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海之雁
-
2 # 飛向光明8968
我是城市人,我很希望糧食漲,我不是自私的人,糧食漲對人有如下的好處。
1人不教自會節約糧食,真正認識到糧食的價值有多高,代價有多大,糧食浪費不起。
2提高了農民的價值創豐收激情。研究種田技巧技術技能,農民有了固定收入的地位。
3解決了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一大難題。
4解決了城市人囗密集一房難求一職難尋高房價的鬆綁和人無定所困境。
5吸引農村早回農村建設發展農村,解決了春運一票難求及犯罪率下降難題。不愁沒工作人人有事幹,人不想歪門斜道,人很值錢。沒排擠人現象,那兒都能掙到錢的溫。暖。
6真正受益人群是亞殘疾人,殘疾人都有了盼頭,都有了歸宿,現在人挑人人嫌人唯有農村是個人能勞動愛出力就行,真正給這些人給了活的希望。減少了社會壓力負擔。
-
3 # 貓咪—地球
農民呀糧食漲價對農民有害無益呀,農民們要有長久的眼光看問題。農村人都知道,農業是靠天吃飯,若連年遭災糧食沒收成,廣大農民你們咋辦?而且,農民種糧都是一小塊一小塊,全靠人力。現在有科學機械化種糧,那是大遍的農田作業。農民們就算糧食漲價,你的收成才那麼一點,你自個怎麼賣出去?許許多多的農產品,豐收後都賣不出去,想掙錢也難。就算糧價漲了,到時候發財的並不是農民,而是糧販子。
-
4 # 華哥148138854
如果我不是農民,我也支援糧食適當的提價。讓農民種地不虧本,血汗別白流,給農民一個要求不高的生活空間。體現出農民的勞動價值。激發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保證國產糧食自給有餘。不在依賴國外國糧食的進口。確保中國人的生命安全!
-
5 # 嘯月
糧食做為人類生存的最基本資料,本身來講,保持價格的穩定,有利於國家和政策的穩定,也更有利於民眾對生活的合理安排。
但現在的事實是,農民售賣糧食的價格並不高,可以說很低。實際售糧的收入,與種植糧食的付出並不相符。
而消費者購買糧食的價格卻很高,至少是農民售賣糧食價格的一倍以上。
這些差價去哪裡了呢?
都被中間流通環節賺走了。
可以說,中間商銷售一斤糧食獲取的利潤,比農民生產一斤糧食獲得的利潤,要多的多。
由此來講,農民希望糧食漲價的願望,本人持支援態度。
但現在存在的問題是,農民售賣糧食價格一旦上漲,不對中間流通環節的價格因素做出合理調整的話,勢必也會造成糧食流通終端的價格上漲。
糧食價格一旦普遍上漲的話,整體物價水平,勢必也會跟著上漲。
整體物價一起跟著上漲的話,貨幣貶值,農民售賣糧食,因價格上漲所多增加的那部分收入,隨著整體物價的上漲,隨之便也成為了泡沫,並沒有因此成為糧食價格上漲的受益者。
而更多的消費者,卻成為了糧食上漲的受害者,要無緣無故的為糧食上漲的那部分買單,更多還要受到物價整體上漲的傷害。
因此來講,糧食價格的調控,一定要慎之又慎,絕不能透過拍腦袋就隨意來定價。
-
6 # 松原老聞頭
說實話真話,我真的希望糧食價格能夠有所上漲。雖然我不是農民,但我深知農民種地太苦了。辛苦一年掙不下什麼錢,這會嚴重挫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這是我的真實想法,不喜勿噴。[祈禱]
-
7 # 61934131815
糧食是國之根本。
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是糧食漲價了農民的收入就會增加,
而是要儘量規範農資市場,減輕耕種成夲才是提高農民收入的唯一途徑。
-
8 # 梨荔荔
我家也是農村的,我的父母也曾希望糧食賣高價,就這個問題我跟他們講,如果糧食成為暴利產品,第一個沒有飯吃的就是農民。肯定有很多人會嘲笑:我種糧的竟然會沒有飯吃?真是笑話。
咱們就這個問題來分析一下,如果糧食成為暴利產品,各大行業會帶著大量資金進軍農業,各種政策也會大力支援這種高效的農業方式,那些單打獨鬥的家庭式生產方式有能力對抗嗎?所以說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大部分農民首先會失去土地,失去土地的農民還會有飯吃嗎?甚至還要高價去買糧。這就是這麼多年來,國家保護價收購糧食的原因,是為了讓最底層種糧食的人有飯吃。
-
9 # chaoqian2019
我希望農民增加收入,但不是哄抬糧價,那樣等於給外國進口加價了,因為國外糧食比我們還低,我們漲價了,人家也會提高價格,進的越多,賠的越多。農民可以種特殊品種,生態有機產品來達到提高價格的目的,不干擾糧食進口。
-
10 # 使用者71595899341
我是農民,但是我認為糧食漲價不是什麼好事情。經過了30年的今天,糧食漲了5毛錢,哼哼,物價卻幾倍,幾十倍的漲。農民!是利益的末端,糧食漲一分錢,其它的也是見風漲!受傷害的永遠是農民!
