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家在農村

    觀點:把農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是實現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

    老家本身是農村的,對農村的情況算是比較瞭解,所以對於上面的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把農產品直接買給消費者,對消費者和農民來說都是好事情,也可以說是雙贏。就拿賣水果來說,如果果農把水果買給批發商,批發商再賣個消費者,果農和消費者之間多了一環,這就導致果農賣的價格低,消費者買得價格高。

    如果少了中間商這一環節,農民就可以以高於批發商收購價同時低於批發商買給消費者的價格出售農產品,對農民和消費者來說都從中得到了實惠。

    上面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是操作起來難度卻比較大。

    首先,農產品數量通常較大,且具有一定的時效性,而消費者的購買量一般較小,單獨靠農民自己把農產品賣給消費者的速度會非常遲緩,也許沒等你賣完,很多農產品已經變質腐爛。

    再者,即便農民解決了農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的銷量難題,但這一過程無疑會增加一些其他成本,如運輸成本、時間成本、損耗成本等,沒準這樣算下來,收益並不會增加多少。

    綜上:農民通常會將農產品直接出售給批發商,這樣做的好處是省時、省力、風險小,缺點是收益相對少一些。當然,隨著農村電商的不斷崛起,將農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也逐漸變為可能。

  • 2 # 小學沒有畢業的胖哥

    農產品農民為什麼不直接給消費者?如果讓直接去農民那買你可能不要,因為產品單一,色相還不好,關鍵你不知道里面有沒有農藥,批發商給選最好看產品,超市給我們挑出無農藥的安全產品,所以到消費者就貴了,你買到的都是人家挑選好檢測好的農產品

  • 3 # 其實呢我是個演員

    自產自銷的農民是有的,規模小點而已,絕大部分農民是把農產品賣給客商有很多原因的:1、普通農民缺乏市場運作經驗、資金;2、普通農民農產品數量並不多且分散。不如拿了直接買錢來得更直接!

  • 4 # 使用者許開英

    如果農民產品量太大,靠自己每天去出售,賣的少,時間耗費的多,賣給客商是走量,即節省了人力,資金迴流量也快。

    時間也是金錢,農產品一批又一批,一季是一季。這樣就不影響下一環。

  • 5 # 半耕讀者朗朗

    農民為什麼不把農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等同於工廠為什麼麼不把商品直接賣給消費者一樣!

    一、農民的銷售形式是季節性的不固定的階段性的。

    農產品從種植到成熟,都是季節性的。就比如我們這裡種植的當歸,二月份移栽種苗,十月份才開始採挖、晾曬、風乾等程式。而顧客的需求是常年的,而且每次要的數量非常少,這樣會導致農民的農產品大量積壓,這是農民最害怕的。農民更願意把農產品賣給批發商,減少庫存和滯銷風險。這也是農民不能把農產品直接賣給顧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農民不具備運營管理能力

    農民不具備農產品的儲存和管理能力,這才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批發商。批發商可以儲存和分銷農產品給不同的商戶和消費者,有快速出售和分銷商品的能力,這點恰恰是農民不具備的,也是農民之所以為農民的原因,不然農民即可轉變為商人了。許多小商販都是農民出身,從事了農產品的集散活動,他們就具備農產品的管理能力。

  • 6 # 俺不想種地啊

    對於小部分人來說,這一點是可以做到的。這部分人大多知識水平較高,或者思想較為開放,有較強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能夠自己開設電商,尋找適合自己的電商銷售模式,或者直接與知名電商平臺合作,以產品質量為抓手,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

    然而,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都很難做到這些。要想線上下銷售農產品,除了種植規模小的農戶可以在周圍鄉鎮擺攤之外,他們就只能將產品賣給批發商。

  • 7 # 濤雞公

    對於小部分人來說,這一點是可以做到的。這部分人大多知識水平較高,或者思想較為開放,有較強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能夠自己開設電商,尋找適合自己的電商銷售模式,或者直接與知名電商平臺合作,以產品質量為抓手,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

    然而,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都很難做到這些。要想線上下銷售農產品,除了種植規模小的農戶可以在周圍鄉鎮擺攤之外,他們就只能將產品賣給批發商。為什麼農戶不能進入菜市場與消費者直接進行交易呢?

