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窗幽記》是明末一本處世奇書,全篇分12個部分,對倫理道德做了闡述。
63
回覆列表
  • 1 # 舒予

    字面意思是在最迷惑的地方識破迷惑,找到出口,心情豁然開朗,意識就清醒起來。把最難放下的事物放下,那麼心胸就會更寬闊,境界也就更廣闊了。

  • 2 # 宜明其妙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難釋懷的心結,也都有自己最難以觸達的盲點。一旦在這個最難的心結盲點上梳理清楚、徹底寬解,那麼就會讓自己頓釋重負,升起極大的信心,既然這麼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已經可以度過,那麼其他小問題真的就可以輕鬆秒過嘍!

    不過,文字表面上,這樣當然非常有意境,聽起來也很牛的樣子,但落到實際來看,還是從小問題來克服比較容易上手,而不易傷到自己的信心。從很容易改變的事情上面輕鬆起步,比如,每天跳繩兩百下,持續一個月,感覺輕輕鬆鬆就養成了習慣,每天只做五個俯臥撐,也幾乎無人不可勝任,可是一旦養成習慣,一定勝過那些一直在心裡下決心,明天開始就每天跳繩一萬,做一百個俯臥撐而延綿一年都沒有行動,最後徹底放棄毫無半點行動的空想,要勝過百千倍也不止哦!

    所以,從文學的角度,固然這兩段比較有文采意境,但未免空中樓閣止於想象,而實行起來,還是從最小最易事行動起來,法簡效宏,積沙成塔,水滴石穿,如一粒種子雖很渺小,假以時日,終成巨樹,豈非更符合人性規律呢?

    然而在禪宗之修學來看,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直截根源佛所印,尋枝摘葉我不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悟而至佛地,頓超直入,唯度上上根人!非不存在,而非普及之法,故不作主推!

  • 3 # 飄揚的馬蹄疾

    蘇軾有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其實,人生大部分是處於迷惑之中的,不過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懂得處於迷惑的人,也就離解謎不遠了。因為,心中有問題,自然會體悟答案,這其中蘊含了關心這種品質。

    而當洞悉因果迴圈的道理之後,自然能放下苦因,路自然就寬了。

  • 4 # 趙章衝

    無論是什麼宗教或者學派,首先講的是需要修行,何以修行?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修行,處順境笑,處逆境哭這是自然現象無需修行,而往往導人迷途的就是那些過不去的坎,跨不過的河。

    在迷戀迷惘中努力清醒頭腦,能把迷戀戒除,把迷惘撥散,能使自己的心更靜一些,於靜處,才能更加透徹的體悟真實,撥開迷霧才是青天。而難處並非是事難而是心難,心意不達為難,事情不遂曰難,這是自己要的比實際能得到的或者自己能力所及的更多,所以才覺得難。這是心有所望,故而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還有沒做好的,如果都做好了還是達不到,就放下心結坦然接受,或者再重新修煉重整旗鼓,做事不求己力之不及,萬事則寬。

  • 5 # 殘陽暮裡酹江月

    這句話出自明代陳繼儒的《小窗幽記》。

    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大體上可理解為:如果能在一件事情最令人迷惑的地方著手識破,那麼就比較容易取得突破,然後就很容易理解了;如果能將心裡最難以放下的事情放下,那麼將到處都是坦途。

    陳繼儒其人陳繼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字仲醇,號眉公、麋公,松江府華亭人。明朝文學家、畫家。

    諸生出身,二十九歲開始,隱居在小崑山,後居東佘山,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學習蘇軾和米芾,兼能繪事,屢此皇詔徵用,皆以疾辭。

    《小窗幽記》為陳繼儒集編的修身處世格言。與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和清朝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一起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看待法學這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