-
11 # 老農大黎
這個問題關鍵並不是希望糧食漲不漲價的問題。是和國內其它行業比,種地收入低。
多數農民務農的收入和他的付出比例太低了。甚至有時候付出了,還沒有收穫。這個才是問題的關鍵。
比個我們農村的例子就明白了。
一個教師,年收入大約6萬元左右,一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每年5萬元左右。還每週工作5天,休息2天。還經常報怨工作太低了,工作辛苦了,不漲工資,領導人家一年掙幾十萬,老闆賺幾百萬,幾千萬等等。可就是不和農民比。對農民來說,你只要是種地,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每天干,有時活忙了,或是重要的活,還要加班加點幹,中午晚上都不休息。可收入呢?在我們農村你能上1萬元,就是狀元了。所以並不是糧食價格低而是相比其它就不值種了。
-
12 # 愛寫文章的大叔
.答:作為國家公民,都要以食為天,沒糧萬事無成,現興起糧價探討風聲,凡吃飯者,無一不關心,當今各樣糧物與其他商品的價格未協調下,差距較大,有多方面群體異言,生產糧食的需有望漲價,購食者望持原價,產生了價討論言,此舉亦於弊利,把人為避兔,事物是不易隨意孌化的,它是會據形執發展而轉化用不著你我他的耽憂,事物會發展致自然調控,比如原來的狗牛馬肉是最劣價的,豬肉價格高了好多,咱看當今,就成了逆應,總體來說,如農民依靠一畝三分地種糧提價賺錢也不到那點,算一下帳就知道,原基礎一畝地收入按每斤糧二元五角,益收一千元,若提價一倍,四人口土地也只多得四千元,也還不一夠開消嗚,自已買食每月也不會多花多少,所以莫議之,農民自以自已土地不流轉,自耕永遠是致不了富的,要得致富,除非自己當東,把土地跟別流轉到自已手中數百畝地耕作,這還差不多,這也就土地抱團取暖,單打獨鬥是不行的了,所以把土地適當安排,要不!流轉給他人,要不!改行其他種植,另尋掙錢方式壯大家底,以防恐慌,熱烈歡迎有現化種植技能的種糧能者,到夲處把土地流轉去種糧吧,在此間,用心觀查人家的使用技能,暗地好好學,再來當東也不遲。農民伯伯們,我說的對嗎?如有不適,誠謝教誨。
-
13 # 亮仔為農
糧食稍微漲價點還是可以的,向去年的糧食價錢就很低只有9毛多,在和以往投入同樣的成本下,去年卻是要虧不少。如果漲個幾毛錢還沒影響的,農民收入會增加的,要漲的太高的話,農民並不會受益的。
農民的糧食會大部分賣掉換錢,賣掉的糧食會經過運輸,挑選,加工,包裝再運輸賣給消費者。糧食漲價太高,中間環節也會上漲,到消費者買的時候更是翻幾翻。農民也不可能只吃自己的糧食,別的口糧一點不吃吧!比如有的地方只種水稻的有時想吃麵,或著吃點糧食加工的食品(泡麵,麵包什麼的)。
還有糧食也不是隻有用於人們食用的,也會用於工業,酒業和畜牧業。如果糧食大漲,工業成本上漲,勢必做出來的產品也會大漲。向糧食做工業酒精作用於汽油,乙醇汽油肯定是糧食的好幾倍,農民出行車費勢必上漲。做醫用酒精,醫療費用也會跟著上漲,農民醫療本就是個難事。做飼料的話,對於養殖的農民又是一大負擔。
總之,糧食漲的過多,其他的也跟著漲,農民是受不到什麼利的!
