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曉飛導引康養方
-
2 # 一航白露
養生就是養心,而養五臟就是養心,避免五毒對心造成侵害。只要將五臟調理好,就可以達到養生的作用。
1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涼開水。這就是中醫說的:“晨起胃氣最弱。故爾飲涼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
2減少吃垃圾食品、油炸食品、高脂肪食品。比如炸雞,漢堡包,薯條,燒烤等。
減少吃垃圾食品、油炸食品、高脂肪食品。比如炸雞,漢堡包,薯條,燒烤等
3吃飯時,不可吃太飽,大概七分飽就可以了,也不要吃太快,注意要細嚼慢嚥。
4食用草莓,草莓具有生津潤燥、促進消化吸收等作用。所含的多種有機酸、纖維素、果膠和礦物質等能清潔腸胃、消除便秘,強肝固脾。
5早睡早起,保持穩定規律的生物鐘,不要熬夜,熬夜會對肝臟、胃造成極大的傷害。
-
3 # 水中浮萍圖文集
您的提問本意已經就是很好的答案了!我也同意養生就應該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次,才考慮飲食之類的養生飲食習慣!第三就是要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是很重要的!
-
4 # 毛體書法董戰軍
養生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心情愉悅!心想通了!一切都是通的!合理的飲食!最好食素,適當的運動!經常性的溫和艾灸,即可治病!又可以防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良好的身體!掙再多錢也沒有用處!和睦的鄰里關係和親情友情!要有一顆寬厚仁慈的心!愛護眾生!保護大自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道法自然!自然而然!隨遇而安!返璞歸真!恬淡的生活情趣!大道至簡!樸素得生活追求!不攀比!不對比!再多的物質享受不如精神的愉悅!不奢侈!不浪費!簡簡單單!真真切切!猶如古代修行者!莫有不長壽者……無量天尊……阿彌陀佛……一定要有信仰……生活才有方向……靈魂才有歸宿……
-
5 # 日常暖陽
事實上,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常規一直是最好的疾病預防藥。
養生的目的是為了無病無痛,身心健康地執行在人生的軌道上。誰也不能阻擋時間前進的步伐,同時誰也不能拒絕變老,但是我們能夠選擇健康地老去,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老去,畢竟今天的我們比明天以及以後的任何一天都年輕。
飲食上蔬菜水果不能少,行動上拒絕久坐不動,多動動腦,別太宅,特別注意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換句話說,就是心寬些,再寬些。
-
6 # 武夷山才子哥
多年前春節晚會上,小品《不差錢》著實火了一把。其中,有兩句話給人印象最深:“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人死了,錢沒花完!”和“人這一生更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仔細琢磨,很有點味道。由此延伸到老年人說:“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小時候沒啥吃的,看見塊肉就兩眼放光;人生更痛苦的事情是現在生活富裕了,可因腸胃不好吃不進去了。”病人說:“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沒錢去看病;人生更痛苦的事情是有錢也看不好自己的病。”不幸家庭的夫婦說:“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沒找到好配偶;人生更痛苦的事情是他(她)的壽命總比自己長。”總體來說,健康長壽,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事。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不在為溫飽問題而發愁,就開始注重養生了。但是很多人對養生的概念並不清楚,以為只要吃營養品補品就是養生,設定有的人把靈芝孢子粉當飯吃,早餐拌稀飯,中午拌雞湯,晚上吃完一包繼續花天酒地到半夜,還要摟個妹子回家做苦力,這樣不是養生,這是在透支,也許一些營養品吃了會見效很快,但是這樣依靠營養品,而不注重生活習慣的方法,無異於殺雞取卵。吃營養品,這只是在術的方面來進行,養生要從心裡有道的概念出發,要認同養生概念,要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養生有歸納為以下三養:1、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透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面板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就是多戶外運動鍛鍊身體,配以藥物營養品等;2、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透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特別不能生氣,華人很多講忍辱負重,古代被氣死的人很多,可見生氣,忍氣吞聲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金剛經講忍辱波羅蜜,非忍辱波羅蜜,是忍辱波羅蜜,說的是對一件看不慣又沒辦法解決事情,大多人會忍,但是憋在心裡,久而久之就要爆發,應該做到這樣的事情,根本就不值得我生氣,我也不用忍什麼;3.