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螃蟹的老胡
-
2 # 暖意愛分享丶
這要看你怎麼理解歷史了。。。
以皇朝傳續來看是日本。。。雖然天皇就是個吉祥物 兼之血脈混亂 亦不排除斷續和冒名頂替 但人家名義上確實傳下來了。。。
以文明發跡來看 不是埃及就是中東的蘇美爾文明。。。。但中東已經碎了一地還多次易手 法理自己都說不清了。。。所以這麼來看應該是埃及。。。畢竟現存的金字塔 大概有個6000年的歷史
中國嘛 從文化傳承來說 可能是最為完整的 但就時間來說 算上夏代大概3600---4100年 算上堯舜或者三皇時期 大概5000年或多或少
-
3 # 射手座的w
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即人或群體所秉持的的道德觀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徵。也是人或群體學識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我們的文化底蘊是經過五千年的洗禮才累積了現在的這種底蘊。
世界上也有很多這樣的國家,比如亞洲的印度,古老的佛教國家。伊朗的伊斯蘭教底蘊深厚。還有南美洲的瑪雅文明。歐洲的梵蒂岡也是。
-
4 # 四處觀嚓
文化底蘊深厚的,目前也就只有中國!其他的什麼印度,巴比倫,埃及的就別說了,傳到中間就斷了!唯有中國傳承至今!有的人會說元朝滅的宋朝,宋朝以後無華夏!其實是偏頗了!元朝統治中原以後,說白了就是一群野蠻人管理著,他們什麼也不會,幸虧是100來年,時間長了,照樣被偉大的毫無人民給同化了!至於滿清韃子,不照樣還是學習漢人文化,認孔孟,還是同化了!文化底蘊深厚,非中國莫屬!!!以後也是!漢語文化不可戰勝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
5 # 華夏手寫
一:伊拉克地處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地區,是古老中東文明的發源地和中心源頭之一。伊拉克共有兩項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亞述古城和哈特拉。距今已有55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
二: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下游,距今已有5100年的歷史。古埃及王國先後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等等共計10個時期,可見其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有法老墓室,宙斯神像,獅身人面像等眾多世界文化遺產。其中金字塔,被譽為當今最高的古代建築物和世界八大奇蹟之首。
三:中國,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的國家已有5000年的歷史(華夏五千年),可謂真正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共經歷了八十多個朝代更迭,王朝皇帝更是達到了559個。我的文化遺產更是數不勝數,北京故宮,長城,兵馬俑等等更是閃耀世界。
四:印度,位於南亞,其人口達到了13.24億,為世界第二。其國內能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有:艾哈邁達巴德,比莫欠卡特石窟(世界最古老的石窟),朱羅寺(其內部的浮雕,繪畫和青銅鑄造技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觀點:除了以上四個,還有很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比如義大利,英國,法國等等。
-
6 # 護法天瓶
現在世界上有實力的,能夠文化輸出的主流國家都是文化很發達的,基督教的話你可以去看看他們的繪畫和雕塑。特別是歐洲滿街的宗教故事的雕塑。都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義的。當然,基督教地區的音樂也可以。
儒家文化區的話。音樂,詩詞歌賦。書法,對聯等等,文化都是非常不錯的。其實就是天乘宗教和人乘宗教(當然其實是人乘天乘解脫乘)的分別的優勢。都非常不錯的。 額非常有生命力。
你看老外是不是會自覺被書法吸引,也有華人為歐美雕塑所吸引。
-
7 # 程林4721
凡是繁榮的文化能夠輸出的,必須得是大多數人類的需要才能夠輸出和引進才能夠普及。首先先說一說西方的文化。西方文化得到普及的是英文英語,而不是基督教的發源地。為什麼英文英語能夠普及?就是因為英國的工業先進,一切機械製造和一切機械的使用說明都是用英文英語寫。其他的國家要學習和使用都得像英文英語學習才能夠使用。所以英文才能在西方普及開來。就是因為需要才得到了普及。宗教信仰的基督教雖然是在西方普及了。但是他普及的,只是他的思想教育,並不能普及他的文話語言。它的思想內容,各國還是使用各國的文化語言。並沒有統一的語言和文字去普及基督教。就是西方的文化普及和傳播。在說一說中國的東方文化。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也是13億多。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土地的面積,已經超出了整個的歐盟。在東西兩方對比的情況下,中國也可以說是大幫之方。中國這麼大的地方,這麼多的人口為什麼能夠統一了漢字漢語漢文化?就是因為三皇治世開創的人類文明,根基打得好。在原始時期,人類還處於在群體和部落時期。就出現了炎黃二帝他倆開創了農業和工業。各個群體部落都需要學習和使用。所以他們的語言和文化才普及了。這一普及達到了中華九州大地都統一的使用了語言和文化。從此後各個部落的群體小文化和語言都消失了,歸納成了統一的大國文化。這就是大多數人類的需要才得到了普及。東方的文化是風雨不透的是改變不了的。列如滿清進入了中原還得到天下,但是他的民族文字和文化並沒有插進來。而且還消失了。這就說明了文字和文化語言要想傳播就必須得到大多數人的需要才能夠得到普及。當然外來的思想教育理論也能夠得到傳播和普及。但是他的文字和文化語言還是統一不了的也得不到普及。
