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中書翁講史
-
2 # 日小堯茗居
圈地運動是滿清政府發明的一項專利,還真是滿洲貴族的產物,圈地一事在康熙朝引起了很大振動,發生了鰲拜與蘇克薩哈矛盾劇生,同時給廣大的漢族人帶來災難。
滿清王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在定都北京後,由多爾袞攝政,順治元年(1644年)在多爾袞的督促下,朝廷三次頒佈了圈地令。
這時候的北京的周邊地區,湧入了大量的滿族人,北京城的市區住滿了滿洲貴族,比如滿清諸王爺、特別是功勳及功勳子弟,佔有了明朝遺留下來的房屋田產土地。
入關的滿洲八旗將左、兵丁等等的穿衣吃飯,住處安置等,佔有了京畿大量的民房,民田,歷史稱之為圈地令。
滿洲貴族的特權過去老百姓叫“跑馬佔荒”,就是滿洲人騎著馬,在馬的尾巴上系一把掃地用的條巴,騎著馬跑,凡是滿洲人騎馬跑過的地方,無論村莊還是土地,歸跑馬佔荒的滿洲人所有。
三次圈地令大概圈地面積二百三十四萬公頃。可是由於滿清剛剛入關不久,加之滿洲人是個狩獵民族,對種地不通,戰火連綿,大部分被圈佔的漢族土地被荒廢了。
圈地引起各旗爭端到了康熙年間,鰲拜專權,鰲拜屬於鑲黃旗,是上三旗,提出他們鑲黃旗的地少且地理位置不好,製造矛盾與正白旗換地,正白旗主蘇克薩哈由於勢力不佳被鰲拜殺掉。
在康熙八年,康熙帝親政後,廢除了多爾袞影響滿漢團結的政策,對鰲拜這一霸道行為予以打擊並剷除了鰲拜一黨,嚴令圈地予以廢除。
康熙帝旨意:“出旗為民、嗣後永不許圈”,至此:圈地徹底告終。
圈地運動的利與弊滿清政府入關圈地的主要目的是想滿洲人有了自己的土地,解決了他們後顧之憂,由於滿清剛剛入關還沒有徹底統一,滿族人的兵丁還要戰場打仗,制定了這麼個制度,最後滿洲人根本就不種地,以賣土地吃地租為主,反而養成了大爺。
反之:被圈佔的土地大部分來自於漢民,土地被佔,只有給滿洲八旗做佃戶,大多人家流離失所,或者逃亡。這就激起了民變,使大部分漢民加入了反清復明的行列。
《清史稿》記載一句:圈佔土地反而增加了清朝初期的社會不穩定。
(圖片來自自拍與網路)
-
3 # 鳶飛九天2018
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大明王朝正式滅亡,而攻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只當了42天的皇帝,就為滿清八旗做了嫁衣。入主中原後的滿清八旗,為了鞏固統治和維持特權,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屠殺,要求全國剃髮易服,發動文字獄,實行思想禁錮和高壓統治。
而作為滿清佔領天下的最大功臣,八旗子弟成為清朝的特權階層。隨著滿清入主中原,大量滿族人口湧入關內,為了安置這些八旗諸王和勳貴大臣,清廷多次頒佈了圈地令。所謂圈地,又叫跑馬圈地,八旗子弟們騎著馬,在一定時間內能跑多少,就能圈定多少土地歸他所有。
那麼這些八旗子弟們是如何圈地的呢?他們前往各地圈地只帶繩子和馬匹,所騎的馬匹能跑多遠,所跑過的土地,就被劃為八旗土地,同時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房產、山林都屬於八旗所有,把原有土地的主人農戶們,不但突然失去了所有的財產,自身也被強行投充到八旗的莊園,作為佃農乃至奴僕,有的只能流落他鄉,成為乞丐,流民。
清朝的大規模圈地,一共進行了三次。都是在清初順治年間進行的,三次圈地一共佔據了6萬餘頃的土地。英國15世紀至18世紀的圈地運動,將農民從土地上趕走,所謂“羊吃人”,雖然對農民也很殘酷,至少造成就了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勝利,也為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打下了基礎。
而八旗貴族的圈地,僅僅是一次統治階級的公開搶劫罷了,極其野蠻落後,除了給廣大中原地區的漢人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毫無任何進步意義。而正是清朝的包括圈地在內等反動運動,包括剃髮易服,思想禁錮等,使中華民族由巔峰淪落至深淵。
-
4 # 江東汪郎
清初的圈地運動俗稱“跑馬圈地”,和英國的圈地運動不能相提並論。
滿清貴族的圈地運動不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而是一種單純的對土地的瘋狂掠奪,主要是為了解決八旗軍的生計和貴族勳臣的封賞!
