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踐設者

    從一個跟本行業毫無相關的人士變成有點基礎的設計小白,如果我們沒有前期學習的鋪墊,沒有前面的爭取,我們不可能有進入本行業門檻的機會。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有了進一步談論“設計思維”的可能。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在沒有進入一個行業前,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思維都很空泛,什麼都敢想,但就是缺少了實際。只有在正式從事某個職業後,我們才有了“根”。這是一個前提。

    創意?“創新”?相信會有人不約而同地將這幾個字說出來。這...這...這...這現實嗎?

    我想說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認知過程,老闆對你如此,你對這個職業同樣是這樣。最終設計出一個讓大家都驚奇的產品是我們終極的目標,但在這之前,“設計小白”們就必須任勞任怨地接受上級師傅們的任務,一步一步地將它們完成並從中積累經驗爭取他們的信任。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具體了行業的操作經驗,我們才會有信心。這個信心很重要,因為有了它,我們的思維才會飛躍,再加上對行業標準和準則的熟悉,“設計思維”再能為創新或者創意提供支援。

    熟能生巧,這道理很簡單,但用在現實很殘酷,努力吧,小白們!

  • 2 # 小A說職場

    設計思維的培養過程很漫長,不是短期就可以形成的。掌握下面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培養優秀的設計思維。

    1、多學習,多思考、多交流。培養設計思維需要養成設計習慣,思考習慣,交流習慣。多學習,知識面廣,有助於開發你的廣域思維,增加思維廣度,知識面窄,會影響你的設計思路,方向。多思考,有助於你的思維發散與深化,加強設計思維能力,好設計,百思得一解,經典不過時。 多交流,你設計一個蘋果,我設計一個蘋果,咱倆設計思路,方式,效果,肯定會不一樣,交流一下,你多一個思路,我多一個方式,增加設計思維厚度。

    2、平時多做練習,設計是個腦力勞動者,要想關鍵時候不苦悶,有創意,平時要多練習。如果我來設計,我會怎麼做。 堅持每天練習一次。這裡給大家一個練習設計思維的方法。聯想發散練習,這個每個人都會,都能練下去,找到好的設計中心表達點,然後進行深化思考,關聯思考,文案思考,設計表達思考,產品思考。

    3、閱讀設計,大量閱讀思考經典設計,時尚設計,把握設計思路,熟練設計表達,清楚設計熱點,學習科技進步,交流設計感悟。

    4、選一個自己從事設計領域的目標,比如建築領域可以選擇一個喜歡的風格,現代派、後現代派等,這個目標一定要是自己熱愛的,如果不熱愛就不能在這條路上走很長時間。

    5、找到這個設計流派或設計領域的頂級大師,分析總結他們的設計成果,吸收磨鍊設計成果中的優秀元素,逐漸讓自己接近大師的境界,還要挖出大師作品的設計缺陷,這樣才能超越大師,從模仿到創新。

    6、用可利用的時間不斷精進有關設計的基礎知識。比如:設計作品的表現手法、製作材料、製作工藝、製作裝置、涉及人員等。

    7、還要掌握設計元素的感染力。比如:紅色有熱烈的感覺、混凝土有粗獷的感覺、絲綢有柔滑的感覺。

    8、掌握藝術的原則。比如:均衡、旋律、重複等。

    9、重視以人為本。設計的產品是給人欣賞和使用的,最終設計出讓人精神愉悅、使用便捷的產品。不斷的學習和更新自己的認知,設計思維就會更加的完善,創造更美好的產品。

  • 3 # 工作外的王嘿嘿

    既然是要培養設計思維。那我們就看一下什麼是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一是積極改變世界的信念體系;二是一套如何進行創新探索的方法論系統,包含了觸發創意的方法。 設計思維以人們生活品質的持續提高為目標,依據文化的方式與方法開展創意設計與實踐。另外設計思維的定義。作為一種思維的方式,它被普遍認為具有綜合處理能力的性質,能夠理解問題產生的背景、能夠催生洞察力及解決方法,並能夠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在當代設計和工程技術當中,以及商業活動和管理學等方面,設計思維已成為流行詞彙的一部分,它還可以更廣泛地應用於描述某種獨特的“在行動中進行創意思考”的方式,在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及訓導領域中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在這方面,它類似於系統思維,因其獨特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得到命名。在設計師和其他專業人士當中有一種潮流,他們希望透過在高等教育中引入設計思維的教學,喚起對設計思維的意識。其假設是,通過了解設計師們所用的構思方法和過程,透過理解設計師們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角度,個人和企業都將能更好地連線和激發他們的構思過程,從而達到一個更高的創新水平。期望在當今的全球經濟中創建出一種競爭優勢。

