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哏兒

    上學時看魯迅寫落魄的孔乙己,溫上兩碗酒,幾顆茴香豆,自斟自飲,那一刻孔乙己他自己“想誰是誰”。

    喝酒這個事,年輕時,基本上都是互相“叫號”,拿喝酒當本事,同學間聊天,互相吹牛。同事間聚會,拉幫結派,反正在年輕時喝酒的形式意義遠遠高於實際意義。

    而後人到中年,酒局則變成了某個圈子裡固定的社交活動,喝酒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橋樑與介質。。而獨酌則完全沒有深層的意義,目的、意義與價值都在那幾兩濁酒之中。少了心中的掛礙與面子上的應承,讓思緒紛飛,也就多了幾許瀟灑。李白寫到: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每到飯店,那些藏匿於街頭巷尾的小館裡,你總能看見幾個獨坐一隅的食客,桌前一盤菜,一杯酒,細嚼慢嚥,這其中不乏好酒者,但是哏兒哥相信,真正沉醉於酒香的卻是寥寥無幾,畢竟這工業酒精勾兌的劣質白酒早已沒了當年的醇香,而依舊趨之若鶩的人們,無外乎是求得一醉罷了。

    這一醉,讓生活停駐、讓痛苦停駐、不畏將來,不念過往。所有糾纏的往事豁然開朗,相信這才是一些人喜好獨酌的真正原因吧。

  • 2 # 小aA

    初入社會時,每逢酒場必醉,覺得為了事業為了某些現在看來沒意義的事痛飲,喝醉醉倒時常有的,那個時候也是勢單力薄,總感覺喝一點就開始走樣了

    後來有些許社會閱歷,加上家人管束。沒有事幾乎不飲酒,一段時間突然覺得酒實在毫無意義,確實沒有飲料好喝。

    再後來飲酒,這個時候忽然發現能說話的人的人已經聊聊無幾,大家每日也都為生活奔波忙碌,聚在一起的時間也都少,即使聚在一起,幾乎也都點點滴滴為止了,都是幾家人在一起聚,還有照顧孩子,照顧老人。這個時候會有獨自飲酒的習慣了,也不需要什麼菜,也不多喝,但是每次都微醉,突然有些許的放鬆感,這個時候我才明白原來老一輩自己喝喝酒解解乏是這個意思。大多源於我們的孤獨吧。

    還是奉勸大家少飲或不飲為好

  • 3 # 荷葉村夫

    為什麼要獨自飲酒?獨樂?獨憂?樂我所樂,憂我所憂?為賦新詞,獨飲?懷才不遇,自覺天下才十鬥全佔之,故“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別相信文人騷客雅士的酸腐勁!大家一起,大碗喝酒,與手是黑的、腳上有牛糞的村夫吆五喝六,喝得天昏地暗,喝得忘乎所以,蠻好!悶酒傷心!回答供參考。

  • 4 # 建麗安晨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獨飲一杯應該是對自己的酬勞,也是身體精神最放鬆的那一刻。

    酒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不同尋常的地位,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醉打蔣門神等等都是酒文化的縮影。

    一人獨酌,酸甜苦辣俱在其中,至於是哪一種就只有獨飲者自知了。

  • 5 # 問心小語

    我喜歡一個人喝酒,有以下兩種原因:

    1、心情煩悶,不喜歡嘈雜的環境,在家裡靜靜的品味酒香,微醺的狀態,大腦細胞似乎活躍了很多,分析出利弊,讓自己高興起來,區別於借酒消愁。

    2、有時候,我會做幾個好菜,看著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就產生了喝酒的興致,喝到最大量,然後什麼也不想地進入深度睡眠,徹底地放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面板黑黃推薦哪種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