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希望的田野147

    符合國人審美與當時士大夫階層的追求,狂放瀟灑自由不羈。三國末年魏晉交替,爾後八王之亂,其間動盪不止,人人自危。更有何晏,以散放浪,是一個時代的瘋狂。現實的太多無奈和壓抑喧洩於此種種,而掌握輿論和潮流的恰恰是士大夫階層,訴之天下自貫行甚,奉若經典流於後世,潛默之間國人欣然。王義之又唯冠其中,至今無出其右者,所以備受推崇。

  • 2 # 好爺72282589

    首先更正一下對書法認識,它不像宣傳動不動書法家呀這個家那個家那麼唬人,其實只要懂得其中道理,不用臨帖也可以。用英語來說就是個goodlooking,應看做常態化。那可是“書法家”呀,同樣那可是“馬拉松”呀,馬拉松又怎樣?常態化,競爭平常心,心境問題。

  • 3 # 小濤咖啡

    王義之的書法早有定論,其最著名的是《蘭亭序》據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有書聖之稱。越老功力越純,亦是他本人在這方面的天賦所賜,和對書法的從小熱愛,勤奮的結果。

  • 4 # 度道書法

    第一,王羲之所在的晉朝,在歷史的時間比較早。

    第二,歷代皇帝的推崇。尤其以唐太宗李世民,乾隆帝弘曆為首。要求文人士大夫都要臨摹王羲之。

    第三,晉朝以後的歷朝歷代著名書法家,無不從王羲之學起。

    第四,王羲之的書法風格,雅俗共賞。

  • 5 # 大國學書

    美的東西,大眾嚮往,往往只可意會,特別是普通沒有作系統深入研究的人,說不一二三來。當然不乏標新立異的人,遲早會被埋沒於灰燼中。

  • 6 # 傳習書道

    首先,王羲之的行書開創了新的風格,重在創新,代表作蘭亭序。其次,古代帝王對王羲之書法的推崇,國人的審美因此一脈相承。其次,王羲之的綜合情況符合中庸之道

  • 7 # 白先生如是說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東晉琅琊人(今山東臨沂),後居會稽山,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因書法驚世絕緣倫,世人尊之為“書聖”。

    王羲之的書法為何受人推崇?

    這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

    第一、時勢造就英雄,英雄無愧時代。

    ,時代的風尚、書壇的風氣,站在風口王羲之成了當時的時代代表。

    第二、創造出了行草書體與新的書風。王羲之初師衛夫人,後於其父處見前人名貼,改變初學,又渡江北上,研習李斯、蔡邕、鍾繇書法名家之作品,最愛蔡邕、張芝,博眾家之長,錘鍊自我書風。在前人基礎上大膽創新。

    第三、《蘭亭集續》驚世駭俗,書風的明顯特徵用筆精到細膩且結構多變。前人的《平復貼》、《急就章》走古樸風格,《蘭亭序》一改前人書風,將古樸自然之風引向技藝嫻熟而又不失錘鍊之後的積澱。拙中見美,美藏於拙。

    第四、《蘭亭集續》受書界巨擘推崇。

    “王羲之平生得意書也”——黃庭堅

    “章法為古今第一”——董其昌

    唐太宗更是珍愛有加,稱其“點曳之功,裁成這妙”。傳說唐太宗死後,將《蘭亭集續》陪葬。埋入昭陵,後世所傳皆非原本。

    如此厚遇,書壇無出其右之人。

  • 8 # 吳言心旅

    我還在讀書的時候,老師講了一個關於王羲之的故事,印象極其深刻,不僅僅是入腦三分。

    王羲之,是中國東晉書法家、政治家、軍事家,特別是書法方面的造詣極深,無人能比,因此世人皆稱之為“書聖”;歷代書法史上,他與其兒子王獻之被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自小從師他的叔父學習書法,後來又師從衛夫人,一開始都是透過臨摹漢魏以來的各大名家的書法,楷書學習鍾繇的字型,草書學習張芝的字型,整天學得很入神,加上他天生聰穎,學得越來越好,隸、草、楷、行各種字型也是寫得越來越出神入化。

    因為白天寫得太入迷,以致於晚上睡覺做夢時手都停不下來,經常比比劃劃,夢中書寫,也就難免有時會比劃到枕邊人身上。

    有一天,他的夫人郗浚忍不住報怨說:人各有體,何必以他人之體為體?