    接下來我講一下我理解的設計思維的學習方法。首先你要理解一下,設計思維並不是一種方法,它是一種思維的模式。是一種思維的方法論。既然是方法論呢,就不會存在一個完美。也肯定是存在缺陷的,用來指導設計,但並不一定非要遵從他。思維模式呢,它只是一種相對較好的理論方式。可以幫助你去設計思維。提高思維的方法。指導你提高思維。作為一個小白。你需要去閱讀別人的方法論。在方法論中提高自己。每個人寫的方法論都有他自己的一些觀點理念。你需要去辨別它們的好處和壞處。我記得應該有一本書就叫做設計思維而是設計模式。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它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可以提高你在思維模式方面的理論。學習思維模式不能重實際的,產品或者角度去出發。而是一種指導的方法。並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處理。比如思維導圖之類的工具。就可以幫你實現在思維方面的一些擴充套件。如果你看不懂設計思維,建議你將書看三到五遍,你就會理解了

  • 4 # 如是芒芒

    必須去看、去思考更多優秀的設計作品以開拓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眼光變得更為挑剔。在這個過程中不妨把自己感興趣的素材分類儲存下來。但是對於審美的提升並不僅僅限於看一些優秀的作品。

    一旦決定邁入設計的大門,從每天起床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應該充滿了對“美”、“創意”、以及“合理”的追求。合理並不意味著平庸。作為一名設計師而非純粹的藝術家,無時無刻不是親近生活、包容萬物的。他們提倡物盡其用,而非挑剔萬物、將材質分個三六九等。ID設計師認為只要物品的存在是合理的,它便存在得有價值。

    我們可以從追求身邊的美感開始。拒絕身穿遍佈褶皺的襯衫出門,拒絕全身上下有五個以上的顏色,拒絕看起來像word文件截圖的海報,拒絕沒事用PS拍扁字型……哪怕是一個總結PPT也需要考慮它的字距、字號、可讀性、配圖清晰度等等。進而還可以反思自己的學習工作流程的合理性,甚至網站或者移動app的使用者友好度。

    久而久之,追求美會成為我們性格與習慣的一部分,我們將無時無刻不擁有讓一切變得更加美觀、更加便捷、直觀、舒適的慾望。這就是設計師初步的職業素養。

    接著我們需要更加系統地培養自己的設計思維。

    首先適當的進行設計理論和設計史的學習非常重要:不論哪一門學科,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學習做基礎,就很難拋開“不專業”這個形容詞帶來的困擾,很容易感到一種侷限性。比如你想把東西做得復古一點,卻不知道古典的特徵具體體現在哪裡,你想要讓東西更加舒適,卻不明白什麼樣的要素是符合人體工學的。

    學習一門學科要先懂這門學科本身的歷史以及對專業的解讀,如此才能站在前人的積澱之上讓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簡單來說我們要明確這門學科是做什麼的,比如為什麼是動畫設計而非其他。這些設計書可以看起來:

    ———————————————————【推薦書籍】———————————————————

    《設計中的設計》

    這本書是設計師原研哉對他所理解的設計哲學的闡述,主要透過設計的案例來具體個別地解釋,從而用他的視角回答了“設計究竟是什麼”這一問題。若我們能以滿懷新鮮的眼神去觀照日常,“設計”的意義定會超越技術的層面,為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觀注入力量。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被谷歌梅姐在內的不少中外名人推薦的書,中文名《設計心理學》。書中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哲學,提醒消費者在挑選的物品,必須要方便好用,易於理解,希望設計師在注重設計美感的同時,不要忽略設計的一些必要因素,因為對於產品設計來說,安全好用永遠是競爭的關鍵。

    《由內向外看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自己對設計的理解,以及做設計的一些方法。在後半部分,主8要講述了佐藤大運營Nendo的經驗和方法,包括在設計開始之前怎樣與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而溝通對於一個成功的設計作品的重要性。作者顛覆了日本設計師一向推崇的“把東西做好了,自然會有人欣賞”的理念,而是更多的把設計作為一種商業行為,考慮到很多使用者相關的因素,值得參考。

    《中外藝術設計史》

    主編:範聖璽/陳健

    設計史裡面最薄的一本,但是不僅圖文並茂,而且重點事件一件都不落,思路清晰,兩欄式佈局便於閱讀。對於跨專業的初學者來說,先看這本可以讓你閱讀下一本史論書的興趣有增無減。

    《世界現代設計史》

    主編:王受之

    雖然書又大又厚,但是據說不少小夥伴在第一次讀的時候是把這本書當小說看的,可見思路條理、內容連貫、引人入勝。設計史還挺有意思的!