-
8 # Annie爸
四大文明古國:古印度,古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另外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古羅馬,奧斯曼帝國都是文化繁榮的國家
-
9 # 大觀品讀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產生了燦若星河的文明,各個國家產生的文明更是不可勝計,單從文化對今天的影響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國家:
一、中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孔子創立儒家學說以來,幾千年來從未中斷過,這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蹟。儒家文化形成了一個完備的體系,至今仍深刻影響著東方的文明。
二、希臘
希臘是地中海沿岸的一個文明古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從湧現出諸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等著名的哲學家,他們構建的哲學體系至今仍是西方哲學的基礎。
三、羅馬
羅馬在繼承希臘的基礎上,在軍事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一個內湖,儘管羅馬後期走向了腐敗墮落,但正因如此,才催生了基督教的萌芽與發展,形成了西方文化的濫觴。
四、阿拉伯
歷史上的阿拉伯人,在沙漠深處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對內透過伊斯蘭教凝聚人心,對外透過武力征服把伊斯蘭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就是在今天的文化格局中,依然佔有重要一級。
這裡列舉的國家,僅僅是從文化對今天的影響而言的,其實文化繁榮的國家遠遠不是這幾個。當然,今天的希臘、羅馬已已經不是當年的希臘、羅馬了,阿拉伯更不是沙烏地阿拉伯。 -
10 # 對聯詩詞鑑賞
世界古代史介紹可以找到歷史上文化繁榮國家。
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萬年前人類的出現,止於約公元15世紀,分為上古和中古兩個歷史時期,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亞非文明發源於 大河流域,被稱為大河文明;又由於位於東方,被稱為東方文明。主要有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四大文明古國。
第三課 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臘)
西方文明發源於 沿海地區或海洋。被稱為海洋文明。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希臘和羅馬。工商業發達。
一、古希臘:古代希臘的歷史是歐洲文明史的開端,古希臘文化對歐洲乃至世界都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古希臘被看成以歐洲為代表的整個西方文明的發源地。
1、起源地:愛琴海及周邊地區,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為中心。
2、最具代表的城邦:(性質:奴隸制城邦國家)
①、斯巴達城邦:崇尚武力。整個社會儼如大軍營。
②、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彪炳史冊。
3、雅典的民主政治:基礎:梭倫改革開啟民主改革之路。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②、核心:公民直接參與。
④、保障:法制嚴格、健全
⑤、全盛時期:伯利克里時代。
4、伯利克里改革:
⑴、時間:公元前5世紀。
⑶、性質:奴隸制改革。
⑷、影響:【大影響類題的方法:性質+意義、國內+國際、當時+以後、積極+消極、經濟+政治+文化】伯利克里當政時,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它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源頭。
5、談談你對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看法(評價):【答評價類題的方法:先總體評價、再正面評價(利)、負面評價(弊、不足)】
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一種先進的古代政治制度,它具有歷史的進步性,同時也存在不足。
