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恩妍育兒
-
2 # 錢老師閒話
首先,我們框定下這個問題中的“懲罰”,是指老師正常的懲戒手段,不包括一些變態的、不正常的、違法的懲罰手段,這些自然有法律法規去管理。
先表明下我的態度是: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作為家長,我都贊成老師適當的懲罰。
古人講:凡人幼小時,不引得正,後便難了。故愛子者,莫要於能教;教子者,莫貴乎以正。
也就是說,教育的本質在於引正。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我們需要引導孩子走到正路上,懲罰就是引導的方式之一。懲罰是讓孩子去承擔他犯錯誤的後果。
但是,懲罰需要注意出發點和方式方法。
首先,從教師的出發點來說,是出於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希望孩子能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而不是想控制孩子,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行事。比如說,有的孩子願意選擇默讀課文的方式來熟悉課文內容,教師不能因為孩子沒有大聲朗讀就懲罰,如果是孩子遲到早退這樣違反課堂紀律,那是可以懲罰的。所以,在萬事開頭前,要約定好班級規定、課堂規定。
再次,要注意方式方法。懲罰不等於體罰,懲罰的方式不能以傷害孩子的身體和心靈。而是就事論事,讓孩子承擔錯誤的自然後果,比如孩子沒有做完家庭作業,課後留下來罰抄是可以的,孩子上課搗亂,罰站,不能讓他以正常的聽課方式來上課,這樣也是可以的。
最後,我們不妨再來複習下中共中央釋出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如今,徵求意見稿已經出臺,不僅賦予了教師的懲戒權,還劃分了懲戒的三種類型:輕度懲戒、較重懲戒和嚴重懲戒。
所以,適當的懲戒不僅是老師的權利,更是老師的義務。身為教師,做到手中有“戒尺”,心中有分寸。
-
3 # 征夫前路
孩子犯錯要看什麼原因,有針對性處理。
首先,最多的情況是,直接養育者(以下稱父母,但不限於父母)應對不當導致。父母從表象看有逆愛和過度管制兩個極端。但從本質上講都是試圖給孩子一個父母所期望的表現方式,而不是孩子自己做出正確選擇。因而懲罰都是無用,甚至會惡化孩子的行為和行為動機。
1溺愛,過度保護的父母會替孩子解決很多問題,做很多孩子應該自己做的事。因而,孩子在處理面對的問題時,缺乏其年齡應有能力。這種父母要學習的一個基本觀念是,養育孩子最基本的出發點在於培養他們面對社會不斷提出的要求和挑戰。自由放飛,溺愛出來的溫室苗一旦離開了溫室,很難獨立存活。
2過度管制,父母認為孩子不會在社會上得到父母一般的照顧和耐心,所以需要從小讓孩子體驗挫折,壓力和誤解。這個出發點本身就有問題,也很難在實際養育過程中把握好分寸。孩子能不能培養出足夠的能力,面對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的挑戰,有時靠孩子自己是做不到的。或者總有孩子自己處理不好,處理不了的。此時孩子如果沒有得到父母的指點,支援和鼓勵,很可能放棄正確努力,隨波逐流。
3.父母應該首先了解,養育孩子是一個不斷在孩子內心建設面對外部挑戰的能力組和正確動機的過程。最終是孩子自己有能力,更有意願(動機層,更依賴孩子在早期成長階段的感性體驗。自行補充解剖心理學關於大腦層次和功能。)採取理性的,對自己有長期有益的行為。
其次,孩子犯錯可以歸類為能力和見識不足所致。這不僅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完全正常,對成年人也不足為奇。如果我們因一時能力有限,做錯事,我們是否需要被懲罰才能學習到正確的方法?當然,一旦被懲罰,通常是我們不喜歡面對的場面。
最後,鼓勵和正面引導都不起作用,孩子的行為影響了周圍環境,需要儘快控制局面。這個時候,懲罰或者制止似乎是不多的選項了。但這也說明之前的養育有問題,沒有在正確和有能力兩個方面提供進行足夠的努力,取得足夠的成效。臨時性的懲罰和制止應該對父母是一個警鐘,告訴我們需要自我檢討平時的養育有哪些漏洞需要儘快補上。
養育孩子有一個難點。人這種動物,由於進化的需要,總是關注危險,不足和不滿意的方面。在權利,能力不對稱的關係中,處於相對強勢的一方總是看到對方的不足。對正面,努力,進展,付出等積極面關注不足,甚至熟視無睹。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初期,是依賴父母的評價來界定行為準則的。所以,能力和意願的建設源於父母長期,有意識的發現積極面,鼓勵努力和堅持。如果能做好這些,不用說懲罰了,連批評都用不了太多。
-
4 # 菲悅成長
孩子犯錯很正常,大人都那麼大了不還經常犯錯。人非聖人,孰能無過?
