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翻倍小螞蟻

    飯不可以亂吃,話也不可以亂說,孟浩然的遭遇,告訴我們,遇事確實是不能太激動,要冷靜啊。

    孟浩然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據統計,他的《春曉》在我國學齡前兒童背誦的唐詩裡面,排在前四名內,有人說是排第二,其他幾首分別是駱賓王《鵝》、李白《靜夜思》、王之渙《登鸛雀樓》。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歲暮歸南山》雖然沒有《春曉》那麼通俗易懂,但是其中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想必大家是知道的。

    孟浩然,終生未曾入仕,這在唐代和他同級別的著名詩人群體裡是不多見的,畢竟,古代講究學而優則仕,讀書人的出路就是科舉嘛。李白是御用文人、杜甫是杜工部、孟浩然的好友王維,世稱“王右丞”,對吧。

    孟浩然、王維兩人都是山水詩人,共同將盛唐山水田園詩歌推向高峰,後世並稱“王孟詩派”,兩人交情很好的。說這首詩是孟浩然的一生失意之詩,一點也不過分,請聽我給你道來。

    孟浩然哆嗦著從床底爬出來,也不知道是太激動,還是嚇蒙了,就把《歲暮歸南山》背給唐玄宗聽。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我已經不再給朝廷上書,也不再乞求什麼官職了,就讓我回到自己的破茅草屋裡吧。怪只怪自己沒有才能,聖明的君主才會放棄我。由於自己一身病痛,朋友也漸漸疏離了……

    聽聽,這是在皇帝面前指著鼻子發牢騷了。唐玄宗龍顏大怒,“你自己不積極上進,反而來怪我了,我都沒有收到你的上書。寡人從來都是廣收天下有才華計程車子的,你這也太冤枉人了”,拂袖而去。

    你看,還有比這更失意的嗎,一直求入仕途不得,見到皇帝,亂說話,差點把命都丟了。

    所以,我說,飯不可以亂吃,話也不可以亂說,孟浩然的遭遇,告訴我們,遇事確實是不能太激動,要冷靜啊。

    這首詩,除了是孟浩然的失意之詩,也可以做為他的千古得意之作。畢竟,《春曉》太通俗簡單了,《歲暮歸南山》即使不是誰都會背誦,但“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想必很多人知道的。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其實很多都可以對應到這兩句詩來。

    只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偶爾在心裡嘮叨安慰自己還可,最好還是別亂說出來,畢竟,孟浩然的故事就在前頭呢。

    學習詩歌、學習歷史,對人生的成長也是有益處的。

  • 2 # 行蹇

    對於那些一心攀比,為升官發財傷透腦筋的人來說,是如何才能“欲得君王回一顧,爭扶玉輦下金階,”而得到“一朝選在君王側,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機會,則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一旦被棄,就會失落,若失寵的嬪妃般幽幽怨怨,這些被稱為才俊的人,他怎麼能領略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光。所以,依附於人,縱使天縱奇才,說好聽點是門客,說難聽點是奴才,看看三國的水鏡先生,為何不為虛名出世,水鏡者,清如水,明如鏡,是也。諸葛亮鼎定三國,水鏡先生可能早已略定三國終歸合二為一。所以,才有三國開篇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說。

  • 3 # 墨劍搗古

    為什麼說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是一生失意之作,千古得意之作?

    《歲暮歸南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歸隱之作,詩中發洩了一種怨悱之情。首聯兩句記事,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頷聯兩句說理,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頸聯兩句寫景,自嘆虛度年華,壯志難酬;尾聯兩句闡發愁寂空虛之情。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反覆,風格悠遠深厚,富有韻味。

    原詩: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譯文:

