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Jia汽車

    其實,在我看來並沒有傳統車企自自救的問題,也沒有新能源車企顛覆的問題,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融合應該是大的趨勢。

    之所以我們會看到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時代走得有些緩慢,不排除船大不好調頭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們怕船翻掉,因而穩中求進才是它們的大方針。

    不論是哪家傳統車企面臨這種情況都會有歷史包袱,畢竟它們曾經在20世紀初的工業革命中大放異彩,以至於內燃機仍然佔據著當今市場的主流。

    而新能源車企沒有歷史包袱,它們擁有的是網際網路思維,平臺思維,因而它們對於汽車的定位並不僅僅是製造一輛汽車,而是場景化的出行工具,服務成為了主流。

    所以當公司定位成一家出行公司的時候,汽車的使用場景大大地被拓寬了。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便是最好的例證。

    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車企只有被動“捱打”的份兒,它們也在不斷變革,只是在外界看來有些慢罷了。在2019年的東京車展上,豐田老總豐田章男宣佈豐田汽車在未來將會成為一家出行公司。

    無獨有偶,在2020年7月份,長城汽車的老總魏建軍宣佈啟動組織結構變革,未來長城汽車的定位也將會是一家出行公司,積極擁抱“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以及“共享化”。

    傳統車企的變革不像新能源車企那樣自如,但是這就像“複利效應”一樣,剛開始會很慢,一旦過了臨界點,增長將會呈現指數狀態,畢竟傳統車企的底子更厚,而這個家底是新能源車企在短時間內無法擁有的。

    不過,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傳統車企與新能源車企並不是一時瑜亮,而是在未來汽車發展路上兩個並肩奔跑的夥伴,彼此學習,彼此融合。

  • 2 # 小輝侃汽車

    題主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下面我來說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新能源是未來汽車行業一個大的發展趨勢,可以說這個全新的戰場吸引了很多的全新汽車品牌加入其中。比如說目前已經相對比較成熟的蔚來,小鵬以及哪吒汽車都已經有了相對變現的這麼一個能力。而它們的介入,勢必會影響到傳統車企的這麼一個市場空間。那麼說面對這些電動造車新勢力傳統的車企應該如何去面對呢?下邊我就從幾個方面給大家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首先第一點就是加快新能源板塊佈局。雖然造車的新勢力來勢洶洶,但是要知道在目前新能源的這麼一個技術水平上,大家還是相對比較持平的。沒有任何一家說能夠做到一家獨大,不管是傳統車企也好還是新興勢力也好,這一點是非常公平的。對於新興的造車勢力來說這是它們彎道超車的一個好時機,而對於傳統的車企來說,這也是它們的一個競爭資本,畢竟沒有說傳統車企就一定會落後的這麼一個道理。第二點就是要突出它們在汽車整車製造方面的優勢。拋開新能源核心動力的技術相對薄弱不談。在其他的整車拼裝技術來看,目前的傳統車企還是有著非常大的一個優勢,畢竟新興的電動造車新勢力它們的車企歷史還是非常的短暫,無論說是整體的工藝還是說供應商的這麼一個渠道,對比傳統車企來說還是有非常大的這麼一個差距。而傳統車企如果可以利用好這一點,在品控方面將造車新勢力甩在身後,那麼對於它們未來的發展也會有一個非常大的幫助。

    所以總結來看,它們在新能源領域的起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接近的,但是在其他環境方面來說,傳統車企仍然有著自身的一些獨特亮點,如果不想被新勢力超越,還是要多在研發上下功夫,並且提升自己的品控。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我是小輝,一個非專業的汽車評論員,喜歡我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聊車,侃車,玩車。

  • 3 # 落果生

    並不用自救。。。因為造車新勢力根本就是個資本假象。造車跟手機之類的不同,車不僅僅是出行工具,它承擔的責任也更重。

    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是不可缺少的。

    傳統汽車主機廠唯一的考慮是自身轉型太慢。各國都在限制排量、排放和油耗標準,不然就不給你指標出售,也就是積分政策。

  • 4 # 凱恩斯

    直接開藥方:

    1、傳統車企可以戰略性跟隨。寧德時代為什麼這幾年異軍突起,超過了比亞迪,原因就在於寧德時代是純粹做汽車電池的,三元電池技術,比亞迪有,寧德時代也有,但是比亞迪有自己的汽車生產,這樣當別的車企採購就要擔心同業競品的問題。所以寧德時代獲得了巨大的擴張。寧德時代2015-2017複合增長超過80%,今年利潤率還再次提升。說明傳統車企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替代,已經開始向混動和純電動發力。

