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1
回覆列表
  • 1 # Shuai為愛停留

    我們很多人認為當上了皇帝就是享受不完的榮華富貴,安逸和享樂那叫一個爽,但是其實當皇帝也是很辛苦的,其中每天上朝的時間讓我們現代人都難以想象的早。古代很多王朝都有早朝,而早朝的時間是在五更,就是每天的凌晨3點至5點。要是放在現在,3點至5點我們很多人還處於睡夢中,也許老人會起來,到外面溜溜彎,但這還只限於夏天。

    那為何皇帝要這麼早上朝議政呢!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 與古代數字迷信有關。歷史上管皇上叫天子,另外還有一個稱號就是“九五之尊”,而在皇宮大內,對於九和五利用率是非常高的,因為在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如天下聞名的天安門城樓城臺設五個門洞,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故宮很多建築物的開間多為九間或五間。所以,在早朝時間的確定上也遵循這樣的規律,選擇十二時辰中居於陽數中間的五時。

    2. 與古代的作息時間有關係。古代不像現在,下班之後有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即便到深夜十二點,都能看到人們的身影。而在古代,根本就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有的朝代還實行宵禁,那就意味著晚上更沒有可取的地方了,只能在家待著,自然休息的時間就早,進而早晨起床的時間就早了,這樣就決定了皇帝上早朝時間的早。

    3. 當時交通的不方便。現在公交、出租、電動車、私家車各種便利的交通工具樣樣齊全,就看人如何選擇。而在那個時代,官員的交通工具除了轎子、馬車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快捷交通工具。而很多大臣官員住的地方又離皇宮很遠,而大臣們上朝需要準備的事情又不少,這都需要時間,如果將上朝的時間向後推延,日上三竿了才不緊不慢的上朝,去掉來回的路上時間,可用於辦公的時間簡直是少之又少。所以,早朝的時間定在五更。

    4. 更能凸顯皇帝的尊嚴。皇帝是天子,上天派來統治天下的,應該具有天子的威嚴,所以,在天快亮的五更上朝,這更加能凸顯出天子的威嚴,與紅日同升,這在古代的迷信觀念裡,可是有不一般的意義,一方面代表著皇帝的威嚴,另外一方面,民間日出而作,代表著勤勞,皇帝也如此,太陽剛剛要升起的時候就上朝議政,代表著勤政,而上天是會眷顧勤奮的人,預示著王朝的長治久安、源遠流長。

  • 2 # 大馬哈魚12

    這與古代晝夜的時間劃分有關,睡覺的時間早,早睡早起身體好,要是沒有早朝,溫柔國裡,富貴之鄉,莫說皇帝陛下了,就是一般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都可以懶,什麼都不想幹了。而且過去有一日之計在於晨。皇帝陛下應該為江山社稷盡心竭力。一個只知道太陽曬屁股了,才能起床,會對於舉國上下有什麼影響。

    暮鼓晨鐘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一般都是在城的一個樓旁有暮鼓晨鐘。這座樓就叫做鐘鼓樓。在百姓出來之前就把商量好的給大家做好安排,這是古代人的想法。為此君臣廟堂之上進行下一步工作的商議準備。

    而皇帝陛下的上早朝的五更,是夜的末尾辰的起始,是最寶貴時間,一個皇帝陛下的五更上朝說明他勤政。文武百官們能夠經常這樣,說明這個朝代要中興。另外一個就是皇帝陛下的早朝要有意義,夜的尾,晨的始,取永珍更新之意!