    不再在朝廷宮門前陳述已見,

    返歸終南山我那破舊的茅屋。

    沒有才能才使君主棄我不用,

    又因多染病痛朋友與我離疏。

    白髮漸漸增多催人慢慢老去,

    歲暮已至新春已經快要臨近。

    心懷愁緒萬千使人夜不能寐,

    松影月光映照窗戶一片空寂。

    此詩系詩人歸隱之作。大約在唐開元十六年(728年),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頗有詩名。這次應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複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像孟浩然這樣的才子,一生追求功名無望,看來有些事情確實不能強求,冥冥中自有安排。也是詩人在這種境遇下,寫出了這首千古流傳的佳作,故可以說這首詩是一生失意之作,千古得意之作。

  • 4 # 十覺者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這首詩寫於公元728年,是孟浩然的歸隱前的心靈寫照。是年四十歲的孟浩然,滿腹才華,然而天不遂人願,在長安應進士落第。四十歲的中年男人,內心失落鬱悶痛苦。自此歸隱田園,不甘中做得清閒之人去了。

    從詩中看,落榜後孟浩然滿腹牢騷,試想早已過了而立之年,自己卻一事無成,一次次的失敗再次衝擊著他的內心,人間最失意的莫過於十之八九之事變為渺然成空。也許此時,王維張九齡對他的盛譽,已變為一種嘲諷,怨天尤人之情達到極致。原以為唐君能慧眼識才,可現實仍然給了自己一個耳光,自己也不想灰溜溜的離場,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不甘糾結還是佔據了上風,沒有皇帝欣賞的才華還是才華嗎?或許此時孟浩然仍盼望此時此刻皇帝能發現自己的才華予以仕途該有多好,皇帝是明主,自己不才,化為一絲自嘲,怨悱自憐。故人的保薦不力也失去了被皇帝發現的機會,慢慢昇華了這種怨情,感慨世態炎涼,懷才不遇。

    求仕情切,鬢髮斑白,前途一片茫然,越發焦急中落魄惆悵推向了高潮,心如死灰,哀大莫過於心死,心都死了也就不想什麼了。

    這首詩字字深情,句句含蘊。寫出了一生的失意。自古文人多落魄,也寫盡了天下文人的失意。相傳唐玄宗曾聞此詩,看出背後之意,依然還是沒任用孟浩然,也要延伸了這種心怨和失魄。

  • 5 # 滎陽談生活

    孟浩然在創作該篇古詩時,已然四十有餘,在這個年紀,多少志士同仁、同輩詩者都已經在某些領域有所建樹,或獨樹一幟開創新詩風,或身居高位獨領新潮流。唯獨作者本人,仕途不順,懷才不遇。從詩歌的標題,就開門見山地向讀者傳遞出一種淒涼、無奈的情感,畫面感強烈,彷彿一位老者步履艱難地走在夕陽西下的南山小路中,筆者儘可以想象這位老者的音容面貌、一言一行,猶如暴風雨後的草木一般悽楚。

    試想詩人曾經滿懷“執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的凌雲壯志,也曾擁有“詞賦亦頗工”的自信和才情,但是在仕途上卻難以盡如人意,只能留下“不才”的感嘆!人生何為失意?莫過於空有滿腹經綸而知音難覓,自問志在千里而不遇伯樂,而孟浩然恰恰如此。

    仕途不順,年漸老體將衰,詩人並未就此放棄。“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寥寥十個字,畫面感極強。日子是一天天流逝,青絲逐漸換隱私,新的一年又將到來,而我在南山下又虛度一年,滿鬢白髮、年年春日,本是無生命之事物,在詩中彷彿躍然於紙,不離詩人左右,任憑詩人掙扎,亦無脫解之法。

    唯有寄意文字,委婉表達。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淋漓盡致地寫出孟君的不甘、怨憤的難解。人心有景、景中帶情、情景交融。尤其此“虛”非一般之虛,既有敝廬之虛亦不乏詩人內心之空虛落寞,再細細品味,猶可見老者躍然紙上。

    孟浩然雖仕途失意,但是其詩歌中兜兜轉轉的寫作風格和惟妙惟肖的畫面,流傳千載,亦不失為千古佳作!