雅典的民主政治為公民創造了廣泛參政的機會,激發了公民的自由開拓精神,推動了雅典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所以具有進步性。
但是當時真正享有民主權利的還僅限於人數不多的成年男性公民,婦女、外邦人則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廣大的奴隸根本不被當人看待,自然沒有公民權和民主權可言。
6、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同東方的專制制度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東方:國家的大權掌握在國王手中,王權至上,王位世襲,國王獨尊。
利: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融合。
弊:易產生暴政和腐敗,束縛人們了自由,阻礙了社會進步。
希臘:主權在民,輪番而治,法律至上。
利:使公民有自由發揮才能的空間,促進思想文化的活躍。
弊:權力分散,易導致極端主義。
二、古羅馬:劍與火的編年史
1、羅馬城的建立:時間:公元前8世紀。 地點:義大利半島的臺伯河畔。
2、羅馬共和國的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
政權性質:奴隸制貴族共和國。 最高行政長官:兩名執政官。
實權:掌握在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中。
立國基礎:軍事擴張:第一步:統一義大利半島。 第二步:稱霸地中海。
布匿戰爭: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為奪得地中海霸權,同迦太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
稱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中國西漢時)。
3、 羅馬帝國的建立: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建立羅馬帝國,帝國延續了500年(與漢朝同時存在)。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疆域最大。(中國東漢時期)
羅馬帝國與中國最早交往:166年,羅馬帝國派使者到中國。當時稱羅馬為大秦。
4、 帝國分裂: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5、 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滅掉,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社會終結。
6、 東羅馬帝國的滅亡: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
促成羅馬由共和國轉為帝國的因素有哪些?
①、疆域的擴大使原有的共和制度不能適應新的統治要求。②、貴族階層矛盾激化,必須採取軍事獨裁才能穩定其統治。
三、基督教的創立:(需要掌握以下內容)
1、產生時間:公元1世紀。
2、創始人:傳說中的耶穌。被稱為“救世主”。
3、創立地點: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
4、教義:宣揚耶穌教人忍受苦難,死後可昇天堂。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宣揚忍耐、順從,希冀來世。
5、經典:《聖經》。
6、信徒分佈: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7、主要節日:聖誕節、
聖誕節的來歷——基督教確立耶穌出生日期為12月25日,並將這一天定為“聖誕節”。
公元紀年的來歷——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稱為公元元年。
亞非文明(東方文明)起源地
1.古代埃及
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
2.古巴比倫王國
兩河流域
《漢謨拉比法典》
西亞
3.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
佛教、種姓制
南亞
4.古代中國
黃河流域
分封制
東亞
5.歐洲文明(西方文明)
雅典
愛琴海沿岸
民主政治
6.南歐
羅馬
地中海沿岸
共和制度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 日本大化改新:
二、阿拉伯帝國:
1.阿拉伯人對世界的貢獻:
2.阿拉伯人被稱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知識連結】:
世界三大宗教
名稱
1.佛教 公元前6世紀
2.基督教 1世紀上半葉
3.伊斯蘭教 7世紀
發源地
1.1古印度
2.1巴勒斯坦地區
3.1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城
創始人
1.2釋迦牟尼
2.2耶穌
3.2穆罕默德
教義
1.3宣揚眾生平等
2.3主張逆來順受
3.3信仰真主安拉
經典
1.4《金剛經》
2.4《聖經》
3.4《古蘭經》
傳播
東亞、東南亞
西亞、歐洲、非洲、美洲
阿拉伯地區
