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道若龍

    兩位先賢都為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儒道二者之間的區別很大。老子思想的核心是天然之道。立足方位上是總源頭,多維度的俯視宇宙;範圍上囊括了宇宙內的一切,包括有形與無形在內的天地人。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功能上是捋根源及其脈絡走向的規律與方向;作用物件是萬事萬物,無所不包等等;孔子思想核心是仁。立足方位是人類社會;範圍上是國家秩序;功能上是把人倫秩序擴大為社會秩序;作用物件是各種組織內部的結構體系;

    兩種思想各有各的作用;

    如果問社會秩序方面的問題,無疑孔子的思想更好用;

    題主問的是誰的思想更符合未來人類的發展方向,恐怕孔子力所不及;非老子莫屬了。因為老子思想具有開放性與戰略性,而孔子思想具有局域性與戰術性。所以問這樣宏大的問題,只能選擇老子思想了。

  • 2 # 飛龍在天231272723

    我覺得老子的思想更符合未來人類發展的方向。原因主要如下:

    老子的思想是生命的大智慧。孔子也曾經拜訪過老子。遵道無為而無不為,宇宙一體,萬物互命,無私才能共生,人類如果一味的自私自利,貪圖慾望享受,破壞環境、摧毀自然生態,毫無節制的暴殄天物,天道好還,天人感應,最終遭災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無有代者。《老子》在第七章中講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老子的思想並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據史記老子傳中,說老子曾做過周室的柱下史,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圖書館的館長。由於職務上的便利,他可以飽覽群書,對歷史上的成敗、存亡、禍福之事,看得多而清楚,因為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他知道世界上的一切紛爭災禍都是在人們的起心動念上,一切罪惡都是肇因於人的胡作非為,天災就是人禍引發的,所以他主張反樸歸真、致虛守靜、棄人事而任自然。無為任自然不是人的不作為,而是要按客觀規律辦事才對。現在全球治理環境汙染不也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嗎?老子的思想之所以難以被一般人所接受,正是因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老子卻能看到它的裡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卻能看到它的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而老子卻能看到它的多面或者全面。所以說老子的思想,不僅為中華傳統文化增加了廣度,而且也增加了深度,同時更使中華文化增加了韌性和永續性。

    縱觀世界,歐洲力量的來源,經常是透過古代文明的再發現與新認識,而達至新輝煌。(文藝復興就是例證)。毛主席曾說過:“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中國的教育事業與偉大復興也應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民族性與創造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才能有一個更加生機生勃勃的未來世界。

  • 3 # 使用者海之雁

    歷史上的各種思想是與歷史階段人們的社會活動的表現所提煉形成的具有侷限性,只適應一定的歷史階段,但有些古代思想具有優秀道德品質,所以說祖宗古老的思想意識中具有正能量應繼續發揚光大,當然這裡存在立場與視角的不同有不同的認知。

  • 4 # 老瓜瓢

    遍觀歷史上的朝代,有的用老子“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有的用儒家學問;還有的用法家學問。

    不同國家情況,用不同的治國理念,順勢而為。

    問哪種更適合將來,就要先清楚未來世界的走向,界定將來的世界形式。

    然而,現在是人類大變局的時候,風雲變幻,世界走向具有了很大不確定性。

    大變局裡,苦練內功,見機行事!

  • 5 # 慈悲拔除生命苦難

    今天就來談談老子代表的道家,以及孔子代表的儒家。

    老子研究的是天地之道、人文之道、生命之道,是宇宙社會的總規律,因為超出社會入於本體,所以當然有出世,也因為涵蓋人文社會,所以又是帝王之學、謀略之學、入世之學。所以,老子的思想既出世又入世,既大而無外又小而無內,真稱得上是萬經之王。不然,看歷史上有大功德的改天換地的大人物,都是黃老道家人物,他們才稱得上“功成,身退,天之道”。

    老子講無為,對於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很有指導意義。無為不是字面的不為,而是收斂過分的慾望不妄為,遵循天道規律而行,因為人道畢竟是天道的一小部分。

    這小,小到什麼程度?在無邊無垠的宇宙中,由一顆塵埃生成的小行星叫地球,上面某刻剛好繁衍出一種智慧生物,如細菌般散佈表面,那就是號稱萬物之靈長的人類。我們的一切偉大文明、偉大歷史、偉大人物,由此而來,也不過如莊子筆下那個蝸牛的觸角罷了。人類的道,就是那麼的小。

