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巴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我是有點迷惑的。心靈智慧?何為心靈智慧?還不太好揣測題主的意思。
是提高情商麼?在現實生活和社會里,更加的遊刃有餘。是提高心理感受力麼?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保持內心的寧靜,平和,甚至是快樂,愉悅感。
但我覺得,題主可能更傾向於後者吧,怎樣做才能改善,自己的內心狀態,更平和,更愉悅,更有生命智慧。
活著不難,甚至努力掙錢,擁有大把票子的活著也不是太難。唯有這,良好的內心狀態,較少的負面情緒,似乎有點難。有幾點建議,與大家分享:
1、覺察。當內心有了情緒,感受不好時,不要忽略,不要逃避,面對這份不悅不適,問問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是什麼具體的事引起的?核心原因又是什麼呢?是自卑?嫉妒?失望?無力?。。。
2、反思。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尋到根本,仍要再思考再深究,這樣的情緒理性麼?該不該有?如果是現實原因引起的情緒不好,該怎樣去改變,解決現實問題進而解決情緒。
3、執行。找到了不良情緒的源頭以及現實誘因。就成功了一半了,理清了思緒,想明白了方向,就要用行動去堅持了,丟掉自己不想要的,建立重塑自己想要的信念和新的習慣。
4、理解與包容。人是有社會性的,並不是孤立的。即便一個人再棒再正確,也難免會碰到討厭的人,三觀不一致的人,甚至渣人。無法改變別人,要麼遠離,要麼包容。其實,很多時候,還是理念的相斥,特別渣的人,還是少,這時候,就要多去理解他人。畢竟,我們也不見得都是對的和理性的。
5、求同存異。生活之所以美好,就是在於它的豐富多彩,百花齊放。允許自己看不慣的,不理解的,只要不是善惡原則問題,打心裡去接納,除了自己心情不被擾動,也是對對方的尊重。
6、愛的能力。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能強過愛的。一個愛自己又愛別人的人,不僅僅是溫暖的,也是有力量和吸引力的。大愛,仁愛,力所能及的去愛,首先受益的是自己,而不是被幫助的人。
7、即時把握情緒,起止自如。每天,那麼多事事非非,那麼大的資訊量,心情不被擾動,是很難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堅定自己,堅定內在原則。有時候,被人影響,不是我們的能力不行,而是定力不行。
一點點,有目標,有步驟,清晰又具體,有規劃的改變自己,內心的豐滿充實,心靈的智慧,會悄悄地降臨的。待人接物的日漸成熟穩重,有溫度,會逐漸的被大家看到和認可的。
-
3 # 心悅和
簡單點的個人理解:聰明是獲取知識、財富、社會關係等資源的能力,而智慧則是放棄已經擁有的負面東西的覺悟,是做減法的能力。這個負面東西我覺得:凡是給自己輕裝前進帶來阻礙的,不管社會現實中評估價值多高,包括物品、職位、情感、思想都算。人生是一次有價值的旅行,負重前行走不了多遠,會做減法的人是有大智慧的體現!
-
4 # 之子於瑰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想明白什麼是心靈,找到我們的心靈。心靈是意識性的東西,它不是實實在在的。在艾克哈特另一部著作,新世界,探討了靈性的覺醒,講述了人類的心靈如何被小我所矇蔽,如何保持臨在,如何促進靈性的覺醒,最終提高我們的心靈智慧。
我們先來看看人類心靈的現狀是什麼樣的。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下這句話,我受不了我自己,這句話不是錯誤的,但它是矛盾的。本書的作者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句話開始了自己的心靈旅程,也成就了這本書。當艾克哈特說出這句話時,他心裡在想,這裡肯定有兩個我,一個是我,一個是我受不了的那個我,而這中間,必有一個真的我,和一個假的我。真的我,就是我,而那個我受不了的我,也就是假的我,書裡稱之為小我,這裡所謂的小我,也就是我們的外在認同,比如,我是某某某,我是教師,還有,擁有什麼的我。而我們人類心靈的現狀就是心靈被小我所遮蔽了,也就是說被它主導了。小我會慢慢地催眠我們的心智,讓它徹底被它所控制。
這裡用小我扮演的最典型,最常見的角色,受害者這個例子來講解,看看,小我如何控制我們自己。在這個角色裡,小我所尋求的是同情或憐憫,或者是他人對我的問題的興趣,有關我和我的故事。受害者在向別人傾訴的時候,他是不希望故事終結的。每個心理治療師都知道,我們心裡的小我其實並不想要問題解決,因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他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即使沒有人聽他講,他也在腦海中反覆地講給自己聽,他因此有了一個身份,一個被生活不公平對待的人,他定義了他自己的形象。從此,他就被他自己所定義的形象所控制,反反覆覆地受害,並且,將會一直下去。
由此看來,小我在慢慢的造就我們的痛苦之身。艾克托特在原文這樣說道,身體相信腦袋中的聲音所訴說的故事並對它做出反應。這些反應就是情緒。而這些情緒接下來又把能量反饋給當初創造它的思想。這就是介於未受審查的思想和情緒之間的惡性迴圈,創造了更多情緒化的思考以及情緒化的杜撰故事。
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實現意識的轉化,打破我們的痛苦之身。這也是本書的重點內容,即如何促進意識的覺醒,同樣地,也是我們所要探討的內容,如何提高我們的心靈智慧。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我們頭腦的清醒,做一個旁觀者,不認同於我們腦袋裡的那些聲音,比如說,隨我們腦袋裡怎麼去想,怎麼說,怎麼做,反正不管他就是了,這樣做的好處是分辨出我們的小我,意識到真正的我的存在。