阿拉伯帝國最強的時期是8世紀,中國正處於盛唐時期,與巴格達相對應的東亞最繁榮的大都市是長安。
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
一、法蘭克王國的建立: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二、查理馬特改革(采邑改革):
地點: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三、羅馬天主教廷:(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叫廷控制著西歐)
1、教皇國建立:8世紀中期,透過“丕平獻土”,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
教皇既是宗教領袖,又獲得世俗權利。
2、羅馬天主教廷地位的表現:
①、經濟上:教皇和教會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有財)
②、政治上:羅馬教廷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凌駕於各國君主之上。(有權)
3、特點:王權和教權相互依援。
4、影響:在整個中古時期,教會對西歐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影響深遠,以後西歐出現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資產階級革命等重大事件無不與教會有關,至今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四、西歐城市的復興:(相當於中國兩宋時期)
1、時間:10世紀。
2、興起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
為城市復興做出貢獻的社會階層:手工業者、商人。
3、地點:在教會或世俗封建主的領地上產生的。
4、城市的特點:經濟中心、有自治權。
4、市民階層的產生:在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層形成了。
5、資產階級的產生:市民階層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
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的產生帶來的影響: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階級條件。
6、市民爭取自治權的鬥爭:典型代表是琅城市民爭取自治權的鬥爭。
採取的方式:贖買、暴力。
7、大學的誕生:12世紀前後,西歐誕生了第一大學。
產生的原因:城市經濟活動的需要,推動了學校教育和文化了交流。
8、西歐城市復興給西歐帶來的影響:
①、經濟上:促進了手工業和技術的進步,帶動商貿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②、政治上:市民階級中逐漸形成了早期的資本家,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
五、西歐中古時代的社會特徵:
六、東羅馬帝國:
一、帝國版圖:地跨歐亞非三大洲。
二、亞歷山大東征:
三、羅馬帝國的擴張:公元前3世紀---公元2世紀
歷史上曾經建立過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公元前5世紀)、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4世紀)、羅馬帝國(2世紀)、阿拉伯帝國(8世紀)、東羅馬帝國(4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5世紀)。
第8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 馬可·波羅東來:
1、 時間:13世紀晚期。
2、國籍:義大利。
3、來華時中國皇帝:元世祖
4、成就:口述了《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此書被譽為“世界奇觀之書”。
5、內容:《馬可•波羅行紀》一書,記述了他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
6、影響:①、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傳播。②、開闊了歐洲人的視野,激發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嚮往,對歐洲人的新航路開闢有所啟示。
二、中國四大發明的外傳:
1、造紙術的外傳: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影響:便利了人類文化的繼承、積累和傳播。
2、 火藥的外傳:中國的火藥和火器技術向外傳播,始於元朝。
戰爭再次充當了傳播人類文明成果的不自覺的工具。
火藥武器發明的影響:①、使戰爭方式發生變革,戰爭由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轉變。②、火藥武器傳到歐洲後,在歐洲封建制度瓦解,資本主義興起和資產階級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指南針的外傳:
(1)、發展經歷:戰國時期:司南。 北宋時期:發明指南針。
南宋時期:用於海上導航。