    關於史論的書有不少,挑選原則就是,看你最能看得進的書~~準備考研的同學,優先選擇該校考過的史論書籍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當然,如果我們學習工業設計就只看工業設計,學習平面設計就只看平面設計,這會導致我們的創作能力和思維非常具有侷限性。不論是建築、室內、包裝、動畫、遊戲等等,一切能夠為我們帶來靈感或者開拓視野以及想象力的東西,都是值得留意的。

    我們當然也需要學著讓自己的設計表達變得更加專業,比如流暢的邏輯分析以及清晰的視覺呈現。設計存在許多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領域,牽扯到視覺傳達、使用者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經濟學、營銷學等等。瞭解這些對思維方式的培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至少可以使你拜託盲目,找到除了“憑感覺”之外的創作依據。

    對於設計師來說,不動手的思考都是不完整的思考。

    只有看和想是不夠的。

    於是我們需要,製作。

    當我們能夠在電腦上將這件產品的設計清楚表達之後,試問自己這件產品到底好在哪裡。

    就這樣,當我們的審美以及專業知識漸漸豐滿起來,再回顧自己很久前欣賞過的作品,可能會覺得已經沒有那麼完美了。

    然後我們開始問自己,這件產品哪裡還可以再改進一些?這個時候我們再次拿起畫筆,我們想要去思考該如何讓一些東西變得更為合理、更為親切、更為美觀。我們的頭腦中不由自主地湧現出曾經收集過的好的靈感,以及可以應用到的專業知識。

    一開始我們無法肯定自己的改進是否合理,所以得去請教一些成熟的專業人士,聽聽他們的意見。然後繼續思考,畫圖,製作。

    逐漸,我們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思維方式。然後發現,自己被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靈感砸中的機率越來越高,就像玩Pokemon Go一樣來勁兒,我們時不時把好的素材和靈感裝進相應的寶貝球,然後在實踐中釋放出來。

    接著我們就需要進行真正的實踐。做一些真實的專案或者接近真實的虛擬專案。但是提升審美以及培養設計思維的道路不會停止。我們需要一直,看向比自己優秀的人,還有他們所完成的出色的作品。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在我們孤軍奮戰的時候。

    但是當我們遇到複雜問題的時候,可以試著去拆分;當我們遇到抽象寬泛的問題時,可以試著去溯源。

    嘗試著遇到任何問題時,首先依靠自己去解決,這是一種培養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方式最快的方法。

    我們當然可以去請教前輩,但是不能一上來就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原模原樣的丟給別人,在我們將問題拆分並細化成許多環後,去請教自己無法知曉的一環。我相信所有的導師還有業界前輩都只願意幫助那些帶著自己思考,明確自己目的之後再去提問的人。

    當然對於初學者,基本上問題只有兩個:製作不好,或者,想不出。

    製作不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正確的練習。

    想不出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積累和思考。

    當你真正努力過了,就會明白,原來“努力+對的方法+時間”,就是解決大部分問題的良藥。那些曾經讓自己無比痛苦過的障礙,隨著下面的這組數字解決就被掉了。

  • 5 # 設計好好

    1、多學習,多思考、多交流。培養設計思維需要養成設計習慣,思考習慣,交流習慣。

    多學習,知識面廣,有助於開發你的廣域思維,增加思維廣度,知識面窄,會影響你的設計思路,方向。多思考,有助於你的思維發散與深化,加強設計思維能力,好設計,百思得一解,經典不過時。多交流,你設計一個蘋果,我設計一個蘋果,咱倆設計思路,方式,效果,肯定會不一樣,交流一下,你多一個思路,我多一個方式,增加設計思維厚度。

    2、平時多做練習,設計是個腦力勞動者,要想關鍵時候不苦悶,有創意,平時要多練習,如果我來設計,我會怎麼做。堅持每天練習一次。這裡給大家一個練習設計思維的方法。聯想發散練習,這個每個人都會,都能練下去,找到好的設計中心表達點,然後進行深化思考,關聯思考,文案思考,設計表達思考,產品思考。

