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傅民強國
-
2 # 地理有意思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屬於典型的地理氣象學與地勢地貌就可解答的範圍,非洲東南部之所以不能形成熱帶雨林,原因是逐漸遠離赤道,以及受馬達加斯加島中部高原阻擋。
首先看一下典型的熱帶雨林分佈,地球上只要是赤道經過的大陸區域,都是熱帶雨林,比如非洲剛果熱帶雨林、南美亞馬遜熱帶雨林、東南亞印尼熱帶雨林。這是因為赤道經過區域是地球上距離太陽最近的地區,受太陽直射時間長溫度高,將雨量充沛,兩者結合便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問題描述中提到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確實也是熱帶雨林氣候,但形成原因與赤道熱帶雨林有區別,馬達加斯加東部的降雨更多是受印度洋東南季風暖流影響。來自印度洋的暖流向西在經過馬達加斯加時,受島上中部高原影響,降雨雲層翻越不過去,所以全部降在了島東部,全島也只有東部小部分割槽域是熱帶雨林。
馬達加斯加中部高原從南至北貫穿全島,總長度有130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可以說是島西部以及非洲東南部雨帶的天然屏障。雖然非洲東南部降雨量也不錯,年平均降雨量是700毫米左右,但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的年平均降雨量是2000-3800毫米,是非洲東南部的4--5倍,所以非洲東南部不是熱帶雨林。
-
3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氣候是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一個區域的氣候狀況會很大程度決定該區域的植被、土壤以及水文情況。全球熱帶地區總共有四種氣候型別,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其中熱帶雨林氣候是所有氣候型別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氣候型別,年降水量可以達到2000毫米以上,我們知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就是屬於溼潤地區了。非洲熱帶稀樹草原
熱帶雨林氣候的年降水量是極為驚人的,而且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各月分佈較為均勻,從而就形成了“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徵。熱帶雨林氣候分佈區域的自然環境我們可以理解為就是終年高溫,十分潮溼悶熱,降水豐富,很像是桑拿房的環境,十分適宜熱帶雨林的生長。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有兩類,第一類就是全球的赤道附近地區,由於常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降水豐富,比如南美洲亞馬孫平原地區、亞洲馬來群島地區和非洲剛果盆地地區都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分佈區。
第二類就是如南美洲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地區、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地區和北美洲中美地峽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的緯度大約在10°至20°左右,這一緯度範圍的區域,從氣壓帶風帶的角度來看,常年受到信風帶的控制,北半球盛行東北信風,南半球盛行東南信風,當信風從海洋帶來水汽碰到陸地的阻擋抬升,就會形成地形雨,從而產生降水,而信風常年不停,那麼降水也常年不停,加上沿岸地區多有暖流的影響,帶來增溫增溼的效果。因此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徵也表現為“終年高溫多雨”,也就產生了熱帶雨林氣候。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非洲的東南部沿海地區,也就是緯度在南緯10°至20°左右的東部沿海地區,這一地區也有東南信風的控制。但是,這一地區往東並不是面對廣闊的大洋,東南信風在到達這裡之前,先會經過南北走向的馬達加斯加島,島上山脈對於東南信風起到了很好的阻擋作用,在島嶼東部產生大量降水,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而翻過島上山脈後,在馬達加斯加島的西側,由於地處背風坡,降水偏少,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此時空氣相對乾燥,就算經過了莫三比克海峽,也不能在非洲大陸東南部沿海形成豐富的降水了,由於降水的偏少,這裡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回覆列表
赤道橫穿非洲,由於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氣溫較低,空氣對流運動較弱,降水較少,不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而是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非洲的氣候型別由赤道向兩極依次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在東部有還高山高原氣候。
非洲西岸幾內亞灣內側的熱帶雨林是受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溼,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東非高原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由於海拔高,氣溫相對較低,上升氣流微弱,降水相對較少,從而形成氣候涼爽,降水較少的熱帶草原氣候。
索馬利亞半島沿海,夏季盛行西南離岸風,較為乾燥,冬季盛行東北風,氣流依然較為乾燥,全年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所以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非洲東部的乞力馬扎羅山,海拔高,阻擋了印度洋上潮溼的季風進入內陸,山地垂直帶譜複雜,由山腳向上到山頂,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到冰原氣候。乞力馬扎羅山,可在赤道上欣賞到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