    其實我覺得皇帝陛下的早朝,就和現在大集團要開晨會一樣。一般都是有幾個議題,有事大家當面鑼對面鼓說清楚,防止推諉扯皮找藉口不負責任。另外一個就是大家可以清楚的知道皇帝陛下為完成某件事的信心和決心。

    皇帝陛下的早朝,要是沒有什麼主題,一般都是很短,更多是巨頭們在一起的碰頭會。這樣便於大家交換意見和聚攏人心。有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要是君臣關係數月不見,那麼還有什麼可以放心的。

  • 3 # 儒姐在北京

    呵呵,有意思的問題。五更天相當於清晨的5點到7點,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時間是這樣的(因為清朝的歷任皇帝大都比較勤奮),都要五更上朝,那時皇帝和大臣確實比較辛苦,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

    其實早朝制度也不是絕對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親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23年沒有上朝,雖然他不來,但是政務還要辦,大臣們還是要來的,只不過我想時間可能不會那麼早了。

    轉一篇相關的研究文章,雖然比較長,但還是長見識的,耐心看看:

    官方假日和辦公時間

    這一節主要限於官員階層的正常時間表,因為每一個官員的工作時間表顯然不必相同——他的職位可能是忙碌的,也可能是清閒

    的。

    還有,時間表也可能因為國家是在和平時期或處於危急狀況而有所改變[1]。 夏天的時間表和冬天的時間表也會有季節性的差異。並且,即便正常的時間表也不能永遠同樣嚴格忠實地遵守。

    首先,我們要問,在傳統中國是否有相當於星期天的例假日?答案是有的.在漢代,官員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辦公,這個假日稱為“休沐”[2],下至隋代仍然奉行這一個假日。

    不過在漢代以後的分裂時期,南方中國曾經有所改變;我們知道,至少建都在今日南京的梁朝曾經規定每十天之中才僅有一次的例假[3]。自唐至元都奉行這一個規定。這些假日稱為旬假或旬休,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最後一天(即二十九日或三十日)[4]。

    明、清時代再進一步削減,完全廢去這一類假日的規定(直到民國時期,星期天才成為官方假日)。

  • 4 # 明離子

    鐵甲將軍夜渡關,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來名利不如閒。

    詩中不難看出,文臣上朝一般都要頂著這五更漏夜之苦,碰上懶皇帝還好,幾日上一次朝,若是碰到楊堅、李世民、胤禛這樣的勞模皇帝,那可就慘了,天天五更天上朝,離家遠的,三更天就得起床準備出發。

    那麼問題來了,白天大把時間,皇帝幹嘛非得規定五更天開始上朝?

    原因一:天子與天同作息

    皇帝被稱作天子,是上天之子,就應該與天地同起,因此,在太陽剛剛升起時,天子就應該與上天一般開始工作,與大臣們處理政務,決定民生大計。

    原因二:古代作息與現代人差異

    現代人替古代大臣喊累的原因就是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和他們搞混了。

    如果古代大臣和現在的夜貓子們一樣,那你讓他們五更起床,那肯定起不來。

    對於古人來說,隨著太陽昇起而勞作的同時,也會隨著太陽落下而就寢。

    也就是說,夏天做多下午七八點,冬天最多五六點,古人們就上炕睡覺了,有點啥娛樂節目,九點之前肯定完事兒。

    所以從九點算起,但五更時分大概5點左右,8個小時,大臣們三四更起床,基本上可以睡足7個小時。

    7個小時,可比咱們這些晚上抱著手機一兩點不睡,第二天七點起床的現代人睡的可多了吧?

  • 5 # 小龍場主

    五更天,是指後半夜3時至5時,天就快亮的時候。

    古代皇帝上朝都特別早,因此叫做"早朝",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古代人迷信,認為皇帝就是天之子,當太陽昇起的時候接見大臣,更有天子的威儀。

    2、古代作息時間與現代不同。

    古人太陽下山就要就寢,在有些朝代有宵禁,晚上不能出門,所以一般在酉時和戌時就上床了。而一般在寅時就起床,趁天矇矇亮時開始務農工作。此外,古人每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四五點時一頓,下午四五點時一頓,這是跟農業習慣相適應的。

