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高培楓

    為什麼乾隆時期的清朝會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乾隆皇帝,一直以來都被世人認為是清朝最為成功的皇帝第一。他的成功無非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是他的十全武功,相信讀過清朝歷史的人,都明白十全武功的含義。這是乾隆為了記載他開疆擴土所作出的貢獻,而自創的一個表揚自己的詞彙,第二就是他大力發展文化,重用漢臣,使得整個統治更加牢靠。那麼很多人可能想說,乾隆時期的清朝到底有多強大?小編查閱資料發現,人口經濟都是第一,就連版圖也無人能及。

      第一、 乾隆時期的人口數量創造了歷史記錄

      在清朝以前的所有朝代,在史書上的記載中,人數最多的時期大概也就是七千萬人。當然了,很多人認為史書的記載並不全面,他們認為在漢唐時期,我國的人口數量肯定是超過一個億的。那麼在清朝乾隆時期,我國的人口數量是多少呢?有人曾經根據史書的記載推斷,在乾隆早期,那時候的人數就達到了一億三千萬,而到了乾隆中後期,人口數量驚人的到達了三個多億。

      這是什麼概念?在當時社會生產力極度低下的情況下,這個數量堪稱一個世界奇蹟。且拋開總量不談,短短几十年時間,人口數量翻了一倍多,淨增一個多億,這個概念相信很多人都是清楚的。所以說單從人口的增長上來說,乾隆就是一個了不起的皇帝,足以稱得上清朝第一。

      第二、 乾隆時期的經濟總量,中國是世界第一

      在當代社會,評價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GDP算得上是最關鍵的指標。那麼乾隆時期清朝的GDP,在世界上的什麼地位呢?總結起來一句話,當時中國的GDP佔整個世界的三分之一,這是什麼概念?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再說明白一點,比現在美國在世界上的佔比還要高出很多。

      再詳細一點,當時清朝的GDP是英國的十倍,是俄國的八倍。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跟當時的美國比,因為當時的美國剛剛成立,非要計算的話,百倍有餘。在當時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經濟著作,曾經記載到,當時的清朝不僅僅是亞洲的經濟中心,也是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

      第三、 乾隆時期也是整個清朝版圖面積最大的時期

      乾隆的十全武功,相信很多人都清楚,說的就是乾隆開疆拓土的功績。那麼當時的清朝版圖面積有多大呢?根據史書的記載,到了乾隆中期,也就是平定準格爾之後,當時的版圖面積高達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現在中國的兩倍,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

      當時的清朝,不僅版圖面積十分廣闊,乾隆對於邊疆地區的控制也是十分有效。當時在每個地區都設立了機構,軍事力量也是十分的充足,這對比以前朝代的鬆散,完全是兩個概念。所以當時的清朝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國,絲毫不為過。

  • 2 # 蘭臺

    從幾個側面說明清乾隆朝的強大吧。

    海蘭察:從黑龍江普通牧民成為清朝世襲罔替一等公爵

    海蘭察只是黑龍江普通的索倫族牧民,家裡窮的連自己什麼時候生的都記不清楚,然而他在乾隆二十年以普通騎兵身份應徵入伍,參加了清朝與準噶爾部的戰爭,從此乾隆朝海蘭察幾乎無役不與。

    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海蘭察從軍二十一後,他已經升到了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職務在清朝就是武將的頂點。乾隆五十三年,率軍深入廓爾喀(今尼泊爾)大勝,被乾隆帝封為世襲罔替的一等公爵。

    海蘭察只有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大頭兵,但是他在乾隆朝純粹靠軍功就做到了武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爵位做到了世襲罔替一等公。

    海蘭察的背景和宋代狄青一樣,屬於沒有背景的大頭兵,但是海蘭察不但做到了和狄青一樣武將頂點(領侍衛內大臣/樞密使),還成為了世襲罔替的一等公。

    這說明清乾隆朝,普通士兵上升渠道還是非常通順的,海蘭察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黑龍江牧民可以因軍功獲封世襲罔替之公爵。