    3、閱讀設計,大量閱讀思考經典設計,時尚設計,把握設計思路,熟練設計表達,清楚設計熱點,學習科技進步,交流設計感悟。

  • 6 # 3561885036

    需要脫產學習的,你還是零基礎肯定是需要的,現在很多學校都還沒有開設專門的ui課程,現在需求蠻大的,工作蠻好找的呀,我朋友在街道口匯眾學習的,現在就業蠻好的,可以聯絡我瞭解下

  • 7 # 米田主動設計

    今年閱讀以來看過最值得推薦的觀點。方法很客觀,評價體系很客觀,與創意藝術人不同,他們應該成為策略管理人。

    而一個設計師往往最缺乏就是這種整體性思維,過於迷戀技巧帶來的快感。

    大部分成功的設計師,或許他已經早已不做具體的設計專案。但是他還是在用設計思維去做別的東西。

    如果說我們理解的具體設計師職位是點的話,那麼那群人所做的便是線,指的是相似行業的延伸;亦或者是面,指的是跨行業的延伸。

    而這本書籍傳達的資訊,其本質也是在說這麼個問題。

    設計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符號。

    符號是什麼?

    商品就是符號,人們透過消費符號完成對自我角色的定義。比如一個姑娘,她拎一個LV的包,是為了透過這個商品道具的符號意義,來傳達自己的角色。一個成功人士,住哪個地段、什麼房子,開什麼車,穿什麼衣服,就是他給自己打造的一個符號系統。這個符號系統把他的身份、角色定義出來,傳播出去。

    而作為個體,你也是符號。

    那個綠格子的包裝

    裡面談到某個案例,是廚*醬油。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怎麼處理?

    我想大家肯定是這樣處理

    先找醬油是什麼?

    放條魚和碟子表示其鮮美?

    最好能在包裝出現醬油的感覺

    無可置疑,這種方法很常規。大部分人也是這麼想和這麼做。就像上圖一樣,基本的思考套路估計也是相似。

    而作者在構思這款醬油產品時,唯一提出的概念就是“綠格子”

    為什麼?

    第一是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能見度。

    綠格子形成強烈的陳列效果,特別是作為瓶形包裝特有的45°角陳列面。因為消費者在超市是在貨架之間穿行,他們看貨架上的商品首先是從45°視角看的,而廚邦醬油瓶的包裝的側面形成一個密集陳列的綠格子陣列。這也是華與華方法——包裝設計是為了建立陳列優勢。

    第二是即刻建立品牌偏好。

    我們說超級符號能讓一個新品牌,即刻成為消費者的老朋友。熟悉親切的綠格子,讓消費者即刻覺得這是一個熟悉的、親切的品牌。

    第三是喚起食慾。

    食品包裝設計,做有食慾的設計是最重要的,什麼樣的視覺符號能激起人的食慾、刺激人的味蕾呢?餐桌布的符號就有這樣的神奇功能。

    想象下這種場景:

    妻子讓你打醬油,要廚*醬油的,你可能出門就忘了。但她再告訴你“綠格子包裝那個”,你就不會忘。傳播的關鍵在於傳,傳是口耳相傳,遞眼色傳不了多少資訊,也傳不了多少人。所以,聽覺思維才是廣告創作的關鍵。視覺傳達是要讓你設計的視覺元素能發動聽覺傳達。

    大家可能會覺得不太好看,不過它有個好處。

    能用一句話說清楚它是幹什麼?在產品推廣上,它就夠了。

    總結:

    傳播的關鍵在於傳,視覺只能播,聽覺播又傳。視覺設計成功的關鍵,也在於要做有聽覺的視覺,也就是可描述的視覺,能說出來的視覺,廚邦醬油就是典範。

    案例來自《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

  • 8 # 當代設計

    首先,平常就要多看,多研究,多問,從基礎知識慢慢了解。

    第二,可以從模仿開始,就像學畫畫一樣,一開始都是照別人的畫開始,漸漸過度到寫生。多借鑑別人的處理方式,研究它的設計思維。

    第三,就是要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多做案例,積少成多,找到自己的思維處理方式。

    所以,多聽,多看,多學,多研究,多實踐,慢慢的設計思路就來了!