    3、參加早朝的文武百官人數眾多且禮節嚴苛。因此上早朝需要較長的時間準備,才不會出現不必要的疏漏。除了規定嚴格的禮儀和反覆排練之外,提前到達是最好的方式。

    4、古代交通速度較為緩慢。

    古代大臣很大一部分都是坐車攆或轎子,到皇宮需要花費不少距離和時間。有時皇帝會照顧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讓他們坐一段路轎子,安排的宅邸也離皇宮比較近,而一般的大臣有的甚至只能在子夜就起身,一路穩重地走過來。如果因為時間來不及而一路小跑過來,是會被斥責的。

  • 6 # 大叔讀歷史

    在古代皇帝們上朝非常早,所以叫做“早朝”。五更所指的是半夜3點到5點,天就快亮的時候。

    1、古代作息時間與現代完全不同

    在古代沒有現代的照明條件,裝置也不是很好。所以太陽快下山的時候就已經準備睡覺了,而且在古代大部分朝代都是有宵禁的,夜幕降臨的時候就不允許出門了。所以大部分人家下午5點就已經睡覺了。

    2、古代封建迷信,天子與天同起

    在古代,大家都知道是封建迷信社會,大家都會認為皇帝是上天之子,當然要在太陽剛剛升起是來接見朝臣,才更有天子的威嚴。

    3、古代朝中禮數眾多且文武百官人數太多

    參加早朝的大臣們,一般都要凌晨3點起床,整理儀容,差人被轎子,到達午朝門外排隊,行禮之後才能上朝,這時間大概就是五更天了。

    4、古代的交通速度緩慢

    因為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也就是馬了,那個時候上朝的大臣都是坐車或者做轎子,而且馬車和轎子還不能進入皇宮,只能再不行好長時間才能進入。所以上朝的這段距離就會花費不少時間。

  • 7 # 人物誌事

    我個人認為,在古代由於沒有鐘錶,全靠更夫打更起床,一般都是打五次,就是五更天,後面都不打更了,所以無更上朝。

  • 8 # 關河南望

    五更天,是指後半夜3時至5時,天就快亮的時候。古代皇帝上朝都特別早,因此叫做"早朝",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古代人迷信,認為皇帝就是天之子,當太陽昇起的時候接見大臣,更有天子的威儀。二、古代作息時間與現代不同。古人太陽下山就要就寢,在有些朝代有宵禁,晚上不能出門,所以一般在酉時和戌時就上床了。而一般在寅時就起床,趁天矇矇亮時開始務農工作。此外,古人每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四五點時一頓,下午四五點時一頓,這是跟農業習慣相適應的。三、參加早朝的文武百官人數眾多且禮節嚴苛。因此上早朝需要較長的時間準備,才不會出現不必要的疏漏。除了規定嚴格的禮儀和反覆排練之外,提前到達是最好的方式。四、古代交通速度較為緩慢。古代大臣很大一部分都是坐車攆或轎子,到皇宮需要花費不少距離和時間。有時皇帝會照顧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讓他們坐一段路轎子,安排的宅邸也離皇宮比較近,而一般的大臣有的甚至只能在子夜就起身,一路穩重地走過來。如果因為時間來不及而一路小跑過來,是會被斥責的。

    總之皇帝上朝主要有以下幾點:1、為了處理政事,作出決定;2、告知臣民朕身體很好;3、鞏固權力

  • 9 # 蟈蟈的文史原創

    我們很多人認為當上了皇帝就是享受不完的榮華富貴,安逸和享樂那叫一個爽,但是其實當皇帝也是很辛苦的,其中每天上朝的時間讓我們現代人都難以想象的早。古代很多王朝都有早朝,而早朝的時間是在五更,就是每天的凌晨3點至5點。要是放在現在,3點至5點我們很多人還處於睡夢中,也許老人會起來,到外面溜溜彎,但這還只限於夏天。

    那為何皇帝要這麼早上朝議政呢!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與古代數字迷信有關。歷史上管皇上叫天子,另外還有一個稱號就是“九五之尊”,而在皇宮大內,對於九和五利用率是非常高的,因為在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如天下聞名的天安門城樓城臺設五個門洞,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故宮很多建築物的開間多為九間或五間。所以,在早朝時間的確定上也遵循這樣的規律,選擇十二時辰中居於陽數中間的五時。

