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獲獲小手工

    關於元朝歷史文獻被很少提到的原因,我查閱元朝歷史資料後,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元朝存在的時間相對於王朝來說是比較短的。從忽必烈1271年定國號元開始到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一共歷經98年。從王朝的建立到統治鞏固等,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經歷、人力與物力。所謂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打下江山後需要先將江山穩固。穩固了之後,後續的事宜才會得到有效的發展,包括但不限於歷史文獻的記載。可由於存在的時間很短,很多事宜都沒有來得及完善就退居漠北了,時間原因就成了主要因素之一。

    2.元朝是由遊牧民族的蒙古族統治,遊牧民族的他們是從馬背上得來的天下,不注重文獻的記載。從他們的治國方針和生活習性來看,他們注重的是武,而不是文。這一點從元朝時期最大的面積上就可以看出,國土面積最大時達到1400萬平方公里。為我國國土面積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疆域最遼闊的王朝。所謂“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雖然以強大的武力能定國,可文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沒有注重這一點。

    3.蒙古族和漢族的文字不同。蒙古族本來就不注重歷史文獻的記錄,就算他們當時記錄了一些,可由於兩民族之間文字不相通,能給我們留下的有多少。如果他們不配合的話,我們又能翻譯出多少。這些工作的不推進,自然而然元朝留下的歷史文獻就少之又少了。

  • 2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時間是最大問題。前後大約80年時間。人們的記憶還沒有轉變。一般需要三代人才能基本同化。大約需要90年時間。

  • 3 # 煙雨梧桐

    你來問我來答,感謝

    第一,存在時間短。

    元朝從入主中原到敗退漠北,​不到100年。可以記載的歷史相對較短。

    第二,歷史文獻相對較少。

    元朝的統治階層比較重視武功,對文治的關注度不高,所以留下來的歷史文獻較少,而且蒙古文字在中原地區沒有廣泛普及,使相應的研究工作​有阻力。

    第三,皇位更迭頻繁。

    元朝皇帝換得比較快,而且大多數皇帝忙於爭奪皇位和鎮壓各地的起義,所以沒有時間去真正關心修史方面的事。

    第四,研究的較少。​

    元朝是第一個真正征服中國全境的“外族”,而且對待漢人的態度不太好,所以可能是羞於提及這段歷史吧,研究的人相對較少(我個人覺得有這原因)

  • 4 # 婉兮歷史

    元朝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王朝,並且從忽必烈定國號開始到滅亡不過九十八年的時間,一個王朝建立時間過短老百姓們可以說還沒適應這個王朝的規章制度這個國家就消亡了,但是元朝的歷史文獻過少跟建立時間短有關係,但也跟元朝的高壓政策有關。

    元朝實行四等人制度,最是看不起漢人不說,還重武輕文,看不起文人文人們也就不肯下力氣寫元朝的歷史。

    第二點就是元朝建立時間短產生的文學作品也很少,與其它朝代相比文學成就偏低了一些,這也是一點原因。

    第三點就是元朝本身就是遊牧民族建立的,這個遊牧民族本身就沒有什麼寫歷史文獻的習慣,就算建立了王朝也不過還是喜歡遊牧生活,把中原百姓不當自己的子民說搶就搶說殺就殺,這樣一個王朝註定不會長久。

  • 5 # 何以當歌

    首先,元朝的建立伴隨的是數不盡的戰爭,並且當時的中原和元朝呈現的是敵對狀態。元朝透過武力消滅了在中原建立朝代的幾個國家,其中有金國和南宋。但是清朝的建立卻不是透過這種方式,清朝在進入中原之前,明朝就已經滅亡,當時的清朝打著為大明報仇的旗號被明朝將領領進了中原,而且還受到了老百姓們的歡迎。後來清朝一邊宣傳明朝已經徹底滅亡,另一方面又攻打南明,導致老百姓們認為這是在為大明朝報仇,然後清朝就順理成章的建立了。

    再者,當時的元朝入主中原之後,不願意接受漢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還一直沿用著北方草原地區的生活,還將中原地區的人劃分成了好幾個等級,等級越低的待遇越差。不僅如此,元朝在後期還廢除了科舉制度,導致一些能人能士無法參加科舉,這就更加助長了百姓們反抗的氣焰,而那些無法參加科舉的文人們也創造了大批作品這些作品大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使得元朝在後期不斷髮生起義,許多百姓都出來反抗。

    清朝的管理制度則與元朝恰好相反,清朝入主中原之後,一方面不斷學習漢族文化,還沿用了明朝的制度;另一方面又做足了表面姿態。清朝皇帝在背地裡消滅了明朝的皇室,表面上又對死去的明朝末代皇帝以厚禮下葬,得到了很多民眾的認可。所以即使清朝出現一些暴亂現象,也只是一些人爭奪權利發動的暴亂,被反抗鎮壓後也影響不到清朝的根本。