    鄂容安:翰林院掌院學士,八旗大族子弟戰死疆場

    鄂容安出生於八旗豪族西林覺羅氏,他父親是雍正帝最信任的大臣鄂爾泰,他是清朝極少數參加科舉並且獲得進士身份的旗人。

    不但如此,鄂容安還做過翰林院掌院學士,這個職務品級不見得有多高,但是由於翰林院裡都是進士出身,所以做過翰林院掌院學士,差不多可以算得上清朝文臣領袖之一了。鄂容安後來還做過國子監祭酒、河南巡撫、山東巡撫。可以說鄂容安完全就是一個文臣。

    結果因為他是八旗子弟,而八旗子弟天然就具有軍人身份,所以乾隆帝在乾隆二十年任命鄂容安為定西將軍出征西北,結果兵敗自盡。

    這說明在乾隆朝,八旗制度並沒有崩壞,鄂容安即使做過翰林院掌院學士和國子監祭酒,但是因為他是八旗子弟,所以乾隆帝讓他從軍做定西將軍,鄂容安就只能去做定西將軍。

    而且鄂容安以世襲伯爵戰死疆場,說明乾隆朝八旗上層並沒有腐朽,事實上不僅是鄂容安戰死,鄂容安的親弟弟鄂實同樣也戰死疆場。

    另外在乾隆朝戰死的八旗貴胄還有乾隆帝元皇后富察氏的弟弟傅清,他在擔任駐藏大臣時發生叛亂而戰死。

    海蘭察、鄂容安、傅清等人的例子說明乾隆朝,八旗制度作為一項軍事制度不但沒有腐朽,而且運轉還非常良好,要知道此時清朝統一中原已經經歷了一個世紀了。

    作為對比,同樣統一天下一個世紀的明朝則遭遇了土木堡之變,二十萬號稱精銳的明朝京營士兵在距離京師不足150公里,周圍遍佈己方堡壘的地方被四五萬蒙古軍埋伏,全軍覆沒;勳貴武將戰死無數。

    另外,還有一些資料可以說明清朝乾隆時代的強大。

    1、乾隆時代清朝版圖擴張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有效控制900萬平方公里以上土地的時間比歷朝歷代所有皇帝加起來還長,這裡有的有效控制是收稅以及剃髮。

    2、乾隆朝僅治水,賑災這兩項總計花費兩億五千萬兩白銀。

    3、乾隆六十年,清廷一共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免除兩億五千萬兩白銀賦稅,米糧超過1200萬石。

    4、乾隆六十年,乾隆帝退位時國庫存銀接近7000萬兩。

  • 3 # 四川達州人

    一堆爛攤子。

    經濟凋零,百姓窮困,乾隆縱容和珅貪汙,自己窮奢極欲。

    知道什麼是白蓮教起義嘛?

    乾隆退位的第七天,1796年(嘉慶元年)正月初七,15萬百姓在王聰兒一個寡婦的帶領下縱橫川鄂豫陝三年,擊斃清軍提督總兵20餘,副將以下軍官400多。

    王聰兒起義狠狠剝了乾隆盛世的皮。

    此後,白蓮教起義一直堅持到1804年,滿清耗費2億兩白銀,調集16省軍隊才鎮壓下去。

  • 4 # 63234567351178

    外強中乾到了秋後高粱杆,乾隆皇帝後期是典型的昏君,功在當代,遺害後代無窮,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嘉慶當政,民眾起義,一國之政最怕內亂,以後大清弱亡在所難免,乾隆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5 # 魯陽揮弋

    乾隆年代,民間雖談不上豐衣足食,但基本風調雨順,華人衣食確也無大憂,於是傳頌成“乾隆盛世”。

    乾隆年代由於列強均忙於人煙稀少之地掠地,無暇東顧,幾無強敵外犯。

    民眾生活總的比後耒好得多,朝庭不厭其煩地宣揚國強民富,用舊時代標準展示,沒經過新時代新武器考驗的武力強大。

    久而久之,民眾便熟記心中,信以為真,再諸代相傳,故留下乾隆盛世強大無比的荒唐慨念。

    其實劃牢自閉,不問窗外事,不思進取,故步自封的清朝,自從西方工業革命成功後,便跟強大拜拜啦!