正是這場圈地運動加深了滿洲貴族之間的矛盾。多爾袞的正白旗和索尼、鰲拜的兩黃旗之間的矛盾一直延續到康熙八年,鰲拜被擒才結束。
圈地運動是滿洲貴族的特權清初的圈地運動從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開始,到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止,多爾袞前後頒佈了三次圈地令。
圈地範圍由最初的京畿周邊一直擴大到大半個河北,共計圈佔土地約二百三十四萬公頃,這還不包括駐紮全國各地的八旗軍圈佔的土地。
但是清初戰火連綿,而滿洲人又不會種地,這就導致了“致失耕種之業,往往地土曠廢”的局面,大量失地的百姓不是淪為滿人的奴才,就是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圈地運動加大了滿洲貴族之間的矛盾多爾袞的三次圈地令,使得正白旗佔據了京畿和河北最肥沃的土地,數量也最多;而索尼和鰲拜的兩黃旗卻是地少貧瘠。
這正是多爾袞對索尼、鰲拜不在皇位問題上對他的支援進行的打擊報復!
康熙登基後,鰲拜和蘇克薩哈的矛盾根本就是多爾袞時期埋下的。
康熙八年,玄燁擒捕鰲拜後宣佈停止圈地,准許壯丁“出旗為民”;二十四年又下令“嗣後永不許圈”,才真正結束了清初瘋狂的圈地掠奪。
圈地運動的後果這場對土地資源的掠奪客觀上解決了八旗官兵的後顧之憂,有利於八旗兵在戰場上能更加賣力。
而對於當時廣大的漢族百姓來說, 承受的痛苦也許是千百年來的又一次深重災難!
他們的出路或被充到八旗莊園成為奴隸失去自由之身,或流亡他鄉成為流民,加入反清武裝。
圈地運動更進一步加深了清初漢族百姓反抗清朝統治的決心和信念,不利於清初社會的穩定!
-
5 # 北洋海軍炮手
愛新覺羅家能坐天下,出力最多的就是旗人,所以清朝坐穩了江山以後,自然要給旗人一部分回報,這就是圈地。
不過有意思的是,清初的圈地被誇大了不少。清朝圈地也僅僅是入關之後順治年間有過大規模圈地,康熙年有幾次小規模的圈地。而且都集中在北京附近,並沒有產生什麼惡劣的影響。而且這個圈地不過是愛新覺羅的皇帝給家奴(旗人相當於皇帝的家奴)一點可憐的賞賜罷了,畢竟從龍有功。其實這個也是大家都明白的事,但是這麼玩必然讓部分老百姓遭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要求圈的是無主荒地,有些負責圈地的官吏為了表忠心把有主民田給登記成荒地又不是沒有的事。
不過實際上歷朝歷代都有圈地,王府、官府、貴族甚至皇家都會圈佔大量的土地,而且隨著皇室和貴族人口的增加,圈地程序一直在進行。比如明末,四川平原有7成的土地被朱家的王爺們圈佔,官府和軍隊又圈了兩成,留給老百姓的土地只有一成。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而相比之下,清朝的圈地僅僅集中在北京周邊,再加上康熙永遠廢除圈地以後,八旗圈地就等於全部停止。
《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
《康熙評傳》
更何況,清朝即便是圈地,但是也解放了明朝留下的農奴使其成為佃農,並大體上消滅了依附農制度。同時將廢藩田產退還給老百姓耕種,並鼓勵老百姓開墾荒地。這都極大的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而為什麼只有清朝圈地會廣為人知,那還是得拜清末玩種族主義革命黨所逼。畢竟清末滿漢已經高度一致了,革命黨為了達到其種族暴亂的目的當然要挑撥矛盾,甚至不惜誇大事實、製造謠言。所以,看不清這一點,歷史是學不好的。