    還有,元朝在統治期間多次經歷了皇帝的更替,並且國家內部紛爭不斷,不僅如此,元朝的管理也非常混亂,地方政府能力相當弱。而清朝,只有當時的九子奪嫡事件比較混亂之外,皇室內部也不曾產生很多的紛爭,沿襲了明朝的管理制度之後,管理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最後,因為當中原的百姓們看到當初的元朝在入主中原之後,做出了很過分的事情,比如毀了宋朝皇帝的陵墓,就會非常的憤怒反抗的意識也會更加強烈。這時他們再看到清朝統治者的做法,就會覺得清朝統治者比較仁慈,清朝統治者也就因此得了民心。更主要的就是明朝末期,因為引進了許多農作物,而清朝又將這些農作物大力推廣,老百姓們吃的飽,穿的暖,就不太會產生反抗意識了。

  • 6 # 農民工健康奶

    首先要宣告的是:元朝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蒙古人是華人。至於為什麼很少提及元朝,很大程度上是朱元璋有意迴避的原因。

    先來看看元朝政權的爭議性。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由少數民族統一的朝代,這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以至於當時的華人普遍無法接受,從十萬南宋軍民集體跳海就能看出。雖然華人內心無法接受元朝,但在現實面前還是勉強接受了,但心有不甘。明朝為元朝修史書,就等同於官方承認了元朝的合法性。

    再來看看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起兵的口號是驅逐韃靼,恢復中華。從這個口號來看,明朝似乎是最正統的中原王朝了。明朝建立後,肯定是要消滅前朝遺蹟的,更何況前朝還是元呢?

    最後來看看朱元璋本人。

    朱元璋有一個鮮明的政治主張,那就是去胡化,說得再簡單點,就是去元朝化。我們可以從兩個政策看出。

    第一是恢復漢唐衣冠制度。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馬上下令。衣冠效法唐宋,禁止百姓和官員穿元朝服裝戴元朝帽子留元朝髮型。

    第二是姓名去胡化。

    如果你去讀《元史》就會發現,元朝皇帝和很多大臣的名字都特別拗口,以至於影響到了民間。所以朱元璋下令,取消胡姓。由於當時的侷限性,很多執行的官員採取一鍋端的方式,把一些字多複姓漢姓也當做胡姓給去了,比如司馬、上官、司徒等漢姓,這也是現在複姓很少的原因。

    綜上:史料很少提及元朝,很大程度上是朱元璋的個人主張所導致的結果。

  • 7 # 追劇阿三

    元朝很短命。1271年建立,1279年崖山之戰後才掃清殘餘勢力。1350年左右起義就不斷了。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元朝宣告滅亡。算一算,總共才和平一統了70多年。和唐宋明清確實沒法比。時間短,加上戰爭多,是元朝文獻記載少的主要原因。

    元朝文學以元曲與小說為主,對於史學研究也十分興盛。相對的元朝的詩詞成就較少,內容比較貧乏,但是文以虞集為長,詩以劉因為著。傳統的詩詞雖然也產生了一些優秀或較好的作品,但整個說來,成就不高。而戲曲出現了偉大作家和許多優秀或比較優秀的作品,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

    最重要的一點是,元朝重武輕文,對舞文弄墨的文人視為不務正業的下等人。很多有才華的文人得不到重用。因此朝廷中的史官也就沒什麼動力或者權利去詳細記載元史事件了。、元朝的官僚制度、經濟、文化都糅合了多元文化,很多歷史需要結合蒙古、波斯甚至歐洲的資料才能相對完整地分析,光從一個漢語文獻裡找出來的對音詞語讓大眾摸不著頭腦,晦澀難懂。

    元朝覆滅於農民起義,僅有的文獻資料消失於戰火和無節制的破壞之中,元朝國難當頭,更是對修撰史書沒多大興趣。

  • 8 # 飯飯講歷史

    一,異族入侵

    對於中華民族最傳統的漢人來說,尤其是宋朝人,元朝的更替無疑是最大的屈辱,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都被少數民族征服的時代

    雖然現在來說,我們五十六個少數民族都是一家親,但是古人並不這樣認為,尤其是宋朝和明朝,因此對於這段屈辱的歷史,他們都不願意提及,更不願意替異族歌功頌德。因此流傳下來的史料也就少的可憐了。

    二,時間短暫

    元朝入主中原統治全國的時間還不足百年,這期間一方面他們看不起漢人,並沒有像漢人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將自己的歷史進行記載。另一方面在這不到百餘年間,大部分時間都處在戰亂之中,實在是很難靜下心來編撰書籍