    乾隆時代強大,是長期自吹自擂,後經不明真相地代代誤傳造成的。

  • 6 # 這些歷史要讀

    很強大!強到連緬甸、越南都打不過;強到連打大小金川這些小部落都很吃力;強到連京津一帶的百姓都只能吃番薯了……

    乾隆可是中國歷史上最高壽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實際主政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成功秘訣,就六個字“自我感覺良好”,簡稱自戀。

    作為太平天子的典型,乾隆這命好得真的不能再好了。大清的天下,經過他爺爺康熙的開疆拓土,平定四方;又經過他父親雍正的鐵腕改革,破除弊病。再傳到他手上的江山,已經是一個如日中天,國富民強的帝國。此時,西方列強的勢力又沒蔓延到中國,而周邊又沒幾個像樣的對手。

    關鍵是,不僅內憂外患沒了,就連皇權也空前的牢固了。在雍正年間的鐵腕手段整治下,那些文官士子再也不敢對慫皇帝了,軍機處的設立,更是讓專制皇權推向了鼎峰。

    這就讓乾隆爺整天圍繞在百官的奉承之中,陶醉在康乾盛世的假象之下。什麼“十全老人”,還自己給自己寫了個《十全記》,這些不過是他對自己文治武功的讚譽而已!但事實上不過是乾隆時期中國衰落的遮醜布罷了……

    清緬戰爭就算了,人家緬甸當時也算是個地區強國,而且已經開始裝備西方火器,以乾隆時期清軍那裝備水平,不戰敗也算是可圈可點了。但乾隆的可愛就在於,明知道自己的火器連周邊的小國家都不如,他還不及時改革軍備,任由清軍衰落……

    更搞笑是,乾隆居然把大小金川之役都算是自己的偉大武功之一。事實上,大小金川完全不值得一提。

    大小金川偏居川西一隅、不過是落後的彈丸之地、總人口只有幾萬而已。偌大的清王朝卻先後共投入了近60萬的人力和高達7000萬的帑幣,歷時數年才得以平定,這樣“卓越的武功”,著實讓人尷尬啊!

    武功方面自吹自擂也就算了,文治方面更是一塌糊塗,而且越往後越昏庸,越窮奢極欲。清朝幾億人口全部成了他壓榨的物件,將天下百姓的財富都榨取光了,給自己修建離宮別苑和亭臺樓閣。乾隆七下江南,每次都耗費巨大,而且沿途官吏又不得不橫徵暴斂來給他營造盛世假象,導致百姓苦不堪言。

    英國使臣馬戛爾尼以為乾隆祝壽為名來訪中國,看到的京津一帶百姓,是一副貧困潦倒,食不果腹的形象,沿途村鎮都是房屋破舊,市井蕭條的景象……

    乾隆和他手下的百官貪得無厭,而天下百姓卻苦不堪言,而這就是乾隆盛世假象下的現實生活,試問天子腳下的京津一帶尚且如此破敗,那清朝的邊陲和內陸地區,百姓生活就更加悽慘了。因此,乾隆之後,清朝的社會矛盾就集中爆發了,嘉慶年間的叛亂和起義更是一波接一波。

    這樣的清朝,能強大到哪去?

  • 7 # 火器工坊

    乾隆初期,大清的實力確實很強。

    經過了雍正皇帝的肅清吏治和軍事改革之後,大清的國力又重換新生。在乾隆前十三年裡,皇帝以寬仁治理天下,整個社會又浮現出一副生機盎然的畫面。雖然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暴斃後,弘曆的秉性大變,成了一個兇狠有心計的暴君,但是這並不影響大清的國力繼續上升。

    乾隆二十年,西北準格爾汗國發生動亂,大清以為時機成熟,意在徹底解決西北邊患,於是清朝發兵5萬兵分兩路,直搗伊犁。最後徹底征服了準格爾汗國,拿下了古西域,成功的將清帝國的領土範圍擴到了中亞地區,成為了當時雄霸東亞的第一大國。

    同時期,大清的浙、閩、粵三關營造的貿易額巨大,大量的白銀流入了大清國的國庫,使得清帝國成為當時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政府有錢)。