    2. 與古代的作息時間有關係。古代不像現在,下班之後有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即便到深夜十二點,都能看到人們的身影。而在古代,根本就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有的朝代還實行宵禁,那就意味著晚上更沒有可取的地方了,只能在家待著,自然休息的時間就早,進而早晨起床的時間就早了,這樣就決定了皇帝上早朝時間的早。

    3. 當時交通的不方便。現在公交、出租、電動車、私家車各種便利的交通工具樣樣齊全,就看人如何選擇。而在那個時代,官員的交通工具除了轎子、馬車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快捷交通工具。而很多大臣官員住的地方又離皇宮很遠,而大臣們上朝需要準備的事情又不少,這都需要時間,如果將上朝的時間向後推延,日上三竿了才不緊不慢的上朝,去掉來回的路上時間,可用於辦公的時間簡直是少之又少。所以,早朝的時間定在五更。

    4. 更能凸顯皇帝的尊嚴。皇帝是天子,上天派來統治天下的,應該具有天子的威嚴,所以,在天快亮的五更上朝,這更加能凸顯出天子的威嚴,與紅日同升,這在古代的迷信觀念裡,可是有不一般的意義,一方面代表著皇帝的威嚴,另外一方面,民間日出而作,代表著勤勞,皇帝也如此,太陽剛剛要升起的時候就上朝議政,代表著勤政,而上天是會眷顧勤奮的人,預示著王朝的長治久安、源遠流長。

  • 10 # 唯戀無名

    五更,相當於凌晨的三點到五點,這時候天才矇矇亮,可是為什麼古代皇帝會起這麼早去上朝議政呢?讓我們從各個角度來分析分析吧。

    一,正面反擊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位的權力有多大,毫無懸念,競爭也就更大,因此,也就多了些許對皇上心存惡意的小人,他們一天天地打著自己心裡的小算盤,就希望皇帝早點倒下,然後自己陰險篡位,可是啊,事情往往不會那麼盡人意吶! 皇帝啊,就偏要讓他們知道,按照我的話來說,就是:我身體尚好, 萬歲不再是夢想,你可就死了那條奪我皇位的野心吧。

    二,古代人的迷信所致

    古代,皇帝就是天之驕子,就好比天上的太陽一樣高貴,皇帝就是所有老百姓心中的信仰,不得對他有絲毫的懈怠,所以啊,五更就是太陽即將升起的時間,只有位高權重的皇帝才有資格和太陽平起平坐,肩並肩。

    三,禮節嚴苛

    按照咱們清朝來說,皇帝是五更上朝,即是早朝,早朝在皇帝上朝議政中佔很重要的地位,參加早朝的文武百官人數眾多且禮節嚴苛,並且也對各個大臣的著裝要求很是嚴格,大臣們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此,為了防止出現不必要的紕漏,上早朝前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大臣們必須要嚴格遵守禮節和反覆排列,因此提前到達何妨不是最好的辦法。

    四,時間配置的落後

    眾所周知,古代人們都是根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共同遵守大自然的規律,以日出、日落為作息的標準時間,就相當於吧一天分為兩部分,這就是天然的不等時法,而五更天,正如《孔雀東南風》裡的: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雞鳴聲一起,正是人們起床開始新的一天,勞作的日子了。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五更是最後一更, 此時,夜光隱退,雄雞高唱,百鳥爭鳴,旭日出東方,光芒照大地,勤奮的人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奮鬥的。

    五,集思廣益

    五更,此刻正是古代的人們勤奮努力的時間,皇帝作為一國之主,當然要做出好的表率,不僅要集中各個大臣為了百姓做出更好的治國方案,還得上朝奏事議政,處理各大政務,事務繁多,需要各個大臣的出謀劃策,一起為百姓過好的生活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慎重考慮。

    總而言之,好的皇帝五更上朝都是為了百姓安居樂業著想,不然皇帝為何放著大懶覺不睡早早就起來上朝呢?