(2)、傳播:大約12世紀後期,經由阿拉伯人傳往歐洲。
(3)、影響:①、用於航海事業,彌補了人們利用日月星辰做導航的不足,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②、指南針傳到歐洲後,為新航路開闢、西歐人早期探險、全球經濟貿易等活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保障。
4、 印刷術的外傳:中國的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大概從10世紀末起外傳。
影響:對西歐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戰勝封建神學起到巨大作用。
三、阿拉伯數字:
1、最初發明者:古代印度人發明的。
2、改進和傳播著:阿拉伯人。
第9課 科技技術
一、古代埃及的太陽曆:
1、早在公元前數千年前,埃及人創制了曆法,初為太陰曆,後改稱太陽曆。
2、古代埃及的太陽曆是迄今所知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曆,目前世界上大多國家通用的公曆與之有直接的淵源關係。
二、歐幾里德:
國別:古希臘。 主要成就:《幾何原本》,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數學名著。
地位:著名的數學家,幾何學鼻祖。
影響:19世紀初,《幾何原本》,仍是歐洲最主要的幾何教材。
三、阿基米德:
國別:古希臘。
主要成就:發現浮力定律和槓桿原理。發明了槓桿、滑輪和螺旋等各種器械。
地位:古希臘最負盛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發明家。
影響:為力學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道路。
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耗動整個地球。
第10課 文字與文學
一、埃及與西亞的古文字:
1、象形文字:創造者:古埃及人。形成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
2、楔形文字:創造者: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形成時間:公元前3000年左右。
3、地位: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人類最古老的文字。
4、甲骨文:創造者:華人。 形成時間:商朝。
二、《荷馬史詩》:
2、內容:包括:《伊利亞特》和《ODYSSEY》兩部分。
3、地位:是古希臘最早的一部史詩。
“木馬計”、“特洛伊木馬”等典故,都出自於《荷馬史詩》。
三、古希臘戲劇:
1、時間:公元前5世紀。 2、形式:有喜劇和悲劇兩種形式。
悲劇主要取材於社會傳說和英雄史詩;戲劇主要取材於生活中的瑣事。
3、戲劇家:①、悲劇:悲劇是希臘文學的最高成就。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被譽為“戲劇藝術的荷馬”):《俄狄浦斯王》
歐里庇得斯(被譽為“舞臺上的哲學家”):《美狄亞》
②、喜劇:最著名的喜劇家是阿里斯托芬,被譽為“喜劇之父”。
四、《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
1、內容:彙集了許多民間神話傳說、寓言故事、趣聞軼事,不僅反映了阿拉伯各國的社會狀況,也折射出希臘、印度等諸多國家、地區的風俗人情和社會生活,充分體現了各地區人民的文化交融。
2、體裁:民間故事集。
3、地位:是中古阿拉伯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4、地區:阿拉伯半島。
第11課 雕塑與建築
一、古希臘雕塑:
二、 古希臘建築
三、 阿拉伯建築;
四、巴黎聖母院:
五、帕特農神廟、麥加大清真寺、巴黎聖母院都是宗教建築。
-
11 # 愛的甜甜妹子
中國歷史 上最繁華的朝代 唐朝,建朝於公元六百一十八年,滅於公元九百零七年,中間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至今,我們華人在國外仍被異華人稱作唐人,世界各地也都建有華人街,亦被稱為唐人街。其影響可見一斑。在唐朝崛起的同時,世界上也有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這兩個帝國的存在。但就其發展水平而言,是全然的落後於唐朝。唐朝在那時,可以說是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顛的。而同樣的,唐朝在中國史上的地位也是極為重要和突出的。他上承隋朝之亂世,下啟之後數千年的文化變革。可以說它是一個歷史的轉折時期。這一點從好幾個方面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證據。而唐朝,不過分的講,它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分水嶺,在他之前與之後都沒有哪個朝代可以像唐朝這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顛的。首先從經濟體制方面來說。在經濟上,唐朝是中國古代社會中純粹的自然經濟向一定的商品經濟過渡的時期。在唐朝之前的朝代,基本上都是重農抑商的。這一點從賦稅制度上可以看出來。