    文化方面,乾隆前十三年,文字獄風氣減弱,乾隆皇帝表現出了對儒家經典和文人的高度重視與尊重,在這十三年裡,中國的文風有開放之勢。

    不過一切都隨著乾隆皇帝的生性大變而改變了。當富察氏死後,乾隆變成了一個感情用事的皇帝,突然間,朝堂上的那個賢君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比雍正更為可怕的暴君。

    如果說雍正的嚴苛是為了國家好,那乾隆的殘暴完全是看自己心情。作為帝國的獨裁者,他不允許臣子有私心,不允許百姓有思想,不允許任何人能威脅了他的帝國。所以他逐漸排擠了張廷玉,各種罷官殺臣,最後弄得整個官場都畏懼於皇帝的威嚴而只得唯唯諾諾。

    他大興文字獄,殺掉了文人計程車氣,讓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學問。

    他禁止民間學風自由,要求全華人民刻板的遵守那個早已經被歪曲的“三綱五常”。

    他關閉了浙海關和閩海關對歐洲開放的權力,禁止沒有特許的百姓出海經商。

    像歷代的獨裁盛世之後,國家過於富裕而國不知民時,那這個盛世也就該衰敗了。

    隨後徵緬甸,清軍是靠人數優勢拖垮的緬甸軍,而軍事技術早已大不如人。乾隆末年的超大貧富差距使得國家遍地是流民,而這些流民都是社會不穩定的定時炸彈。果不其然,隨後紅花會、白蓮教起義接連不斷,其規模之大,已經撼動了大清的國力。

    所以乾隆時期,大清的強大隻是曇花一現,看似繁華的百年盛世,背後卻是一個獨裁國家不可避免的衰敗。

  • 8 # 趣看歷史

    乾隆為什麼這麼牛?尤其以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馬嘎爾尼訪華為代表,乾隆為什麼必須讓他下跪?一個封建王朝的帝王有什麼資格讓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給他下跪?因為乾隆王朝當時確實太牛了。

    一,農業

    在封建社會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據《清史稿》記載,1679年(康熙十八年)清朝的耕地五百五十萬公頃,1724年(雍正二年)清朝的耕地達到近七百萬公頃,到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耕地面積更是達到近八百萬公頃。在當時還普遍存在瞞報少報的現象實際數字可能遠遠高於這個。這些都是史料中所明文記載的。

    耕地面積的逐步擴大,乾隆中葉人口達到了創歷史記錄的兩億多人,這在以前任何王朝都是不可想象的。人口和耕地在封建王朝幾乎意味著一切。

    二,手工業

    乾隆時期的手工業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發展,尤其以絲織業、棉織業、制瓷業、冶礦業等為代表。在此僅以鐵礦為代表說一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朝鐵礦廠共十九處,到了1755年(乾隆二十年)達到了九十三處。其他的手工業如:製糖業,印染業等也都發展迅速。

    三,商業

    乾隆時期票號普遍存在(跟今天的銀行功能相似),專門用於匯兌、存款、貸款等業務,其中又以晉商的發展為代表。商人集聚了大量財富,十萬、百萬財產的大有人在。

    商業的繁榮也促進的城市的發展,江寧,蘇州,廣州,天津等城市發展十分迅速。其中又以蘇州為代表,蘇州城當時商業十分繁榮,店鋪林立,富甲一方。

    透過以上幾方面我們可看出,乾隆時期的經濟總體發展是很好的,這是乾隆牛氣的原因。但這是封建王朝最後的輝煌,1793年馬嘎爾尼訪清後,僅僅過了四十七年,乾隆視為蠻族的英國就把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王朝給徹底擊醒了。醒來之後才發現已成羔羊,狼群的嚎叫就在不遠處。

  • 9 # 孤城影隨

    乾隆的成功在於他的統治縱向看是中國曆朝歷代最成功的,他的失敗在於他的統治放在乾隆所處的18世紀的人類歷史上看,又變得黯淡無光。在復興論壇第103期講座上,歷史學者張宏傑用生動的史實,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乾隆。

      乾隆的政績

      我們今天之所以不停地提到乾隆皇帝,主要就是因為乾隆的統治成績非常厲害。從縱向說,乾隆時代是整個中國古代史上最富強的一個時代。從橫向對比,乾隆統治的大清帝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種強大有以下的這些資料做支撐:

      第一,經濟總量非常大,國家財力也比較雄厚。雖然對那個時候GDP計算的方法有各種爭論,但是用大家比較認可的計算方式算出來乾隆時期的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總量的30%多,遠遠比今天美國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要多。乾隆時期,中國在世界製造業中的份額是當時英國的8倍,俄國的6倍,日本的9倍。

    網路配圖

      第二,乾隆朝的軍事實力也非常強。乾隆的一大功績就是統一了新疆。乾隆24年統一新疆之後,中國的疆域達到了1453萬平方公里,正好是今天960萬平方公里的1.5倍。所以乾隆朝的疆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除了元朝之外第二大的疆域。而且和中國歷史上很多朝代不一樣,清朝對整個疆域內的實際控制力是最強的。

      第三,乾隆朝的人口數量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在中國歷史上,以前朝代大部分時間人口都徘徊在幾千萬之間,少數那麼幾個時點突破了一個億,像明朝末期就達到了一億多,到了清朝由於前面有康熙、雍正兩代的統治,所以乾隆繼位的時候,華人口是1.4億,到乾隆退位的時候,人口達到2.9億。就是說乾隆用54年的時間就讓中國的人口翻了一番。在中國古代,人口多少一直是統治者統治成績的最有利的證明。乾隆朝用10億多畝的土地養活了當時世界上30%的人口,這在當時是認為非常了不起的統治成績。

      成功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當然跟乾隆本身的天資有關。乾隆智商特別高,情商也很高。他從小特別喜歡歷史,把整個中國通史研究了很多遍。這樣他就能夠有效汲取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經驗,把它們集大成。而且乾隆又特別聰明,特別會運用政治手腕,所以乾隆統治下,他消滅了中國曆朝歷代對皇權的幾乎所有威脅。

      中國歷史上對皇權威脅一般來講有以下幾種:敵國外患、農民起義、權臣專政、后妃外戚干政、太監擅權、皇族干政、朋黨之爭、地方割據勢力——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這八種勢力興風作浪,好像在乾隆之前還沒有哪個朝代把這個八種勢力完全都鎮壓下去了。只有到乾隆朝,他汲取歷代的統治經驗,用高明的政治手腕把這八種威脅幾乎都消化於無形,達到了空前的政治穩定。

      當然實現這個過程是很不容易的,我可以舉兩個例子。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乾隆是如何消除后妃干政的威脅。首先乾隆要防範的是他母親,老太后。有很多歷史資料記載,乾隆是一個孝子。在老太后活著的時候,他每次南巡都要帶著太后。在宮中的時候,他每天都要給太后請安,儘可能的跟太后一起吃飯。老太后過生日的時候,他每一次都花很多錢。但是乾隆絕不允許太后干擾他行政。乾隆在繼位之後第三天就給太后身邊的太監、宮女釋出了一道諭旨,他說:“凡國家政事,關係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說,恐皇太后聞之心煩。” 實際上,就是對太后進行了資訊封鎖,防範她有任何干預朝政的可能。

    網路配圖

      當然這個聖旨頒佈下去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遵守。後來過了幾年之後,太后和皇帝之間發生過一次不愉快。有一次皇帝給太后請安,太后就跟乾隆閒聊天,說她聽說順天府東面有一個廟,特別靈驗,誰家有什麼事到那兒去求一求,許個願,過幾天馬上就應驗,但是這個廟年久失修,快塌了,說,你能不能撥點銀子把這個廟修一下。乾隆當時趕緊表示說沒問題,馬上撥款派人去修。但是從太后宮中出來之後,乾隆馬上把太后身邊那些太監叫過來,說,你們誰跟太后說的這個順天府的廟的事,你們要不說太后怎麼能知道呢?把這些人狠狠的懲罰了一次,然後說這是第一次,但是下不為例,要是以後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們可能就活不了了。然後又專門把這番話形成了一道聖旨頒發給這些太監。這個聖旨表面上是搬給太監和宮女的,實際上是搬給太后看的。太后也是個聰明人,從此之後,幾十年間,太后沒再提過任何一次類似的要求,乾隆就有效的杜絕了后妃干政的可能。