滋養,是指透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這是養生的最高層面。古人在養生方面有很多理論和知識可以供我們參考。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資訊大爆炸,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審視自己內心,都是人云亦云,缺少思考力,自律力。很多人都讀過莊子《庖丁解牛》,選自文章《養生主》,但是他那個養生,並不是我們現在的養生的意思,《黃帝內經》才是最早有提到養生的指養“生生之氣”。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陽氣執行狀態分別有著“生、長、收、藏”的特點,所以春天要懂得養“生”氣,夏天要懂得養“長”氣,秋天要懂得養“收”氣,冬天要懂得養“藏”氣。春養於肝,夏養於心,秋養於肺,冬養於腎。春天進補,重在養肝。春季喝湯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同時還應根據不同的體質來調養。夏天,酷熱天氣使人體出汗很多,消耗了大量體液,並消耗了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覺到身體乏力和口渴。這是一種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到脾胃功能,引起食慾減退和消化功能下降,所以不少人在夏季都會感到,箋虛或氣陰兩虛。根據藥鄉購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也應該注意進補。初秋之時,食物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零落,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中秋炎熱,氣候乾燥,容易疲乏。此時應多吃新鮮少油的食品,其次,還應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較多的食物。進入冬天,又到了進補的最佳時節。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封藏狀態,是一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與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7 # 男科鄒醫生
看到很多人,每天貼盒面膜,去美容院做美容,去健身房健身,但一放下就大魚大肉,每天熬夜、酗酒,這都是假養生。
真正的養生,就是把好的生活方式當成習慣。
-
8 # 威子
謝邀!我認同你的觀點,養生其實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現時下,刻意的讓自己走進廣場舞、晨練、保健品等等自己並不喜歡的行列。每個人的知識、職業、路徑、喜好、特長等文化素養及生活習慣不同,不可能為了長壽而養生地一股腦的格式化地步入自己並不大喜歡的生活方式。但儘管上述的很多不同,最起碼的且被科學印證和大眾認可的生活習慣應該從眾,譬如:個人及家庭衛生、睡眠、飲食、脾氣秉性、為人處事的道德水準等還是必須要朝著健康快樂的方向去做,養成良好的習慣,必然就健康生長啦!
-
9 # 泰山靈芝哥
所謂養生,即保養、調養、培養、護養之意,所謂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養生也是我們不斷研究的一個古老問題,也是我們當今社會最為關注的尖端課題!通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們形成了適合東方自己的中醫養生之道!基本原則:天人相應,順應自然,身心合一,形神共養,動靜結合,協調平衡,攝養臟腑,脾腎為先!
中醫養生的主要方法有:精神養生,飲食養生,起居養生,房事養生,運動養生,藥物和針灸養生
按照中醫養生的原則,按照養生的方法,您的身體健康水平差不了!加油……
-
10 # 芒果街的小茶屋
生活習慣就說早睡早起這一點吧,你會發現熬夜的人和早睡早起的人精神狀態都不一樣。再貴的化妝品也掩蓋不了整個人的精氣神。
我認為養好生活習慣對身體是很有幫助的。
那麼怎麼養生呢?
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堅持鍛鍊身體、保持好心情......
其實也不難,貴在堅持二字。
然後根據一年四季,不同季節的變化進行飲食、作息等方面的調整。
-
11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有人說養生首先要養好生活習慣?你認為該怎麼養生?有個詞叫“開源節流”,意思就不解釋來,但是用在健康上也適用,要想達到好的效果,身體的節省著用,同時要找尋更多的方式讓身體更健康,如果一味的在生活以及飲食上“放肆”,即便找了大補的食物,身體未必能利用這些營養,還有可能會起反作用傷到身體。
不是所有的補品都能隨便補,畢竟人體的體質還有陰虛/陽虛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也都與日常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有關。尤其現在很多慢性疾病都是與飲食以及生活習慣有直接的關係的,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酮以及一些肝臟疾病/腸道疾病/失眠等等問題。
而這些問題如果不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只單純的用外在的方式不先照顧好身體本身,養生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養生首先要做就是養成一個好喜歡,如:
1.每天足量飲水1500-1700ml。
2.控制總能量的攝入,但是要均衡多樣的飲食,每天不少於12種食物,每週不少於25種食物。
3.多吃蔬菜每天不少於500g,其中深色綠葉蔬菜佔2/3.