  • 11 # 三野行動美食探索

    水滸第一回中,開篇詩之下就是正文。先是說到了北宋的開國,又說到仁宗做皇帝時,三登之世,連續二十七年天下太平,民殷國富。後來話題一轉,說到了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仁宗上朝時,文彥博等人提到了瘟疫,於是仁宗派洪太尉去請天師祈譲瘟疫,放出了108位魔君,即後來的108將的事情。

    文中說到,天子駕坐紫宸殿,百官上朝的時間是“五更三點”。

    顏真卿有首勸人學習的詩,前面兩句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五更時分,雞鳴時分,農村孩子應該知道,公雞打鳴時間很早,天還沒亮。若當時上朝的時間是“五更三點”,說明古代皇帝大官上朝時間還是很早的。

    問題是,當時皇帝大臣上朝時間,真的是“五更三點”嗎?如果是,這個時間相當於今天的幾點呢?

    第一個問題:北宋皇帝大臣上朝時間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上朝的時間基本就定了,那就是雞鳴之時。《詩經》中有一首《雞鳴》,有幾句是這樣的: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意思就是,雞鳴的時候,就要去上朝了,天雖然亮,但不是因為太陽昇起,而是月亮發著光。

    雞鳴之時是什麼時候?前面說了是五更,可見古代官員們五更就要起床趕著上朝了。那具體上朝打卡的時間呢?從唐朝開始,正是“五更三點”。

    杜甫有兩首詩叫《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其中之一的前兩句是:去歲茲辰捧御床,五更三點入鵷行。所謂御床,自然是皇帝的龍椅,而鵷行則是指朝官的行列。意思不言而喻,當時官員們五更三點就要上朝了。

    北宋也是,歐陽修曾有詩說過“十里長街五鼓催”,上朝的路上聽到了敲五鼓(也就是打五更)的聲音,可見上朝時間確是在五更三點,不然不會路上聽到五更聲。

    李文正公……居城東北隅昭慶坊,去禁門遼遠,每五鼓則興,置《白居易集》數冊於茶鐐中,至安遠門仗舍,然燭觀之,俟啟鑰,則赴朝。——宋敏求《春明退朝錄》

    北宋名相李昉,五更起床,一邊看白居易的文集,一邊等待禁門開啟。從杜甫、歐陽修和宋敏求的詩文中都可以發現,北宋皇帝上朝的時間是五更三點,這一點,施耐庵說得很對。

    第二個問題:五更三點相當於今天幾點?

    古人沒有今天的計時,不能精確到幾點幾分,他們用更、時辰和點來計時。每個時辰等於今天兩小時,而從晚上開始到天亮,又分為五更,每更也是兩小時,第一更在晚上七點到九點之間;第二更在九點到十一點;第三更在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正好是半夜,所以有個詞叫“半夜三更”。第四更是一點到三點之間,第五更是三點到五點之間。

    為了更精確計時,古人又把一更又分為五點,每點大概24分鐘,五更三點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凌晨4點12分。四點多就要打卡上朝,官員們又是住在宮外,相信很多人為了不遲到,恐怕三點就要起床趕路了。難怪宋朝允許大臣騎馬或者坐轎子入宮,不然偌大皇宮,光靠步行會更慢。

    可見古代官員們上朝時間很早,難怪歐陽修在去上朝的路上,說“卻憶滁州睡足時”,估計他天天睡眠不足。

  • 12 # 硯逸善齋

    關鍵是這嬪妃什麼時候侍寢呢!正是夜深人靜摟著美女溫柔鄉做美夢的時候,可是半夜就要起床我想問美女怎麼辦!難道xx都是白天嗎!難怪古人會把好色看的那麼重!緣來還是有原因的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為什麼要佩戴鑽石戒指?有哪些具體的浪漫寓意和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