    沒想到,夫人一句無心之言,點醒了王羲之的有意之心,是啊,整天學習別人的,為什麼不創造自己獨有的字型呢?

    於是,王羲之經過不斷地研究和實踐,在結合諸體、博取眾長後,將各種字型融於一爐,擺脫了漢魏各大名家的筆風,形成了獨家風格,並自創了行草這種字型。這應該就是青出藍而勝於藍的最好例子吧。

    王羲之字型的獨家特點是結構嚴謹、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開放俊明、遒美健秀,如行雲流水般,影響極其深遠。

    後人評價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李志敏的高度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更突出了王羲之的書法無人能及的特點和精神。

    這就是王羲之的書法自古自今無人超越、受人推崇的原因所在。

  • 9 # 胡勇書法工作室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被後世推崇為書聖。那麼,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究竟“聖”在哪裡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他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現在:

    1、忠君愛國。《世說新語》記載:“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在國家處於危難當頭,王羲之能放棄閒淡之心,以國家社稷為重,這是何等境界。王羲之在受到奸人讒害,迫不得已辭官後,於父母墓前發誓說:“羲之敢告二尊之靈。羲之不天,夙遭閔凶,不蒙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遂因人乏,蒙國寵榮。進無忠孝之節,退違推賢之義,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常恐死亡無日,憂及宗祀,豈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嘆,若墜深谷。止足之分,定之於今。謹以今月吉辰肆筵設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冒苟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皦日!”在受到奸人讒害之時,王羲之沒有退縮,而是大義凜然,即使是死,也不會改變他的報國之心。充分體現了王羲之的忠君愛國思想和情懷。這就是王羲之的忠君愛國之處。

    2、仁義。王羲之無論在朝中為官,還是出使外任,都能親理政務,勤求民隱,對種種弊政深切痛恨。在護軍將軍任上,他深入調查,力欲糾治營中弊端,釋出《臨護軍教》,提出“公役均平”。在會稽內史任上,他針對吏治與賦役黑暗,努力推行慎選吏與均平賦役之策。在連年大旱、民生困頓之際,不等朝廷下令,果斷開倉賑災,救民於危難。史書贊王羲之“清貴有鑑裁”。這正是王羲之的仁義之處。

    3、孝道。據史書記載,王羲之在臨川任職期間,一直將老母親帶在身邊,悉心照料,直到母親去世,盡到了一個為人子應盡的孝道。關於王羲之忠孝、仁義的事蹟,史書有很多記載。以上所舉,就足以說明,王羲之是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二、他是一個學養深厚的人。

    王羲之的學養,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透過他發奮學習,慢慢修煉而成的。

    史料記載:“晉王羲之,……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中,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夫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到,王羲之從小就十分用功。

    《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時太尉郗鑑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鑑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鹹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鑑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這則典故同樣告訴我們,王羲之是一個多麼勤奮的人。這是他的這種勤奮,才造就了他卓越的成就。從他傳世的詩文,特別是《蘭亭序》,這篇文辭優美、思想深刻、情感飽滿的文章,更能證明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學養深厚的人。試想,一個沒有學養的人,又如何能寫出這麼優秀、被後世奉為千古絕唱的好文章?。

    三、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王羲之深受儒道思想影響。在政治上,他“忠君愛國”、“政以道勝寬和為本”、“與民安樂”體現了儒家經邦濟世的思想。在精神上,他“寄情山水”、“親近自然”體現了道玄清靜無為的思想。這雙重思想構成了王羲之思想的深刻性和複雜性。這在舉世矚目的《蘭亭序》中,就可窺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王羲之觀照自然風物,並不囿於自然地表層景象,而是注意捕捉自然大化的執行規律,並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進行透視,且同人的命運聯絡在一起,這就把自然昇華到道的高度,從而也使他的“澄懷觀道”“超以象外”思想得到了淨化。