    這麼說,並不是妄自菲薄,搞虛無主義,而是明確的說明一個事實,人可以有所作為,可以大有作為,但不能離了終極大道,否則短時間內很容易被抹去。

    要有為,就需要知道什麼不可為,什麼不能觸碰,什麼是過分的慾望和不切實際的幻想,什麼是鼠目寸光和自尋死路。遵天道無為,才能行人道而有為。

    小一點說,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治理,也不能隨心所欲、私心氾濫、肆意妄為,不遵從歷史規律,不知敬畏而為所當為,為所不能為,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就會踏上歷史週期律的老路。

    對於一個社會,如果可以為了所謂的金錢資本,而在天天維持生命的事物上不擇手段,在喝的水、吃的糧食、加工的食品、治病的醫藥、保護人類免於重大傳染病的疫苗中,加入除草劑、轉基因、地溝油、三聚氰胺等化工原料……那是在追求經濟繁榮,還是為了這當前的一代人的慾望斷子絕孫、自毀長城?

    更小一點,對於一個人,在為之前、為之中、為之後,更要有所警、有所畏、有所足、有所止,這樣才能有成無咎、趨利避害、以德配位、長長久久。

    老子無為的智慧真的很寶貴,可以保護我們少受發展之災害,但被權力與資本輪番衝擊的人們,還能痛定思痛、及時止損、亡羊補牢麼?

    儒家文化的歷史演變,充滿了異化嫁接、被人利用,其實很悲哀,不僅是儒家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國古文明的悲哀。

    孔子,研究的重點是周禮制度,想恢復一些西周舊禮,骨子裡崇拜權力,最高理想是當個帝王師,可是沒有誰真正賞臉。孔子那一套帝王諸侯們不學,周遊列國去推銷,“累累如喪家之犬”,就退而求其次,開班授課,當個老師總行吧。生存畢竟還是要的。

    後來到了漢武帝為了加強統治秩序,才有了董仲舒以嫁接的矮化的儒學或稱禮學,來逢迎帝王、蠱惑人心。從此儒家就成了儒教,成了帝王統治者經常利用維護統治秩序的工具,他們骨子裡都是行的黃老之學,其實也沒學到家,只是黃老的皮毛之法家,內法而外儒。

    至於歷代儒家所推崇的朱熹,則更是思想僵化,借鑑一點道家思想的皮毛,搞出來一個虛偽的“存天理、滅人慾”,自己的慾望可是一點也不受約束,給莊子的“噬欲深者天機淺”提鞋都不配。

    到了王陽明,個人心學修養是很高的,伴隨著他的坎坷經歷而龍場悟道,這個道和道家思想、禪宗思想是一致的,儒家非要認為他是自己門裡的也無所謂,都是中國文化。畢竟,文以載道,道以渡人。

    但儒家被歷代統治者拿來作為禮教的招牌,以仁孝的名義使人降服其心,維護統治秩序,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還有歷代很多儒生,以儒家文化為招牌,甘願投靠權力、追求當官發財的世俗利益,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到了今天文明時代,儒家思想特別是禮教政治思想確實太老化太虛偽了,基本要被拋棄了。而對於個人修養的部分,尚有可取之處,不必全然丟掉,但也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造,尋到文明核心價值。

    但有些守舊派,卻還是一味鼓吹,一味意淫。這樣逢迎權力的老一套已經不能完全行得通了,未來是沒有出路的。

    須知,不敢對包括儒家在內的歷史文化進行正視反省,就是懦弱自卑,不能正視反省就是自欺欺人。

  • 6 # 馬振廷1

    老子是知今天為明天,孔子只知昨天,皇帝是看著今天想著明天,計劃著死後江山千秋萬代穩固的大業。這就是聖人不同之處。

    俗人,連昨天也不知,只知今天享受,不知被盜?

  • 7 # 董海發

    肯定是儒家文化,因為儒家文化既是百姓帝王修身齊家的道德文化、實踐文化,也是帝王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文化、實踐文化!

    道家文化是探索自然奧秘的思辨文化,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修行文化。

    現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中國最後一個大儒梁漱溟(1893年——1988年)認為:中國文化以孔子為代表,以儒家學說為根本,以倫理為本位。所以,中國文化是人類文化的理想歸宿,比西洋文化要來得“高妙”,梁漱溟認定“世界未來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化復興”,梁漱溟認為只有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們嚐到“人生的真味”。

  • 8 # 孚朗頁

    兩個古人的思想都不適應中國未來人思想進步的口味,卻然這一代沒有那個人的先進文化是指導未來智慧的文化,非要藉助古人的文化和智慧來指導而今和未來,這隻能說明中國現代教育家們的資格都是從天上掉下的吧?悲催啊,看起來時下中國確實無能人了,

