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諾臣
-
2 # 老許侃電影
第一:曹氏其他子弟並不比曹丕有優勢。 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曹衝早死,三國演義雖然對曹植有所美化但畢竟只是小說。論身份曹丕比曹植年長,立長立賢雖有爭議但曹植的才能在於詩歌曲賦而不是城府人心,亂世需要的是霸主,曹植的能力壓制不住一干有實力的能臣良將;曹彰有勇無謀雖然武力值可以但帝王心術顯然不夠。
第二:曹操禁止部將參與奪嫡的妙處在於無論誰上位,夏侯惇等親信大將利益都不會有損。 所以外部親信也就沒必要參與其中。而曹操對幾個兒子能力很清楚,喜歡曹植是因為其心術純正,但這樣的人是無法幫自己完成統一大業的。所以對於曹丕,不管喜歡不喜歡,曹操其實都是默認了曹丕作為繼任者。
第三:謀士這一塊,曹操的謀士哪個都是人精,對於曹操幾個兒子性情都有初步判斷,比如軍師司馬懿便是把賭注壓給了曹丕。而曹丕前期也確實拉籠了一批有野心的謀士。
所以說,有曹操的預設支援,親信武將的中立態度,謀士軍師的傾斜,自然而然的曹丕上位就顯得順風順水。
-
3 # 曉鯉
曹彰善武,曹植善文,而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但搞權謀,城府,拉攏人心比他們都強,他們自然是搞不過曹丕的。
其他人,曹操的老部下,跟曹操跟慣了,都不傻。隨便向到哪一方,要是過於激烈,另一方只要一得勢,都會吃不了兜著走。
-
4 # Chen006
曹章有勇無謀,只合當將軍!曹植文采斐然,只試合當文學家!只只有曹丕心機很重,謀略過認,合格的政治家!再說長幼有序,曹丕是老大,也是曹操生前安排的,朝中大臣都向著曹丕!
-
5 # 猴大爺說
《三國演義》中,曹操問賈詡對立儲的事怎麼看,賈詡半天沒有回答,曹操問他原因
,賈詡說我之所以沒有回答您,是因為我在想袁本初和劉景升兩個人的事,曹操聽完之後會心一笑,懂了賈詡的意思,而此時賈詡也明白了曹操的決定。
那麼袁本初和劉景升二人又有什麼故事呢?
他二人在繼承人的問題上都犯了相同的問題。袁紹當時有袁譚,袁熙,袁尚三個兒子,三個兒子當中,袁譚是老大在青州,袁熙是老二在幽州,袁紹最喜歡小兒子袁尚,就讓他和自己一起在冀州,外甥高幹管理幷州,袁紹的意思是死後讓袁尚繼位,但是作為老大的袁譚卻不幹了,尤其是在官渡之戰袁氏衰落的情況下,兄弟三人並沒有同舟共濟,而是袁譚和袁尚打起了內戰,袁熙卻坐壁上觀,袁譚打不過便投降了曹操,曹操趁此時機揮軍北上,最終滅掉了袁氏家族統一了北方。
荊州牧劉表時為荊州八駿之首,膝下有劉琦和劉琮兩個兒子,劉表想立劉琦,但是他也非常喜歡小兒子劉琮,而且當時劉琮的母親蔡夫人家族基本上掌管了荊州的防務工作,兵權在手,劉表擔心即使劉琦繼位,也鎮不住,後來劉表病死,劉琦幾次回去都被蔡氏擋了回去,蔡夫人趁機立劉琮為主,並且在曹公南下荊襄的時候投降了。而另一邊劉表雖死但是劉琦還在,據守江夏,在怎麼說荊州大公子猶在,劉琦和劉備二人一起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共同破曹,荊州就此分裂,劉琮和劉琦二人也因為所佔隊伍的不同而敵對。
無論是袁紹還是劉表,造成家破人亡的主要兩個原因是廢長立幼,外戚專權,而且外戚專權終東漢一世屢見不鮮。
回過頭來再看曹公這邊,《三國演義》裡寫曹公有五個兒子,但實際上在《三國志》裡記載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例如稱象的曹衝就是曹操第七個兒子,除了長子曹昂戰死宛城之外,其他四個主要的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