-
14 # 越仙788
農民希望糧食漲價,是農民想靠自己耕種土地產糧,經營的農產品得到合理的價值收益,靠農民的支柱產業收入脫貧致富,而不是一直靠打工,靠扶貧補貼維持生活。我雖三十年沒種過地了,但我對中國農業的發展和農村農民的情況還是瞭解的,國家幾十年來一直在搞農業發展與農民致富脫貧工作,可近幾年農產品與糧食的市場銷售價格卻一直沒有增長,與九十年代的價格相差不多,種地的成本投入卻在不斷上升,使農民付出了辛勞產了糧卻得不到合理收益,農民的種地積極性遭到挫傷,儘管政府一直以政策資金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支援扶助,但實際收效不大,還是不能讓農民從根本上脫貧致富。國家要使農民靠農業致富,就必須以政策調控手段上漲糧油農產品價格,先從進口國外糧食農產品上著手,逐步控制減少進口糧食農產品的數量,才會使國內市場糧油農產品逐步上漲,再以政策管控農資產品價格平穩和其它工業產品隨勢跟行上漲,使市場商品價格和經濟環境波動不大,保持穩定發展。這樣一來,農業發展就會得到恢復,農民在得到合理收入的同時,必會重視種田打糧,其它農產品也會隨同發展,農民在有信心種田的同時再發展其它產業和打工補貼增收後,兩三年時間農業發展與農民的致富定會出現大的改變。我只這麼以自己的一些觀點大概說一說,但還是對當下的農村發展政策、國家的經濟執行狀況、市場經營運轉狀況表示擔憂!因為要從根本上搞好農業發展,扭轉農業農村狀況,使農民增收致富是一項巨大艱難的工作,也是牽扯影響全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大事。
-
15 # 六瓩
首先要明白題幹中的漲價的目標是什麼,如果沒有達到這種目標,單純的漲價,沒有意義。畢竟,任何生產者都希望自己的產品漲價,工人希望漲工資,房東希望漲房租,銀行希望漲利息,鋼鐵廠化肥廠機械廠都希望漲價,而任何消費者都不希望漲價。而糧價已經市場化,價格一直在波動。
個人猜測,題乾的目標應該是讓糧價漲到與產業工人工資相應的水平,也就是讓糧價足以吸引農民工回到農村種田。我們來測算一下吧。
產業工人方面,現在最少的工資月薪應該有2k,一年下來就是24k。由於很多工廠提供宿舍,收的房租不會太多,按200元估算,一年在房租上要花費2.4k,當然,房租也可以忽略,畢竟要讓人拿2k的月薪估計大部分人是不滿意的,實際上很多工廠加班以後可以拿到4k,甚至更多。
種植業方面,以人均耕地4畝,畝產600公斤,年產糧2400公斤。由於農村都有宅基地,離承包地也不遠,房租也可以忽略。但種植業是需要生產資料投入的,化肥農藥農機按每畝1300元折算,這個資料是一些地方部門統計的公開資料,可能各地有偏差,成本就是5200元,攤到糧食裡就是每公斤2.16元。糧補忽略不計。
要達到24k的年收入,就需要糧價為24k加5200除以2400公斤,等於12.16元,也就是每市斤6.08元,這是收購價。
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不管收購價的,他關心的是零售價。加工廠,批發商,零售商,按5%的毛利潤算,零售價要在收購價基礎上漲15%,也就是6.99元,算7元吧。這是要達到題幹目標最普通的商品糧零售價。
當然,可以要求國家敞開收購。由於國際糧價比國內低,這就會出現儲備糧庫糧食堆積如山,進口糧食量繼續增加的奇怪現象,類似於泰國。這種情況下還不如給每畝地提高補貼,但這種政策又會誘導拋荒,事情就這樣輪迴著。
怎麼辦呢?我想從來沒有誰規定農民只能種糧食吧。一,農業結構調整,種蔬菜,藥材的收益都好於糧食,還可以稻蝦混養。二,三產融合,把農家樂旅遊餐飲發展起來,有的地方還搞體驗農業。三,延長產業鏈,發展深加工,大米價格不理想,仙貝,年糕這樣零食的價格總理想了吧。
當然,還要土地制度改革,走合作的路子。現在承包地支離破碎,如果有人想發展農業,多種些地,要跟十幾戶談,成本高,如果有個別不同意,就得黃。如果地都在合作社那裡,只要和一個人談,成本低的多。
以上為個人胡說八道,還請見諒。
-
16 # 黃土地裡的一枚種子
我們都知道,2000年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許多,幾乎所有的商品價格都在往上漲,住房房價在漲,生病藥費在漲,孩子讀書學費在漲。而唯獨農民種的糧食沒有漲價。
我們很多農民都不能理解,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地裡刨食吃,其中辛苦不言而語的。種出來的糧食沒有漲價,而別的生活用品的價格卻上漲了,為什麼這麼多年糧食沒有漲價?