請不要輕易懲罰孩子。
01孩子犯錯的原因我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如果錯了是不是老師沒教好,就像在一個企業裡,一個職員犯了錯誤,是不是考核制度裡領導要負連帶責任。孩子很多錯誤都是必然的,因為父母教了她們,言傳身教。壞脾氣、固執、拖延、打人、罵人沒有一樣不是父母的影響形成的。
02懲罰使孩子自卑尤其是不要體罰孩子。記得小時候鄰居家的孩子犯了錯誤,他爸拿棍子打啊,叫他跪搓板啊,現在孩子大了離父母很遠,不怎麼願意回來。因為那時候的懲罰讓他在同學、朋友面前抬不起頭,記恨著呢。多少的愛才能撫平一次的懲罰。
03孩子會撒謊、報復如果一次孩子犯錯被懲罰了,下次又犯了錯他就會想著怎麼不讓大人知道這事,甚至撒謊,時間久了就成習慣了。懲罰孩子後,孩子會記在心裡的,我到現在記得我小時候罰跪的事情,有的引導不好,小孩子可能會報復,變本加厲的犯錯,很可怕。
04不懲罰怎麼辦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父母不要因為一點點錯誤就興師動眾的懲罰。應該想辦法讓孩子知道他範了錯誤。我的孩子有一次上課忘了帶語文書了,打電話讓我送,我推辭忙著呢去不了,讓她借旁邊班級的或者給同桌看一本,從此以後上學再也沒有忘帶東西。
Tips:孩子的錯誤大多有父母的責任,請父母們先從自己改變,不要輕易的懲罰孩子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陰影,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應該積極的溝通,幫助孩子減少犯類似的錯誤,讓孩子健康成長。
我是兩個寶的爸,致力於育兒領域的學習,希望可以幫到需要幫助的人。
-
5 # 開森喵喵
如何把愛和規矩同時給孩子:替代懲罰的 6 種方法
6種可以用來替代懲罰的方法 :
1. 沒收。
以“製造痛苦”為目的的剝奪特權也是一種懲罰,但在一些時候,沒收東西也可以是一種合理方法。例如,在學步期的幼兒不斷拋擲某個玩具的時候,你可以將該玩具沒收,以保護牆壁或另一個孩子的腦袋。我曾經沒收了我兒子的平板電腦,因為他沒有遵守我們約定的使用規則。
如果某些東西沒有被正確使用,把它們沒收是可以的。我還沒收過孩子們爭搶的物品或玩具。我會說 :“你們的關係比這個玩具更重要。”沒收玩具這個行為所傳達的資訊十分清楚,你們之間的關係是頭等大事,如果有什麼東西對你們的關係造成了傷害,那就寧願不要它。而一旦孩子們達成和平共識,我就會把玩具交還給他們。
2. 和平談判桌能夠為孩子解決衝突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和平談判桌是孩子們學習和平解決衝突技能的平臺。在蒙臺梭利學校 [1] 裡,和平談判桌是一種很常用的工具,它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之間的衝突,感到煩躁的孩子可以到桌子旁邊來。桌上放著一些有效的安撫工具,比如沙漏、閃光瓶 [2] 或其他東西,當孩子進入這個空間後,教他觀察閃光或沙子的流逝,或者閉上眼睛深呼吸。 你不能生氣地把孩子拉進這個空間,而是要溫和地邀請他進來。
還有一個很有效的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輪流解釋為什麼對方讓自己感到煩躁。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傾聽和溝通技巧,還可以從中調解衝突,給孩子們達成共識的機會,或在必要時直接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
3. 靠邊停車。
家長們常常對我抱怨孩子們在車上爭吵,理由很充分—這會讓駕駛員分心!當我的兩個兒子在車裡爭吵時,只要情況允許,我就會把車停在路邊,然後安靜地坐著。對一些孩子來說,這種方法很有效,但另一些孩子則可能繼續爭吵不休。當孩子們問我為什麼要停車時,我只是說 :“你們打架的時候,我沒法集中精力開車。等你們吵完我再繼續開吧。”我的兩個兒子都不喜歡待在路邊,所以這個方法對我來說很有效。
