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一小道

    俗語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人要能修身修到有些不該做的事情別人都在做,自己卻硬是不做才算到了家。所以談到倫理不該總談什麼事該做,該談的是不對的事絕不做的判斷與執著。但要做到這一個境界,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就是正確的判斷與強烈的自律之心。有可以做的有不能做的,身為君子身不由己。

    出自孔子《半部論語學做人》第六章 義利

  • 2 # Ant007

    孔子在《論語》中講: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意思是品格高尚的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只做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教育人們在做人做事上,必須明辨是非、注重選擇。

    歷史上不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君子,但也存在投機取巧、貪汙腐敗、作奸犯科的小人。比如,國難之中的魯迅,為喚醒愚弱的國民,選擇棄醫從文,以文救國,他的選擇是正確的,成就是偉大的;在愛心公益之路默默奉獻30餘年的王婭,身患絕症,卻選擇放棄治療,將醫療費用和唯一房產全部捐贈給公益機構,她的選擇是堅決的,結果是感人的。他們被人們稱之為君子,他們的行為就是孔子所講的君子行為。

    同樣還有一些人,在金錢美色面前慾望膨脹,在群眾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選擇上,可恥的選擇了後者,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後果是嚴重的,他們被群眾稱為蒼蠅、老鼠和小人。他們這種貪贓枉法的行為, 就是孔子所指的君子所不應該有的行為。

    兩種選擇和兩種行為,不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也產生了截然相反的結果,一種被人們代代傳頌,另一種卻遺臭萬年,令人作嘔。因此,我們在做人做事上必須注重選擇,選君子之行,做君子之事。

    現如今,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要素趨於多元化,人們在物質、精神的選擇、追求上,難免會眼花繚亂,出現是非難判、取捨難定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就要保持清醒頭腦,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選擇障礙,讓自己過分在意的,會不會是錯誤的;多問自己幾個是什麼,是公是私,是錯是對,該不該去做,做了有什麼結果。只有把這些事情的性質、本質和出發點都弄明白,才能克服選擇上的重重障礙,做出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的方向。

    想要做事,要先做人,只有把人做好,才有可能把事做好。在做人成事過程中,必須謹記聖人之言,有所為,也要有所不為。

  • 3 # 溫柔一杯慢時光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出自孔子的“義利”篇。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小人亦有所為,亦有所不為。然君子之所為者,乃天降之大任也。小人之所為者,唯己利是圖耳。君子受命於天,成大事於己,任重而道遠,小人遇患而避之,無所得而不作,碌碌之無為矣。故君子者,擔當也,臨危而受命,攬責於己身,弗卻而諉之。

    君子做人做事知道哪些事當做,哪些事不可做,有很高的思想抱負,做事有自己的標準和準則,不以利益之心喪失底線。

    正如《易經》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曰: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君子為人應如大地一般,厚實和順,仁義道德,容載萬物 。

    君子,德才兼備,文質彬彬,有所為有所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君子者,權重者不媚之,勢盛者不附之,傾城者不奉之,貌惡者不諱之,強有不畏之,弱者不欺之,從善者友之,好惡者棄之,長則尊之,幼則庇之。為民者安其居,為官者司其職,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此君子行事之準。

  • 4 # bymmq

    “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有所作為,做些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社會的事情也就說有遠大理想,但有部分確有所不作為,做些碌碌無為事情浪費大好青春年華白頭到老即為有所不作為。

  • 5 # 大V心理諮詢

    “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是說有些事可以做乃至必須去做,但是有些事最好不做或者堅決不能做。

    哪些事情能做乃至必須做呢?首先,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必須做。有德行的事必須做,幫助孤兒寡母,尊老愛幼的事情要做。看到不法的事要出來阻止,愛國守法的事要做。

    哪些事情最好不做或者堅決不做?害人的事情不做。朋友妻不可欺,勾引拐賣婦女兒童的事不能做,喪盡良心不撫養不贍養的事不能做,貪戀別人財產的事不能做,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騙人的事不能做。

