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老火湯
-
2 # 鬼谷子戰略
莊子的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是不明智的。”現在的社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不斷的更新迭代,今天好不容易學的東西明天就過時了,是否真的是浪費生命?百年之後盡皆黃土,又有什麼意義。
-
3 # 農眼看世界
涯,鴻溝,我的生命裡有一條鴻溝,但我的認知裡沒有,因為沒有意識到這條大水溝而隨意走動,結果,殆已,死了,殆和歿意思差不多吧~
-
4 # 半悟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想要學習和了解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弟子們,不要想有生之年把什麼東西都弄懂,這是行不通的。莊子告誡後生,用有生之年,學好一樣,幹好一樣就行,千萬別什麼都想學好,而樣樣都幹不好!這樣就很失敗了!
-
5 # 詩驀詩書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話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拿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小編認為莊子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它可以表明兩種意思。一,至知。莊子這句話主張至知,精誠之至的知識。意思指人的一生短暫,但知識是無邊界的,所以,你畢生要學的知識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明白你真正需要的知識是什麼,把它學好學精。那些編外的知識就不要去太在意,越少越對自己有利。比如你專科讀醫學,那你就畢生把醫學知識學精,救死扶傷,利國利民。但你偏偏又要想擁有工學知識、理學知識、教學知識等等,即使把你有限的生命都投進去,一樣都學不好,太雜了!二,無知。莊子說的是,不知就不知,不能自認為無所不知。知識一旦涉及很廣,雜亂,沒有一樣是精通的,但你又偏偏自認為什麼都懂,這是非常之危險的。比如在手術檯上,手術刀往哪下講求的是精準,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可能因為你的無知死於你刀下。你自己想想用了一生有限的生命去學習了無限的害人知識,實屬可恨又可悲啊!感悟:人活一世不過三萬多天,需要的並不多,想要卻很多,一味的盲目追求,此謂之人性的慾望。貪婪可謂之愚昧,慾望可稱為無知,人性的愚昧與無知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
6 # 醒蓮7
其實我的古文並不好,從朋友們回答的答案知道了這句話的意思。
人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該做的事,不要貪多嚼不爛。
這是古人智慧的總結,古人也是有限的,那麼他的觀點一定也受有限的限制,因而也不是真理。
比如:人從哪裡來?萬物從哪裡來?我們被造的人肯定不知道,那怎麼能知道呢?一定要有創造者的啟示,啟示就是:揭開蓋子讓你看到你沒有看到的。
《聖經》就是一本人生說明書,創造者是真正的作者,是由人執筆而成的。這些人(先知)寫作的時候,是被聖靈(神)感動而寫的,沒有自己的意思。而且大約三分之二的內容都是預言性的,天哪,要是預言沒有實現該怎麼辦?任何人都有權利拿石頭砸死他,事實上,《聖經》上96%預言都已驗證,剩餘的正在應驗中。
願神賜福謙卑的人,得到那美好永恆的恩典。
“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 3:16 和合本)
-
7 # 錢君史話
莊子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去追求無限,很疲憊的吧。一部《南華經》明示了莊子的人生態度,一個故事,一天莊子與弟子見到一顆合抱十圍的臭椿樹,這棵樹看起來又大又茂盛,卻沒找出一枝可用的材料,莊子問弟子,你們怎麼看待這棵樹呢?弟子說,沒有用啊,這是個廢物。莊子說正因為它無所取材,才沒有被人盜伐,才能存話下來,從長壽的觀點來看,它是幸運的了。莊子說,巧者勞,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人為什麼不能順應自然,達觀於世,非要給自己過不去呢?