      乾隆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這個人特別苛刻,特別刻薄,主要是因為他鑑於歷史上,從漢朝的呂后到清朝的孝莊太后,后妃干政的事情出現的特別多,所以他必須要防微杜漸。

      接下來防範的就是他的親兄弟。乾隆當了皇帝之後,身邊有兩個親兄弟,一個是跟他同歲的弘晝,從小在一個桌上吃飯,一起玩,一起上學,感情非常深。但是當了皇帝之後,這種兄弟情分馬上就發生變化了。乾隆登基之後,一心想搞好和這兩個弟弟的關係,所以他在金錢上對這兩個弟弟非常厚待,給他們封了很高的爵位。但是乾隆從來不忘記敲打這兩個兄弟,提醒他們現在不再是兄弟關係,而是君臣關係。

      有一次乾隆的這兩個弟弟到宮中給太后請安,他們倆一不小心就跪到了乾隆平時給太后請安的時候跪的那張席子上,因為皇帝的席子是專用的,乾隆知道之後,馬上把他們兩個嚴詞訓斥一番,並且一個罰俸三年,一個革去親王,處理是非常重的。所以乾隆就不停地這樣在細節上敲打他這兩個弟弟。

      如此防範之下,乾隆這兩個弟弟沒有對政治形成任何的干擾,而且乾隆還立下了一條規矩,就是從他這一朝開始,皇族不許進入軍機處,這個規矩一直到晚清,到慈禧的時候才被打破。

      除此之外對社會的其他各個階層,乾隆也都採取了非常強有力的防範和控制措施。比如乾隆當了皇帝不久,就編了一部宮廷法典,叫《宮中現行則例》,專門約束太監的,明確規定每一個太監的職責,幾點上班幾點下班,規定得非常詳細,就是說我們今天所說的這種精細化管理。乾隆對太監一直注意防微杜漸,所以乾隆統治的60多年沒有任何一個太監能夠干政。

  • 10 # 北洋海軍炮手

    乾隆朝是清朝鼎盛時期,這個時間清朝的國力有多強?我們可以看一下乾隆朝都幹了什麼:乾隆可以一邊大興土木修園子、下江南;可以四次大規模蠲免賦稅;同時又有足夠的軍費可以應對開疆拓土、改土歸流的戰爭。而且還都是建立在以國庫存銀為基礎,不向老百姓加稅的情況下。

    在古典時代,這三點能做到一點就已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而乾隆能同時做到三點,請問還有誰能做到!這反而能夠說明乾隆朝國力強盛,在我看來這已經達到了古典時代的巔峰,毫不客氣的說,乾隆已經能夠憑藉這三點,夠的上千古一帝這個評價了。

    對了,乾隆還有一個成就,就是乾隆朝面臨人口爆炸這一局面,畢竟國內還有三億張嘴的吃飯問題,在經濟生產力低下的古典時代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問題是乾隆卻能解決這一問題,國內也基本沒什麼大的動亂,根據蒲松齡的描述,乾隆朝反倒是家給人足的場景。當然,蒲松齡的記述可能會過於理想化,但是如果不是蒲松齡見到過大量家給人足的場景,他也不會如此記述。實際上,乾隆朝的富足給清朝帶來了強大的國力,畢竟經濟是國力的基礎,強盛的國力又保障了軍力,使得清朝疆域擴充套件到古典時代的極致。這是充話費送的?

    所以,乾隆朝大清就是這麼強。

    全文完

  • 11 # 江西小夥玩西瓜

    論陸軍,康熙時代清軍鳥槍比例不到百分之30,多為明式短鳥槍,叉子槍比例不多。 乾隆時代鳥槍比例已經達到百分之50 ,作戰的時候則更多,例如征討準噶爾達到了百分之75。 所以從火器裝備率上乾隆優勢。

    論陸軍的裝備,康熙的時候奠定的是清代重炮基礎仿造西方17世紀末的火炮,和炮車。 乾隆時代繼承康熙的火炮製造,並引進適合在西域作戰的駝炮。 是進步的。 在鳥槍上,乾隆時代也比康熙略有進步,一是大規模裝備了來源於中亞叉子槍,二是配備了抬槍的前身贊布拉鳥槍。 這種鳥槍也是放大版的前裝滑膛槍,但是準備時間短,較之清軍子母炮要厲害。