4.每天適量吃精瘦肉,不超過40-75g,少吃不吃油炸類的食物以及動物肥肉。
5.每天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一小把堅果,以及100g左右的豆製品。
6.適量運動,最好達到1小時,最低不低於6000步。
7.避免久坐。
8.保持愉悅的心情。
9.晚上睡覺不超過22:30,充足睡眠7-8個小時。
10.戒菸限酒。
-
12 # 詩人杭愛護
養生先養成好習慣,這個觀點首先說最正確和必須的。
養生是一個長期堅持形成良好習慣才能達到的目的行為。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達不到養生的效果。而堅持按方法按時間去養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把養生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
養成的方法方式多種多樣。
1,從飲食上養成,少吃油炸油大辛辣的東西,戒菸少酒,口味清談,少鹽多醋,多吃粗食,常食黑豆,黑米,山藥之類的食物。
2,日常多喝水,不要喝飲料,平時泡點枸杞,菊花,黃芪水喝。
3,養成飯後睡前散步的習慣,不熬夜,早睡早起,堅持打太極拳,做八鍛錦操,打坐等。
4,利用空閒時間揉耳朵,手指梳頭,鳴天鼓。
養成因人而異,不要過度,選擇適合自已的方式堅持下去,效果就會明顯了。
回覆列表
我是北京體育大學導引養生中心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這是我比較擅長的領域。
所以在這裡,我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養生之論,早已有之。得法與否,關乎命之長短。
黃帝問: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釋義:我聽說上古之人不僅壽命綿長,他們的身體狀態也都非常好;但是今人年過半百就已開始動作遲緩。是時代不同了?還是人忘記了怎樣生存?
黃帝的這段話揭示了養生的兩個基本要求:長壽與健康。
岐伯回: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知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釋義:上古之人之所以長壽又健康,在於他們懂得養生之道,他們能夠效法陰陽變化,順應自然變化規律,能做到飲食節制、起居有規律,所以他們的形神能夠協調一致,由此才能享盡天年,滿百歲而去。
黃帝與岐伯的對話告訴大家,當以陰陽之道存養生命。而所謂的陰陽之道便是“易”之道。“易”這一字正是以“日月”為形,《周易》中也有“一陰一陽之謂道”之說。
由上可知,養生的最高境界在於與天道相合,而養生如果不得其法,則會落入較低的境界。正所謂,養生有三種境界,即:“補苴罅漏”之境(釋義:堵漏補縫。苴:鞋底的草墊;罅:縫隙。),“含弘光大”之境(釋義:包容併發揚),與“天人合一”之境。
第一境是典型的缺啥補啥型,第二境則是典型的拔高強化型,第三境便是最高的合於易道型。達到最高境界的人能夠使自己的動靜作息與天道相合。
《周易》有言,“生生之謂易 ”。“生生”則是當發則發、當止則止,也正是我們常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只有符合天道,隨時以變,這樣才能做到合理養生,從而實現延年益壽、強健體魄的目的。愛好與養生養生是目的,易道是根本,兩者在日月之間結合起來才是“天人合一”,而我們的興趣愛好正是將兩者溝通起來的橋樑。
人生在世,難免有些許偏好。有人愛好喝茶,有人愛好釣魚,有人愛好下棋。凡此種種,不勝列舉。而不管是喝茶,還是釣魚,都可以是實現“天人合一”的路徑,這一點在蘇軾身上展現地淋漓盡致。
蘇軾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對飲茶的熱愛在其詩作中有著充分的流露。他曾寫作《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一詩,蘇軾說“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在蘇軾看來,飲茶得當比吃仙藥還好。
而且,蘇軾對飲茶之道頗有研究,他在《後杞菊賦》指出: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釋義:古人食菊因四時變換而不同:春天食其苗、夏天食其葉、秋天食其花,而冬天食其根。長此以往,便能得其長壽。
總之,正如曹操在《龜雖壽》中所說,“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方法得當,融天道於自然,每個人都能夠延年益壽、康健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