曹丕,時任五官中郎將一職,該職位是丞相的副職,當時丞相是曹操,曹丕是他的副手;二子曹彰,有勇武,曹操曾經問過幾個兒子未來的志向,曹彰說“好為將”,曹操聽了之後微微一笑,估計這一笑,曹彰繼位的事情,基本上也沒戲了;曹植是四個兒子中最有文采的,曹操也很喜歡他,好幾次幾乎要立他為太子,但是曹植文人氣,才氣太重,嚐嚐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飾約束自己,飲酒無度,漸漸的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和寵愛;四子曹熊體弱多病,江山交給這樣的繼承人,不讓人放心。
這麼看,也只有曹丕合適,而且按當時曹丕的能力,也確實合適。
不僅如此,在當時的曹魏朝廷內部,也出現了擁護曹丕和擁護曹植的兩個集團。擁護曹丕的大臣有賈詡(太中大夫)、崔琰(中尉)、司馬懿(太子中庶子)、陳群(侍中,領丞相東西曹掾)、桓階(虎賁中郎將、侍中)、邢頤(參與丞相軍事)等。
而支援曹植的朝臣中,有丁儀(西曹掾)、丁廙(黃門侍郎)、楊修(丞相府倉曹屬主簿)、孔桂(騎都尉)、楊俊(平原太守)、賈逵(丞相主簿)等人。
兩番對比一下,無論是人物的影響力還是在位官職,曹丕這邊都要更勝一籌。如果真的是曹植繼位,對於曹丕這邊支援的一班人等,按照曹植的性格脾氣會相當的不好控制。
而且在當時,除了賈詡之外,曹操還分別問過邢頤和崔琰,邢頤說“以旁支代替本宗是先朝大戒,願陛下慎重考慮這件事。”曹操一聽就明白了邢頤的意思。問崔琰,崔琰答覆說:“我知道《春秋》有長子當立的大義,並且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明,應當承繼大統。崔琰將用死來堅守這個原則。”而且當時崔琰還是曹植的舅爺,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也表明他大公無私和高風亮節。
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最終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儲,是為“魏文帝”。而曹植則被排擠在魏國政治核心之外,之後抑鬱而終。
-
6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這個問題問得不錯,我有時候也在想,為何曹丕能順利繼位?
曹丕文采比不過其弟曹植,武力輸自己的弟弟曹彰,那麼曹丕有何優勢能突圍而出,成功繼位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曹丕與曹植之間的比較曹植的文采和風流,估計是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曹操對曹植的文采和能力非常欣賞,在曹衝死後,最有可能繼承大位的就是曹植,曹操也對曹植進行重用。曹植得知自己有希望,有些得意忘形,每天與那些文人和謀士整天飲酒,經常因為酗酒而誤事,最終導致曹操的失望。相反曹丕事事低調,每日想方設法來討好曹操,做事謹慎,獲得曹操的認可。曹操選擇繼承人不光靠文采,關鍵是是否否治理好這個國家的能力和權謀,曹丕經常隨曹操出征,後期留守後方,各方面的能力還是很突出的,綜合曹丕勝於曹植。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併為之說,故遂定為嗣曹丕與曹彰之間的比較這個就更好比較了,曹彰是武力比較出眾,經常隨曹操出戰,曹操稱為"黃鬚兒”,這個傢伙就是一個標準的猛將,勇猛彪悍、智謀不足。在曹操死後,帶領大軍為曹操奔喪,本想奪大位,結果被勸退,還上交了兵權,所以說這個傢伙對外征戰是個好手,治理國家方面並不是曹丕對手。魏氏春秋曰: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