    王羲之思想的最大特點,就是調和了儒道,從而形成了自己獨具的思想特色。

    四、他是一個富於創造精神的人

    王羲之的主要成就,當然還在於他的書法。他的書法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轉益多師。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從這段話,我們得知,王羲之一生得到過許多老師的教導。正是由於他有向這麼多老師學習的經歷,所以對他後來的書法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創造新體。王羲之的書法成就,是從當時要求的簡略出發,博採眾長,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樸質書風,損益變化了原來真、草的隸意而完成了流美靜逸的今體——行草書。對於他的行草書,後人評價說:“遒媚勁健,千變萬化,純出自然。”

    3、倡導“書意”說。王羲之在《自論書》中說:“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這裡,王羲之第一次提出了“書意”這個概念。所謂“書意”即書法的精神意蘊。王羲之認為,書法可以用來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王羲之“寫意書法”說的提出,將書法推向了精神境界的層面,書法從此由實用走向藝術。王羲之是“晉尚韻”書風的重要發揮者。

    4、將中庸之道融合到書法當中。王羲之是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自然清淨”的踐行者。他最大的成就在於,將“中庸”和“自然”之道融合、滲透到書法當中。將書法又一次推向哲學的層面。他的書法“不激不利,而風規自遠。”“思慮通審,志氣和平”,就是明證。

    5、對後世影響。王羲之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孫過庭說:“但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為宗匠,取立指歸。”羊欣說:“博精群法,古今莫二。”張懷瓘說:“在千百年間得其妙者,不越此數十人。各能聲飛萬里,榮耀百代,惟逸少筆跡遒潤,獨擅一家之美,天質自然,丰神蓋代。”李世民更給予很高的評價:“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等等。由此可見,王羲之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可以想見的。從千百年來人們競相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狀況看,如果沒有相當大的影響,王體是不可能一統整個書壇的,更不可能成為傳統意義上的主流書法。

    綜上所述,王羲之是一個真正德藝雙馨的人,是個真正受萬世敬仰的人。在道德淪喪、價值觀念扭曲的當下,倡導全面、深層次學習王羲之,尤顯意義重大。我們不光要學王羲之的書法,更要學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質、博學深厚的學養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把“作書先做人”當做座右銘。惟有此,才無愧於“書法家”這個稱號。

  • 10 # 文山書畫院

    首先,王羲之所處的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書法非常發達的時期,處於中國書法史發展的高峰時期。而王羲之,在同時代書法家中又是佼佼者,正處於行書逐步走向成熟時期,這樣看來,書法歷史的發展選擇了王羲之。

    其次,王羲之為士大夫貴族,官居右將軍。“書”以“位”貴也有助力。

    第三,王羲之師承,當時一流的書法大家。俗話說:“取法乎上,得和其中”。

    第四,王羲之在書法方面的勤奮、天賦和創造性,使王羲之在書法上“取藍而勝於藍。”開創中國書法史“秀美”一路,楷、行、草皆精,又以行書獨步天下,成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作者,被譽為“書聖”。後人見之,無不頂禮膜拜。

    第五,“超級粉絲”唐太宗的推波助瀾。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帝王如此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並借國家的力量。把王羲之由一位書法大家,推到“書聖”至高無上的地位。

    歷史上,可能有的書家在某方面超過了王羲之,但就從總體而言,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方面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無可撼動的。

  • 11 # YY外公

    那個時代,楷書,行書趨於成熟。三百年以後,唐太宗追奉了他,使唐代書法達到了巔峰,所以為書聖地位,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 12 # 萬氏制筆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是從當時要求的簡略出發,博採眾長,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樸質書風,損益變化了原來真、草的隸意而完成了流美靜逸的今體——行草書。對於他的行草書,後人評價說:“遒媚勁健,千變萬化,純出自然。”

    3、倡導“書意”說。王羲之在《自論書》中說:“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這裡,王羲之第一次提出了“書意”這個概念。所謂“書意”即書法的精神意蘊。王羲之認為,書法可以用來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王羲之“寫意書法”說的提出,將書法推向了精神境界的層面,書法從此由實用走向藝術。王羲之是“晉尚韻”書風的重要發揮者。

