話,那麼,在武德四年李淵做出的兩個決定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一個是武德四年十月,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兼任司徒。天策上將這個職位為李淵所創,古今獨一份,再加上司徒這一毫無實權的虛職,我們就會明白李淵的良苦用心了——架空。第二個是武德四年年底,李世民成立了一個文學館,裡面的人以後來的“秦王府十八學士”為班底,無一不是青史留名之士,如房玄齡、杜如晦之流。秦王李世民脫下戰袍,天天和這群文士泡在一起談天說地,宛然一個與世無爭的文化工作者。但後來我們知道,秦王心裡苦啊,沒辦法,老子壓著,哥哥盯著,只能夾起尾巴做人。

    五,天命不歸,無奈遜位。歷史上有很多偶然因素,卻往往在無意間左右了歷史的程序。而作為王者,冥冥之中還自有天意。比如在李世民的翻盤過程中,誰也沒有想到,戰爭會不止一次地幫李世民上位。武德四年秋,當李世民當著無權一身輕的王爺時,河北大地上,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復反,幾個月時間內,敗李神通、薛萬均、薛萬徹、李玄通和徐世勣,恢復夏朝全境。李淵急了:還非得指望那個最不想指望的。李世民披掛上陣,三個月,擊潰劉黑闥。武德七年七月,李世民遭遇第N次危機,這次是由於李淵妃子的舉報,而這個妃子早已被太子收買。李淵的火氣很大,很難說他不是借題發揮,因為他的話很重很難聽,就差說李世民想篡位了。這個時候,李世民的“天命”再次發揮作用:言而無信的突厥人又打過來了。慣例,李世民再出徵,這次他開動腦筋,未動一兵一卒,成功離間頡利、突利兩兄弟,不戰而屈人之兵。正是這幾次不可解釋的死裡逃生的經歷,不僅讓李世民保住了命,更保住了爭天下的實力,從而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門之變”中一舉勝出。

    胡適先生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對中國歷史來說,先秦時的人最純樸可愛,那時候的歷史也最真實,文天祥的“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就是說的齊國太史和晉國董狐不懼強權、秉筆直書的事。後來人越來越聰明,歷史也越來越不嚴肅,最後就直接根據統治者的意志隨意更改了。李淵之所以給後人以庸碌無為的形象,原因就是他的老二兒子給改的。

    因為,李世民得突出自己的英明神武和奪位的正當性。

    所幸的是,對於唐高祖李淵,《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雖然混淆了我們的視聽,但還有《大唐創業起居注》等史料傳了下來,讓我們得以在紛亂複雜的線索中理出一些頭緒,儘可能地還歷史一點清白。

    僅此而已!

  • 8 # 夜航船水手

    首先亮明觀點,一個統一王朝的創立者,無論怎麼看都不會是平庸之輩,總有過人之處,要不人家也不會跟著他起事,即使起事他也不會成功。說是李家是世代顯貴,貌似是起事的好本錢,其實李淵起事前並沒有多少資本。另外李淵擺過空城計,知道嗎?

    現在一一道來。

    荊棘叢中得安身

    李淵在隋文帝時期還是蠻舒服的,一來是將門之後,二來,皇親國戚,有點功勞就升遷,從皇宮侍衛的頭頭一路高升做了刺史。

    等到隋煬帝繼位,李淵官至郡太守,也很得信任,等到楊玄感造反,李淵被任命鎮守甘肅慶陽一帶。李淵結交天下豪傑。這時候隋煬帝開始猜忌李淵。李淵韜光養晦,靠飲酒無度自汙名節來保全自己。

    後來,李淵調任山西河東任慰撫大使,靠平定農民起義軍得到了幾萬人馬。期間北上與劉仁恭抗擊匈奴,以少勝多。617年,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擔當起抗擊匈奴的重任,然而,由於天下反叛時起,朝廷沒給他多少兵馬。李淵看到天下形勢複雜,留大兒子李建成在河東保護家人,招募豪傑;帶著二兒子李世民至太原赴任。隋煬帝對李淵是留了後手的,太原副留守王威等人就是牽制李淵的鉤子。

    李淵在山西,內平叛亂,外應付突厥,還得防著身邊的眼線,日子很不好過。劉武周在馬邑殺死劉仁恭依附突厥反隨。隋煬帝命令李淵平叛,卻不給兵。李淵只好自己募集兵馬。王威他們反而想構陷李淵謀反,謀劃暗殺李淵,拿李淵的人頭做往上爬的梯子。李淵先下手為強,殺二人祭旗抗突厥。

    大膽施計空城退敵

    李淵派人到各地招募部隊對抗劉武周和突厥,然而,李淵的周圍很多都是隋煬帝的人,其中西河郡丞高德儒就拒命不從。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帶兵去攻打不聽命令的西河郡。就這時候,突厥突然襲擊晉陽,前哨部隊已經到達外城。李淵鎮定處置,安排人在城內悄悄整合僅有的人馬,卻大開城門,做出一點也不做防守準備的姿態。李淵曾經數次擊敗突厥,突厥人看到李淵這種反常舉動一時摸不清虛實,沒有發動進攻。

