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狄仁傑的衛隊長李元芳,是狄仁傑身邊很能幹的助手。他性情剛烈,做事認真,且原則性強,武功獨步天下,膽識過人。善善使幽蘭劍及鏈子刀,曾先後擊敗過蛇靈第一高手有“閃靈”之稱的虺文忠、元齊、烏勒質等絕頂高手。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李元芳這個人呢?
6
回覆列表
  • 1 # 瑞秋家居

    肯定有叫此名的,但狄公身旁絕無此人 唐朝李元芳李元芳,字子建,京兆三原人。衛國公靖之後也。父德謇,官至將作少匠,坐善太子承乾,流吳郡。元芳幼聰慧,五歲能默《詩》。年十五,謂母曰:“大丈夫當守正惡邪,上體天恩,下恤黎庶,澤及當時,名留後世。安能區區於筆硯之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爾。”遂從戎,母哀而舍之。職吏常以年小輕之,元芳亦不以為意,謂所親曰:“彼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年十七,為縣吏。與尉出,會賊掠鄉里,眾人皆住,不敢進。元芳謂尉曰:“此賊可擊,請討之。”尉曰:“非爾所圖也。”元芳操刀而出,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元芳追,斬得一級以還;眾皆驚。由是顯聞,州召署參軍事。 後遷隴右道右武衛將軍。垂拱四年,琅琊王衝、越王貞反,以告元芳,元芳拒之,書曰:“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計從事立。及至霍光受託國之任,藉宗臣之位,內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勢,昌邑即位日淺,未有貴寵,朝乏讜臣,議出密近,故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諸君自度,結眾連黨,何若七國?諸君之貴,孰若吳、楚?而造作非常,慾望必克,不亦危乎!”衝等遂敗。

  • 2 # 競技盒子

    《神探狄仁傑》可以說讓李元芳這個形象深入人心,一句,元芳,你怎麼看?在網路上火爆之後,也剎那間讓人想得知,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李元芳這個人。

    答案是有的。不過,此元芳非彼元芳。此元芳是是明朝的一位普通官員。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這位李元芳生於公元1489年,甘肅秦安縣人,18歲高中舉人,30歲時曾冒死上書:請求廢除讓宛平民眾深受其苦的七件事,具體什麼事不得而知。此外他還談及世宗皇帝煉丹求仙的害處,七條諫書受皇帝批准後,有人認為世宗對李元芳青睞有加,便推薦讓其擔任臺諫——負責專職為皇帝提意見。宦官們暗中多方阻撓。李元芳在朝中沒有後臺,也從不結交權貴,最後只得出任登州府同知。

    幾年後轉任山西潞安府同知。任職其間,由於政績顯著,山西巡撫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請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誰知,李元芳先前得罪的高官聯合宦官,誣告李元芳“拉攏關係,巴結上司”,雖然最後查無實據,不了了之,但李元芳受不了這種打擊,稱病迴歸故里秦安。公元1553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元芳與世長辭,只留下一篇《安命賦》和一世清白名聲。