  • 9 # 木梓UI設計師

    在我作為設計師的工作經歷中,會遇到了很多複雜和困難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有用的規則,這些規則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設計師的工作。

    首先,在這10條原則之上,我只想說對我來說最有幫助的習慣是不斷嘗試將簡單性放在我的選擇中,並且永遠不要停止學習並發現最適合我的新想法。

    但是現在這裡是我設計思維中的十條黃金法則:

    1)謙虛

    不要認為自己是個天才。這是第一個要避免的大錯誤。把你的自我放在一邊,讓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參與其中。聆聽其他人的意見,與你的意見進行比較,並獲得新的和不同的解決方案。

    2)相互信任和尊重

    花點時間瞭解你正在與之合作的團隊及其行為。請注意,整個團隊為工作帶來了獨特的技能。這是建立良好工作關係並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堅實基礎的良好開端。這是推動團隊取得令人敬畏成果的最重要規則之一。

    圖片來自dribbble(KaiDi)

    3)使用者優先

    用同理心思考它是非常重要的。設計過程中的良好使用者體驗使使用者能夠充分利用產品,提高客戶滿意度。重要的是要理解並牢記UX設計始終關注客戶的情緒以及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抓住執行積極和令人印象深刻的UX設計體驗的基本方面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在開始使用UI之前,構建一個包含許多正確策略(如研究,資訊架構,分析資料和視覺化設計)的良好UX基礎架構會更好。最終目標應始終是幫助人們享受愉快的使用者體驗。

    4)打破挑戰

    透過許多小任務,可以輕鬆分析和定義每個問題的關鍵設計元素。這將有助於提出一種最有效且最可靠的設計解決方案。在你確切知道設計的外觀之前,切勿開始設計。考慮到這一過程,最終設計始終非常接近原始想法。

    5)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

    有時候喝一杯咖啡然後出去散散步是非常好的。在辦公桌後面停留太多並不總是很有效率。將注意力從複雜的環境中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是一種很好的做法,並試圖消除思路中的混亂。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時間,以獲得一些新鮮空氣,讓你的頭腦清醒。一個混亂的頭腦會對你的選擇產生負面影響,並會帶來糟糕的結果。

    6)不斷重新考慮設計

    7)永遠不要害怕丟棄設計思路和重構新的解決方案

    靈活的思維將有助於實現重構和重新設計過程。在建立新產品的整個過程中,很容易遇到以前不存在的任務。透過牢記整體功能,重新考慮和重構整個結構(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每次向專案新增新任務時都應該這樣做。透過這樣做,可以更容易地用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一次解決新舊問題。因此,更改可以將想法轉化為可以建立更好,更簡單的使用者體驗的解決方案。

    8)好的設計是自我解釋的

    每個設計師都應該記住,不需要解釋好的設計。有時,最佳和更直觀的使用者體驗具有簡單的設計解決方案。使用者應該本能地知道如何與產品進行互動。因此,在設計前,必須牢記這一概念。

    9)要有創新精神

    通常,第一種解決方案並不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允許工作中不停發現並迭代你的設計。即使在第一次無法創造顛覆性的體驗。多個設計草圖可以相互迭代或合併,以建立最終解決方案,更好地實現專案的最終目標。

    10)少即是多

    保持儘可能簡單是最難應用的行為模式,極簡的設計往往令人印象深刻。

    每個設計師都應該擁有自己的一套黃金法則,以形成良好的產品設計基礎。這肯定有助於更好地處理決策並找到正確的方法。

  • 10 # 設計師一種修煉

    PS一個軟體撐起了好多個行業,

    平面廣告

    影視後期

    產品精修

    人像精修

    UI設計

    遊戲原畫

    多媒體運營等專業。

    用PS的在這些個行業裡面,哪怕是新手進去每個4——5千元是沒人去幹的。稍微高階一些的設計師或者修圖師工資輕鬆上萬。

  • 11 # 姓氏文化普及

    設計師如何培養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意識形態”強調親身實踐、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方法解決問題,並達到設計創新,進而實現差異化、增強競爭力。設計思維方便、無障礙的本質賦予了其很強的擴充套件性。過去那些不肯轉變觀念的公司現在也有了自己的設計指導規範。

    設計思維發展史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設計思維才剛剛興起。實際上,人們對設計思維的運用已有年頭:紀念碑、橋樑、汽車、地鐵系統等都是其產物。縱觀歷史,優秀的設計師早透過以人為本(human-centric)的創造性設計過程來締造寓意深刻、富有感染力的設計方案。