    到了晚上,李淵令人偃旗息鼓悄悄出城,第二天早晨再大張旗鼓高調進城。突厥人以為沒有便宜可賺,就退兵了。

    渾水摸魚取關中

    天下反隨勢力日漸壯大,李淵也決定起事,他以‘廢昏立明’為口號,釋出檄文斥責隋煬帝。當時,北有劉武周,突厥,中原有王世充、瓦崗軍。李淵勢力算是弱小的,盤踞晉陽難以成事。隋煬帝被隔絕在南方的江都,關中空虛。於是,李淵與突厥議和,但不接受突厥兵馬援助,一方面穩住突厥,另一方面避免做兒皇帝。對瓦崗軍的李密奉承不已,迷惑對手。眼睛死死盯著關中,越過屈突通,擊破宋老生,用了大半年的時間佔據關中。

    取關中是非常關鍵的,是軍事,外交的綜合結果。李淵作為老大,通盤考慮,可以說做的非常出色。

    廣收人才,攻略天下

    618年,隋煬帝被殺於江都,李淵稱帝於長安。當時,唐只佔有關中、河東(山西臨汾、運城一帶),但是已經佔據主動地位。李淵在內政上沿襲隋朝的政策,並廣泛啟用人才。外事上主動攻略,先後攻取隴西、河西走廊,平定後方,然後擊敗劉武周、宋金剛奪回山西,順勢滅盤踞洛陽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竇建德,又進軍江南,一統天下。

    治國有才

    李淵取得天下後,政治上也很英明,對隋朝的制度略作改革就鋪展開來,百姓很適應,又減輕勞役負擔,農業得到發展。啟用人才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不需要推薦就可以參加官員的選拔考試,為科考選才奠定基礎。雖然是武將出身,但是也鼓勵文化的發展,還下編纂圖書,修訂各朝歷史。可以算是英明有為。

    遺憾

    李淵最大的遺憾就是晚年有些犯了懶病,不及時處理繼承人問題,釀成兄弟相殘的大禍。

    總體來看,李淵還是一個能夠打天下,並能夠很好的完成打天下到治天下的過渡,算是皇帝裡面傑出代表。汙點就是接班人沒處理好。

  • 9 # 週週說古今

    毫無疑問,李淵是很成功的一位皇帝。結束隋末亂局,開創盛世大唐,單從成績上講,他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排名前三的皇帝之一。但是,無論聲望還是口碑,李淵都顯得有點低調,尤其是相較於劉邦、趙匡胤、朱元璋這樣的開國之君,李淵更是顯得很不起眼!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嗎?是他自身有缺陷?還是另有緣由?

    李淵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孩子

    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表兄,從李淵的父親開始往上數三代,就一直是西魏、北周、隋室的大貴族。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國之一,在北周時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的父親李昺襲爵後,官至安州總管(湖北安陸縣)、柱國大將軍。他的母親獨孤是和北周明帝獨孤皇后、隋煬帝獨孤皇后都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李淵是李昺的長子,在隋朝的時候襲爵唐國公,歷任刺史、郡守、衛尉少卿等職,隋末為太原留守,扼守北方重鎮。所以,與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等草根皇帝相比,李淵是不折不扣的貴族。李淵建立唐朝,較之於上述三位大神,其難度要小得多。李淵在起事前就是太原地方留守,封疆大吏!他建立唐朝,無非是把地方公司變成了全國公司,而另外三位卻是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彷彿平地裡搞出了個微軟公司!

    李淵登上皇位是半推半就的結果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在楊廣眼裡,用人還是親戚比較值得信耐。所以李淵起事前得以留守晉陽,擁有鎮守一方的大權,這也是李唐王朝成事的根基。雖然擁有很強的實力,但李淵本人卻沒有貪天的理想信念。在他眼裡,幫助表弟楊廣,把守好北方疆域,同事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也就夠了。晉陽起兵時,李淵已經51歲,在古代這已經是標準的老人。對於這樣一個有事業,有家庭的老人來說,冒著巨大風險起兵造反實在不是一個英明的選擇。所以,李淵選擇了說不。

    但是樹大招風,在隋末這個年代,風是特別的大,所以李淵這棵大樹也難免有連根拔起的風險。當時的情況是隋煬帝三爭高麗而不下,國內民怨沸騰,群雄並起。全國除了南方揚州稍微好點,其他地方已經亂成一鍋粥。東都洛陽更是變成了群雄逐鹿的中心。李淵鎮守的晉陽四圍也有大大小小的割據武裝。李淵面臨艱難的選擇:繼續扛起隋煬帝的旗幟,會被群毆;改弦易轍又很容易被官軍盯上。所以要保住安樂窩不容易。