    所以,中國歷史上關於元朝的記載就要少的多了

  • 9 # 青春的那點事

    1。元的時間比較短,92年(中國的記載,宋恭帝出降、元軍攻佔臨安)。2。文字不同,很多文獻歷史為元的官方資料,很難在民間被流傳,很多都是未經核實的傳說。他們也沒有滿清的包容豁達,可以和漢人共治。3。自宋以後,沒有如史記,資治通鑑等詳細記載各朝代歷史事件的通史。

    4。嚴格意義上元並不是我們的華夏文明,也就是不應該屬於中國正史範疇,如滿清一樣在當時大部分漢人認為自己是亡國奴,並不接受元的統治,時刻反抗和推翻他們。所以當世之人並沒有太多的人去關注他們的文化,自是後來人去總結和整理。這正如抗日時期的偽滿洲國,為南京政府一樣,至今也沒人會把他們作為正統加以記載一樣。

    只不過現在的官方教科書大言不慚地唐宋元明清。5遊牧民族本身的歷史文獻和藝術文化流傳就少,而且他們的生活方式與中原的華夏民族格格不入,所以被記錄和流傳下來的就更少。6攻城略地後的屠城,對於當時社會來說,那還有什麼人有時間和空間去了解研究元的文化,避之猶恐不及。

  • 10 # 錯位愛人

    其實這一塊我也注意到了,不過以我個人而言,從我所讀過的元史和對各個朝代的更替情況所理解到,原因如下,

    首先首當其衝映入我腦海的是,元朝沒有被我們的名族所漢化,統治時間又短,當了解到整個元史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大概的輪轂,元朝所有的帝王,只有兩個帝王懂漢文化,其他都只是對漢文的不屑,帝王尚且如此,文武百官更是一種排擠和鄙夷的態度,在元順帝之前,朝廷裡都還能見到漢人為官,比如漢順帝期間,有個伯顏的宰相極端仇視漢人,減少漢人的數量,要求元順帝殺光漢人的五大姓氏,何其誇張,排擠出朝廷裡面的漢人官員,元順帝是整個元朝中的最親漢的一個帝王,也是後期元朝的中興之主。所以沒有采納,這是伯顏的一個例子。

    元朝,是馬上得天下了名族,但他們只是佔有慾,得到漢人的領土,而不去治理的政策,他們不願意去學習,也不願意去融合,他們凌駕於漢人之上,如果漢人想當官,還要學習他們的蒙古文化,穿他們的衣服,假模假樣把自己當成一個蒙古人,似乎才能得到朝廷的認可,別說漢化了,差點被蒙古化了。

    雖然元朝滅亡了漢人的朝代,但他們的文化,思想,甚至靈魂沒有與這片土地融入一體,他們只享受這片土地的美好,卻不去了解這片土地,只顧他們自身內部去爭名奪利去了,當讀整個元朝,記載更多的是權利的爭奪,和對漢人的排擠。

    元朝的元順帝即使在怎麼想匡扶朝政,也是為時已晚,駱駝並非被最後一根稻草所壓死的!最後奇皇后帶著元順帝也是被漢人起義軍趕回了蒙古去了。

    所以在人們的眼中元朝本是異族建立,但又沒有名族融化,只是相當於一個外來的人來家裡禍害一趟,最後被趕出去一樣,名義上是排進了中國王朝正統中,但實際從內在的條件還是不被認可的。

  • 11 # 汽車技術機器小馬達

    元朝對中國來說只是一個短暫的王朝,從建國到滅亡不過97年的時間。首先大家要弄清楚元朝與蒙古國的關係,當時的蒙古征服了大半個世界,元朝只是它其中一個汗囯。在統治上蒙古並沒有想好好經營中原,而是掠奪資源為主。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導致歷史文獻中沒有出現元朝的記載。

    1.漢族文人羞於記載

    蒙古建立的元朝是歷代文人士大夫不願承認的,因為元朝一朝對漢人非常歧視,在劃分人種上,將漢人劃為最低等。歷史是中原王朝的漢人記載的,在他們看來這是恥辱,因此不承認元朝的正統性。

    2.文獻缺失

    朱元璋征伐元朝是,元朝的皇族大臣都逃到了蒙古草原,帶走了文獻,且最終也沒有完全被消滅,明朝沒有從中獲得太多有價值的文獻。

    3.元朝只是征服了中原的領土,未曾征服這裡的人民。元朝的建立者重心並沒有放在中原大地。忽必烈的目標是成為蒙古國的繼承者,所以在元朝的治理上相對混亂,沒有形成有效統治,漢族人對他們存在敵視,一直在反抗,並未臣服,所以漢人普遍不承認元朝。

