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寺洪勝
-
2 # 酌詞習格律
對聯源於格律詩對仗。漢字聲調的平仄“替”、“對”是對仗的基本規則。
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簡稱為“替”。除詩聯界認可的寬格平仄外,上下句犯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失替者都不符合對仗規則要求。
上下句雙數位置平仄相反,簡稱為“對”,否則叫做“失對”。失對者不符合對仗的基本規則要求。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譬如象棋遊戲,兵不能後退吃掉對方的棋子,馬不能走直線吃掉對方的棋子,炮也不能隔兩個棋子吃掉對方的棋子……既然要參加遊戲,就得嚴格遵守遊戲規則。再如籃球比賽,犯規罰球,多次犯規取消參賽資格。同理可證,參與對聯文字遊戲,也必須嚴格遵守平仄的“替”、“對”文字遊戲規則。
對仗的平仄“替”、“對”是客觀標準,不受三觀左右。“意境”是主觀標準,受三觀左右。
“意境”的有無與美醜取決於讀者的生活閱歷或體驗是否類似於作者。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諸如此類,都是三觀左右的結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試想一下,三觀不合的人,會相互認可“有”意境或意境“優”嗎?不互噴就燒高香了!
眾所周知,市場買賣都有“公平秤”,大家都必須嚴格遵守一個統一的“度量衡”標準。對仗的平仄“替”、“對”基本規則就是對聯統一“度量衡”,參與對聯遊戲活動,理應嚴格遵守。若是拋開對仗“替”、“對”客觀統一度量衡,唯“意境第一”論者可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有什麼公平可言?
綜上所述,如果上下句失替、失對者,無論“意境”再好,也不是對聯!對聯必須講究平仄,否則不是對仗,而是對偶。對偶是修辭手法之一,只要上下句對應位置,詞性相同即可,不用講究平仄的“替”、“對”。
因此,“替”、“對”是對偶與對仗的分水嶺和試金石。
-
3 # 心中的歌聲
首先感謝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它已困繞我較長一段時間了。我現在的答案是有三種可能。一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信馬由韁、暢所欲言。但一定會受到各種各樣的磨難,包括心理壓力、輿論影響、網上流言蜚語等。儘管你自認為寫什麼、怎麼寫是自己的事,但只要是在網上發表了,就會引起你預想不到的情況。不少新入網者會有同感。二是入圈拜師,從零開始、打好基礎、循規蹈矩。也就是走正統之路。三是我正在走的努力摸索、持續提高之路(因為每週五天都要負責孫女上學接送、放學陪玩教和必要的家務等)。只能見縫插針,利用有限的時間上網瀏覽學習對對聯。開始學寫對聯,只是打發時間,出於喜歡。雖也知道平仄押韻、二四六分明,但又不太懂對對聯的具體規則。只要你真正喜歡對對聯,時間是可以轉變你的態度、你的觀點的。我想不管是正統還是新的愛好者都是希望對聯、詩詞能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直至永恆!說到這裡我的答案就是:遵循規律,兼顧意境。其實,我已經在最近的(今日關注對對聯)中,將原已發表的對聯盡力規範修改。但路漫漫其修遠兮!
另有一點建議:可只將規範的對聯發表在出聯人的主頁。其他的只發表在本人的主頁。
-
4 # 桃江老四
對聯就是兩個字,前面是對,後面是聯。
對就是對偶,對仗,是對聯的韻律規則。
包括上下聯的平仄相對、詞性相對、結構相對。
我就以教常見的七字聯來說一下吧。其它的可以觸類旁通。
七字聯有平起和仄起兩種方式。上下聯一定要平仄相對。
先說平仄相對。
平起式上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式上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聯: 平平仄仄仄平平
其中聯句的第二四六個字一定要嚴格遵守規則,一三五個字可有變通。這和近體詩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是想通的。
當然一些特殊的趣味聯偶有變通,但是初學者還是遵守為好。
要著重注意的幾點是是上聯尾一定要仄聲,下聯尾當然就是平聲了,這就是所謂的仄起平收。
再就是不能三連尾。也就是上聯不能三仄尾,下聯當然也不能三平尾了。
再就是儘量不能犯孤平。這是根據五言,七言律詩來的。就是除了韻腳為不能只有一個平聲字。
再來說說詞性相對。
就是名詞對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同理副詞、數詞、代詞、量詞等都要兩兩相對。
這是最基本的,古人要求更嚴格,動物對動物,植物對植物,風風雨雨,晨鐘暮鼓都是非常嚴格的。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笠翁對韻》。
最後說說結構相對。
就是詞或片語的結構要相對。比如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其它聯合結構,動賓結構都是一樣要對仗。
“對”字說完了,再來說說聯字。
所謂聯就是上下兩句要關聯。或是因果關係,或是相反關係,總之要上下聯有聯絡,否則就是隔意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句不叫對聯。
以上就是我對對聯平仄關係的幾點看法,至於說不看平仄只講意境的所謂對聯真的不能算對聯。
前段我也出了一些對聯給大家對,有很多高手老師對得相當漂亮,我也收穫不小!