  • 9 # 亂答題

    1. 老子的中心思想主義是論道,他說,天地無人推而自轉,日月無人燃而自明,宇宙無人列而自序,禽畜無人造而自生。上善若水與世無爭,滴水透石,吞泥推沙。生於自然死於自然。國能自治,人能自正,何以人為。這個論證確實不錯,這就是老子悟道的智慧之處。這個自然法則規律也可能人人都會明白。這只是一個死道理。可是老子並沒有任何解釋說明這個世界為什麼會這樣?所以說明老子只是聰明智慧過人,他並沒有任何一句實踐知識的學說,老子只是一計修煉仙丹為生的唯心保守派。

    2. 孔子的中心思想主義是論德,他說人知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他認為人在嬰幼時期是很斯文的,自身沒有具備生存的能力,完全要靠大人撫養,接受大人們的教育試範,才能學得自食其力的知識。人的聰明智慧是天生,但是知識是後天實踐才會學到的。如何發音說話,如何走路幹活,如何讀書寫字,這些都是經過人為學習實踐才能所得的生存本領。所以孔子主張以學而時習知。因此孔子提出以(仁禮誠信辦事,孝家忠國為人 )這條標準約束綁架了中華幾千年,當今傳遍了全世界。孔子為了推行仁禮政策平天下,他說自己要申請當官,只有加上了∨號的人說話才有人相信,才能推廣自己的治國主張。孔子想當官講的是真話,老子與世無爭是說的假話,他為什麼與孔子一直爭到現在還要繼續爭下去,一點也不勢弱。這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尊稱。

    3. 今後,無論是如來佛奪得江山,還是老子奪得江山,要想穩定局面非孔夫子道德統治不可。

  • 10 # Nick8354

    這個問題等同於”未來人是什麼樣的人?未來社會是什麼樣的社會?”

    就目前的科技文明結合西方人文的努力“抵抗”(如這個”狂歡”或那個”節日”,即科技奴役下的人性的掙扎),如果人性敗落的話,那人必須是皇權秩序裡的儒(人德)才適合”社會”;但如果人性僥倖沒敗(應該難以勝利因為人需要科技除非生命和智慧奇蹟)的話,那未來社會仍然是那個約束(皇權)與抵抗(人權)間的平衡,這時道(天道)仍不失更是一個人的退求其次的選擇。☕️

  • 11 # 田景和桃花源幸福之道

    老子與孔子都是太皞伏羲氏的後裔,都是伏羲太極易道的傳人,因此,伏羲太極易道才是最偉大的自然人文科學,伏羲太極易道文化才是人類走向和諧最偉大的指導思想!

  • 12 # 北泥

    儒家思想的核心包括仁義禮智信忠孝悌,提倡中庸,主張仁政德治,在個人修養方面以奉獻精神為主。老子的思想無論是政治或個人修為都主張無為而治,為而不爭,實際上也是提倡奉獻,擔當。二者思想的核心都具有時代積極意義,有助於在與西方競爭意識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 13 # 東來閣公爺

    當然是老子,現在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雙贏共贏,科技創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些都是崇尚自然的道家理念。

  • 14 # 軸心語代

    半部論語治天下,時代或許不同了,但是論語還能有一半價值。一部道經養生息,人心早已淡定了,但是無得之人貪婪依舊。難說,難說!

  • 15 # 天高雲淡LJ6226

    老子從天地萬物之中悟道論道,深妙的自然變化規律,是永恆大道,引領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

    孔子僅僅談人的德性,仁義禮智信等,更像統治者的說客,但有利於社會穩定!

  • 16 # 許願的泥菩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誰更符合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個都不太符合,因為如果符合的話,那根據老子思想發展出來的派別不會從朝野裡消失;孔子也不會殺少正卯,這兩個思想主要說的是人與人怎麼相處,人與自然怎麼相處,從而引申出朝廷怎麼治理國家,但它關於社會的發展沒有提及。

    當前我們所說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這些都指導著我們國家飛速發展,走向世界前列,但即使這樣,離目標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

    這些思想當中,都有反映或者提現一些老子或者孔子的主張,而不是完全徹底的摒棄,因為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是深深影響著我們的。

    所以,最後說誰的思想很符合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個人覺得應該是這樣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在結合了這些思想的基礎之上,會有新的思想的提出,從而指導我們更好的發展,用馬克思主義來說,社會是不斷髮展的;用毛澤東思想來說,我們要實事求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植與炭包能夠祛除“甲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