  • 3 # 優Ki醬

     ​有李元芳!不過不是唐朝是明朝的 明朝的李元芳(歷史人物)李元芳(1489-1553),字子實,號虛庵,秦安縣人.從小聰明伶俐,年齡稍長就跟從叔父李嵐、李嶢、李岱、李崇刻苦學習經史古義,聞名故里.明正德二年(1507)中舉人.嘉靖初年任順天府宛平縣知縣.當時朝政腐敗,世宗昏庸日甚,不視朝政,閉齋煉丹,以求長生不老,導致宦官專權,奸宄橫行.而位於京畿的宛平縣極難治理,朝廷的高官、外戚和宦官肆意威脅,無所不作.建昌侯張延齡侵佔民地,惠安伯張偉私藏罪犯,民憤極大.李元芳直行己志,力張正義,不怕禍害觸身,不阿於權貴,按照法律辦事,使這些事情合理解決,贏得宛平百姓的稱讚.東廠事件株連宛平張仲金等7人,被全部定為死罪.李元芳據證力爭,使他們的冤案得以昭雪.宛平距朝廷最近,各類苛捐雜稅及其攤派隨時就有,如期完不成或稍慢,就有被誅殺的可能,所以宛平民眾外出逃亡免遭殺害的人數超過半數.李元芳義憤填膺,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將宛平民眾深受苦難的7件事上疏皇帝請求廢除.他按照實際情況,全面陳述,上疏數千言,切中要害並觸及世宗皇帝煉丹求仙之非,要求將這一切全部革除.疏上五日後,不得命.當時世宗皇帝就反感上疏,惡言拒諫,“杖誅大臣無虛日”,所以群僚們都紛紛議論說:“禍且不測”.然而李元芳布襪青衣,坦然自如地拱手等待.聖旨下來後,竟全部准奏,宛平民眾非常高興,歡欣鼓舞,拍手稱快,並給李元芳塑造肖像,經常紀念.李元芳以直言進諫而聞名全國,所以朝廷的有關當事者準備給皇帝推薦,讓李元芳擔任臺諫職務.而由於官宦的阻擋,使李元芳出任登州府(今山東蓬萊)同知,後轉任山西潞安府(今山西 長治)同知.任職期間,政績顯著.山西巡撫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請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但由於嫉妒者以拉攏關係、巴結上司為名進行誣告,吏部查無實據,使這件事不了了之.李元芳也因此遭受打擊,憤慨地說:“是尚可以行吾志矣!”於是稱病迴歸家鄉,閉門不出,後病故.著有《安命賦》.

  • 4 # 劉鵬LP158866

    說李元芳原型是明代人哥就笑了,唐代也有個武官叫李元芳大慨6品上下,不過遠沒有戲中那麼高大反而很小人,因為他在對突厥作戰失敗後投降了對方,完全不是我們熟知的正義凜然寧死不屈的英雄形象

  • 5 # 燕過紫禁城

    對於李元芳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簡單介紹一下。

    唐朝李元芳

    唐朝的李元芳,是《神探狄仁傑》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沒有相應的原型。

    電視劇中的李元芳,武功高強,但凡出場就如天神下凡,戰無不勝,帶著巨大的光環;另一方面,他又對狄仁傑忠心耿耿,二人如同父子師徒一般。李元芳毫無疑問代表了華人心中樸素的“忠勇”形象,動腦歸狄仁傑、動手歸李元芳、提問帶節奏歸曾泰。李元芳是最為理想的“神探助手”人選。

    明朝李元芳

    不過,歷史上,雖然狄仁傑身旁並沒有李元芳,但在明朝倒是有一個“李元芳”。此人主要活動於明朝中期,特別是嘉靖年間,曾經擔任登州府同知、潞安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職,正五品),政績頗佳。後來因為遭人嫉妒被誣告,雖經吏部查明無證據,但李元芳仍然倍受打擊,自此稱病不出了。

    對於元芳的身份,您怎麼看?

  • 6 # 開周說宋

    狄仁傑:元芳,你怎麼看?

    李元芳:滾!

    李元芳這個藝術形象,在《神探狄仁傑》熱播時暴得大名,比主角狄仁傑的風頭都要強勁。為啥?這哥們兒實在太酷了,武功超群,膽量出眾,既有身手,又有計謀,長得還不錯,頗有男子氣概。

    唐朝歷史上真有這個李元芳嗎?

    當然沒有。

    但是唐朝那麼大,出現一個兩個跟李元芳同名的人,還是不在話下的。

    我們知道,唐朝極盛時期,勢力一直向西延伸到中亞,敦煌幾乎成為唐朝的腹地,在現存敦煌卷子中,就有名叫李元芳的大唐百姓。

    李元芳,敦煌縣仁義里人,身份是自耕農,家有良田五十畝、耕牛一頭、奴隸一個——你沒有看錯,一千多年前的敦煌地區是半封建半奴隸制社會,平民或者士兵在戰爭中被俘虜然後又被賣為奴隸的現象極為常見,即使是普通百姓家庭,也有可能購買一個到多個奴隸,來幫助自家耕種莊稼、運送貨物。