-
6 # 不勝寒秋
圈地是清初滿洲貴族實行的一系列民族壓迫政策之一(此外還有慘絕人寰的到處屠城、嚴酷的剃髮、強迫“投充”、緝捕“逃人”等)。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多爾袞等滿洲貴族為了自身私利和解決移都北京之後,大批滿人遷移入關之後的生計問題,釋出了“圈地令”。名義上說是把近京各州縣“無主荒地”分給諸王、勳臣、兵丁人等”,實際上卻是不分有主無主大量侵佔掠奪畿輔地區漢族居民的產業。
滿洲貴族、官、兵透過圈地掠奪北京及周邊地區漢族居民的土地數量極為驚人,如薊州(今屬天津)田地剩餘不到原額的百分之二!而遵化(今屬河北唐山)竟不到百分之一!!滿人採取這種赤裸裸的掠奪方式,侵佔了大片土地,導致漢人民不聊生,也使得許多原本已經投降的漢人又重新發動反清起義。為此,不斷有漢族官員上疏請求停止圈地。但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釋出了“嗣後永不許圈”的諭旨才告結束。
滿洲貴族的一系列民族壓迫政策最終導致清初統一戰爭被大大延緩。
-
7 # 戴你看歷史
清朝統治者為安置入關的滿族諸王、勳臣和解決八旗官兵生計。實行大規模“圈地”活動。
清軍人關後,對住房和土地瘋狂掠奪。京師的東、中西城的房基皆被圈佔。順治元年(164年)十二月,清廷下令戶部調査和圈地,“凡近京各州、縣民人無主荒地及明國皇親駙馬、公、侯、伯、太監等死於寇亂者,無主田地甚多”,“盡行分給東來諸王、勳勳臣、兵丁人等”。從字面看,好像所圈的不是無主荒地,就是明朝勳貴的原佔土地,其實不然。在在圈佔過程中,他們常常是把民地硬指為官莊,把私人熟田硬說成是無主荒地。
之後,清廷隨著東來滿洲人的不斷增加,又一再擴大圖地的範,順治四年正月後的圈地規模最大,對於近京的40餘府、縣,“不論有主、無主地土”一律圈佔。這次圈佔共達993707響。民地被圈者雖有“撥補”無主電地的規定,但往往不能兌現,或只撥給一些離京較遠的未圈州、縣的不毛之地地。當時的圈地具有極大的野蠻性,“凡圈田所到,田主登時逐出,室中所有皆其也”“圈一定,則廬舍、場圃悉皆電有”。土地被圈佔的住戶,“離其田園,別其墳墓”,傾家蕩蕩產,無以為生。被圈的土地分配給了宗室王公、八旗官員和旗丁,這些土地統稱“旗地”。
得到肥沃圈地的主要是八旗上層,至於旗丁雖可分到大約30畝左右的土地,但因兵役繁重,往往拋荒歉收。清初大規模圈佔土地主要是在順治四年(1647年)以前進行的,但零星圈佔和以薄易肥的活動一直到康康熙初年,前後持續了20多年,共圈佔土地1630000餘頃,約佔當時全國耕地面積500餘萬頃的三十分之一。
清初滿洲貴族在京畿地區強行圈地,不僅使農業生產遭到破壞,同時也使滿漢民族矛盾加劇。所以,康熙八年(1696年),政府下令停止圈地。康熙帝承認,由於圈地地“以致民生失業,衣食無資,流離困苦,深為可憫”,並下諭戶部部“自後圈佔民間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給還民間”,以此來緩和民族矛盾。 -
8 # 翻雲史說
滿清政府入關後為什麼發生了圈地活動?圈地是什麼意思?
