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作為一個多地震的島國,全球每年有10%的地震發生在本土和周邊地區,震級強、影響大;還常常伴隨著海嘯等次生災害。但是在全球發生的地震災害中,日本孩子傷亡的比例是世界中最小的。 它到底怎麼做到的?又對孩子做了哪些教育?
8
回覆列表
  • 1 # 緣分的天空125132875

    比如人家的公路 修的比較好 能開能合 房子結構也特殊 農村人煙稀少 木質房子 搭建比較方便快捷 地震來了躲到桌子底下 牆角下面 提前到沒人沒樹 沒建築物的地方 趴下不要動 等地震過去再去營救其他人 關鍵的就是中國人要學會自救 不然等到救援人員來了 損失就大了

  • 2 # 蘇菲的日本

    由於日本列島正好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所以是火山、地震的活動頻繁地帶。在日本,幾乎每週都有2~3次“晃動”,日本民眾對此習以為常,不會大驚小怪,只有大規模的地震才能引起“恐慌”。歷史上大規模的地震不少,距離現在比較近的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里氏震級7.3級,以及2011年的“311東北大震災”--里氏震級8.8級,“311東北大震災”同時引發了海嘯和核洩漏。“多災多難”的日本採取了一些列措施預測地震、防禦地震。

    一、地震預警技術

    日本地震預警技術較其他國家發達,且連通了手機,在地震到來前手機會收到警報,一般能提前幾秒~十幾秒。2011年的“311東北大震災”中,距離震源較近的巖手縣大船渡縣(震級6級不到)獲得了12秒的預警時間,搖晃最劇烈的極震區宮城縣慄原市(震級7)則獲得了18秒的預警時間。地震預警釋出後,電車司機、主管電梯執行的人員、加油站工作人員等會採取緊急措施,儘量減少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率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和60秒,則可使人員傷亡分別減少39%和95%。地震預警的原理,其實就是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打時間差,在地震沒有發生的情況線下無法做出準確預警,所以預警時間通常在十幾秒。

    (日本手機上展示的“緊急速報”↓)

    二、建築防震技術

    由於地震頻繁發生,日本的建築對防震等級要求較高,建築高樓要經過政府部門的嚴格稽核,學校、醫院、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的防震等級要求更高。在建築材料上,也儘量選取輕質且強度高的材料,現在比較流行使用鈦合金和碳素纖維。建築內的逃生路線要用特殊標示明示,且斷電後能夠快速恢復標示。從建築物逃生後,路標會明確指示公眾通往最近的避難所。避難所一般為體育館、學校等空曠且防震等級高的場所。

    (在體育館中避難的人們↓)

    三、防災教育工作

    日本的防災教育“從娃娃抓起”、恆例進行且時刻防備著。

    1.團體演習

    學校、公司等人群密集的場所,每年或每半年進行一次防災演習,指引大家熟悉逃生路線,提高地震發生時的自救技能。

    2.防災館模擬體驗

    各地建有防災館模擬地震時的場景,有專人講解地震帶來的災害和次生災害,用理論指導實踐,教授專業的安全保護技能。

    3.防災手冊的發放

    東京都內,每戶人家都會收到黃色封皮的小冊子,網上也有電子版的,可以說普及到“戶”了。冊子中詳細記載了防震自救的各種細節。

    (《東京防災手冊》↓)

    4. 常備防災用品

    對地震警覺性高的家庭幾乎都備有防災用品,包含了睡袋、鐵楸、繩子、藥品、哨子、手電等。順利逃生的“勞動力”可以協助救災團隊救災。

    (防災套裝示意↓)

    四、救援工作

    救援工作涉及到人員搜救、物資發放、醫療救治等,非常複雜。日本的災後救援,除了救災團隊參與外,企業和個人也會積極參與進來。比如銀行在無擔保的情況下允許提取現金、超市和便利店就近發放食物、迪士尼工作人員將售賣中的毛絨玩具交給遊客保護頭部等,基本上是全民參與的抗震救災。

    (地震時的東京迪士尼,不見歡樂笑顏↓)

    在日本,抗震防災等都比較成熟,但是在海嘯、核洩漏事件面前還是無能為例,所以只能最大限度地做好準備工作和養成防災意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動擋汽車,如果電瓶無電,無法啟動,能不能用人推車來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