4. 抄寫。
5. 體諒。
不論你是多麼好的父母,不論你的孩子有多麼懂事,他們總歸會犯錯或做出不好的選擇。人無完人,孩子都需要成長和學習。但並不是每一次孩子都需要接受教導或承擔後果,有時候,他們可能剛剛過了糟糕的一天,生活本身就很艱難,你要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體諒他們。
6. 積極隔離是隔離處分的優秀替代方案。
積極隔離是你把孩子抱到腿上,或你們一起去一個地方,比如和平談判桌作為一個專門用於冷靜的空間,在那裡你可以選擇性地放幾樣能幫助孩子平靜下來的物件。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在孩子生氣或情緒激動時,他們大腦中負責理性的部分就不運轉了。他們需要先平靜下來,才能開始解決問題。
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你們可以繼續留在這個空間裡,討論解決方案或練習新技能。“告訴我,生氣時你可以做哪三件事,我們一起練習一下 :第一件,跺跺腳。然後是第二件,蹦高高、擊個掌。第三件,像巨型恐龍一樣呼吸。很好,讓我們重複一下這三件事,下次你再跟你的朋友生氣時,試試這些方法,好嗎?”
你是否仍然無法完全接受孩子不需要被懲罰就可以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改正錯誤的觀,點請寫下你的擔憂,並看看你能否克服它們。你擔心的事情的最壞結果是什麼,它合乎邏輯嗎?
思考題
1. 目前,當你的孩子犯錯時,孩子會承擔責任嗎?
2. 你覺得以解決方法為導向的教養方法有道理嗎?接受懲罰和承擔責任、彌補過失分別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3. 請列舉出你覺得最難處理的問題行為,寫出一個有目的—而不是本能反應—的計劃。想一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讓孩子幫你一起解決問題。
4. 你願意用積極隔離代替隔離處分嗎?請寫下一個你想讓孩子改正的問題行為,並描述你該如何運用積極隔離來達到你的目的。你可以先試兩個月,看看情況會如何變化。
-
6 # 妙妙姐的平凡生活
我認為:該罰。
我小的時候,有幾年是呆在婆婆身邊的,我的婆婆出生於一九二一年,從來沒有上個學,但是識數,會算賬,懂的道理也很多。
我記得小的時候,婆婆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個母親特別愛她的兒子,有一天,兒子偷了隔壁鄰居的一根針,那個母親認為不就一根針嘛,實在是算不什麼貴重的東西,既沒有教育兒子該行為該不該為,也沒有支言片語的責備。就當沒發生過什麼事一樣。
那邊經過這樣一件事,他的兒了認為原來是可以別人家“拿”東西的,以至於隔三岔五的“拿”個雞蛋啊,食材啊。反正都是一些小東西。母親不但不責怪,還誇兒子聰明。
轉眼沒幾年,孩子長大,可不得了,到處偷,小到柴米油鹽,大到金銀珠寶。鄉親們都惱火了,一紙訴狀。縣官判了砍頭。行刑的時候,他大喊:母親,我好想再吃一口你的奶。這個母親覺得孩子要死了,應該滿足他,誰知孩子一口咬住母親的奶就不鬆口了,母親都快疼死了。
大家都責備:你都是快要死的人,為什麼還這樣對你的母親。
兒子卻說:我小的時候第一次偷人家的針,她並沒有責備於我,也沒有教育我這種行為是對是錯,如果她當時狠狠地打我一頓,教育我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我也不至於犯下今天偷金的錯,我就不會死。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犯錯的時候,不管錯是大是小,都應該接受相應程度的懲罰。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錯。