    這個李元芳還有一個乳名,名叫糞堆。

    男孩小時候取名糞堆,在古代敦煌也是極其常見的現象。現存敦煌卷子中,你能見到這樣的人名:李糞堆、索糞堆、令狐糞堆、令狐狗子、張蒼狗、張狗狗、令狐犬、索犬犬、曹犬犬、曹黑豬、曹豬蹄……

  • 7 # 策馬渡崖

    看過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系列的朋友都知道,斷案如神的狄仁傑身邊有一個武功高強的護衛,他叫李元芳。

    很多人眼中的李元芳也大多是這樣的形象。其實歷史上,唐朝是沒有李元芳這個人物的。

    這就是典型的亂入,歷史上的李元芳是明朝人,怎麼可能與唐朝的狄仁傑合作呢?充滿了關公戰秦瓊,包公鍘陳世美,張飛打岳飛,紀曉嵐鬥和珅的喜感。

    李元芳從小聰明伶俐,年齡稍長就跟從叔父李嵐、李嶢、李岱、李崇刻苦學習經史古義,聞名故里。

    明正德二年(1507)中舉人。嘉靖初年任順天府宛平縣知縣。當時朝政腐敗,世宗昏庸日甚,不視朝政,閉齋煉丹,以求長生不老,導致宦官專權,奸宄橫行。

    而位於京畿的宛平縣極難治理,朝廷的高官、外戚和宦官肆意威脅,無所不作。建昌侯張延齡侵佔民地,惠安伯張偉私藏罪犯,民憤極大。

    李元芳直行己志,力張正義,不怕禍害觸身,不阿於權貴,按照法律辦事,使這些事情合理解決,贏得宛平百姓的稱讚。

    東廠事件株連宛平張仲金等7人,被全部定為死罪。李元芳據證力爭,使他們的冤案得以昭雪。宛平距朝廷最近,各類苛捐雜稅及其攤派隨時就有,如期完不成或稍慢,就有被誅殺的可能,所以宛平民眾外出逃亡免遭殺害的人數超過半數。李元芳義憤填膺,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將宛平民眾深受苦難的7件事上疏皇帝請求廢除。

    他按照實際情況,全面陳述,上疏數千言,切中要害並觸及世宗皇帝煉丹求仙之非,要求將這一切全部革除。疏上五日後,不得命。當時世宗皇帝就反感上疏,惡言拒諫,“杖誅大臣無虛日”,所以群僚們都紛紛議論說:“禍且不測”。

    然而李元芳布襪青衣,坦然自如地拱手等待。聖旨下來後,竟全部准奏,宛平民眾非常高興,歡欣鼓舞,拍手稱快,並給李元芳塑造肖像,經常紀念。

    李元芳以直言進諫而聞名全國,所以朝廷的有關當事者準備給皇帝推薦,讓李元芳擔任臺諫職務。而由於官宦的阻擋,使李元芳出任登州府(今山東蓬萊)同知,後轉任山西潞安府(今山西 長治)同知。

    任職期間,政績顯著。山西巡撫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請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但由於嫉妒者以拉攏關係、巴結上司為名進行誣告,吏部查無實據,使這件事不了了之。李元芳也因此遭受打擊,憤慨地說:“是尚可以行吾志矣!”於是稱病迴歸家鄉,閉門不出,後病故。

  • 8 # 東海已有幾座山

    歷史上確實是有李元芳這個人但是他不是唐朝的,他是明朝人。

    李元芳 (明朝官員、文人)