曹丕得到朝廷眾多大臣的擁護曹丕善於籠絡人心,在得知楊修受到曹操賞識和重用時,曹丕也想與之交好,楊修看懂曹操心思,把身家性命壓在了曹植身上,結果很慘,因參與兩人的爭儲,被曹操處置了。曹丕有賈詡、司馬懿、桓階、邢頤、吳質等大臣支援,而曹操十分看重這幾人,在諮詢賈詡該立何人之時,賈詡沉默不語,後回答在思考袁紹與劉表之事時,幫助曹操下定了立曹丕為世子的決心。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宗親和武將以及漢獻帝對曹丕的影響至於曹洪和五子良將這些宗親和武將,他們擁護的曹魏這個集團,誰當世子,或許並不是很關心,只要他們的利益沒有得到損害即可。曹操在世之時,他們唯曹操馬首是瞻,曹操病亡,立了曹丕為世子,他們當然會以曹丕為新的主公,而曹丕即位後,也沒虧待他們,各個加官進爵,除了于禁,這個傢伙時機不對,關羽水淹七軍之時,投降了。
再說漢獻帝,一個多年的傀儡皇帝,曹操在世之時,漢朝的那幫忠臣差不多都被清理完了,一個手下無兵無將、沒有實權的皇帝,對曹丕造成不了任何影響。
綜上,曹丕個人的能力並不差,與眾多世家大族關係甚密,以及曹操的遺囑立其為世子,其他人很難撼動曹丕,也無法與之匹敵。曹丕繼承大位後,透過一系列的措施,穩固了曹魏的政權,曹操的眼光還是不錯的,選擇了曹丕,曹丕也不負所望,在其執政期間,曹魏依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參考文獻《三國志魏書》
《魏略》
-
7 # 夜已紅樓
1、首先是曹洪,他是曹操從弟,曹氏親貴,而且屢立戰功,也救過曹操的命,算是有一定的地位。但要真的說起來,他在曹氏一族的地位卻遠不如曹仁,曹仁一直追隨曹操左右,陪曹操東征西討,立下不少功勳,曹操對他也是頗為信任,所以要說影響力的話,曹仁是絕對大於曹洪的。而且歷史上曹仁和曹洪關係應該也不錯,曹丕還曾致書訓誡曹彰說:"為將者要奉公守法,不是應該像徵南將軍(指曹仁)一樣嗎?"所以說曹丕還是很欣賞曹仁的,對他很是尊敬,二者曹丕一即位就拜曹仁為車騎將軍,統率荊、揚、益州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對比一下曹洪貶為庶民,也可以大致窺見兩人和曹丕的關係。
2、其次是曹彰和曹植,這就更簡單了,本來兩人就是曹丕的競爭對手,他們不服曹丕很正常。在對比一下雙方。首先是曹彰,曹彰是曹丕之弟,曹植之兄,自幼勇武,,曹操曾經問諸子志向時自言"好為將",後來他的表現也完美印證了這句話,他自然也就不在曹操考慮範圍之內。
3、再者說曹植,曹植本人確實很有文采,是當時一大才子,曹操確實也把他列入繼承者名單,後來曹植屢次因喝酒誤事,讓曹操對他失望之極,故也排除在外。
再者曹丕能登上大位還和兩個人的逝世有關。第一個曹昂,曹操長子,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本很有即位希望,但卻為了救曹操命喪宛城。後來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如果倉舒還在的話,我也當不了皇帝。“第二個曹衝,自幼聰明過人,有曹衝稱象的美談,曹操也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可惜天不隨人願,曹衝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有的時候真的是天意如此。