    第一,精力問題。

    農民在作物生產過程中已經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當他們將農產品收穫後,很難再有精力投入到農產品銷售中。

    第二,技術問題。

    農民要直接售賣自己的產品,就必須要經過清洗、分選、打捆、運輸,每一環節都需要有長期從事該工作的、有經驗的人來指導。否則進入市場的產品標準不過關,產品就無法銷售。

    第三,准入問題。

    農民要想直接進入市場售賣農產品,並不是直接將產品運到某個菜市場就好了,這需要農民辦理相關證件,得到相關部門的許可,而且對於運輸的車輛也有明確的要求與規定。一位粉絲在留言中談到:“貨車不能進城,三輪車不能進城,麵包車不能載貨,摩托車不能上路,電動車不能大馬力,挑菜進地鐵又影響城市形象。就算挑菜進城賣,還要冒著被城管沒收處罰的危險。”

    第四,成本問題。

    農民直接將農產品運來售賣,攤位費是避免不了的,種植成本+運輸費+攤位費+雜費,成本怎能不高。正如一位粉絲所說:“從菜農那裡收菜0.5—1元,菜商0.8—2元給小販,小販1.5—3元,每斤菜賺的錢有5成是要給鋪租,1成雜費,1成運費,1成損耗”。

    在當前,農民將農產品賣給批發商仍是最多的選擇,農民並不是不想改變,而是不知道該如何改變。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儘快制定出更加多樣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方案,幫助農民普及相關知識。同時,對一些有代表性的農民降低門檻,讓他們在農民群體中起到示範作用,從而形成專業化組織,帶動更多的農產品銷售。

  • 8 # 創榮農莊

    農民的銷售技巧有限,都是等收購商上門收購,所以存在許多產品滯銷,產能過剩,盲目跟風種植,都會造成巨大損失。

  • 9 # 剪輯小陳哥

    農產品出來產量大,消費者購買都是一斤或者幾斤,農產品最少都是百數斤或者幾千斤,所以農產品只能賣給二手商販,由商販轉手賣到每一個攤位,在由攤位賣給消費者,所以農產品就貴了不少。

  • 10 # 莊戶人家小李

    農民為什麼不直接把產品賣給消費者。

    二:不過現在國家正在扶持電商這一塊,這樣農民就能夠利用電商直接賣給消費者,同時現在還有一些三農自媒體作者也能夠直接幫助農民直接賣給消費者。

  • 11 # 亳州萬達茶公館

    問題是很直接的問題,也是農民種植莊稼收入普遍偏低的根源,單獨依靠農民自己又解決不了,造成了人們對農業種植熱情不夠。

    農村各家各戶種植的農作物都很少,根本行不成規模,吸引不了經銷商直接收購,面對消費者,自己直接賣給消費者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也不合算。當地市場一般大家都在種植,就近銷售不現實,本地市場也消化不了,單純的都是保鮮物品,不適合遠距離運輸,有相應的特種裝置,但投入成本比較大讓個人去賣行不通。農產品一般一般都是季節性保鮮物資,不適合遠距離運輸,即便現在有許多特種裝置,但投入成本比較大,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的。所有的原因都完成了,農村農產品收購價格低,甚至不夠成本,消費者買到農產品價格很高,還買不到優質的農產品,距離是不可邁越的鴻溝,中間環節太多的費用加到了農產品銷售價格上,遠距離的運輸長時間的儲存完成了農產品品質的降低。

  • 12 # 響水大米

    中國農產品目前還存在著產銷脫節的問題,從農民的田間地頭到銷售者之間有著太多的中間環節,這些環節的產生無形中增加了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大大增加了農民種地賺錢少,終端市場消費者購買價格高的現象。但是就目前來看農民還無法將農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