    李元芳(1489(己酉年)-1553),享年64歲。字子實,號虛庵,甘肅秦安縣人,明嘉靖大臣。曾任登州府同知、潞安府同知。代表作品《安命賦》。

    人物生平

    李元芳從小聰明伶俐,年齡稍長就跟從叔父李嵐、李嶢、李岱、李崇刻苦學習經史古義,聞名故里。明正德二年(1507)中舉人。嘉靖初年任順天府宛平縣知縣。當時朝政腐敗,世宗昏庸日甚,不視朝政,閉齋煉丹,以求長生不老,導致宦官專權,奸宄橫行。而位於京畿的宛平縣極難治理,朝廷的高官、外戚和宦官肆意威脅,無所不作。建昌侯張延齡侵佔民地,惠安伯張偉私藏罪犯,民憤極大。李元芳直行己志,力張正義,不怕禍害觸身,不阿於權貴,按照法律辦事,使這些事情合理解決,贏得宛平百姓的稱讚。東廠事件株連宛平張仲金等7人,被全部定為死罪。李元芳據證力爭,使他們的冤案得以昭雪。宛平距朝廷最近,各類苛捐雜稅及其攤派隨時就有,如期完不成或稍慢,就有被誅殺的可能,所以宛平民眾外出逃亡免遭殺害的人數超過半數。李元芳義憤填膺,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將宛平民眾深受苦難的7件事上疏皇帝請求廢除。他按照實際情況,全面陳述,上疏數千言,切中要害並觸及世宗皇帝煉丹求仙之非,要求將這一切全部革除。疏上五日後,不得命。當時世宗皇帝就反感上疏,惡言拒諫,“杖誅大臣無虛日”,所以群僚們都紛紛議論說:“禍且不測”。然而李元芳布襪青衣,坦然自如地拱手等待。聖旨下來後,竟全部准奏,宛平民眾非常高興,歡欣鼓舞,拍手稱快,並給李元芳塑造肖像,經常紀念。李元芳以直言進諫而聞名全國,所以朝廷的有關當事者準備給皇帝推薦,讓李元芳擔任臺諫職務。而由於官宦的阻擋,使李元芳出任登州府(今山東蓬萊)同知,後轉任山西潞安府(今山西 長治)同知。任職期間,政績顯著。山西巡撫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請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但由於嫉妒者以拉攏關係、巴結上司為名進行誣告,吏部查無實據,使這件事不了了之。李元芳也因此遭受打擊,憤慨地說:“是尚可以行吾志矣!”於是稱病迴歸家鄉,閉門不出,後病故。

    如今,李元芳後代已在海內外安居,其中不乏有尋根問祖,其今秦安後代至今還保留了李元芳的畫像和生前字畫,其畫更是妙筆生輝,書法亦是字如其人,剛勁有力。

    大約30歲時,李元芳被明世宗任命為順天府宛平知縣。平因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歷朝歷代都備受重視。作為一把手的縣令,雖然只有七品,卻都由皇帝頒旨任命,不是一般人能擔任的。李元芳懷著一顆忐忑的心來到宛平縣。因為他早就知道,這裡到處是朝廷高官、外戚或宦官家族。他們肆意侵佔百姓的農田,欺壓良民,可以說無惡不作。

    上任後,李元芳發覺現狀比想象中更糟糕,有三個案件讓他寢食難安:一是村民狀告建昌侯張延齡無故侵佔民地;二是有人舉報惠安伯張偉私藏罪犯,還暗中派人威脅舉報人;三是東廠惡意誣陷張仲金等7人,全部定為死罪。張延齡是國舅爺,其姐是孝康皇后,所以對於他的惡行,一般官員都是睜隻眼閉隻眼。但一貫耿直的李元芳一面派人把建昌侯侵佔民田的惡行調查清楚並寫成材料暗中呈送張皇后,一面當庭判定:建昌侯所佔民田悉數奉還村民,並做出適當賠償;對建昌侯的處罰因涉及皇親,交由皇帝裁決。在對待惠安伯私藏罪犯一案上,李元芳也毫不妥協,勒令他限期交出罪犯,並作好“自省書”,否則就“上報朝廷,由皇上決斷”。惠安伯也聽說這個“鐵脖子”縣令很難纏,不想此等小事鬧大,只好服從。第三個案子有點棘手,因為東廠是皇帝的心腹,關進去的很難活著出來。李元芳在朝臣的幫助下,找到東廠負責的太監,當面據理力爭,連續幾次後,終於免去了張仲金等人的死罪。

     為百姓所憂

    作為一方父母官,他深知百姓疾苦。於是,李元芳冒死上書:請求廢除讓宛平民眾深受其苦的七件事,還談及世宗皇帝煉丹求仙的害處。上書之後,他便“布襪青衣”,坦然等待受罰。