    早在20世紀初夫妻檔設計師 Charls 與 Ray Eames 在設計 “埃姆斯椅” 之前就堅持 “在做中學”,挖掘了椅子背後的大量需求和限制條件;這款椅子在70年後的今天,依然被投入生產製造。20世紀60年代,服裝設計師 Jean Muir 有 一個很著名的設計策略 “常識論(’common sense’ approach)”,非常重視自己設計出來的衣服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子。這幾位設計師都是當時的創新先驅。他們的設計方法論也被看做是早期的設計思維——深入瞭解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未被滿足的需求。紐約州商業部標識 “ I LOVE NY ” 的設計師 Milton Glaser 也對設計思維做了很好的闡釋:“ 我們一直都在思考,但並沒有真正領悟(什麼是使用者真正需要的)… 是關注(attention)這一行為本身讓我們真正瞭解了使用者的需求本質、對使用者需求有了充分認識。”

    儘管早期就有了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產物,但設計在商界的地位並不高。往往事後才被人想起,也僅僅是一種提高美感的潤色手段。所以很多公司根本就沒有滿足顧客的真實需求。因此,有些公司將設計師的角色從受限的的產品開發後端前置到了產品設計之初。以人為本的設計方法(human-centric approach)也讓他們獨樹一幟:其設計產物不但滿足了使用者需求,也成功盈利。

    大公司在落實以人為本前,需要一套標準化機制。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就是一套用創造性設計流程解決傳統商業問題的規範化框架。

    20世紀 Roger Martin 和 IDEO 設計師 David Kelly & Tim Brown 共同提出了設計思維,將醞釀多年的設計方法和思想概括成了一個統一的說法。

    設計思維是什麼?——設計思維的定義

    設計思維是一個流程化的意識形態(Design thinking is an ideology supported by an accompanying process.)。要徹底理解這一概念,先要弄清楚 “設計思維意識形態” 和 “設計思維過程” 。

    定義:“設計思維意識形態”強調親身實踐、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方法解決問題,並達到設計創新,進而實現差異化、增強競爭力。這種 “親身實踐” 的、“以使用者為中心” 的方法由 “設計思維過程” 決定。設計思維過程有6個鮮明的環節,接下來會一一詳述。

    設計思維如何進行?——設計思維的過程

    設計思維整體上遵循著 1) 理解(understand),2) 探索(explore), 3) 實現(materialize) 的環狀流程。具體可細分為6個階段:與使用者產生共鳴(empathize),定義問題(define),形成概念(ideate),繪製原型(prototype),測試(test),實施(implement)。

    與使用者產生共鳴(即帶著同理心去理解使用者):開展使用者調研,瞭解使用者的行為、語言、思想、和感受。

    假設你的目標是改善新使用者的登機體驗。那麼在這一階段你需要和真實的使用者對話,觀察他們做了什麼、如何進行思考、以及想要什麼,同時思考 “是什麼激勵著使用者或阻礙著使用者”、“使用者在哪兒受到了挫折”。其目的是收集儘可能多的資訊,力求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真正理解他們。

    定義問題:根據調研結果,觀察使用者有哪些痛點(pain point)。明確使用者需求後,羅列出最佳化點。

    該階段以上一階段為基礎,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使用者。還以登機體驗為例。根據之前的調研結果,我們可以總結出乘客當前的體驗概況;思考不同乘客之間是否存在相同痛點;找出乘客未被滿足的需求。

    形成概念:針對使用者未被滿足的需求,腦暴一系列瘋狂的想法和創意。參與者可以自由發揮、天馬行空一番;這一階段,點子的數量重於質量。

    最好整個團隊一起參與,簡要描述下各個想法。然後成員之間觀念互換,將好的點子相互融合、修正,形成一套全員認可的解決方案。

    繪製原型:將概念方案製作成真實、可感觸的原型。其目的是分辨方案中哪些內容有效,哪些無效。同時,依據原型的反饋資訊權衡我們的解決方案應該更具影響力還是可行性。

    測試:帶著你的原型走進使用者、獲取使用者的反饋。同時思考 “這個設計方案有沒有解決使用者痛點、滿足使用者需求?有沒有讓使用者感覺更好、思路更清晰、任務執行更順暢?”