  • 6 # 馬德里的陽光

    《歲暮歸南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作。此詩系詩人歸隱之作,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嘆虛度年華,壯志難酬;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反覆,風格悠遠深厚,韻味無窮。

      唐玄宗開元年間,四十歲的孟浩然第一次來到京都長安,結識了當時許多著名的詩人,如張九齡、王維等。張九齡是當朝宰相,王維也是朝廷命官。孟浩然參加了進士考試,並在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太學”賦詩,得到了包括張、王在內的許多著名詩人的讚賞,也流傳著孟浩然讓皇帝“栽跟頭”的故事。有一天,孟浩然參加完進士考試來到王維處,不料皇上唐玄宗突然駕到,孟浩然只好躲到床下。王維不敢隱瞞真情,告訴有位詩人躲在床下,唐玄宗得知是孟浩然,因為久聞大名,就讓他出來,當場獻詩一首。孟浩然選出他認為最成功的一首詩《歲暮歸南山》,當皇上聽到“不拋棄你呢?”十分不悅,唐玄宗回去後,生氣地下了一道指令不能讓孟浩然做官,只能回去過隱居生活。詩人在詩中自怨自艾抒寫自己仕途失意的憤悶,表達了自己未遇明主及對世態炎涼的幽怨、哀傷,反映出壓抑人才的封建社會帶給有志之士的痛苦。全詩委婉含蓄,感情複雜深刻,感人至深。落第後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這首詩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裡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

    這首詩看似語言顯豁,實則含蘊豐富。層層輾轉表達,句句語涉數意,構成悠遠深厚的藝術風格。

  • 7 # 我是人間惆悵客英子

    孟浩然,字浩然,是中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大家耳熟能詳的《春曉》、《過故人莊》等都是他的作品。可是這樣一個富有才華的人卻終身不得志向,後來他便隱居了山林。雖然他的人生經歷單一,導致他的詩的題材簡單。但是他的詩又自成一派,詩的文字樸實無華,內涵豐富。於是後人將他和王維並稱為‘王孟’由此可見孟浩然在當時的地位之高。那麼孟浩然的一生究竟經歷過了什麼?

    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不惑之年的孟浩然來長安應進士舉落第了,心情非常苦悶。遙想自己“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得滿腹文章;年少之時辭親遠行,漫遊長江流域,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今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等名流讚譽,頗具詩名,可應試還是失利了,不免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表明心意,展示才華,以求功名,但又十分猶豫,進退不定。這首詩《歲暮歸南山》正是在這種心緒極端複雜的情形下寫出來的。落第後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這首詩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裡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據《新唐書·孟浩然傳》記載,孟浩然在應試落第後,詩人王維曾經邀請他到自己供職的翰林院見面,兩人正酣談之時,恰逢玄宗皇帝駕到。孟浩然布衣白身,在此翰林院不合規矩,王維也難說清楚,浩然一時緊張躲到了床下。玄宗皇帝見王維面色緊張,談吐侷促,更見床下外露衣襬,於是微微一笑,似有深意。王維何等聰明,知道事已難飾,不敢欺君,道出實情。玄宗皇帝沒有生氣,更沒治罪,得知面前這位正是已頗具詩名的孟浩然之時,便命他作詩。出了先前的事情,浩然驚魂未定,一時不知從何言起,只好把前幾日新作的《歲暮歸南山》吟誦一番。北闕休上書,南山歸臥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聽到這裡,玄宗皇帝有些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即你不求為朝廷效力,我也不曾棄你,為什麼你反倒誣賴於我呢。既然如此,你還是回去吧。於是,便打發孟浩然回了老家。

