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帶365
-
2 # 社勒
我大學畢業就考進了事業單位,想想已經5年了,有時我也很迷茫。下面還是談一些我的淺見吧。
1.我的迷茫期在第二年出現。我迷茫什麼?我發現自己所在的單位收入低、地位不高、上升空間小,我看著身邊的老頭老太太,似乎一眼就看到了未來的自己,也像他們一樣聊兒孫,話家常。正是因為這個,有一段時間,我極度恐懼,我很怕,甚至有些焦慮。
2.後來,我怎麼渡過的呢?
看清自己。一開始,我認為我還是有些才華能力的,在下班時間會去找些兼職做,甚至和哥們合作做生意,但是我沒有毅力、也沒有做生意的頭腦,我漸漸覺得,在單位待著,能在最低限度上保證我的生活,所以,並沒有什麼辭職之類的。
提升能力。在我們這行,工作也是單一重複的,工作中沒能力也無所謂;但是,其實,工作中不是不需要能力,只是你沒從本質上看到它需要什麼能力,然後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雖然上升空間小,但仍有上升的機會,一定要抓住,去研究需要什麼能力。然後,去鍛鍊能力吧。
實在抱歉,我的事業正處在發展期,我只能告訴你這些,我也在一直探尋答案,一邊走一邊找。想想,這也是人生的意義之一吧,你說呢。
-
3 # X卡布奇諾
大專畢業,專業會計,剛開始出來做了半年銷售,後來第一次離職,很迷茫,不知道想做什麼,迷迷茫茫找了半個月,又去做銷售,又過了半年離職……這個時候迷茫了,想著到底想做什麼,過去了三個月,最後去應聘了財務,現在成為一名主辦了。
-
4 # 劉雲鵬43
1年半,畢業之後進入一家證券公司做客戶經理,主要就是拉客戶炒股掙佣金和賣理財產品提成,頭一年還好,因為是本地人全年考核任務都過了,第二年由於身邊資源開發的差不多了,且市場行情低迷,業務開展困難,周圍同事都是混日子的狀態,自己也隨波逐流,每天早上去單位打卡,之後回家睡覺,這樣過了幾個月,每月基礎工資。
半年之後驚醒過來,再這樣渾渾噩噩下去將一事無成,之後毅然辭職,透過一年半的工作經驗也對金融行業多了些瞭解,現在在一家小型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上班,從頭開始積累經驗,提升個人能力。工資在當地屬於正常水平,但是可以學到很對東西,積累專案經驗,但是北方的投資環境較差,打算以後去南方發展。
-
5 # 使用者5999627229
任然沒有走出迷茫期,辭職四個月。普通二本,工科專業,老國企工作四年,出來幹了快兩個月教育培訓,依然沒有發現方向在哪裡,心裡一直是一個生意人的夢想,可是執行力欠缺,有沒有什麼家底,所以目前只能先開拓視野,積累經驗,然後有一定基礎就自己幹。目前想從事的主要有運營和產品類工作,偏向新媒體。不知有沒前輩可以指教。拜謝。
-
6 # 三益寶
寶寶只想說,如果你不是富二代、拆二代,怎麼還有時間迷茫?
如果你睜開眼睛就要考慮吃穿住行的開支,你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是怎麼掙錢?
怎麼選擇一份能掙錢養活自己甚至是家的工作?
然後你該考慮的是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事業,怎樣把工作變成事業?
工作和事業是兩個概念。工作可能上升為你的事業,但事業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
迷茫了,就靜下來多思考,思考不動了,就去幹。
-
7 # 二大爺鐵板燒
現在這個社會,哪還有穩定這一說。即便是工作穩定,內心也是不穩定。
我感覺我一直在迷茫和清醒之間不斷轉換,迷茫瞭然後透過各方面資源整理使自己清醒,然後又有下一個刺激重新迷茫,再使自己重新清醒~~不斷迴圈往復。
這應該是前進的螺旋規律吧。不要急躁著永遠的一勞永逸,要學會在不斷的刺激中做好自己。
-
8 # 亞歷山喵
姑娘你94年出生,才二十幾歲,正值大好年華,是看上去欣欣向榮的年紀。
你說感到迷茫,這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因為你有“不甘心”,說明你還沒有被生活打壓得趴下認命,對未來還有期許。
不好的一面,是在於如果僅僅兜兜轉轉一直在迷茫,就比較危險了,時間在迷茫中流失,很快就可能把你推向了“認命”。
你是女孩子,我給你講個也是女孩子的故事,算是勵志一下吧。
四川農村有個小姑娘,由於家裡欠了債,才讀初中就只能輟學了,到市裡一間小餐館打工。照這樣子看來,她就是做個服務員,端盤子、洗碗,打工還債,嫁個差不多的男人,生兒育女,平平凡凡過一生了。
這一干才發現,工資高有高的道理——要求也更高了。老闆(就是那個客人)會逼你學電腦、考駕照、做總結、去關心客人、還要關心其他員工……
剛開始,只有小學文憑的姑娘很不好受,我只是來當個服務員而已,幹嘛還要學這些做這些?
可是她雖然想不明白,卻也不影響她努力去學習和工作。她相信,老闆的話是有道理的,學習是不吃虧的。於是她堅持寫總結、報了電腦班、還經常去新華書店看書……17歲的她,從服務員,做到了大堂經理。
又過了兩年,老闆開了新店,就把老店交給她打理。
她不是沒有過崩潰的時候,最難的時候哭著打電話給老闆說想放棄,老闆訓了她一頓:你這麼年輕,你什麼都能學會。
掛了電話,她擦乾眼淚,又繼續學習。
熬過去,撐過去。難的時候,就是收穫的代價正在付出的時候。總好過你早早得到了些好東西,卻在將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被剝奪掉其他重要的什麼。
34歲的時候,他們的店走出了國門,從新加坡到美國,選址、談判,她親自參與。
40歲,公司上市,她身價超過了30億。
這個姑娘,就是海底撈的非執行董事、營運長,楊麗娟。
也許你覺得,她是進對了公司選對了行業,可是你要看到,海底撈的員工不只一個楊麗娟,但是功成名就的楊麗娟就只有一個。
希望你能從這個故事裡汲取力量,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一步步來。
迷茫不要怕,只要持續的努力。不用太擔心多久才能走出去,你要擔心的是當前腳下每一步,不要讓它成為蹉跎。
回覆列表
謝邀,如果說時間的話,十年左右吧。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工作,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自己的愛好也只是空談。東跑西顛的也跑過很多地方,那時候總覺得自己很有能力,總有一天會發揮出來,可是現實中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你想賺錢別人也在想,即使有本事,沒有背景也不是那麼容易。自從有了家庭,更沒的選擇了。所以不管做什麼,一定要有恆心,幹哪行就愛哪行,時間不會給你太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