上面所說,都可以算是外部因素,還有很關鍵的就是內部因素了,就是曹丕本人的能力了。首先曹丕很有文采,他和曹操、曹植都是建安七子之一,文學功底深厚;其次曹丕屢立戰功,有一定的威望,這一點是曹植比不了的,這也成了曹操的考慮因素;再者曹丕性格堅韌,沉穩。他雖不似曹植才華橫溢,但勝在成熟穩重,這也符合一個繼位者的要求,不說你有多大能耐,但也不犯錯,後來他的表現也沒讓先帝失望,後世對他也多是讚許,陳壽: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三國演義除外)
所以綜上,曹丕能即位是必然的,不是曹洪、曹植、曹彰能左右的了的
-
8 # 漩渦鳴人yy
這件事情就必須得搶到曹操的政治體系以及軍事體系,由此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無論曹洪,曹丕,曹真這三個人如何鬧騰,曹丕只要得到曹操的認可,就能夠穩定地掌握住曹魏政權。
為什麼會這麼說?其實曹操手底下的將軍挺多,這點從歷史上面記載的密密麻麻的曹操的將軍就可以看得出來,當然在這其中不乏精兵強將,比如說曹操的五子良將還有曹洪,曹彰,曹休……這些人掌管的軍隊十分的精銳,並且是某些地方的重要武力的一仗。
你比方說在合肥的張遼以及在荊州的曹仁,或者在漢中的張合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但是其實我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每次這些地方被孫權或者是劉備進攻的時候,曹操通常都要率領自己的軍隊前去增援。
其實留給這些前線將領的軍隊,以及留給那些不這樣的軍隊少之又少,真正的主要的人口和軍隊仍然掌握在曹操自己手裡,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都需要曹操自己御駕親征,一方面曹操自己有能力,另一方面軍隊全都聽曹操的,曹操一句話這些軍隊都不敢動,在這種情況之下,只能夠曹操自己率領軍隊前去增援。
在這其中掌握軍隊人數最多的是誰?夏侯惇沒錯,就是那個瞎了眼,而且敗仗比勝仗要多的那個將軍,其實作為曹操的寶地,夏侯惇手裡面的青州兵以及屯田的整個政策全部都是由夏侯惇自己一個人負責,他手裡的軍隊是曹魏政權裡面最多的。
青州兵大家都聽說過這支軍隊也知道這是曹操的一支王牌軍隊,但這支軍隊其實真正的戰鬥力和戰績並不輝煌,相反由於自己紀律性的問題經常會犯錯誤,但是無可否認的就是曹操手裡麵人數最多的一支軍隊就是青州兵保衛曹操老家安全的也是這一隻青州兵這一隻青州兵是曹操最為倚仗的一股勢力,也是用來鎮住其他肖小的一股倚仗。
這支軍隊掌握在誰的手裡面,就掌握在夏侯惇的時候,夏侯惇聽誰的話聽的就是曹操的話,而曹操身邊負責曹操安全的護衛部隊又是誰?是許褚,也就是說曹操負責都城安全的所有軍隊全部都是由曹操和許褚一首負責的,只要曹操同意將政權交給誰,手底下軍隊也自然跟隨誰行動。
別小看了這兩股勢力,首先許褚的軍隊可以保衛曹丕的安全,都城內沒有人敢模仿,誰敢模仿徐楚的軍隊以及曹操的護衛部隊隨時都可以把人撕成碎片,這點曹操已經親手驗證過了,曹丕也不用擔心。第二個方面夏侯敦手裡掌握的青州兵是曹魏政權內部人數最多的軍隊,它可以憑藉人數完全就可以震懾其他的勢力,你敢謀反,我派軍隊壓死你,而且曹操的這一隻青州兵主要負責屯田工作,屯田是幹什麼製造糧食?也就是說其他軍隊很大一部分的糧食都要來自於青州兵的供給。
最後一條,曹操這個人從一個小諸侯一路打到成為北方霸主在這其中曹操是一步一個腳印打上來的,你是問曹魏政權裡面任何一個人,誰敢反抗曹操的意思?即便是曹操死了,曹操已經樹立起了類似於漢室皇清一樣的威嚴,誰如果反對曹操,那誰必將下地獄?