    往後的日子裡孟浩然就過上了悠然自適的生活,他經常和朋友們一起四處遊歷。這期間他還結識了向李白,王維這樣的大人物。他們也都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耳熟能詳的《春曉》也就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詩的字數雖然不多,但是詩的每一個字都用的非常的巧妙。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春天生機勃勃鳥語花香的畫卷。不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後來他還故地重遊,去到了他以前的居住過的地方,在那裡他感受頗豐,寫下了《過故人莊》這首經典的詩篇。這首詩也將他灑脫的詩人情懷錶達出來,詩中有畫,並且語言樸實無華,但讀起來有非常的生動。往後的日子裡孟浩然寫了許多這樣的詩篇,他的詩清新自然,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內容清新淡雅,充滿詩意。他的詩總是會伴隨著各自景色,或田園、或山水、或草木、或建築,無論是什麼,孟浩然總是能以這些最簡單的事物,傳達出最自然最真的情誼。孟浩然的一生是坎坷不得志的,雖然他一直都沒有實現他自己進入仕途的政治抱負,但是他用他的才情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這些詩篇使我們認識到這樣一個可愛可敬的詩人孟浩然,所以有人說孟浩然的終身不得志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 8 # 收復舊山河

    這首詩是作者歸隱之際的作品,“一生失意之詩”,倒也說得過去,怎麼就成了“千古得意之作”呢,我倒一時沒看出來。

    《歲暮歸南山》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大意是:

    ““不再在朝廷宮門前面遞送奏摺了,返回南山我那破舊的房子裡。

    因沒有才能而致君主棄用我,身體又染病痛朋友們離我遠去。

    白髮增多逐漸催人老,歲暮已至新春快要臨近。

    心懷愁緒萬千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戶一片空寂”。

    四十歲上,他去長安應進士舉落第,心情苦悶、沮喪,想上書皇帝又猶豫,遂成此詩。

    功名求不成了,那就歸隱田園吧,但是,心底裡是多麼地不甘哪,說白了,就這。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髮已白,功名未就,滿腹的落寞和惆悵,伴隨著漫漫長夜,著實苦也。

    作者沒能透過中央政府的考試,仕途就此灰暗,但他仍不甘心,在長安繼續獻賦以求賞識,曾“名動公卿”,他還與王唯結成忘年交(二人的詩作聞名於朝野,合稱“王孟”),賞識他詩才的公卿雖多,但他也終未遂願。此後便一心歸田園,到處去旅遊,“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這首《歲暮歸南山》,文筆厚重輾轉,風格悠遠深長,語言豐富多姿,之所以得到“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的高評,源於劉辰翁的《王孟詩評》中的一句話,“劉雲,他人有此起,無此結,每見短氣。又云,是其最得意之詩,亦其最失意之日,故為明皇誦之”。

    據說皇帝也讀過他的這首詩,頗為讚賞。

    孟浩然詩句多受好評,緣於他用詞“最為清雅,不求工而自合”,他不過於注重格式韻律,清淡自然,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一一最後我得加上一句感慨,人生短暫,能夠考大學一定要考上。萬一沒考上,那就得學習孟公,喇叭不響調頭吹,真有才就不怕被埋沒。

  • 9 # 劉黎亭

    孟浩然(689-740),盛唐詩人,傳世之作263首,以五言和寫景見長。《歲暮歸南山》乃中晚年作品,表達此生仕途不達,且病患纏身,年歲亦不饒人,故不再追求功名,而要歸隱山野草舍,與松月作伴,聊以自慰: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此詩雖無驚人之句,平鋪直敘,但感情真摯,描寫真切,完全發自內心,絕非無病呻吟。這正是作品的生命力,恰如李白的《靜夜思》,簡單而真實。孟浩然還有一首詩,題為《留別王維》,內容相仿,亦為仕途失意之作,我覺得好於這一首,主要是寫出了生活哲理:"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李白比孟浩然小12歲,兩人志趣相投,友情崇高,從李白兩首詩裡可見一斑:《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贈孟浩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誰解其意?我以為,這並非作者寫景抒情,而是讚美孟浩然的人品和詩品:超然世外,無人能及,將會像江河一樣流傳久遠。"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是的,李白崇拜孟浩然,深受其影響,一生鄙視功名利祿,成為唐代唯一不走科舉道路的詩人。

  • 10 # 吳公子燎

    “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是清朝人馮舒對孟浩然這首詩的評價。馮舒是什麼人呢?他是明末清初的一個舉人,他也寫詩,是“虞山詩派”錢謙益的學生後輩,他自己的詩寫的怎麼樣呢?成就不高,就是這麼一個人,評了一句“千古得意之作”,我們何必當真呢?