-
7 # Mandy親子
關於孩子犯錯該不該教育的問題,在上一輩人上活中一定是必須教育,而且是狠狠教育。
隨著西方教育文化的介入,加之獨生子女的特殊國情,寵愛孩子開始升溫,甚至有些人把教育孩子於懲罰孩子混為一談。所以導致很多家長面臨孩子犯錯不知所措。
教育方式爭執各有說法(混淆無經驗父母的思維)
由於受到賞識教育的影響,現在有很多父母認為,對孩子的教育要多讚賞鼓勵,少批評懲罰,這樣才能使孩子在積極、和諧的氛圍裡成長,可是也有一些父母是持相反意見了。那麼,孰是孰非?懲罰孩子,是否真的有這個必要呢?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有例可循的,孩子的個性不同,教育方法就有不同。就好像很多爸爸媽媽認為,現在的賞識教育很好,對待孩子就是要多讚賞、鼓勵,而不應該多批評和懲罰,但也有的爸爸媽媽並不贊成,認為孩子就是要恩威並施,獎懲結合才會有好效果。那麼,孰對孰錯,先來看一看下面這些分析吧。
“懲罰” 讓孩子的內疚感全盤抵消:我覺得,在教育孩子時,懲罰不應該作為必要的教育手段,爸媽對孩子實施懲罰是一種濫用職權的方法,對孩子很不公平。而且懲罰只會更多地引起孩子的敵意、仇恨。
如果我不懲罰孩子,她怎麼會知道自己做錯事情了?怎麼能保證以後不再犯?
如果懲罰的目的和手段不當,反而會出現相反效果,比如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緒,並埋下恨的種子;對爸爸媽媽不再信任,關閉交流和溝通大門;面對爸媽權威和恐懼,孩子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害怕被懲罰,導致不敢承擔責任;孩子的尊嚴受損,導致自卑或自負。如果懲罰已經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時,我們是否該考慮下找到代替懲罰、解決問題的辦法呢? 懲罰 絕不等於對孩子進行體罰,如果一個孩子天天生活在爸媽的讚揚聲中,就很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難以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一個總是生活在批評與懲罰中的孩子,則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我覺得獎勵與懲罰都應該有個度吧。
二、針對孩子的慾望目標進行的處罰每個孩子的心中都充滿著各種需求和慾望,有自己很想要擁有的東西。如果這些有可能實現的願望因為一次錯誤而失去,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記住這次教訓,從而避免以後再犯。
三、針對孩子的心愛事物進行處罰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
-
8 # 飲罷風清揚
不提倡懲罰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在我們決定要懲罰之前,我們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們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懲罰孩子會達到預期嗎?
如果不能,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一
孩子犯了錯誤,我們通常很生氣。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懲罰孩子,希望他們能吸取教訓,下不為例,可往往事與願違。
“和你說了八百遍,還是沒記性!”
“前幾天剛說過你,怎麼又犯了!”
“是不是三天不打,你就上房揭瓦!”