    李元芳瞭解百姓,更瞭解自己的君王。作為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璁即位初期對內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首創“中興時期”,但在位後期便開始不視朝政,煉製丹藥,導致宦官專權。更可怕的是,躲居深宮的世宗最反感臣子上書,連名聞天下的海瑞都因諫言而下獄。

    李元芳上書後,5天沒有訊息。當時群臣們紛紛議論說,“看來此次他是凶多吉少了”。誰知世宗皇帝並非昏庸到底,看完奏摺後一一批准了。這可能與他後來一直不殺海瑞有同樣的心理。訊息傳下來,宛平縣百姓歡欣鼓舞,拍手稱快。

     辭官還鄉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興國鎮合作巷29號是一處充滿書香氣息的落院。小院牆用灰磚砌成,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兩邊各有耳房,小廊曲徑,清幽雅靜。廊柱和金柱之間用穿插枋連線,前簷柱施額枋、平板枋,正中的檁子下配有透雕花板。這小院便是李元芳故居,也是秦安縣儲存年代最久的一座古民居建築,2005年被縣人民政府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00多年前,以直言進諫而聞名全國的李元芳在天命之年便帶著一顆蒼老的心回到這個小院,開始頤養天年的日子。回想自己的官場生涯,他沒有為自己方直的性格後悔。當年七條諫書受皇帝批准後,有人以為世宗對李元芳青睞有加,便推薦讓其擔任臺諫——負責專職為皇帝提意見。宦官們暗中多方阻撓。李元芳在朝中沒有後臺,也從不結交權貴,最後只得出任登州府(今山東蓬萊)同知,幾年後轉任山西潞安府(今山西長治)同知。任職其間,由於政績顯著,山西巡撫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請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誰知,先前在宛平縣得罪的惠安伯等人聯合宦官,誣告李元芳“拉攏關係,巴結上司”,雖然最後吏部查無實據,不了了之,但李元芳受不了這種打擊,稱病迴歸故里秦安,閉門不出,頤養天年。餘生裡,他一邊梳理自己的人生,一邊教書育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李元芳與世長辭,只留下一篇《安命賦》和一世清白名聲。

  • 9 # 8539團結就是力量

    歷史上有李元芳這個人物。

    人物簡介:

    李元芳(1489(己酉年)-1553),享年64歲。字子實,號虛庵,甘肅秦安縣人,明嘉靖大臣。曾任登州府同知、潞安府同知。代表作品《安命賦》。

    人物生平:

    李元芳從小聰明伶俐,年齡稍長就跟從叔父李嵐、李嶢、李岱、李崇刻苦學習經史古義,聞名故里。明正德二年(1507)中舉人。嘉靖初年任順天府宛平縣知縣。當時朝政腐敗,世宗昏庸日甚,不視朝政,閉齋煉丹,以求長生不老,導致宦官專權,奸宄橫行。而位於京畿的宛平縣極難治理,朝廷的高官、外戚和宦官肆意威脅,無所不作。建昌侯張延齡侵佔民地,惠安伯張偉私藏罪犯,民憤極大。李元芳直行己志,力張正義,不怕禍害觸身,不阿於權貴,按照法律辦事,使這些事情合理解決,贏得宛平百姓的稱讚。東廠事件株連宛平張仲金等7人,被全部定為死罪。李元芳據證力爭,使他們的冤案得以昭雪。宛平距朝廷最近,各類苛捐雜稅及其攤派隨時就有,如期完不成或稍慢,就有被誅殺的可能,所以宛平民眾外出逃亡免遭殺害的人數超過半數。李元芳義憤填膺,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將宛平民眾深受苦難的7件事上疏皇帝請求廢除。他按照實際情況,全面陳述,上疏數千言,切中要害並觸及世宗皇帝煉丹求仙之非,要求將這一切全部革除。疏上五日後,不得命。當時世宗皇帝就反感上疏,惡言拒諫,“杖誅大臣無虛日”,所以群僚們都紛紛議論說:“禍且不測”。然而李元芳布襪青衣,坦然自如地拱手等待。聖旨下來後,竟全部准奏,宛平民眾非常高興,歡欣鼓舞,拍手稱快,並給李元芳塑造肖像,經常紀念。李元芳以直言進諫而聞名全國,所以朝廷的有關當事者準備給皇帝推薦,讓李元芳擔任臺諫職務。而由於官宦的阻擋,使李元芳出任登州府(今山東蓬萊)同知,後轉任山西潞安府(今山西 長治)同知。任職期間,政績顯著。山西巡撫和按察使一起呈文,請擢升李元芳任潞安府知府,但由於嫉妒者以拉攏關係、巴結上司為名進行誣告,吏部查無實據,使這件事不了了之。李元芳也因此遭受打擊,憤慨地說:“是尚可以行吾志矣!”於是稱病迴歸家鄉,閉門不出,後病故。