    孟浩然寫這個詩是在開元十五年,四十出頭,科舉落地,失落和失意都是有的,不過離死還有很長一段時日,怎麼就是一生失意之作了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詩

    《歲暮歸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翻譯下:我停止向朝廷上書推薦我自己啦,我要回到南山中我那個破草廬裡隱居起來,我沒啥才能,被明主拋棄啊,我身體又多病,被老朋友疏遠啊,歲月啊你催生白髮催我老啊,歲月啊你無情啊新春逼著舊年消,夢中縈懷全是愁啊我睡不著覺,望著窗外松樹下的月光我的心更加的空虛了。

    通篇的抱怨,不甘心,自怨自艾,就這就是千古得意之作了?

    這個詩還有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一天,孟浩然去找他的好朋友王維聊天,正當倆人聊得高興的時候,外面忽然來了一隊人馬,不是別人,原來是唐玄宗來看王維了,孟浩然想要回避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出溜一下就鑽進了桌子底下,玄宗進來後,看見桌子下有人,就問王維,桌子底下是誰啊,搞什麼毛線啊你們?王維趕緊拉孟浩然出來拜見玄宗,還不住的說皇上,這個就是我和你提起過的寫詩特別牛,全身上下除了優點就啥也不剩的孟浩然。玄宗一聽,孟浩然,倒是聽說過,今天正巧,那就面試一下吧,念一首你得意的詩給朕聽聽,然後孟浩然就唸的這首《歲暮歸南山》,剛唸到“不才明主棄”,玄宗惱了,很嚴肅的對孟浩然說:“浩然啊,這就是你不對了,你之前都沒有找過我展示你的才能求官做,怎麼就說我拋棄你了?不符合事實嗎,做人要老老實實說實話,寫詩也不能亂說啊”然後因為這個事--“因放還”--你不是要回南山嗎?回去吧。

    比如這一首:《晚泊潯陽望廬山》掛席幾千裡,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評詩名家王世禛就說他:“詩至此,色相倶空,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又比如“松月生清涼,風泉滿清聽”“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些都是極好的。

  • 11 # 辯證哲學論

    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這首詩是“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我們看是否有失偏頗?

    第一,孟浩然早年尋求仕途,但是屢考不中。

    第二,渴望名人將他引薦給唐玄宗,張說做宰相時,孟浩然為張說內署。有一次,二人恰碰到了唐玄宗,張說便把孟浩然引薦給了唐玄宗,孟浩然便給玄宗詠頌自己的詩,說道“不才明主棄”時,另唐玄宗很不高興,所以也沒賜個一官半爵的。

    第三,張九齡做宰相的時候,招引他,可惜因為直諫敢言張九齡不久便被罷相,孟浩然的仕途之路也就終結了。

    也就是說,孟浩然一生根本沒得意過,他不像張九齡、李適之等人,在宰相位置上被罷免,所以非常失意。而孟浩然想當官都想的有點瘋了。我們看他的詩: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是送給張九齡的,尾聯非常直白的告訴了張九齡自己的心思。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前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轉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倒數第二句,也是想著誰能引薦他。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這首詩寫盡失意,第三句直接寫了,現在當官的誰能幫助一下自己呢?

    總之,孟浩然一生求官不得,鬱鬱而終,《歲暮歸南山》只是他“一生失意之詩”的其中的一首而已。不見得比《春曉》好!