    從武器的角度上講,乾隆時代的陸軍比康熙時代的強。

    但戰爭不是一直看武器的,況且乾隆的武器不比康熙進步多少。另一方面看戰績,乾隆時代平定臺灣,臺灣駐守綠營被起義軍花式吊打,且前來平定的福建水師棄船登陸後仍然被吊打,可見乾隆晚期部分軍隊戰鬥力很渣。 所以從戰績來看,康熙更好些。

    除了陸軍,還有水師, 不要覺得清朝水師一點用處沒有。

    康熙和乾隆都平定過臺灣,但對手不同,林爽文沒有水面力量,而東寧鄭克爽可有一支強大的水師,

    為了對付東寧的水師,清軍也開始大幅度造船,雙方吸收西洋造船技術,製造出了鳥船。 這是乾隆時代很少有的。

    鳥船在康熙時代,普遍長15丈以上,最大者據記載達到了18丈,排水量達到700到1200噸。吸取了西洋的技術,擁有了雙層甲板佈置火炮,所以清鄭雙方的主力大型戰船都超過了50米,擁有雙層甲板,可配備30門火炮。

    在鄭清海戰時,施琅親自率領56艘鳥船百艘趕繒船與鄭軍水師交戰,施琅命56鳥船大概5艘一組組成梅花陣進攻鄭軍,一度鄭軍戰船還包圍了施琅的坐艦,其副將藍理前來救援,擊沉鄭軍戰船一艘,此戰,鄭軍水師主力被殲滅,風帆時代擊沉戰船比較難,鄭軍仍被擊沉10艘,擊毀,焚燬達近百艘。

    乾隆時代的水師主力是趕繒船,大者不過35米左右,載炮10多門,排水量充其量400噸,這種船事康熙時代最普通的戰船。至於鳥船,乾隆時代肯定組不成規模。唯一記錄就貌似是英國使團來華畫過幾艘。

    從水師的武備還是戰績戰術。 乾隆水師都被康熙水師吊打。

    所以論康熙軍隊和乾隆軍隊誰強,還真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12 # 朕的書房

    這個問題,可以從《飢餓的盛世》裡找到答案。

    如果從財政、人口、版圖來看,乾隆確實超越了他的爺爺爸爸。

    康熙朝國庫最高是4900萬兩,雍正朝最高是6000萬兩,交給乾隆手裡只有3000萬兩。

    大家都說乾隆是敗家子,但他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國庫存銀仍然達到8000萬兩。

    乾隆朝初期,人口是1.4億,到了乾隆60年,人口已經是2.9億,直接翻了一倍!

    康雍乾三朝,最大的敵人是蒙古。前兩朝,要麼打個平手,打勝了,也沒讓他們歸順。直到乾隆朝,準噶爾部內部分裂,大清才徹底平定準噶爾。

    縱向比,乾隆朝是中國歷史的巔峰。也無怪乎歷史學家把這個時期歸為康乾盛世。

    那時候大清的疆域版圖是今天的1.5倍,養活了世界上30%的人口,還沒有出大亂子。乾隆穩穩控制著這個國家和他的子民。

    橫向比,全球三分之一的GDP出自大清,四海臣服,讓乾隆朝上上下下都有一種天朝上國的驕傲感,但盛世之下卻危機四伏。

    同時期,英國的工業革命如火如荼。新的生產力噴湧爆發。工農業產值幾百倍、成千倍的增加,物質財富滾滾而來。

    而在乾隆治下,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斷絕了和外部交流的機會。

    這就像中國在跑步,看著在前進,但是用這個姿勢跑了幾千年,人都要虛脫了,腳步也漸漸慢下來。而西方之前也是跑步,速度還遠遠慢於中國,但從這個節點開始,他們開始換一種方式前進了,乘坐汽車,趕超分分鐘的事情。

    乾隆盛世是一個飢餓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於少數統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設計出來的盛世。這種強大,只是表面上的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電壓48v的蓄電池,電壓降到多少伏,才可以測得哪塊電池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