像在秦朝,賦稅採用的是人口稅的制度,一般而言大致要收取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二,佔了人民收入的一大半。並且秦始皇還採用了極其強硬的措施打擊非生產性活動,也就是經商。而唐朝,則改變了賦稅制度。唐朝時將前朝的均田制改為了莊田制,租庸制也調變成為了兩稅制。在唐高祖武德七年更是明文規定了均田法和租庸調法為賦稅制度,也就是說土地開始收歸國有,人民可以交部分實物抵充服役。這樣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稍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而且從歷史也可以看出,唐朝的前期興旺在於農業,中後期的興盛則與商業的繁榮脫不了干係。因為唐朝最初定製的時候,政權歸士族掌管,其餘人等都不得入仕。由於政權集中在小部分士族手裡,他們必然會在溫飽後追求奢華的生活,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的奢侈品以供其消費,以便展現他們與眾不同的身份和權勢。所以以商人為首的工商業在唐朝的中後期開始飛速發展,這和農業逐漸衰萎的情況相反。也可看作是唐朝與前朝不同之處。並且在當時,地租的徵收也由實物徵收變為了貨幣徵收。這些都是商品經濟的萌芽徵兆。由此,唐朝在經濟體制方面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時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了。再來是政治體制方面。八百年前從秦朝流傳下來的三公九卿制度被拋棄了。因為這套制度是國、家不分的。這樣的公私不分明,從各個角度來說,都不利於一個新的朝代的發展。唐朝所採用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並且在尚書省下面設定六部,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個部,而皇家事務則交由專門的九寺管理,一個極小的機構。這樣的設立雖然繁複,但確實做到了國、家分離。而這套制度至今日本還在使用,可見其優秀程度。如此一來,唐朝的政治體制在根本上和前朝歷代都不一樣了,是一種全新的體制。也可以說,國、家分制是從隋唐開始的標誌,它標誌著中國的政治體制走向了成熟。而在政治主體上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唐朝之前,封建割據的情況非常嚴重。世襲制的政策容易使掌權者的繼承人產生驕逸心理,無法很好的管理各自的封邑。這樣一來也容易產生戰亂的情況。而唐朝的時候,注意從民間選拔新血,將原本貴族化的統治狀況轉向平民化、官僚化的統治。科舉制度是唐朝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改變了歷來都是血緣繼承一切的沉寂狀況,從而使得統治階層可以得到新鮮的沒有陳舊思想的最好的人才。現代的公務員制度也可以說其原型一部分是來源於科舉選拔制度。科舉制從人才選拔方面糾正了歷朝歷代以來一直存在的弊端,為唐朝開闢了新的政治局面。當然,其後世的變化以及導致八股文的出現,與此並無太大瓜葛。透過這些史實的比較可以看出來,唐朝的政治體制方面在中國歷史上是劃時代的。它是政治體制走向成熟的開端,是一個分水嶺。再者,就是從學術文化方面來看待唐朝的地位。唐朝的思想界相當活躍,儒學、佛學和道學三家並立,皆有發展。唐太宗更是制定了三教並用的政策,核心思想是:用佛教來整治人心,用道教來修身養性從而健康長壽,用儒家思想來治世,處理人際關係。這樣的思想發展必然的呈現出了一種與前朝不同的文化局面。它類似於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又比戰國時期的思想更容易控制。因為這是統治階層所使用的治世思想。它在自己的容許範圍內相容各家思想,取其可用之處,棄其弊端。多元的文化層面的展現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也使得唐朝的文化博大精深、昂揚激越、輝煌絢麗。而且與魏晉玄學不同,唐朝儒學的發展以經學為主。在唐朝,唐人從儒家經學中得到了義理,注重的是實用主義。這和唐太宗的三教並立的政策的潛在思想暗合。而但凡奉行實用主義政治的國家都極易進入高度的文明發展階段。如此一來,唐朝在當時的世界上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顛的原因也就不難看出了。並且美是可以用文字來表達的。在唐朝的文化發展中,呈現的流派眾多,先後出現過李白、杜甫等大詩人。詩詞、詩話得到了高度的發展。文學是人學。唯美的文字表現出的是人性的善化。總而言之,唐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回覆列表
中國文化底蘊之深厚有目共睹。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被征服過,文明沒有中斷過的國家。
從文化底蘊來看,歐洲的希臘堪稱歐洲文明的源頭,其文化輻射歐洲大陸以及小亞細亞和埃及。至今,古希臘的文化依舊熠熠生輝。從一定程度上說,古希臘文明的高度決定了歐洲文明的高度,但是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歐洲文明的中心開始轉移,英國,法國成為後起之秀。希臘的存在感也被削弱,好在古希臘名人輩出,他們都活躍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所以大家對古希臘還是不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