    綜上所述正是漢人不承認元朝且文獻缺失,所以我們的歷史文獻很少提到元朝

  • 12 # 歸四

    以人為本,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加入的吋間有前有後.元朝是蒙古人鐵騎踏入建立的,唯一的少數民族統治全國,唯一把主流漢族排擠出統治集團的朝代.而後書寫歷史的明朝是由處於最底層所謂"南人"建立的,由於語言不通,敵對情緒.還有蒙古人徹底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還經歷不短的時間。可以說沒什麼交流,而記錄歷史的人當時被奴役.參都沒參與,怎麼去記錄。文獻能不少嗎。這是我想當然居多,呵呵

  • 13 # 一掌乾坤

    中華文明在幾千年的傳承中,也經歷了不少浩劫,五胡亂華期間漢族差點就被滅族,任何文明在傳承過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只有經歷磨難的文明才能更長久的走下去。在中原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之中,其中有兩個非漢族統治的王朝,一個就是清朝,而另一個就是元朝了,雖然說這兩個王朝都是非漢族建立的,但讓人奇怪的是,清朝的歷史我們很瞭解,但是元朝的歷史卻少有人提及,那這是為何呢?

    原因一:對漢族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元朝實在太強大了,漢族被打的很慘,元朝是古代最強大的帝國,而且在元朝統治下,漢族被劃分為最低等的民族,第一等是蒙古族,第二等是色目人,也就是西域諸國的人,第三等是漢人,第四等是南人,南人就是南宋統治下的漢族人。所以說被人欺負的這麼慘,打又打不過,實力被碾壓,對漢族人來說,元朝時期是最屈辱的一個時代,丟臉的事自然沒人喜歡討論。

    原因二:元朝壽命很短

    元朝的歷史比較短暫,和平統治的時間也只有70年左右,在整個朝代中算短暫的,元朝和隋朝一樣,都屬於曇花一現的存在,現世的時候很耀眼,但是轉瞬即逝,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史書上對元朝的記載也十分少,並不像其他朝代那樣有豐滿的歷史細節。對於元朝來說,漢族只是被統治種族中的一員,而且元朝的漢化程度最輕,統治手段也一直都是蒙古的那一套,並沒有多少人願意研究元朝的制度。

    曾經有人開玩笑說,元朝人物的名字實在太長了,太拗口了,提起來的時候很容易就給人繞暈了,不利於研究,站在歷史的角度看,當時的中華已經不是中華了,相當於亡國了,這是我們要直面的事實,元朝統治時期,官方用的語言是蒙古語,文字也是,就連制度也都是柔和了許多歐洲文化的特點,其中只是夾雜了少許漢文化,研究起來很麻煩,光是翻譯都是一件極其繁瑣的事。

    研究歷史的意義便是啟迪未來,不管是屈辱還是榮耀的歷史,既然在歷史上發生了,我個人覺得都有它的意義,說實話,有關清朝的文獻資料和文學作品實在看看膩了,我還是比較期待有關元朝的影視作品。

  • 14 # 駑馬青衣

    一個原因是元朝歷史很短,字面上是97年,但最後二十多年已退出中原,是草原上的閉門朝廷。但最重要的是民族融合的問題。其實歷史上純漢族血統的朝代(秦以後)也就是漢、宋、明而已,一個河南,兩個安徽。其餘的都是外來血統。血統啥的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的融合。其他外來民族入主中原以後,都是積極融合漢文化,最後連自己的民族也卻漢化。清朝一直強調滿漢之分,對自己的民族特性是最堅持的,現在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滿族除了戶口本上的民族一欄以及傳說中的民族服裝,跟漢族也沒什麼差別。但元不一樣,在入主中原以前,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巨大的蒙古帝國,中國地區僅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皇帝僅是中國地區對內的稱呼,在蒙古大帝國的內部,仍然是一個“汗”。而這個大帝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遊牧或半遊牧地區,這就使得蒙古統治者得以將統治區蒙古化——與原來的生活方式相比,只是一些細節上的差異,最多也就是半遊牧變遊牧而已。但是在中國地區,這一政策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不過這跟本問題沒有太大關係。有一點關係的是,因為拒絕漢化,他們堅持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記事。但這一時期,蒙古語文字還處於初創階段,大概是用古畏兀兒字母記錄蒙古語的發音,同時流行的有幾個版本,比如八音巴什麼的,都是借用別的民族的文字的發音來記錄蒙古語的發音。舉個眾所周知的例子:《九陰真經》,郭靖背的那段天書,就是查大師抄了一段元朝文獻,是用漢字記錄的蒙古語發音。這樣的資料,就算是當時比較流行的八音巴字型,基本上就是除了記錄者自己,同時期別的蒙古人都不見得能讀懂,遑論今人。現在的蒙古文是後來經過改革發展才穩定下來的。這一來,本身時間短,還戰亂不斷,留下的東西本就不多,還都是天書,最多也就是在專業研究者的小圈子裡轉一轉,外界自然是難得一見。能見的,也明朝給他編的史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學習好的孩子是來報仇的,學習差是來報恩的。你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