    這只是最起碼的一些東西,大丈夫堂堂正正,有所為有所不為,寧可餓死不偷一把米,這是華人傳統的骨氣,沒有骨氣就不要自稱華人了。

  • 6 # 情歡江川

    正確理解“有所為有所不為”,須用老子的哲學智慧和個人的人生經驗。從字面上說,春天只能做春天的事,而不能做夏天或其它季節的事。同樣,夏天只能做夏天的事,而不能做秋天或其它季節的事。做順季的事是有為,做逆季的事是無為。無論是國家,單位或個人,每一個階段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是有為,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也迎面而解。主要矛盾抓不住,忙於芝麻小事,是丟了“西瓜”,越忙越亂。從個人說,“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抓和放”的問題。抓,是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定好長遠方向每個階段的目標。為實現目標,必須放下其它的事,保證自己的成功。“有所為有所不為”,透射出老子的豐富深徹智慧,既是國家的治國要略,也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定盤指南。字面上好理解,真正做到非易事。無為,是放,是舍。放什麼?舍什麼?由眼光和智慧而定。每一個人生的贏家,都能在“有所為有所不為”上走出成功的道路。

  • 7 # 血色黃昏的黃昏

    “有所為有所不為”出自《論語·子路》:“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釋義就是: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與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為,狷者,什麼也幹不了。

    意思是告誡人們,不能什麼事情不分良莠就衝動,要先分析事物的好與壞後再決定是否可行之。一些不能幹的事,錯誤的事情絕對不能去觸犯。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幹?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客觀對待,理性研判!

    另,《孟子》卷八離婁章句下八:“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字面釋義:人要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意思就是說,理性的人在作任何事情之前,都先認真冷靜的思考並分析其可行性,不能憑一時感情衝動混淆是非的盲目造次。在經過對事物客觀的分析研判後再行動,不能人云亦云,缺乏獨立自主的原則。只有先冷靜的分析研判後(此不為),再開始具體實施(而後可為之),結果會有所作為的!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說的意思就是:自己都不願意,不喜歡的事情。不能強調或者要求別人去喜歡,去完成。

    道理很簡單,你自己都不想去做的事,你就更不能要求別人去做。

    老子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意為:大道順應自然乃無為,順應自然無為而無所不為。

    道——自然之理,萬物本源。智者往往不去幹預或者說是去破壞自然發展的規律,讓萬物依其本性沿著自己的自然之道去運作和發展,然後再擷其“果實”!不去幹預破壞只靜觀結果所有(此無為),而這“無為”其實就是有所作為,非一般的動作行為。而是一切皆有為,或有為於一切,此即“無不為”!

    從上所述,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就要求我們用客觀辯證的方法,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 什麼該幹什麼不能幹?要遵循宇宙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能憑主觀意識隨性而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樹立正確的得失觀。

    “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樣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就是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矛盾的對立統一性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過的很輕鬆。

    德國哲學大師叔本華說:”生命本是團慾望。慾望得不到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後又會感到空虛。人就是在這痛苦和空虛中搖擺!”

  • 8 # 自由23797

    這個問題應該是因人而異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看你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認識觀,以及個人的愛好,和看法,從那方面去努力和發展!這是我個人的認識和理解:不一定正確?

  • 9 # 香漫寶居

    這句話,一般都被政治家採用。他們審時度勢,用敏銳的,政治嗅覺和眼光,判斷時局,和時局的變化。在某個政治階段下,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是當務之急,什麼應該暫時放棄。或永遠放棄。這就是,做所謂有所不為。在生活中,也是這樣,我們也要審時度勢,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要把當務之急的事情,做好做完。眼下不適宜的,可以等等,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輕重緩急。這樣容易吳事。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可解釋,該做的做,觸犯法律,和不道德的事不要做。這就是我理解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 10 # 小草3702

    直白的說:有所為,即是有作為,有所不為,即是有些事不能做,是違背天理的。

    從文字的解釋,有所為,即:作用。有所不為,即不能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進行超快速的簡單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