    另一方面,李淵想的是守住一畝三分地,但他的子孫想的卻是創造一番偉業。而這裡面的代表就是次子李世民。李世民自幼好武功,愛結交江湖豪傑,用現代的話說從小就有顆不甘平凡的心。李世民的朋友圈有文有武,人才濟濟,其中就有不少治國安邦的奇才。他們聚到一起,又遇到隋末天下大亂,可謂是天時與人合都有了,唯一缺的就是地利!而這個地利其實也不缺,就是李淵鎮守的晉陽。要得晉陽必先得李淵。而李淵的就範有多種因素,比如與張尹二妃鬧出醜聞,比如李氏取代楊氏的傳聞,凡此總總,這中間有世民集團的策劃,也有李淵的假戲真做。後世修史者因立場問題對這裡的改動很大,真相不易大白。總之,李淵就這樣半推半就,或真或假地起事了。

    李淵不是個合格的創業之君

    晉陽起兵之後,李淵的事業順風順水,發展很快。不僅收編了周邊武裝,而且趁虛拿下了王氣之地——關中。之後依靠李世民南征北戰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為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礎。這麼大的成就,這中間當然有李淵英明領導的功勞,但是從起事到平定北方,沒有李世民,這一切都是妄想。當然,如果因此而說李淵不合格,肯定有人會不服。作為一國之君怎麼可能像李世民一樣親自上陣呢?一國之君的主要責任難道不是保證國家健康發展嗎?說得很對,筆者認為李淵不是合格的君主,正是因為他沒有解決國家長治久安的關鍵問題——儲君問題!

    李淵立長子建成在禮法上沒有任何問題。李淵在長安稱帝后不幾天就宣佈了李建成為太子,當時李世民還沒有取得東征西討的豐功偉績,長子建成也頗有才幹,所以李淵沒有立長或立賢的煩惱。但是,隨著事業的迅猛發展,李世民在軍事領域不斷取得巨大成就,而且在軍隊裡收穫了非常之高的人望,政治上同太子建成呈旗鼓相當之勢。一個朝廷出現了兩個政治集團,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好事,更何況是創業之初的國家。出現這樣的局面,李淵責無旁貸。

    一個合格的統治者應該能夠駕馭各方力量為我所用,而不是為力量所用。李世民有軍事上的才能,建成也不差,元吉也不次,所以在使用上應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任由各方力量自由發展。在太子名分確立的情況下,不斷鞏固太子地位當為國本,更何況在治國和料理後方上建成亦有所建樹。但事實告訴我們,在興唐的歲月中卻是李世民北滅劉武周,西滅薛仁杲,東邊一舉滅掉王世充和竇建德兩大勁敵,大半個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是李世民的榮耀,李建成的災難,更是李淵的尷尬。王位給誰,誰都不服?這不是李淵一手給自己埋下的雷嗎?一個成熟的王者會這樣嗎?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還可以收拾。我們看李淵是怎麼處理這個巨雷的。李淵在建成和世民之間搞起了和稀泥政治!為了安撫軍功卓著的李世民,李淵給李世民封了“天策上將”的稱號。什麼是天策上將,誰也不知道,好比“齊天大聖”一樣,反正是地位是無比尊崇。但是,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含金量可比齊天大聖高很多。因為這個天策上將可以開府,設官職!擁有封官的權力,李世民如魚得水,瘋狂地擴大朋友圈。比如他就曾在房玄齡建議下,將杜如晦招募到天策府中。“天策上將”擁有的地位也使得很多人都對李世民抱以期待,謀臣勇士紛紛投入他的門下,玄武門之變中發揮重要作用許多人都是這時被拉攏過去的。所以說,“天策上將”這個稱號雖然是李淵搞平衡,和稀泥造出來的“安慰品”,但在客觀上卻給李世民提升了聲望,也給他之後的行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這樣一來可好,本來想樹立一方,安撫一方,卻搞得來雙方實力更加接近,火山爆發接近臨界點!面對已成水火不容之勢兩個兒子,李淵為了繼續把稀泥和好,想出了更“絕妙”的主意,就是裂土封疆!他找到李世民說:看你們兄弟好像不能相容,都住在京城裡,必定要產生衝突,我想讓你重新掌管陝東道大行臺,居住洛陽,自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以東的國土都由你做主,准許你建立天子旌旗,一切仿照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做法。

    為了平息眼前的矛盾,李淵居然想到了把兩兒子分封,並且都可以建立天子旌旗,這不是任由天下再次分裂又是什麼。他的如意算盤是,只要在自己生前沒有看分裂就行了,至於生後你們愛怎麼鬧就怎麼鬧,再次天下大亂,生靈塗炭什麼的反正都跟自己無關了!幸好歷史的劇本沒有朝著李淵的藍圖前進,要不煌煌大唐盛世就不會出現了。

    李淵在這段歷史上的表現,您認為合格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迪卡儂200左右的跑鞋能跑半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