  • 10 # 秦右史

    千牛衛大將軍李元芳,在著名的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本是甘南道遊擊將軍,性情剛烈,武功獨步天下。起初是身處下級軍官,石河川一帶護送突厥使團被蛇靈追殺,後流亡各州縣,被內史狄仁傑所救,從此步步高昇。李元芳在劇中隨同狄公左右擔任衛隊長,屢破奇案大案,俠骨柔腸,正義感與氣場驚人,先後擊敗過虺文忠、元齊、烏勒質等絕頂高手,成就了一番功業,第四部電視劇結束時官居蔥山道行軍副大總管。

    臺詞元芳,你怎麼看?也成為了最早的當紅網路體。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李元芳這個人呢?李元芳的履歷大概是出身河北,服役涼州,會講突厥話。實際上,唐代不存在李元芳這個人物,他的形象是多個將軍,捕快,江湖人物的綜合體。如果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考據推導,李元芳年紀輕輕,就能擔任遊擊將軍,而且肩負護送突厥外交使團重任。早年拜師學藝,武功冠絕天下,見識非常淵博,當然不是一般農家子弟。

    從他的姓氏來看,或許出身於李唐宗室,武則天登基後被壓制,狄仁傑心懷恢復李唐神器夙願,這或許也是李元芳願意追隨而狄仁傑也信任他的原因之一。從他會說突厥語推測,也可能是身有突厥血統,府兵之下世代從軍。明朝嘉靖皇帝年間有一個大臣叫李元芳,甘肅秦安縣人,剛直不阿,為民請命,在籍貫和性格上倒也頗有幾分類似。

    但他是一個標準的文官,沒有任何武功,也不具備劇中李元芳相似的履歷,和電視劇中李元芳的人設幾乎沒有什麼聯絡,或許是作者和導演錢雁秋借用了這個名字罷了。

  • 11 # 傑哥000

    當然有。

    有狄仁傑就有李元芳。

    在真正歷史上李元芳沒有像電視劇那樣的。狄仁傑也是。

  • 12 # 奇葩歷史大觀

    李元芳這個人是歷史上虛構的,雖然歷史上記載有李元芳這個人,但是和千牛衛中郎將毫無關係,而在電視劇中,李元芳是一個完全虛構出來的人物,狄仁傑是正史所載的護國良相 。

    李元芳,是子虛烏有的,不過他封的官職的是相當的體面,被升為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千年衛是唐朝時有的。唐朝一共有16衛,16衛出現在南北朝時期,而隋朝則改為12衛四衙,在李治期間又改回了16衛,16衛是府兵制的一種領導結構,每一個衛都設有大將軍,和李元芳就是千牛衛大將軍這個級別,不過他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檢校的意思就是代理的。

    意思只是給了他一個空頭的虛銜,實際的職務不過還是狄仁傑的衛隊長,但是這個頭銜是非常的大的,達到正三品的,

    而在唐朝的時候正一品和二品都是皇親國戚,一般的人做到三品,那就是最大的官了,

    狄仁傑自己也不過是三品官,所以說,李元芳和狄仁傑算是平級的關係,千牛衛是專門負責皇帝安全的,他們佩戴的刀叫做千牛刀,說白了就是皇帝身邊的警衛部隊,而能夠擔任千牛衛的人,都是皇帝所信任的人,可以說李元芳是武則天身邊的紅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房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