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狐習禪

    題主好,“人生識字糊塗始”出自魯迅發表於1935年5月《文學》月刊上的一篇雜感。這篇文章將小孩子學說話,很快就能掌握語言,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和做文章進行比較,指出作文常詞不達意,語焉不詳,倒不如孩子學說話。文章似乎諷刺一些書讀傻了的學究,但文章所說的情形又很客觀,這樣這句話就不只是魯迅文章中要表達的批評和諷刺了,它成為了一句有著深刻哲理的名言了。

    魯迅這句話是從蘇軾“人生識字憂患始”化用過來的,說到“識字”問題,必然要扯到文字的起源,文字的發明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在中國,倉頡是公認的文字發明者,《淮南子·本經訓》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這樣的記載,對此解釋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對文字的發明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認為這是感天動地泣鬼神的偉大發明,所以會有“鬼夜哭”的現象發生;一類是深受文字之害的人的牢騷話,蘇軾就是這種人的代表。

    蘇軾因為寫詩、作文給自己帶來不少麻煩,他在《石蒼舒醉墨堂》一詩中有:“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這樣的句子,這應該是他的牢騷話,這首詩作於烏臺詩案前,當時,蘇軾就對文字產生的災難有著強烈的預感,果然不久就因為文字而幾乎喪命,以後幾十年的漂泊外放,都是文字給他惹的禍。

    看看歷史上的文字獄,單清朝就有近三百起有案可查的文字獄,牽扯的人無以數計。文字帶給人類文明的同時,不少人也因此而罹禍,蘇軾的話代表了這樣一類人。

    魯迅的“人生識字糊塗始”是在蘇軾“人生識字憂患始”基礎上的哲思,蘇軾的話帶有個人感情的牢騷和不滿;魯迅的話是對歷史和現實觀察總結的深刻思考,帶有很強的哲理性。“大道至簡”,人類的童年就和孩子是一樣的,雖然不識字,但最具有神性。文字讓人擁有知識變得更為複雜,本來簡單的事情,結果越來越糊塗了。就像偉大的牛頓,他把自己陷入了第一推動力的泥坑中,結果去向上帝找第一推動力,轉而研究有沒有天堂?天堂的玫瑰有幾重?結果最後近二十年中稀裡糊塗的走完了餘生。

    天體世界、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在同一時間和諧地運轉,偉大的愛因斯坦想應該有一個“統一場理論”能夠去解釋三個世界中的一切現象,最後也是沒有結果,他說:最終要解決人類的問題,還是要到佛教中去找答案!似乎也在最後糊塗了。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句很有思想的話聽起來很消極,可事實就是這樣讓人困惑和難堪。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就會發現越是無知,真是“無知才能無畏”,小孩子是這樣,這樣不也很好嘛。

    屈原當年在《天問》中提出了幾十個問題,很多到現在人們也給不出一個完滿的答案,單宇宙的邊疆在哪裡,宇宙的未來會是啥結果?時間的起點終點在哪裡?怕越問越糊塗了。

    魯迅大概是在無休止的論戰中疲憊不堪了,說這樣的話,應該也有發牢騷的一面,但這卻道出了一個真理。

    無論魯迅當時有沒有這些意思,這句話說出來它本身就有著這麼豐富深刻的內涵。語言是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一旦形成,也有著超出作者意圖之外的更多的思想,這也是語言的魔力之一。

    讀完野狐的文字,如果你糊塗了,這就對了,正印證了“人生識字糊塗始”這句話,誰叫你太有知識了。

  • 2 # 萃辰天心書院
    印安說: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人生識字糊塗始。”告誡人不要讀死書。如果只是尋章摘句,卻不能領悟書中智慧,就會越學越“糊塗”。聯想到佛家所說的“不立文字”,感覺太深刻了!印竹說:佛家的“不立文字,以心會心”之法即是禪門,禪攝受的是具大根器者,如果根器不夠還不識字,那就只剩下糊塗了!

    印安老師所說到的是我們識字而不能拘泥於文字,讀書而不能死讀書。如果識字而拘泥於文字,讀書而把書讀死,那麼又何必去識字和讀書呢?那會讓我們更加的糊塗啊。如果是那樣,也許我們一開始就錯了,也許從識字開始,便是糊塗的開始了。所以,禪宗提倡“不立文字”,但它是佛家的教外別傳,在佛法的三藏十二部中,更多的還是要讓我們反覆的去訓練、去識、去讀。這兩者之間看似矛盾,實際是統一的。

    當我們還不具備領悟力的時候,當我們對某種知識、某個法門還很陌生的時候,我們需要從識字開始不斷的去習——不僅學,還要反覆練習,即孔子所說“學而時習”,這非常的重要。就像我們練習書法,如果沒有臨帖的過程,沒有反覆練習的過程,我們就不能從所習之帖中突破出來,形成自己的體。“人生識字糊塗始”、“不立文字”只是告訴我們要能夠從原有的模式中突破出來,這跟從沒有建立過模式是兩碼事。

    有些人聽到一些名言,只追求其結果,而忽略了其過程。比如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也是禪宗的一句經典的話,但這話也是有前提的。很多大修行者,因為他們有能力使酒肉穿腸過,所以,當遇到強大的偽緣逼迫,而這種偽緣和逼迫會影響到整個佛法的傳播時,他們不會執著於不能吃肉。即使吃了肉,也不會影響佛祖、佛法在他們心中堅定的信念,就如鳩摩羅什。

    為了爭奪他,一個國家覆滅了,被另一個國家打敗。兩代的國王都想爭得鳩摩羅什。後來,有位皇帝一定要將自己的妹妹嫁給鳩摩羅什,並且威脅鳩摩羅什說:“如果你不迎娶我的妹妹,我便不再允許你弘揚佛法,甚至我會滅佛。”鳩摩羅什為了避免對佛法的浩劫,也為了真正度化被我慢之心、被皇權的慾望充滿了內心,但是心中對佛法還有那麼一絲嚮往的這份善念,勉強同意了皇帝的請求。但弟子們對此議論紛紛,有些弟子甚至說,師傅都可以娶妻,那我們也可以娶妻。鳩摩羅什生怕此事影響了弟子們心中的信念,於是把弟子們都召到身邊,他抓起一把鋼釘吞到嘴裡嚥了下去,然後對弟子們說:“如果還有哪位要娶妻的,如果你可以吞下一把鋼釘而腸不爛,我就同意你娶妻。”這一舉動把弟子們震撼住了。這個故事也說明:當你要具備一定的修行、一定的能力時,才有可能去打破、去突破原有的模式。我們決不能在沒有任何修行的時候,就學會某幾句口頭禪,這是對禪大大的誤解。

    所以,“不立文字”不是沒有文字,而是建立文字之後的對文字打破的勇氣,這是對原有固定思維模式、思維慣性打破的勇氣。禪,就是一種破法,打破我們原有的思維慣性,這才是不立文字的根本目的,也是魯迅所說“人生識字糊塗始”的根本目的。其目的都是為了讓我們打破而不陷入其中,被其禁錮。如果我們的心被禁錮了,再好的東西都會變成不好的。但這絕不等於說我們還不曾建立時,就想著去打破,就像我們從未提起時就想著放下,從沒有體會過豐富就想著簡單是一樣的道理,那我們真的就只剩下糊塗了,我們就失去了瞭解宇宙人生、瞭解生命本質的機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聯邦政府似乎“戰疫”不力,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