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行健16768
-
2 # 不著急愛國學
幸福既是主觀感受,又有客觀標準。
幸福是願望滿足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也就是說,幸福與願望的實現程度高度正相關,滿足程度越高,幸福感越強烈。所以有句話叫,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願望高的人,其滿足程度往往難以實實現,因此也常常生活在抱怨之中。人越簡單,越快樂!人一生最快樂的階段是自己的童年,孩子只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關心世俗的冷眼。孩子的快樂笑聲也是最純真,因為他真正感受到幸福。"少年不識愁滋味"!我的童年缺衣少食,但現在每每回憶,春天“攜藍南畝挑薺菜“;夏則“採荷剝菱戲清波”,秋日“逐兔田塍捉螞蚱",冬來“滑冰溜雪曬太陽",不同季節了,不同樂趣,全然忘了衣衫襤褸,飢不擇食。忘記了痛苦,剩下的全是美好。成人是活在世俗的評價中的,其實我們追求的許多東西都是自己不需要的。完全是為了活給別人看的,因此活得很累,哪有幸福可言?影響幸福感的主觀因素也有許多,如立場丶三觀丶知識構成等。
幸福雖是主觀感受。但形成幸福感的內容卻是實實在在客觀物質。飢餓的時候,光憑我們想像中的美食是無法獲得幸福的,必須客觀的物質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行的,但精神畢竟不是萬能的。
提升幸福要以物質為前提,但唯物質肯定是痛苦,放下包袱,降低慾望,幸福就在前面等你!
-
3 # 開始就是一條魚
幸福是建立在客觀標準上的一種主觀意識,同時也是不斷變化的主觀意識下產生的客觀標準,幸福感總是迴圈往復不停變化的。
幸福必有一種客觀標準。沒有標準,只是一種寬慰,一種欺騙。
比如山珍海味是幸福,粗茶淡飯是幸福。呼奴使婢是幸福,作牛作馬也是幸福。
所以沒有標準,到底啥是幸福?到處是幸福掩蓋著幸福,終必有一種幸福,是不幸福。
幸福是一種主觀意識,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培植生存意識的土壤。如果培植心靈的土壤枯竭,心便會死去,心死的人或是一堆狗屎,或是一顆炸彈。
如只是主觀意識撐起的幸福,其實只能代表一種無奈的自我安慰,一聲對蒼天無耐的嘆息!並非幸福。
所以幸福,必定有一個客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