-
8 # 王父斤
但是,我真心喜歡《莊子》!畢竟,早已到了“保溫杯裡泡枸杞”的年齡,連“養生”一詞的來歷都不知道,還怎麼好意思喝保溫杯裡的“胖大海茶”?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出自《莊子·養生主》,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所謂“涯”,本是“水的邊際,界限”的意思;“隨”者,“追隨”也;“殆”,意即“危險”。我們現在還說“生涯”一詞,應該也出自《莊子》。
這話之所以吸引人,我個人覺著是因為它讀起來感覺不錯,“涯”字的重複,讓人以為這話猶如一句“咒語”,念過一遍,就能在腦子裡不斷迴圈;多念幾遍,奇蹟自現。
眾所周知,莊子生活的年代,可謂“怎一個‘亂’字了得”!“百家爭鳴”還要“明哲保身”,這話在當時有積極的意義,但現在未免有些“消極”。有人說,未來是個拼實力的時代,而學習力就代表實力。按莊子的話說,明知一輩子也就那麼幾十年,過去人的壽命可能更短,所以想以有限的生命獲取無限的知識,這顯然是傻得冒煙兒的“孩子氣”。假如真是這樣,美華人也不去研究如何登陸月球或移民火星的計劃了,人類基本上也就沒什麼進步可言了。因為我們看到,即使在地球上待著,我們這輩子肯定夠了,不去火星,地球也不會爆炸,不管造孽還是享福,反正“吾生”足矣。
然而這樣行嗎?有些人行,有些人還不行。因為時代完全不同啦!只要活著,你不學習就不行。現在有那麼多新鮮事物,幾乎一夜間就散佈在大街小巷,你不學習,都不知道怎麼“玩兒”。弄不好,連個“杜蕾斯”都不知道怎麼“玩兒”呢!
就連我們認為最簡單的吃喝拉撒睡,現在很多“養生專家”告訴我們,絕不能像過去那樣吃喝拉撒睡了,你要不學習,怎能知道他們所言虛實?須知,現今的“養生專家”,至少這個“養生”一詞,最早就出自莊子之口。假如我們不學習,定不知道原來莊子才是真正的“養生主”。
沒錯兒,生命的確有限,但只要你不選擇自殺,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生命最後的期限。那麼,“以有涯隨無涯”,其實也沒什麼可“殆”的,學習學習再學習,至死方休。毛爺爺當年都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學習才是“無涯”的,不學習才“殆”。因此,他老人家後來還總結出一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乎所有學校都拿這句話當成教育宗旨。作為八九點鐘的太陽,你不學習,好意思麼?
最後,來個“友情提醒”:所謂“國學”,某些內容的確讓人慾罷不能,但有些內容總讓人又愛又恨。看待這世間的任何事物,一方面要一分為二,一方面要與時俱進,學習更是如此,不能書上說什麼就是什麼;“盡信書,不如無書”。
說一千道一萬,這話應該這麼理解:“吾生有崖”,學習“無涯”,不學習才“殆”,包括莊子這話在內的“狹隘”思想,我們都要好好學習,好好琢磨。這話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就要一分為二地看了,未必“狹隘”,也未必“消極”。
畢竟,在古代哲學史上,能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醒來還能咂摸個沒完沒了者,除了莊子,好像再無第二人;能在老婆死後“擊缶而歌”者,除了莊子,同樣再無第二人;能用哲學思想“懟”人者,除了莊子,好像更無第二人——“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懟你,你不服,那麼接著懟他啊!前提是要用哲學思想......
莊子這個人,他的思想或許有些“唯心”,但其思想的光芒,絕對可以照穿萬古;我相信,未來不論何時,只要有華人在的地方,莊子的思想就會永放光芒。前提是,我們還能記得自己是“華人”。
吹牛勞神,理性亂噴!
碼字辛苦,期待關注!
