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傳統文化與生命成長
-
2 # 輕心計
簡單的回答一下吧,首先我不認為這是一個特別常見的現象。我僅從如果有這樣的現象結合我的工作經驗嘗試解答一下吧。
我確實見過這樣的父母,一方面認為讀書沒啥用,無論是自己還是周圍的朋友讀書都不多,但是生活的還不錯,另一方面又使勁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從我的理解上,我認為可以歸納為一句話來解釋這種動因。對於生活未來的焦慮,和對於外在環境的未知,這兩者結合的衝突就導致了這一點。
簡單解釋一下,生活其實是一件蠻難的事情,很多人走過了,完成了,但仍然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這個環境到底有啥樣的規律,它在發生著什麼,要求著人們什麼。就像是打一個副本,稀裡糊塗的躺贏通關,雖然拿了裝備出了副本,但是仍然對於副本的機制和boss的技能一無所知。這就會出現一個比較麻煩的現象。你有一個對於成功的渴望和對於失敗的焦慮,但是對於如何做到這一點卻完全一無所知。當人處於這樣矛盾的焦慮時,人們往往會加大力氣在那些已知的事情上,嘗試透過增加對這些東西的控制來增進安全感。而不是更有效的去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以及這些發生背後的規律和動因。
因此就會出現題主提出的矛盾。學習這個所有人都知道,都能看得到結果的東西往往就會被當成那個緩解焦慮的控制體。這點不僅僅發生在家長身上,對於很多孩子來講也是如此。在通俗一點說,就是那些人雖然完成了生活,但是不確定自己的方法真的是對的,同時也不知道什麼是真的對的,因此就使勁抓一些不會出錯的東西。
學習知識只能增加你對事物的認知,而真實的和外在接觸以及瞭解環境,才能真正的增加安全感。
-
3 # 戰隼
怎麼說不重要,要注意他們是怎麼做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極思細恐的可能性:那些大力提倡讀書無用論的人很有可能是勸你的孩子不要努力學習讀書,這樣子他的孩子就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又或者是把你或者你家拉到跟他一樣的水平;又或者是人潛在的比較心理,不在於我怎麼樣,只要你比我差我就有更高的優越性,就像排隊一樣,不在於自己前面有多少人而是在乎自己後面有多少個人。
當你跟那些提倡讀書無用論的人去爭論的時候,想想他們通常是怎麼說的,他們的論據無非就是:
論據1:你看看現在畢業就等於失業,即使你大學畢業又怎麼樣,現在一年有幾百萬人大學畢業,畢業之後還不是找不到工作,不如早點畢業去找工作,增加家庭的收入;
反駁1:這就如大家都喜歡上大學出來後找工作,而不太喜歡開出租車、開小店、開飯館、擺街邊早餐小吃攤等工作的原因。這就像剛剛傳遍朋友圈的那篇文章《煎餅攤大媽:我一個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當你知道煎餅攤月入 3 萬,比起絕大部分的白領或者你現在的工資還要高,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並不願意去做?
反駁2:這裡先不提什麼職業歧視,他們關注了「賣豬肉」但忽略了或者並不知道這個北大才子 10 年後因此成為創富傳奇,公司估值達 40 億。這時候你可以去反駁,你試試你去賣豬肉賣 40 個億看看?!以及還有上市公司網易 CEO 丁磊也在養豬,難道賣豬肉養豬就是沒有知識和技術含量的工作嗎?你以為北大才子當初上經濟系的時候會告訴你他以「劣幣驅逐良幣」的理論分析當時的豬肉市場格局,也就是「自由市場競爭下,好豬肉都被劣質品替代,魚龍混雜。」之後才開始決定賣豬肉的嗎?
論據3:你看看某某也就是小學畢業,現在開公司開工廠,給他打工的都是碩士和博士,與其讀這麼多書給別人去打工,不如自己早點去做老闆,讓他們來給你打工。
-
4 # 江漢李哥
孩子是未來,是希望,無論讀書無用論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會讓自己的孩子讀書。那些說讀書無用的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骨子裡還是支援讀書的。
回覆列表
提倡讀書無用論的人有以下原因:
1. 因自卑而表現出來的自傲。因為未讀書而產生的自卑,卻在成功後將此大肆宣傳,來掩飾自己的自卑感。
2. 愚民思想。如同滿清時期,滿清統治者因瞭解我中華文化之璀璨而產生了極度恐懼,故在統治初期透過“文字獄”殺害文人,收繳焚燬民間藏書,將大肆撰改刪除後的“官方教材”進行全國洗腦,試圖控制百姓的思想和行為,透過降低國民文化程度,來加強統治階級的控制力。《弟子規》就是這個情況下的產物。
3. 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下的影響。比如“搞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之類。鼓吹“讀書無用”的一般是這批人。
雖然他們透過一些不見光的手段,或者是一些機會在改革開放初期賺到了錢,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他們越來越感受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他們當然要求他們的孩子去讀書學習!
當然,他們現在仍然宣揚“讀書無用論”的原因就很簡單了,他們總希望有一些傻子還相信這個,就不讓他們的孩子讀書了,這樣不就變相幫他們自己的孩子減少了一些競爭對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