第二點就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就是關注你此刻所做的事,比如說目標,我們常常喜歡設定目標,五年,十年,當設定好目標後,你要時刻記得你此刻的目標,而不是你五年十年後的目標,我此刻在寫文章,我的目的就是好好的把文章寫好,我此刻在做飯,就把飯好好的做好,那所謂的遠大的目標,便自然而然的就實現了。
第三點就是允許小我被縮減,不想辦法去修復它,比如說當有人批評,責怪或是辱罵你的時候,不要立刻給人臉色或是著急為自己辯護,先試著什麼都不要做,然後全神貫注自己此刻的內心感受,你會發現,心,一下子寬廣了很多。
第四點就是面對事情,不執著,不評斷,不抗拒。蘇菲教派有個古老的故事,有位中東地區的國王因為總在快樂和絕望的情緒中擺盪,便想要一種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平衡,祥和,即智慧的東西,也即提高我們心靈的智慧。於是派人去找到一位已經開悟的智者。智者最後送了國王一個金戒指,戒指上刻了一句話,這個,同樣的,也會過去。
第五點就是覺察我們的呼吸。觀察我們的呼吸,可以幫助我們把注意力從思想上轉移開來,並且創造空間,它是創造意識的一種重要的方法,經由觀察我們的呼吸,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意識帶到我們此刻所處的環境中來。
總而言之,提高心靈的智慧,並不是我們要懂得很多的道理,相反,我們要放下我們懂的很多道理,讓那個真正的我,也就是我們的意識,覺醒過來,這,就是心靈的智慧。
-
5 # is白凃
首先得先學會禮儀,有了禮儀之後才會有更多和外界打交道的機會 ,每一個公共場合都學會多聽少說但是保留一定意見,有了一定的意見也不要輕易表漏出來 ,多看點懸疑推理片 有助於大腦運轉思考,當然還得多看書了 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 多看書還是對智慧這東西有好處的
-
6 # 偷偷滴進村打槍滴不要
大學說知止而後有定,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佛門講戒定慧,就是這個道理
-
7 # 海底浪濤
一年前在人生最為困頓的時期為了這個問題,我也苦惱了好長時間。多年以來每年閱讀的書籍非常的多,但是內心期望的心靈智慧方面的增長卻非常的少,而真正能夠在實際生活中起到指導作用的那就更別提了。一番沉心思索追根溯源之後,對這個問題,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分幾點闡述一下,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探討。
首先考慮的是,智慧究竟是什麼?個人現階段的理解是思維行事能夠順乎自然。稍微解釋一下,這個順乎自然應該從天道人道向前看從未來時空往回朔才能得到的。簡單講,即使現在看起來多麼不合理,只要符合天道,也是順乎自然的。
其二,要釐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現代人有許多觀點是在錯誤理解古先賢觀點加之生搬硬套西方體系而成的,譬如該不該有自信的問題,自信觀易使內心往往自我膨脹,這種影響是絲絲入微的,中國自古只提倡自律、自省、自反,真的是今人智慧長於古人嗎?大家可以藉機思考一下,這裡就不展開細說了。
其三,智慧是植根於生活,植根於人生經歷,無所謂增長不增長,而更多的在於自己內心的悟。畢竟未來永遠是未知和充滿變數的,言行舉止是否順乎自然只有未來才能有一定階段性的評價,但我們可以從古往今來的許多記載中得到啟示。所以如何悟屬於自己的智慧,可以是一句話,一件事,一本書,甚至是一個自然景觀,它的載體可以千千萬,只在於你的自我積累和自醒。
其四,中國的古賢教化是崇尚自悟的,很多傳世經典都是隻有結語,加之歷史上多次出現的文化斷裂,史料焚禁導致的文化缺失,使得古籍難懂,學習起來難度很高。而用現代人的知識去解讀古人智慧,那實在差太多了,也因此引申出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其五,迴歸問題,如何增長自己對順乎自然的認識更為關鍵,這種悟,會融入你的言行舉止,才是真正能夠伴隨我們終身的智慧。而書籍無疑是這方面最好的助力,私以為書店最有價值的書只有一部《易經》,而《資治通鑑》、《史記》次之。《易》非常人可得,《資》和《史》佐之,如讀史已有所得,《易》可略。
當然,第四點我已經講過了,很多古代經典記錄的都是結語,從這三部書展開的話,那將是中華文化的龐大體系,個人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讀懂易經之一二,心滿意足矣。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
第一,不抱怨不批評不指責別人。抱怨和指責都是不良情緒,這種負面情緒還會傳染。
第二,知道調動自己的積極情緒,讓好的情緒伴隨每天的生活工作。
第三,包容和寬容 心胸寬廣又一個寬容包容的心。
第四,交流溝通時以坦誠的心態來對待,真誠又有禮貌。
第五,多讚美別人 ,發自內心的那種。看到別人優點的人,才會進步。
第六,每天都給自己一個微笑,告訴自己是最棒的。
第七,聆聽別人的說話,仔細聽別人說什麼,多聽多看,才會明白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第八,敢做敢承擔有責任感。能正視自己的優點或是不足。
高情商的人在處理事情時總能做出最優的選擇,這也是一種智慧,也是可以學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