更何況這三個人都是曹操自己的包地,或者是曹操的子孫都是自家人,為什麼要鬧呢?反正只要自己的代言人仍然還是曹姓子孫,自己就能夠獲得利益,何必為了那一口氣鬧個你死我活,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相對漢宣帝,可以說漢獻帝的最後機會就是曹操剛死,制衡各種勢力增加話語權,這時候外部勢力不說,五子良將對曹丕的忠誠度有限,曹操生前禁止部將參與奪嫡,夏侯惇他們對曹植還是曹丕也是可有可無的態度,司馬懿也說不上忠誠,就算漢獻帝不支援曹植,曹丕咋就這麼容易?
回覆列表
奪嫡是我們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每個朝代更迭的頭等大事,繼承者人選決定了王朝的延續,所以也是封建王朝君權世襲的必然,只要不是過火,皇帝也喜聞樂見。
成功靠團隊,奪嫡也不例外,後面會說到關鍵的兩個人物,吳質和三賤客之首文藝青年曹操的主薄楊修。自古宦官專權,外戚干政,民不聊生。除了清朝立顯賢不立嫡,自西漢自文帝開始,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成了封建法治原則。皇權之掙不單單是皇子之間的爭鬥更是背後利益派系的爭鬥,一個嫡子的產生往往讓一個朝廷都大換血成王敗寇,類似於聞名於世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皇帝生前也會為下一任接任者掃清障礙。譬如朱元璋讓開國功臣第一功臣徐達吃鵝。所以這個政策的實施,最大化的減輕了王朝更迭的成本,也減輕了社會的動盪。這在太平盛世可行但身馮三國亂世就另當別論了。
曹洪家富性格吝嗇出了名的,曹丕年輕時候曾向他借錢而不獲,早年隨曹操起兵討伐。曹操於滎陽兵敗失馬時,曹洪捨命獻馬,並救護曹操,使其免於厄難。隨軍征伐四方,即使身拜驃騎將軍 保持中立沒有卞太后的求情都差點被曹丕處死,被貶為庶民。
曹彰武藝過人,弱冠前喜搏猛虎,連老虎都敢幹,可見其勇猛過人,曹操打劉備得隴望蜀之際被劉封攔下叫他的鎮守西北打烏桓的黃鬚兒來應戰說的就是曹彰。但臂力過人、缺不善文章,所以幾乎奪嫡沒他什麼事兒。
曹植憑藉其出色的文采,跟“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的低調作風,得到了曹操的讚賞跟喜愛。為了讓這個備受恩寵的兒子能夠以小兒子的身份繼承大統,曹操先後冊封曹植為“平原侯”、“臨淄侯”。據《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記載:“……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嗜酒放縱”。身上的文人氣息太濃,嗜酒風月做一個文學家尚可,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就不夠格了。還有最重大的一次事件 《三國志·陳思王傳》記載:“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去,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仗著自己得到父親寵愛,驕奢淫逸,居然坐馬車上了天子才能走的馳道,走司馬門這件事徹底激怒了曹操。這在封建禮志直接處死也不為過,曹操處死公車令,對曹植的態度也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文藝青年曹植和五官中郎將的恩怨情仇。曹植當時的主要謀士有丁儀、楊修、丁翼。曹丕的主要謀士只有一個吳質,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勝於諸葛亮,楊修跟吳質的鬥法,更是把兩邊智囊團的水平和格局展現得淋漓盡致。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記載:“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潮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楊修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向曹操告密,弄巧成拙,構陷之術被吳質輕鬆識破並化解,反咬一口,最終禍及曹植。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這裡要引出最關鍵的人物三國第一毒士賈詡。
曹丕陣營的賈詡在面對曹操詢問該立個為嫡子的時候,毒士為了保持中的態度給曹操舉例了他年少一起穿開襠褲一起偷窺隔壁良家少婦的袁紹跟劉表廢長立幼最終導致功業盡失的例子最終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