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入京城,明崇禎帝上吊,明朝滅亡。當年4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山海關一役清兵大勝李自成的農民軍。9月攝政王多爾袞順治帝請求遷都京師。
滿清入關這時候大量的滿族人湧入,佔有了大量的明朝留下來的財富、房屋和田產等。清朝為了保護滿族人的利益,釋出了圈地令,規定被滿人佔有的地區漢族人不得常住,但是可以正常經商。
跑馬圈地清庭頒佈了三次圈地令,凡是滿洲人騎馬跑過的地方都歸滿族人所擁有,這讓滿洲人極大的佔有了資源,滿清的八大旗主把地方的地主、土豪、商人等歸為管理,為他們創造收入,創造財富。在戰火連綿的時代,滿清的圈地運動給他們帶來了充足的戰爭資本,但是戰爭是殘酷的,滿清對圈地的地區的環境和人民的剝削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圈地收斂財富圈地運動也帶來了滿清八位旗主之間的矛盾,由於各旗主圈地的地域不同,經濟水平的差距,讓有些旗主感到不滿,也引起了內部矛盾,滿清的鰲拜就參與旗主之間的鬥爭,圈地運動給清朝帶來了戰時的需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弊端,在康熙八年廢除了圈地政策,標誌著圈地運動的結束。
圈地運動結束圈地運動給滿清帶來了地位的鞏固,給他們的滿洲人入關後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和財富,他們利用霸道的政策獲得了入關後的發展,但是這也帶來了巨大的弊端,隨著圈地運動時間的推移,當地人、漢族人、商人也都受夠了壓迫,再著最重要的是為滿清打下江山的八位旗主出現了矛盾,自此圈地運動在鰲拜死後結束。
-
9 # 紅小豆館主
清兵入關後有幾大暴政,以“圈地”、“剃髮”等令為最,也激起了中原地區的強烈反抗,對於圈地,大概我們最平常的認識就著落於此,也就是強佔了大量老百姓的土地,那麼搶了這麼多地幹什麼呢?這其實是滿人把關外的財產分配方式,強行地帶進了關內。
清政權在關外時,以莊園為基本土地制度,所有土地都歸八旗所有,每個旗又都歸屬於皇帝或王爺,各旗都佔有大片的莊園,各旗土地按王爵官職等級不同,透過莊園分配錢糧。比如鑲藍旗下的一個王爺,就佔有鑲藍旗名下的幾座莊園,除了朝廷供給俸祿,大部分收入都來源於這些莊園,每個將官也根據自己的品級,由鑲藍旗公有旗地中配發土地歸他所有,只能收租,不許售賣,甚至每個鑲藍旗兵丁,都會分配給他幾畝地,作為他收入的一部分。我們常聽說八旗子弟有鐵桿莊稼老米樹,其中便有這些入關時的圈地帶給他的收入
入關以後,八旗最先佔領的就是河北地區,在此圈佔了大量土地,幾乎河北全境都變成了八旗的私產,這當中有旗地,也就是各旗的公有財產,還有王莊,也就是王爺的私產,再有就是皇莊,也就是皇帝的私產。我們看《紅樓夢》裡的莊頭烏進孝,常與賈府有所來往,年節時也都有進獻,他就是典型的皇糧莊頭,也就是皇家莊園的管理員,因賈府是內務府的官員,應該是替皇帝管理一些皇莊,所以有些類似於上下級的關係,但級別差距太懸殊。那麼烏進孝管理的這個皇莊也就是當年八旗入關時的無主荒地,或是從老百姓手中強佔的,總之也就是圈地的產物,最後成為了皇帝的私產。
-
10 # 醉愛侃足球
這是兩個問題,我們逐一來回答。先來說說什麼是“圈地”,然後再說為什麼會發生“圈地”活動。
何為圈地?圈地就是滿清入關後,清朝政府縱容滿洲貴族對土地進行圈佔的行為,這是一種收斂財富最直接有效的土地政策。
(圈地)
圈地也叫跑馬圈地,就是就是滿洲貴族們用一根繩子,栓著兩匹馬,然後在上面插一面旗,後面的人瘋狂抽打馬匹,馬兒能跑多大的圈子,那他們就可以佔領多大的地。這便是圈地。
有些霸道的滿洲貴族還會把圈內的百姓趕走,或者只給百姓一些貧瘠的土地給他們耕種。甚至還有直接搶佔圈內百姓財物的,最可憐的還是那些良家婦女,長的醜的被“開恩”跟著家人走,長得漂亮的就被迫留下服侍他們。