我們說了一遍又一遍,該使的招也都用了一遍,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懲罰並不能幫助到孩子,幫助到我們。
二
懲罰會讓孩子更加自卑,更不願嘗試,他們害怕再犯錯,再受到懲罰。
懲罰會讓孩子充滿憤恨。看看我們懲罰的時候,孩子那冒火的眼神和誓死不從的態度,就知道我們和孩子的聯結在這一刻斷裂了。長此以往,孩子甚至萌生仇恨,可能會採取一些報復手段。
懲罰不會讓孩子更好,只會讓他們覺得沒人理解沒人愛。
三
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也是最無助的時候,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支援和鼓勵。
他們的內心一定在說,“我好怕,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如果誰能幫助到我,下次我一定不會這樣。”
他們在等我們幫助他們,一同解決問題。可是他們往往等不到,便自暴自棄。
四
孩子在犯錯時,最需要的是愛,而不是懲罰。
如果他們犯了很嚴重的錯誤,損壞了他人的財產甚至傷及他人,那一定不是他們第一次犯錯,這時需要他們付出代價,明白社會規則。但如果不是惡魔般的行為,我們仍不要放棄他們。
-
9 # 學習困難改善
我認為是很有必要懲罰的,懲罰其實是承擔相應的後果,承擔後果是每個人都要做的。因為現實世界就是會有懲罰的,不是每個人都會原諒你的孩子的,俗語說得好:錯就要認,打就要站定。說的就是孩子有錯要認,如果因為做錯事而要被父母懲罰打了,也要站好接受懲罰。
這培養的是孩子誠懇認錯和坦然接受後果,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逃避後果,做錯事不怕,因為總有人會幫他們承擔後果。
自己拖拉睡懶覺遲到了,怪媽媽不提醒他,自己沒有做完作業,怪父母沒有幫他做。太多太多的孩子自己做錯事逃避後果,推卸責任了。不分清責任,懲罰他們,如何能讓他們長記性呢,你說是不是。
其實懲罰是很好的,懲罰其實是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不是故意整人。父母不濫用懲罰就可以了。有些父母濫用懲罰,動不動就罰孩子,那就故意惹兒女生氣了,這樣就得不償失。
懲罰孩子注意以下三點原則:
一、懲罰要合理
懲罰孩子要合理,不能什麼事都是打,你以為你是葉問啊,什麼事都打,只懂得打那就顯得父母沒有智慧了。孩子打了人,你打他讓他感受痛感,這可以,也合理。孩子頂了嘴,你又打,那就不太合理了,你讓他說十遍我應該尊重父母,這合理多了。
二、懲罰是與事件有聯絡的
孩子摔破東西了,你抬手來一巴掌,後果與事件沒有關係,孩子不服你。摔破東西你罰款,罰錢賠償,這可以。孩子不吃飯,你取消他的飯後甜點,非常有聯絡,你不吃飯,意味著你飽了,飽了我不能再給你吃了,吃多了對胃不好。他不吃飯,你罰了後面的食物,這是有前因後果的。不吃飯你罰他零用錢,孩子又會不服你的了。
三、懲罰不過度
懲罰要適度,適度的懲罰孩子是能接受的,懲罰在孩子的年齡階段身心發展,是對孩子有益的。孩子偷一次錢,你馬上罰沒收一年零用錢,這有點過了,孩子會反抗掙扎,如果認罪態度良好,可以適度罰沒收一個月零用錢。孩子亂跑碰傷別人,你罰他跑十圈四公里,那就過了,讓他跑兩圈是可以的。切記,懲罰要適度,過度了,孩子就要起義了。
-
10 # 林艾葉子
犯了錯肯定要懲罰,主要是採用什麼樣的懲罰方式既能讓孩子得到教訓又不至於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產生不良後果。
之所以說一定要懲罰,主要是因為孩子年齡小,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沒有形成,需要家長的及時引導。如果犯了錯沒有懲罰,他會認為無所謂,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最近新聞裡出現的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的案件就是一個例子,如果家長在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能夠及時制止,就不會造成現在的後果,幾年前的“李天一案”也是明顯的例子,所以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懲罰不是目的,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改正錯誤才是正道。家長如果不懲罰,今後社會會替你懲罰他們的,那麼該如何懲罰犯了錯誤的孩子呢?