  • 12 # 謝小樓

    孟浩然最失意時的詩作《歲暮歸南山》,清人馮舒說:(此詩是)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的這首詩寫於開元十六年(728)落第還鄉之時。歲暮,即年末。南山,指襄陽城南之峴山,孟浩然隱居的園廬就在峴山附近。詩題一作《歸故園作》。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和上書奏事的地方。《漢書·高帝紀》:“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顏師古注:“未央殿雖南向,而尚書奏事,謁見之徒,詣北闕。”後通稱帝王宮闕為北闕,這裡借指朝廷。

    休上書,不再上書自薦。

    再也不要上書自薦求官了,回到自己南山破舊的園廬隱居罷!

    首聯寫詩人孟浩然求官失敗、怏怏而歸的失望與悲憤之情。“北闕”“南山”對起,“闕”“山”之高峻,“北”“南”之廣遠,從字面上賦予了孟浩然“休”“歸”行為一種孤介的意慨。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多病,並非真指身體多病,《莊子》有云:“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這裡的多病,指的就是“學而不能行”,空有才華,卻不能出仕當官。

    才能不濟,所以被明主拋棄,不能當官顯達,連朋友都疏遠了自己。

    所謂不才,是反話,實為明主不識自己的才華。他在自己的詩中直言皇帝不識自己的才華,直言朋友勢利而疏遠自己,毫無避諱,展現出孟浩然怨憤狷介之慨。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青陽,指春天。《爾雅·釋天》:“春為青陽。”因春天氣清而溫陽,故稱。

    歲除,歲盡,冬去春來,逼迫舊年除去。

    星星白髮,催著年華老去,春光將至,將舊年的日子漸漸逼除。

    頸聯寫年華逝去的悲傷。“催”“逼”都暗示著時不我待的內心感受,人生理想沒有實現,而人生的時光不斷逝去,詩人內心的焦急和無奈可想而知。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不寐,睡不著。

    虛,月光空徹透明。

    愁緒滿懷,讓人難以入睡,松間明月,照著窗戶,空虛透明。

    寫明月,用一個“虛”字,透露出人生的虛無感,人生的夢想,志向,不遇於時,不得明主賞識,一切都變得跟月光一樣虛無飄渺了。

    孟浩然此詩,可謂寫盡人生失意。滿腹才學,卻不得明主賞識,做不了官,還被朋友疏遠,人生無所成就,歲月卻不斷流逝。

    他只能無力地看著這一生無所作為了,這樣的無力感,我想,很多人都曾有過。

    你是否也曾在某一個夜晚,點起一支又一支的煙,內心裡湧動著難以言說的愁緒,人生不斷流逝,而曾經的夢想再也無法實現了,曾經稱兄道弟的朋友,也一個一個地遠離了你,沒有人聽你訴說此刻的心情,而你,只能望著窗外的明月,點起一支又一支的煙。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志向,有一些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沒有,還有的已經被我們埋葬,讀孟浩然的這首詩,或訴能激起我們內心的一點感慨,幫我們緬懷那些沒有實現的和已經被我們埋葬了的志向和夢想。

    關於孟浩然的這首詩,《唐摭言》和《新唐書·文藝傳》中記載了一個這樣一個故事,王維與孟浩然是詩友,一天,王維邀請孟浩然到家中聊天,當時王維還是朝廷官員,皇帝唐玄宗突然到訪王維住所,嚇得孟浩然趕緊躲在了床底下,但王維不敢隱瞞,奏告了唐玄宗,唐玄宗笑著說:“我早就聽說過他,召他出來見見吧。”孟浩然出來,玄宗問了些家長裡短後,讓他念一首自己的詩,孟浩然就唸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完,說:“我不曾棄人,是你自己不求進吧?怎麼反倒說我拋棄你?”於是將孟浩然放還,自此孟浩然終身未仕。

    孟浩然在玄宗面前誦讀此詩,顯然是他認為這是他最好的詩作,但詩中“不才明主棄”這樣赤裸裸針對玄宗的牢騷話,自然會讓玄宗聽了不舒服,不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讓人懷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的愛情電視劇演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