其實,糧食價格漲得慢是有各種原因的。
1、從大的方面來講,受到國際糧食價格的影響。外國發達國家的機械化規模化生產的糧食成本低,利潤高。而中國家庭承包責任制生長的糧食利潤很少,有時還陪錢。中國糧食無法和發達國家糧食價格競爭。如果把糧食漲價,外國的糧食將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中國的糧食市場會發生危機。
2、中國現在實行城鎮化建沒,需要大量的農民工到城市裡打工、居住。如果糧食價格飛漲,農民肯定在農村種莊稼,而不願意離開家到城市打工。
3、民以食為天。糧食是老伯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糧食價格安全是國家穩定的基礎。由此可見,糧食價格不是不漲而是不能輕易漲的。
-
17 # 三誼松6734745943006
我雖然不是農民,但是我也希望中國產的糧食價格提上來,因為農民的工作是艱辛的。
由於目前農資商品價格漲得太快了,農民種地必須加大投入,如果糧食價格不相應的提高,農民種地沒有賬算。這一現狀嚴重措傷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所以土地棄荒的多,轉讓的也多。
農民的勞動得不到公正評價。農民輸出了艱辛的勞動,可是得到的收益甚少,令有錢看不起他們,好似他們的社會地位低了很多,農民勞動光榮的感覺逐步消失。有的教師教育不聽話的該子說:你不好好學習怎麼能行,不然你就回家種地啦。透過這個鏡頭可以看出社會對農民的認識是如何了。
農民的勞動少用政府行為制約,應該給予農民一定的空間,要尊重農民自主選擇。政府部門,應成為農民的服務部門,給他們提供技術方面的幫助或者是資金方面的貸款,給他們的農業發展保駕護航。(據瞭解,有些真正需要資金的農戶卻貸不到資金)
希望農民科學種田,多生產有機安全的農產品,為社會作貢獻,社會是忘不的。
-
18 # 大河灣精靈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都快20年了,全球市場已經一體化了,包括糧食市場。
糧食價格最終要由市場確定,而不是政府決定。一味補貼提高中國產糧價,既不被世貿許可,也不利提高農業效率。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特色化、有機化、綠色化,在於提高投入產出比,在於獨一無二的經緯點特色,在於質純味美的高質量,在於與全球接軌的價格。
如果中國產糧食在價格質量上長期競爭不過進口糧食,只能靠政府補貼維繫生產,這注定是一條不歸路。
只有設法提高競爭力,從根本上、全域性上消除制約中國農業競爭力提升的各種因素,使我們的競爭力走在國際前列,這才是一條希望之路,發達之路。
-
19 # 孤旅2166876473
按照現在時髦的話來說,糧食價格應該由“市場”說了算。但是“市場”卻是由有錢有勢的人說了算,最後終歸還是由人說了算。按理說,糧食是人們日常生活必須品中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人可以十天半月或者一年兩年沒房子,但是不可三天兩頭不吃糧食。如果全國農民也像房地產商一樣惜售糧食,沒賣出去也說“售罄”了,我看糧食價格就會蹭蹭蹭往上漲 。就算你糧食經銷商大量進口糧食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但是農民是一盤散沙,人心不齊辦不到。改革開放後,普通物價水平上漲了一百幾十倍,糧食價格也就上漲了十倍左右,這就非常值得深思了,這也叫做“市場經濟”?糧食賣不上蔬菜價,這不很反常嗎?在所謂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難道農民只有失敗破產一條路可走?
-
20 # 潤物無聲156265646
我雖然不是農民,但也有一些農民親戚,對農產品而言也只是一個消費者。
做為一個消費者而言,總希望糧食和農產品值Grand SantaFe低越好,但我覺得這未勉太自私了。中國已發展成為一個製造大國,同時中國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仍有50%以上人口是農業人口,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希望糧食和農產品價格應保持在合理區間。輕微波動還好,若大幅度下降,關乎八億農業人口的脫貧致富,不是數字脫貧,而真真正正的脫貧。2020年兩會期間,毫無懸念的是總理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上莊嚴宣佈:中國己全民脫貧,實現了小康!
我總有些擔憂,興奮激動之後,冷靜思考一下,八億農民真的都脫貧了嗎?有沒有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有沒有的農戶是“被脫貧”的?
今年盛夏,晨曦初露,我去農貿市場散步,順便買點水果蔬菜,早市上人頭簇動,葉賣之聲不絕於耳,一個賣西瓜的農用車拉著西瓜在集市叫賣,10斤以上的西瓜一元錢兩個,售價太低了,我問他,這個價格掙錢嗎?他苦笑了一下,說:“賤賣圖么喝,收回成本就不錯了!”做為一個消費者,我高興不起來,總覺得心裡苦苦澀澀的。
聽個別農民說,今年農補取消了,不知道是不是謠傳。如果是真的,這是農民的福音嗎?
回覆列表
看問題要看本質,不是糧食價低,而是農民付出的勞功力太高。為什麼?因為太落後!現代農業已發展到智慧化了,我們還在那裡靠牛力、人力耕作,還孤孤單單的在那小塊地裡摸,能摸出幾塊銅板。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