-
5 # 封護勝463
這樣的意見,我真是難以苟同。因為對聯是古中華文化的一種形式。它之所以稱為對聯,就是有一定的規矩。否則就叫短語,或者叫文字短句就得了,幹啥非叫對聯呢?
其一,是對聯就要遵守平仄要求,按照要求來出聯,按照要求來對聯,才能對出好聯,對對的對聯。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一般上聯都是仄起平收。如"生意興隆通四海,其中的"海"字是聯的尾字,仄韻起。下聯是"財源茂盛達三江",其中的"江"字是尾字,平聲收聯。海對江是對仗。
其二,對聯有"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必嚴"的說法。還舉剛才的例子,"生意興隆通四海",其中的"生,興,通"可以放寬要求,屬於在可以不管之列。而"意,隆,四"則必須按照要求,嚴格走出馬蹄韻,"仄,平,仄"不能有半點的含糊。這樣對下聯的時候,按照對仗要求,對出了"平,仄,平"。你若不按照要求,不是出聯失替,就是對下聯的時候出律。
其三,好的對聯既要按照要求平仄合律,又有好的意境。不能偏執一面,光注重了意境,而失替或者是失律。或者說光注重了要求,而意境上"老和尚的帽子——平平常"也不行。必須是雙翼齊飛,有規矩才能成方圓,偏心不可。
我也是略知一二,也說不出太多的道理,這完全是個人的看法,非喜勿噴。
-
6 # 固本守源
我們大家都知道,對聯是中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是中國最富於民族特色的一種傳統藝術。如何看待對聯中的平仄對仗問題,我想談點以下看法:
講究平仄對仗是對聯不可或缺的。中國之所以會產生對聯這門藝術,是中國獨特的文字特點造就的,單體美麗的方塊字,每個字都有它的音標,這是其他文字無法比擬的。也正因為此,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對聯這門藝術。
自古至今,無論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凡是有些文化的,大多都熱衷於對聯這門藝術,其原因,主要是對聯的這個“對"字吸引了人們,因為對聯講究平仄對仗,詞性對偶,點燃了人們熱情去研究它,探討它。當然,當我們去注意對聯的平仄時,也不能忽視了意境。這就更增添了對好一幅對聯的難度,也是這門藝木能得到傳承的根本原因。
生活當中,我們都有這種體會,每當碰到一幅好的對聯,讀起來感覺朗朗上口,好象有一種音樂感,這就是平仄對仗在這裡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我們還是不要忽視了對聯應有的規則,這對於每個真正喜歡這門藝術的人,才是難能可貴的。
-
7 # 杜宏魁
相輔相成,形式內容。
意境到位,平仄必工。
即是聯對,詞彙須豐。
文字遊戲,刀筆當鋒。
-
8 # 老杜2484
即是文字戲,亦為自心聲。
內容當主料,形式蘊神功。
對乏平仄律,聯就減威風。
漢語詞彙廣,何不選良精!
-
9 # 黃旗飄飄
對聯本來就是詩的一部分。說對聯就和詩一樣說。一般的詩就講究平仄格律,但是有一個“不以詞害意”,“詩以意境為先”的說法。但是,對聯發展到後來就獨立了,比詩要嚴格。所以,還是要儘量講究規矩。
回覆列表
嚴格的講,對聯,包括律詩,到目前在理論上並沒有象教科書一樣的統一而毫無爭議的理論,不管是專家所著,名家所書,都屬一家之言。沒有一個人敢把自己的理論當作公認的統一的教科書。所以,誰看到的對聯,律詩書都不是聖旨,不要輕易說對論錯,只要你自己認為對,你自己去做到就是,不要指責別人,也不要要求別人按你的去做,也許你的理論正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