為什麼會發生圈地活動呢?原來,在滿清入關前,八旗兵打仗的軍械和馬匹都是自給自足,要保證足夠的戰鬥力就籌備軍資馬匹和財富,這些都是需要佔有足夠的土地才能完成。
由於清軍入關,再加上闖王入京,前明朝的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非死即逃,這些大片的荒地頓時沒有了主人,多爾袞於是下令讓八旗兵自行圈地,把這些土地資源分發給諸王、貝勒和功勳大臣等。
(多爾袞)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朝頒發了第一道圈地令,在順治四年和八年又分別頒發了兩次圈地令。
圈地活動讓滿清貴族們富得流油,但長此以往給漢族百姓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圈地讓百姓流離失所)
百姓背井離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有人先把兒女投河致死,然後父母、夫妻雙雙自縊。最終導致的結果是田園荒蕪,哀鴻遍野,餓殍滿道,有人不堪壓迫鋌而走險去做“強盜”,甚至紛紛武裝起來反抗清朝。
順治四年,清政府意識到圈地的危害,他們開始停止圈地行為,但一些小規模的圈地依然屢禁不止。直到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圈地行為才真正的停止。
總之,圈地是滿清政府給八旗貴族們的一種特權,旨在提升戰力和財富的一種政策,也是一種損人利己的自私無良行為。圈地活動讓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滿清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回覆列表
所謂圈地,是指在清軍入關後,在直隸和京畿地區,大量圈佔無主荒地,進而擴大圈佔農民土地,用以供養皇室、滿洲王公貴族,以及八旗將士。
滿清政府為何會在入關後發生圈地活動,從根本上講這是一個政權取代另一個政權土地資源的重新分配,不過這項政策在實際操作中被惡意執行,導致被當今學者認為這是清初的一大惡政。
清朝定鼎北京,當時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決定將留在盛京的皇帝、諸王大臣、百官將吏、八旗兵丁及其家屬統統遷入北京,這些人的生計問題不得不考慮,以多爾袞為首的清朝統治們必須妥善解決。當然了,解決辦法就是圈佔足夠的土地,以保證他們的生活來源。為此,順治元年十二月,多爾袞正式頒佈“圈地令”。
令旨大體意思是將戰亂後的無主之地進行分配,特別是原明朝皇親國戚圈佔的土地,本來明王朝已亡,這些人失去了特權,將他們的土地用來安置清王朝的八旗勳貴們也無可厚非,但問題就是圈地過程中未按規定政策執行,對廣大漢族農民而言,是一場災難。
當時是怎麼圈地呢?據私人記述,其方法十分簡單:由戶部主持,派出大批屬員,到一村莊,由兩人騎馬,一前一後,手執戶部頒佈的繩索,只要相中一塊好地,四圍一拉,被圈的土地就成了滿洲旗人的土地了。凡被圈佔的土地,如有田主,即刻被逐出,連同房屋及屋內物質都得留下。那些靠給人打工的佃戶們,無處謀生,被迫留下,給土地的新主人耕種。
圈地之風愈演愈烈,多爾袞令旨明文規定,只圈近京的“無主荒地”。實際情況是有主無主已經沒有區別了,反正被看上了,就被圈為己有。經圈佔之後,民地所剩無幾,絕大多數土地都被皇室、滿洲王工貴族及八旗將士圈佔殆盡。
隨著關外一批批八旗兵丁進駐京畿,圈佔土地不斷擴大,京畿土地不夠用,遂擴大到山東濟南府、德州、滄州、徐州,西擴到山西潞安府、平陽府,蒲州等處,所謂的“無主”土地統統撥給了八旗滿洲兵丁。
這一圈地惡政造成許多農民背井離鄉,妻離子散。直到康熙八年,玄燁擒拿鰲拜後宣佈停止圈地;二十四年又下令“嗣後永不圈地”,才真正結束了清初瘋狂的圈地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