首先,看錯誤的嚴重性,比如孩子今天沒有完成作業,那就可以罰他一週不允許看電視,但如果偷拿了同學的東西就一定要嚴厲懲罰了,一定要將這種苗頭及時掐滅,光講道理肯定是不行了。
其次,看孩子的心智成熟度,有的孩子本身思想比較單純,行為很幼稚,所以他犯的一些錯誤可能是無意識的,對這樣的孩子懲罰就可以輕一點,主要以批評教育為主,如果過於嚴厲孩子可能以後會畏首畏尾,缺乏自信。但有的孩子思想非常成熟,為人處世都很熟練,他犯的錯誤可能就是故意為之了,對這種故意的行為一定要嚴厲懲罰,否則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第三,懲罰絕不是打罵,現在治理國家都講究科學、依法治理,對於孩子我們更是要講究方法,像“豫章書院”那種懲罰孩子的方法肯定實不可取的,造成的後果我們也都看到了,打罵孩子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孩子犯錯,父母打罵過度意外造成死亡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所以面對犯錯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冷靜,認真分析,不能盲目打罵。
最後,只有懲罰也是不夠的,對於孩子好的表現家長一定要給予鼓勵,這樣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更好的改正錯誤。
-
11 # 大狐狸崽子
孩子犯錯了肯定是要罰的,但是一定要科學的懲罰,而不是單純的體罰。根據孩子不同的犯錯情況給孩子設定比較科學的懲罰方式,起到教育的作用。
1.比如,對於孩子亂丟東西,沒有耐心,專注力不好的情況,可以給與孩子撿豆子的懲罰。把五顏六色的豆子放到一個盒子裡面,然後準備幾個空盒子,讓孩子把不同顏色的豆子撿到正確的盒子裡面。
2.如果孩子比較愛挑食,不好好吃飯,不講衛生,不愛刷牙等情況。家長可以講孩子愛吃愛玩的東西禁止觸碰的一段時間作為懲罰,但是前提是要注意安全並且事後要安慰孩子。
3.假如遇到孩子總是吵吵鬧鬧或者無理取鬧的情況,建議用罰站或者罰坐等方式,給孩子設定一下坐姿或者站姿,限制一下處罰時間,處罰以後要孩子自己說出為什麼挨罰。
4.孩子越大可能會亂畫,亂丟東西和玩具的情況,有些不好的習慣我們要及時給孩子糾正過來。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讓孩子做家務來作為懲罰,讓孩子學會整潔和整理的習慣,事後詢問孩子在做家務種學到了什麼。
5.有的孩子可能不愛說話,脾氣比較急,愛打人,抓人,踢人等毛病,這種情況可以讓孩子畫畫作為處罰,讓孩子把自己心裡的想法畫出來,我們家長可以從孩子的畫中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從而找到合適的方法跟孩子溝通。
所以孩子犯錯一定要處罰的,父母有教育的責任與義務,自己如果不教育將來會被別人教育,但是一定用科學的方法方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
12 # 聽雨軒記
孩子犯錯是否要懲罰?答案是肯定要懲罰的,懲罰的目的是要減少孩子的某種行為,這是符合心理學理論的。
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了強化理論,認為我們要想某種行為繼續出現我們就要用強化的方式,如果我們想某種行為不在出現我們就要用懲罰,其中懲罰又分為正懲罰和負懲罰,正懲罰就是要當出現我們不想他的行為時候我們給給予厭惡的刺激,負懲罰就是去掉另他滿意的刺激,以減少某種行為。
依據心理學理論,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是不希望他的這種行為再次出現,我們可以使用正懲罰,也就是給予厭惡的刺激,批評孩子,讓他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或者用負懲罰,去掉他喜歡的刺激,比如不讓他看電視,不買玩具等,以減少他的錯誤行為。
當然使用懲罰的方式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及時,適當懲罰,但不是責罵鞭打。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不要懲罰。
1.孩子犯錯不要懲罰,因為懲罰會給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而且還不能讓孩子知錯就改。受懲罰的孩子往往會成為這兩類:一類是叛逆,大家,反抗,欺負別人,另一類是膽小,自卑,懦弱,受欺負。所以懲罰看起來短期內孩子能夠改正,但是長期來說是無效的,會給孩子身心造成影響,影響孩子的未來性格人生。
2.孩子天生有自我糾錯的能力,而經常懲罰孩子,會讓孩子的自我糾錯能力減弱。
3.不懲罰,科學糾錯的方法:
用有效的行為代替懲罰。
用獎勵代替懲罰。
感悟反思:學了家庭教育覺得自己改變了不少,現在幾乎沒有懲罰過孩子了,都是孩子犯錯了幫孩子找原因,是不會呢還是不懂呢,還是不小心呢?等等然後討論以後怎樣做。所以每個孩子犯錯都是有動機的,我們找到動力,滿足孩子的內心。多關注孩子正面的行為,不要把問題焦點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