圖©/網 絡
-
9 # 付永志974
莊子是以屌絲的人生視角觀察世界的,其文章是有系統性的。首先逍遙遊是討論的是見識問題,整體思維,多維資訊,全面認識,是識的提高路徑;齊物論是識的進一步深入,形神思維是從看得見到看不見的思考,齊物見道;養生主、德充符、人間世、大宗師、應帝王等是識之用,外篇和雜篇是從另一視角探討相同問題。回到本問,認識問題受到主體的制約,既人的生命和認知能力的約束,另外對人來說,識不是目的,用才有價值,因此識到一定程度必須轉到用上來,才是正途。故才有緣督以為經的養生,養生的基礎上充道德,再到進入人間世、大宗師、應帝王,實現人生的圓滿和完整,在自然的限制下,再到人生的謝幕。
-
10 # 岐黃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就會搞得精疲力竭,而不會成功”。莊子的思想核心就是"無為"和"逍遙",其實質就是:放棄一切妄為,不要與命運抗爭。如果說儒家的中庸之道帶有三分消極的話,那麼莊子的"無為"就有七分的消極。為什麼這麼說?由於人生有限,知識無限,就不去探求知識,而讓寶貴的生命在"無慾無為"的逍遙中"自生自滅"!豈不悲哀?莊子始終以為人在大自然中渺如一粒塵埃,所有的抗爭和努力都是枉然,不如不爭而順其自然。回想一下中華民族的歷史:如果不爭,哪有辛亥革命的勝利?如果不爭,哪有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同樣,就更不會有北韓停戰協議簽字的歷史時刻!再看中國的現在,哪一項重大科研成果,和各個領域的重大突破不是中華兒女用有限生命爭來的搏來的?再反觀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老人摔倒了沒人扶;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者讓座的越來越少;再聯想到不久前幾個逃避兵役的青年人…還能列舉出很多很多。真不知道是不是老莊的"無為"已經深入到一些人的骨髓,從求知識推及到做人?其實說"不爭"都在爭,說"無為"都在為,都是在臻酌著一己私利罷了。所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其主觀唯心的消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
11 # 戈壁灘駝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出自《莊子·養生主》
這段話的大意是: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沒有邊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莊子主張的是“至知/無知”,即知識不能簡單地說“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區別清楚。順道知識越多越好,悖道知識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識增加的過程,也是鑑別所得知識是否合道,並剔除悖道知識的過程。這裡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那麼什麼是悖道知識呢?
首先,悖道知識是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知識,也就是說理論沒有聯絡實際。《莊子·天道》有這樣一段話,更是簡單明瞭,讀書只是視覺,人的身體有“眼耳鼻舌身”,還有很多的感覺器官,單純的透過讀書眼睛來看,這樣的方法是錯誤的。可以看出莊子對待學習的態度人是十分積極的,並且很有方法的。古有趙括紙上談兵,害人害己的先例。
其次,有些真知灼見我們只能在實踐中體會,寫出來就不實用。也就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學到很多這樣的知識,就運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工作,難免會有錯失。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再次,每個人的層次不同,同樣的知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而有些人學到知識就覺得了不起,就認為自己的判斷推理是正確的,必然會產生誤人誤己的惡果。所以,人應該謙卑一些,多聽少說才對。
現實社會中,有些人為了應酬社會上的人際關係,就多讀兵書,研究鬼谷子,在社會中學習一些市儈的東西,結果造得灰頭土臉,大敗虧輸。因為他們用錯了地方,不如保持正直無邪的本性,更能適應環境。
莊子的話,並不是說知識多不好,而是要慎學,多分辨,多實踐,學以致用。
回覆列表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話應該怎麼看待?我之前有朦朦朧朧的感覺,但不知道怎麼清晰地表達出來。直到今天聽到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的一句名言,我才恍然大悟。他說:“除了知情權以外,人也應該擁有不知情權,後者的價值要大得多。它意味著高尚的靈魂不必被那些廢話和空談充斥。過度的資訊對一個過著充實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
仔細品味下,這兩位相距2300年,生於不同國度的智者所說的這兩句話是不是表達了同一個意思?
莊子並不是反對人們去學習知識,而是勸人們不要追逐不必要的知識。世界很大,知識無涯,但是人生很短,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追求的是什麼,而是被鋪天蓋地的資訊裹挾,在資訊的海洋裡隨波逐流,到頭來除了感到一身疲憊之外,得不到任何東西。我覺得,這兩句話可以作為我們在當前的資訊時代避免迷失的指南。伴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現在人類處於空前的資訊洪流之中。有人說過現在人類一天生產出來的資訊比古代幾千年中生產的資訊還要多。
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真的需要知道哪麼多的資訊嗎?我們需要知道女明星有過多少個情人?我們需要知道男明星到底有多高?我們需要知道明星的孩子是不是親生的?這些都是索爾仁尼琴所說的“過度的資訊”,整天去追逐這些資訊,當然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那我們該怎麼辦?我能想到的是,放下手機,靜下心來,讀幾本書,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堅持一個能提升自己的習慣,儘量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