    首先是銷售量和銷售費用的問題,農民零售雖然價格稍高,但是相對比於批發來說,零售還是存在著銷量小的問題,並且在零售的過程中需要耗費人力物力,人吃馬喂的總體算一下賬,還不如直接批發給農產品二道販子。拿我們當地來說,很多農戶都種植大米,有的家庭一年中大米的產量在好幾萬斤,這麼大的數量光靠個人零售是無法完成的,所以當地的農民都將收穫後稻穀直接賣給當地的加工廠,有加工廠代為銷售。

    還有就是運輸和銷售渠道問題,農民銷售自己的農產品就要開著自己的車輛直接進入城市銷售,由於很多農用車在城市都屬於限制上路的車輛,再加上進入城市以後,只能在相關部分規定的區域銷售,所開放給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時間和地點都有侷限性,這些侷限性給農民進城賣貨帶來了很大的限制。

    再有就是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認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購買一些包裝加工後的農產品,而農民進城銷售屬於流動攤販,由於農民銷售過程中沒有相關的農產品證明和質量憑據,所以人們更喜歡選擇在大型的超市和市場來購買經過初步加工和包裝後的農產品。

    除此之外,農民進城銷售農產品還要受到城市管理和當地商戶攤販的驅趕,多種原因的結合導致現在農民很少能直接面對消費者進行農產品銷售,而要想提升農產品的收益,擴大農民的種植效益必須要減少農產品的中間流通環節,所以現在國家大力提倡農民建立專業的合作社,採用提升品質,抱團營銷的方式可以更有利於農產品的直接與市場終端進行對接,建立直面農超或農餐的對接。農民為什麼不直接把農產品賣給消費者呢?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 13 # 林州靜靜

    農民的銷售技巧有限,都是等收購商上門收購,所以存在許多產品滯銷,產能過剩,盲目跟風種植,都會造成巨大損失。

  • 14 # 莫小壯

    因為農民不是零售商,所以以前農民自己銷售農產品給消費者那是相當困難的,但是現在農民是可以直接賣農產品給消費者的,而且這個是社會的發展方向!

    以下就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這麼說!

    1、首先要明確的是,農民想要把自己的產品自己賣給消費者,必須要有一個交易場所!

    傳統的交易場所包括街邊的地攤,還有店面,商場的櫃檯!這些傳統的交易場所最容易獲得的就是地攤了,但是現在一個普通的農民也是不容易獲得的,因為城管不給,市場管理需要收費,對於一個農民來說負擔有點大。

    2、再者擺攤也是需要相關的知識的(一定的頭腦)!

    去擺過攤的人都知道,要想賣的好就需要就需要有一個好時段和一個好的地段,要懂得算帳,還要懂行,價錢要定價合理,貴了賣不出去,便宜了賺不到錢!面單同行的競爭,沒有一點手段是搞不過人家的!所以面對擺地攤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對一個普通農民來說有點要求過高了!

    3、擺攤是需要時間的,農民的大部分時間在地裡,放在擺攤的時間上非常有限,如果在擺攤上放太多時間,那麼地裡的活就耽誤了!

    所以農民自己去賣自己的農產品,在傳統的市場上來說,並不太現實!

    4、但是時代在發展,現在的已經是5g時代了!

    現在可以利用網路來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變得更很多很多了!

    現在的電子商務,就是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過多限制了,我們不在需要去跟人家搶位置佔地方,我們也不用一直都蹲在那裡看攤子,現在我們只需要一臺電腦,一臺手機,就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把我們的產品銷售出去!現在一個農民開著網店,每天在勞動的時候直播,讓人看到我們農民是怎麼種地的,讓人在直播裡面看到我們種植的農產品,想要購買的時候可以自己在網店裡面下單,然後農民忙完一天的農活,晚上只要打包發貨就可以了!

    所以在沒有電子商務之前,農民想要自己把農產品賣給消費者那是很困難的,甚至會得不償失!但是現在有了網際網路,農民自己賣農產品給消費者已經不是什麼難事,只需要具備相應的電商知識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一個類似電影般表達層次豐富且有發展前景的新的藝術形式會是什麼?如果說必然出現有什麼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