    實施:將你的設計願景開發上線。確保它能為終端使用者帶來生活品質的真正改善。

    這是設計思維最重要的一環,也最容易被忽略。Don Norman 說過:“我們需要做更多的設計。” 設計思維不是變戲法,空有理論而不實踐是沒用的。同時記住 Milton Glaser 的教誨:“創新設計是最難的。因為 ‘創新’ 是一個動詞,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我們要先在頭腦裡產生一個點子,然後將它實現。通常這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但如果你掌握到了其中的真諦,你的工作就被賦予了價值和意義。

    為什麼要遵循設計思維?——設計思維的優勢

    為什麼要學習和使用設計思維?其理由很多。透過歸納,我們發現設計思維的優勢在於:

    從使用者資料著手,堅持以使用者為中心;注重真實非虛擬的使用者需求;並在真實的使用者群中進行測試。

    發揮集體專家的智慧,建立集體語言,尊重每位參與者的建議。

    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鼓勵創新。

    Jakob Nielsen 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偉大的設計解決的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它必將失敗。”

    靈活性——設計思維可適時調整

    初次接觸設計思維,你會覺得它複雜深奧。但要告訴大家的是,設計思維的6個階段不必生搬硬套,非按順序操作。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指導思想,在需要時運用即可。要學會做主廚,而不是打雜的廚子:產品設計流程就像烹飪食譜,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稍作調整。

    這6個階段是可迭代、可迴圈的,與純線型設計過程(詳見圖2)完全相反。在完成最初的原型後,我們常常會再次回到 “理解” 的前兩個階段,與使用者進一步產生共鳴、深入定義問題。只有產出好的點子、繪製出完整的原型,你才能真正表達出你的設計理念。也能在設計之初就準確評估方案的有效性。基於這一點,再次進行使用者調研很有價值。在決策前理清:使用者的哪些資訊未被瞭解到,原型中的哪些用例未被調研到。

    每一個階段也皆可重複操作。我們常常會在其中一個環節裡多次反覆,達到這一階段的目的再繼續下一個階段。舉例說明,由於不同的參與者背景不同、專長各異,“定義問題”時會產生很多解決方法。這一階段需要全部參與者集思廣益,花費的時間普遍較長。如果大家無法達成一致,就有必要多重複幾次 “定義問題” 。每個階段的產出都應當足夠合理,以作為餘下階段的指導原則,同時不要偏離我們的關注點。

    可擴充套件性——設計思維的“雄心壯志”

    設計思維方便、無障礙的本質賦予了其很強的擴充套件性。過去那些不肯轉變觀念的公司現在也有了自己的設計指導規範。設計思維不僅適用於傳統的產品設計等領域,也適用於社會、環境和經濟領域等的問題解決。設計思維簡單易懂,可被廣泛應用;但如果“問題”定義得不準確,整個設計過程將會十分棘手。設計思維既可以用於最佳化小的功能點,如搜尋功能;也可以用來制定重大變革性方案,如為教師設計職業發展階梯,以留住更多教育人才。

    身處 “體驗” 的時代,我們感受著多種多樣的服務和產品,心理預期也越來越高。隨著資訊和科技的不斷髮展,體驗會日趨複雜;每一次科技的進步也都會帶來新的需求挑戰。設計思維雖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創造了更多機遇、促就了更多創新。

  • 12 # 主材設計師

    關於這個問題,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

    提高知識水平,培養美學的鑑定能力。 想要做出一件優秀的平面設計作品,就必須有一個高的審美水準,如果連一件作品的好壞都無法品論,又如何做出優秀的作品,更別說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設計師是需要有廣闊視野的,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不僅要有濃厚的文化知識,也要具備現代社會的時尚元素。多看優秀的作品可以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自身的審美水準。我們在看別人作品的同時,要觀察設計師是怎樣利用字型排印、視覺藝術、版面等方面的專業技巧,來達成創作計劃的目的;也要分析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什麼可取之處,是不是自己可以借鑑。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不斷的欣賞與分析的過程中,逐步豐富自己對文字排版、圖形組合、色彩搭配的技術知識,提高對美學的鑑定能力。在欣賞優秀作品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的不只是平面設計作品,還可以看攝影、建築、動畫等其他方面的作品。跨專業選擇優秀的作品欣賞,全面的解讀這些作品,能充實我們的心靈,激發我們的思維想象,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靈感。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裡面選一位英雄過一輩子,你會選擇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