    4、將中庸之道融合到書法當中。王羲之是儒家中庸之道和道家“自然清淨”的踐行者。他最大的成就在於,將“中庸”和“自然”之道融合、滲透到書法當中。將書法又一次推向哲學的層面。他的書法“不激不利,而風規自遠。”“思慮通審,志氣和平”,就是明證。

    5、對後世影響。王羲之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孫過庭說:“但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為宗匠,取立指歸。”羊欣說:“博精群法,古今莫二。”張懷瓘說:“在千百年間得其妙者,不越此數十人。各能聲飛萬里,榮耀百代,惟逸少筆跡遒潤,獨擅一家之美,天質自然,丰神蓋代。”李世民更給予很高的評價:“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等等。由此可見,王羲之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可以想見的。從千百年來人們競相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狀況看,如果沒有相當大的影響,王體是不可能一統整個書壇的,更不可能成為傳統意義上的主流書法。

    綜上所述,王羲之是一個真正德藝雙馨的人,是個真正受萬世敬仰的人。在道德淪喪、價值觀念扭曲的當下,倡導全面、深層次學習王羲之,尤顯意義重大。我們不光要學王羲之的書法,更要學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質、博學深厚的學養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把“作書先做人”當做座右銘。惟有此,才無愧於“書法家”這個稱號。

  • 13 # 靈虛子

    謝謝您邀!我認為,從古至今,愛好這東西,是上行下效!《蘭亭序》是王羲之代表作!因唐李世民之喜歡,才被不惜用臥底之法從老和尚處偷來。而且用當時書法高年諸遂良等臨摹多本而傳於世!真跡隨喪於皇墓!既皇帝喜愛!當然也能受封!我估計“書聖”之名是李世明說的吧!雖然沒有證據。

  • 14 # 莫遇559

    王羲之的書法地位,很難被撼動。儘管有一些人不認同王羲之的書法成就,或是不喜歡王羲之的書寫風格,可是,王羲之出生在書法藝術的經典時代,而且是經典時代的經典代表,他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書貴有法。以王羲之為代表的一代書家完善了書寫的方法,完成了草寫的規範,找到了把書寫上升為藝術的門徑:賦予書寫以氣韻、律動、神采等形而上的內涵。這些貢獻共同奠定了書法藝術的經典時代。

    任何一門藝術,經典時代的成就都是地位崇高的。它們是這門藝術繼續向前發展的基礎,因而,它可以被超越,不能被否定。可以被批評,不能被丟棄。詩歌繪畫,戲劇小說,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但王羲之還有點特殊。他太突出,顯得有點鶴立雞群。跟他同時代的人,被他襯托地黯然無光。唯一可以比肩的,竟然是他親手調教出來的兒子,這更增加了王羲之的存在感。的確,單從書寫藝術上講,王羲之堪稱完美,他以自己一以貫之的嚴謹書寫自己的每一張紙,每一封信,每一個草稿。他是一個為藝術而生的人。只要一拿起筆來,他就不允許自己放過任何一個最細小的書寫細節。你看他留下來的那些書跡,用柔軟的筆頭,精心雕琢每一筆,每一劃,每一個過渡,每一個牽絲,對書寫的極端關注已經深入到他的靈魂。

    當然,我這樣講也許有點失允,畢竟,只有好的王羲之作品才會被保留下來。但是,王羲之對書寫藝術的極端敏感性應該是毋庸置疑的,他在處理那些藝術細節時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水準也是高度完善的。這也是為什麼,喜歡王羲之的書寫風格的人,都會無比地崇拜他,把他看成書法藝術的化身。

    坦率地講,我不喜歡王羲之的風格。太過於精雕細琢了,韻味有餘,氣勢不足。但我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王羲之。再說了,注重細節,極端修飾,這是任何一門藝術形式在經典時代的普遍表現;王羲之出現在那樣的時代,契合了那樣時代,他也正好代表了那樣一個時代。

  • 15 # 彼山蒼蒼

    王羲之之所以成為書聖的原因:

    一丶王羲之站在書法創新變化時代的風口,當時東晉由隸書嬗變為行楷,王羲之在前人(鍾繇、魏夫人)的基礎上脫盡隸書的氣息,完成一種全新的書體,呈現出一種新的氣象,"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所謂時也勢也,王羲之在這個風口上就飛起來了,所以毫無疑問,時勢造就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

    二、是王羲之在東晉那樣一個尚韻的時代,風流高標,文采出眾,"東床佳婿″的典故就足以表現其恬淡蕭散的名士風流。加之出身於瑯琊王家,在東晉影響力本就不一般。

    三、當然,最重要還在王羲之,耽溺書藝,醉心翰墨。他師從名師(衛夫人),又對書寫藝術矻矻以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正規化,顛覆性地創造了書法的新篇章。

    四、受其影響,形成了王氏書法一脈,代有傳承,又有發展,最有名是他的兒子王獻之。還有七世孫智永。

    五、王義之書聖的地位的鞏固,不能不提他在後世擁有一個超級粉絲一一唐太宗。他對王羲之的超級崇拜,使書聖地位無法撼動。他瘋狂地蒐羅王羲之的真跡,甚至用上下三濫的手段也不顧惜(蕭瑀智賺蘭亭)。《蘭亭序》到手之後,只有哪些有相當造詣的大臣奉當臨摹才有緣一觀。

    六、唐代在王義之的影響下,出現了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歐陽詢等唐楷大家。後世代有傳承,影響更是無人能及了。

  • 16 # 青年思考錄

    個人認為從研究的角度看,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1)開創時代

    ①書法藝術是一門古老藝術,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隸書,再到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發展順序為:史前至夏、商至西漢(混沌入序),秦統一後為小篆(繼承創新),漢朝建立(漢字隸變)、魏晉南北朝(書法頂峰)、隋唐(書法極盛)、宋代(行書宋四家)、元代(楷體)、明清(書法家多小發展)。所以,他發揚和創新了行書。

    ②從生平時間來看,在王羲之前面未見特別註明的書法家(抑或作品流失),在他之後有王獻之、張旭、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朱耷等。所以,他有一個開創時代的運氣。

    (2)作品造詣

    古代文人多皆有工匠精神,刻苦實踐,融合人文思想,王羲之也不例外。他酷愛書法,受父親和叔父啟蒙,生平又轉益多師,不斷開拓視野、探源明理、廣採眾長,最終達到很深層次的造詣境界。他筆法精妙、行筆瀟灑、筆局勢含蓄,骨格清秀,極盡用筆使鋒之妙,作品才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成果創新

    王羲之的作品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遒美健秀,具創造力。他是半部書法史,不為過。可以說,王羲之是推陳出新、創新研究,這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人才。

    (4)歷史局勢

    所謂時勢造英雄,更重要的是歷史背景的時勢。時局動亂,人民災荒,又玄學興起、佛教東漸,生命意識的覺醒是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生活的重要特點。王羲之為東晉時期書法家,他就生活在這樣矛盾和激情的時代,感觸陳雜。另一方面,在中國文藝思想史上,這時期為以後的中國文人指出一條寄託心靈的道路和人生境界:文學上表現為陶淵明的詩,書法上表現為王羲之的字。所以,歷史局勢不免就成為了王羲之書法成就的文化背景和心理背景。

    (5)人為推崇

    他活了58年,嘆人生“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他有高雅情趣和人生品質。受到皇帝、朝廷官員、歷代書法名家等的喜歡與推崇,自然就名氣大振,影響深遠。

  • 17 # 大成國學堂

    結論之先,我們必須瞭解在書法藝術之巔的,是一個怎樣的王右軍。

    江左大家,琅琊巨族,族中數十人位居高官,世稱“王與馬,共天下”,注意皇族是司馬,卻排在王后面。右軍瀟灑散淡,輕視名利,54歲卸官致仕歸隱田園事件,震撼天下。

    那個號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事實上是沒官做,這位右軍逃官採菊東籬下卻是史實。

    七個兒子,個個有詩傳世,老么獻之,書才絕代、人物風流、徵為駙馬,深得宰相謝安器重。 王羲之,族強、官大、才高、兒子多且強,活脫脫一個成功者的典範,樣樣超拔卓群,更兼志趣高潔,無論儒釋道,都堪稱完人。古今找不出第二人,除了傳說人物。 再說那時的書法是一個怎樣的書法。

