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迦曼的靈魂書房

    鄧稼先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是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奠基者,他為新中國核武事業默默付出了一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鄧稼先先生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女兒鄧志典與兒子鄧志平。鄧志典出生於1954年,長大後前往內蒙古建設兵團插隊,後來回到北京後參加了高考,後來還留學美國,生活低調。鄧稼先的兒子鄧志平,生於195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加工專業。現在是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一直從事於教材編寫及教學工作。

    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他在求學的同時,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抗戰勝利時,鄧稼先也如願的取得了畢業證書。二十二歲時,鄧稼先被聘為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工作三年後,他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

    1948年,鄧稼先鄧進入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成績突出,他兩年內便修滿學分並透過博士論文答辯。二十六歲的鄧稼先,獲得了博士學位。面對國外優厚的待遇和導師的挽留,鄧稼先選擇了報效祖國。

    1958年,中央決定發展原子彈事業,鄧稼先義無反顧的參加了這項秘密工作。他遠赴西北,隱姓埋名投身核武器的機密研究。在此後的五年時間裡,鄧稼先帶領技術人員克服各種困難,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於迎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兩年零八個月後,氫彈也爆炸成功。同樣的事情,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蘇聯用了六年零三個月。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場景)

    鄧稼先創造了中國奇蹟,成為中國的兩彈元勳。後來人們才得知,在1979年的某天,在原子彈的一次航投試驗中,因降落傘故障而導致原子彈被摔裂。鄧稼先非常清楚其中的危險性,他拒絕了年輕人拆裝檢查彈體的要求。

    他親自動手拆裝,仔細檢查碎片並查詢原因,正是因為這次檢查,鄧稼先不幸遭受到嚴重的核輻射,在其小便中檢測到有放射性物質,骨髓中也侵入了放射物,鄧稼先因此患上了癌症。但鄧稼先並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回到核試驗基地繼續工作。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全身大流血,搶救無效死在了許鹿希的懷裡,享年62歲。死前他對妻子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臨終前,鄧稼先先生關心的仍是我國的國防尖端武器事業,他的一句“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成了他的臨終遺言。

    有一種愛情叫堅守

    許鹿希出生書香門第,父親許德珩是知名學者,更是九三學社的創始人,和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是幾十年的老朋友。鄧稼先和許鹿希可謂是青梅竹馬了,而鄧稼先在北京大學做助教的時候,還給她上過課了。

    1953年,鄧稼先和許鹿希結婚,兩人是門當戶對,過得也恩恩愛愛,又有了一雙兒女,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1958年,經錢三強的推薦,鄧稼先帶領團隊從事原子核研究,屬於國家機密,給家人也不能說。他告訴妻子工作調動了,但是工作內容和地方都不能說。他和妻子說到了多年前北平淪陷,看著日軍肆無忌憚欺辱百姓時自己的憤怒,然後說到: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

    就這樣,鄧稼先離開了家。許鹿希只知道他去幹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知道鄧稼先在做什麼。不過他信任自己的丈夫,所以也不多問,只是選擇了默默守候,就這樣她一個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帶著一雙兒女,還要服侍生病的公婆,日子過得辛苦又忙碌,但她毫無怨言,這一過就是28年。中途鄧稼先也偶爾會回來看看,但是都有汽車和警衛跟著。鄧稼先來去匆匆,和妻子許鹿希是聚少離多,家裡就像沒這個人一樣。

    鄧稼先走後,許鹿希選擇繼續守候這份愛情,她先後出版了三本鄧稼先的傳記,還把他不保密的科學著作,彙集成了《鄧稼先文集》,這些都是丈夫的心血。

    他們的愛情讓我們知道人世間有一種愛情叫:默默堅守。

    女兒鄧志典

    (低調的鄧志典,我只找到了這張家庭合影)

    1954年女兒鄧志典出生,她早年和普通家的孩子並無不同,讀書上學後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在鄉間奉獻自己的青春。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經常不能回家照顧子女,女兒鄧志典自小就養成了獨立的習慣,在還不到15歲的時候,她就獨自去內蒙古建設兵團,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廠當工人。四年後,作為最後一批迴城的子女,鄧志典回到北京,在一家皮件廠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人。1977年高考恢復,鄧志典參加了高考。

    在大學裡讀了幾年後,鄧志典決定去美國讀研究生。在出國前夕,鄧稼先曾用《走向深淵》給女兒上了一課,教育她不要像電影裡的女特務一樣,因為貪圖享受而被情報機關利用。鄧志典並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聽說她在美讀研期間,生活十分簡樸(衣服都是從國內帶的),從不向別人顯擺自己的父親。她為人異常低調,外界很少知道她的生活細節。

    兒子鄧志平

    兒子鄧志平沒有與父親一樣進行物理研究,而是選擇學習了機械加工專業,並於1992年6月畢業於重慶大學。畢業後擔任了《現代製造工程》雜誌編委,併成為四川省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他曾參與出版過《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及加工程式設計》等書籍,屬於機械製造業裡頂尖的人才。

    雖然鄧稼先忙於科學,更是在戈壁灘秘密研究28年,很少顧及到這了兒子,但兒子還是在母親許鹿希的教育下和父親的影響下,還是成才了。鄧志平說過,他在父親身上看到了老一輩知識分子的執著,這或許就是讓他前進的動力。

    鄧稼先先生是偉大的,為了祖國他不惜獻出生命,他勇於獻身祖國的精神,就是我們堅強的民族脊樑。許鹿希女士也是偉大的,為了愛情堅守一生。讓我們記住這對偉大的夫妻和他們默默無聞的孩子們。祖國因為有你們這樣的兒女而更加繁榮昌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生態農業還要不要堅持?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