    晉,官方由漢隸逐步轉向楷書的一個過渡階段。那時並行的有隸書、章草。鍾繇為代表的書家將隸書簡化,匯入到減去波瀾結體帶有隸味的楷書,皇象為代表的書家把章草推向成熟巔峰,張芝為代表的書家把章草簡化,空間上完全省去隸味的繁筆,時間上以程式化的連筆增加速度,從而形成大草的基本規則。

    江山破碎,意識形態充滿革新的需要、激情和可能。 那麼羲之做了些什麼?當時善書者百十位,王氏家族佔三十餘,羲之名滿天下。

    但早期的羲之,在章草與大草之間尋求一條中間路,形成了帶有隸味的行草書,姨母帖等均是。有人論斷王羲之寫不出蘭亭的依據就在於此而貽笑大方。十七帖的形成綿延了8年,羲之風格的流變是有章可循的。章草意味逐步消失,代之以簡潔明快的行法草意,八面出鋒、結構合理、轉側多姿的書法美學原則越來越凸顯,毛筆的特性得到了極大化的發揮,漢字之美到達最精緻優雅最有說服力的頂峰。

    史載獻之嘗諫乃父為新體。這所謂新體就是從章草、隸書中徹底擺脫隸意的行書和更蕭散典雅含蓄蘊積的王式草書。在技術上極大成熟、基本規則上第一次完成了行書的系統表述、草書的規則(即法度)也告完成。

    我們無法肯定羲之改字是否是一人之力,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是他以書壇領袖的領導力引領完成這一工作,並以前無古人的完美形態呈現於世人,統合了官方和民間接受新字型和新規則。至於唐太宗的熱捧,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促進了王派書風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而已。 可以說,中國書法受惠於右軍多矣。中華素來書高於畫,稱書法為中華傳統藝術CROWN頂上那顆最璀璨的明珠當不為過,此自羲之始。一定程度上,羲之於中華書法,就如同黃帝於中華民族,後世書家地位再高,也難以逾越。所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此之謂也!

    那麼在技術和藝術高度上有超越的可能嗎? 羲之之後,獻之摘取其父不常採用的外拓法,而且大力吸納鍾繇、皇象、張芝等人的古雅體態,兼之以貴公子的超塵絕倫的個人氣質和審美,最終形成俊雅、矜持、超然、飄逸的個人面貌。應該說,王獻之的成就和對後世的影響不亞於乃父。但終不能敵王羲之的開創之功和重大影響力。

    初唐瀰漫在王派書風的籠罩下,隨之出現的歐陽詢取其險和規整、柳公權取其骨和秀俊,顏公變法其實是取其外拓法和厚重肥滿以迎合大字所需(多寶塔類小字一樣寫的王風瀰漫)。可以說唐楷即楷書的成熟期都是在鐘王創楷之後,羲獻的滋養下盛放的新花,可以言發展,超越卻也未必。

    雖然魯公作為空前的一代大師,以篆籀筆法重整瀰漫書壇的秀媚,且以端方之態、廟堂氣質和神妙的筆法直逼王羲之,但終不能敵書聖的二王法度的浸潤民間的影響力。以技術而言,米芾天才絕代,何止八面鋒而已,至少技術上並不輸給羲之,但世評:惜新體略多,遜魏晉古意。其實不是什麼古意,米芾的二王筆法的繼承是完善的、是完備的、是完美的,實際上是輸在那個完美的右軍的格調上。

    智永、褚遂良、蘇軾、楊凝式、趙孟頫、董其昌、王鐸等人在技術上都能力追右軍,但終在他的一片蕭散淡雅面前敗下陣來。 所以,羲之於書道,已近於一個神話,而他的魏晉,以其風度,成就了一個書道的神話時代。這個時代的漠視時間和空間、漠視名利浮游天地的境界,已經成為後世所有書法天才不可逾越的鴻溝。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點意見,預算三千以內,準備平時戴,入門級別,不追求有多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