    2、傳統車企可以另闢蹊徑。三元鋰電池純電動車是如今的主流,但是811電池普及之後,未來三元鋰電池的電池密度提升極限將進入瓶頸。誰說未來一定是鋰電池的?實際上國家政策支援新能源汽車一直有人在反對。其反對的理由是很多人認為,鋰電池依然不是車輛行駛儲能的最佳方式和。國外有很多人在開發氫燃料電池。原理很簡單,大多數化學課裡面都有電解水實驗,氫氣和氧氣燃燒變水,而水又可以電解為燃料。只是如何穩定釋放是個技術活,需要開發。還有更加簡單的,比爾蓋茨就是直接壓縮空氣儲能,這也是不錯的路徑。國內部分地區已經有這一類空氣儲能的公共交通。壓縮空氣消耗能量,釋放空氣取得能量。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所以,不要堆一個技術,彎道超車去。

    3、車輛不是隻有一顆電池。雖然電池很重要,電池同樣會帶來一些問題,諸如電池穩定性問題,諸如無人駕駛技術,諸如車輛中的其他零部件。蔚來汽車就是個很好的嘗試,據說蔚來汽車是中國產中最貴的,涉及有現代感,到哪裡都會引起一些圍觀,看客都在問,這是哪個國家的豪車。所以一輛車,東西很多。汽車製造本來就是不停改變的,如果沒有變化,上世紀那些類似馬車的汽車,我們應該還能隨處可見。

    總之,萬事靠研發和突破,中國產汽車不要再惦記低價戰略,國際貿易摩擦不斷,而國內汽車競爭激烈,每年賣出去的車遠遠多於生出來的人。所以努力的奔跑,不要被拉下。

  • 5 # 日本二三事

    百年大危機

    豐田章男在公司內部的演講中這樣說道:“汽車行業進入了100年一次的大變革時代。接下來的100年,誰也不能夠保證汽車製造商是流動社會的主角。已經不是輸和贏,而是處在了生與死的邊緣。”

    他所稱的“百年大變革”就是新能源汽車的衝擊,這裡打一個比方,如果汽車完全電動化了的話,就不再需要引擎發動機這樣的高難度裝置,只需要一個馬達一個電池加上外殼。2018年是豐田成立的81週年,特斯拉作為一個新興的造車公司,股價有一段時間甚至超過了豐田,這是什麼?是衝擊。當然這裡不可否認的是,傳統車企肯定有一定的造車經驗,從流程和內部管理上還是要優於新興造車勢力。這也是特斯拉沒有的,所以才會陷入“交不了車”的窘境。不過,從這樣是例項中可以看出:現在的這個時代,造車變得容易得多!

    汽車主導不再是車企

    傳統車企生產車輛的主導是:汽車企業。透過金字塔型的供應鏈管理,汽車企業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從設計到製造幾乎都會進行參與,並且佔據著主導地位。可是“自動駕駛”的時代,讓汽車生產的主導權不再是汽車企業。為什麼這樣說?原因也很簡單,以谷歌和百度為代表的自動駕駛企業,推出的是“解決方案”,我可以不造車,但是如果無人駕駛那麼就需要透過這些方案進行。XX晶片+XX感測器+XX演算法+XX平臺!

    軟體+半導體公司的作用在未來將會愈發凸顯,就拿豐田最新的雷克薩斯ES來講,採用了電子後視鏡,作為駕駛輔助系統,這個是豐田自己開發的嗎?顯然不是的。從系統構成和平臺選定都是其他公司進行主導研究的。

    傳統汽車廠家如何做?

    還是以豐田為例,面對這樣的“新勢力”豐田章男幹了什麼事情?其實也不難總結。主要就是下面幾個方面:

    聯合

    軟銀投資了中國的滴滴、歐美的優步、東南亞的 GrabTaxi、印度的Ora,是世界上配車軟體的大股東。上述4家公司,幾乎佔據了世界上配車的90%,其影響力可見一斑。而豐田章男在年初就發表演說,稱豐田要從單純的生產汽車的企業轉型到聚焦人移動的Mobility company。為了實現此改革,需要外部的非製造企業的資本或者業務提攜。

    轉型

    豐田是傳統的汽車廠家,但是豐田章男在未來想要打造的是一個“汽車移動服務平臺”。在作者的文章《日系車霸主豐田,或許有一天會成為像蘋果一樣的公司》中有詳細的描述。

    加大研發力度

    既然造車新勢力已經正在崛起,那麼如果傳統車企不趕上這波潮流那麼註定是要被拋棄的。傳統車廠比新勢力有優勢的地方在於“經驗”,造車也不是一蹴而就,雖然部品的數量有所減少,但是對於供應鏈的管理,現場流程的最佳化都比新勢力要強很多。因此也不必太過於害怕新勢力的出現,對於汽車廠家來說,如果能夠和新勢力保持同樣的進度,那麼就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天貓雙11兩分鐘100億“嚇壞”日本網友:一天超過日本一年!》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貧窮是一種“遺傳病”,島華人民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有錢》

  • 6 # 中文車評論

    過去汽車企業不發展新能源汽車叫不支援新能源產業,現在不生產新能源汽車叫能否生存下去。說明新能源汽車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必然趨勢,傳統車也應該緊隨其後夯實技術基礎,開發新能源產業!

  • 7 # 科技電動生活

    傳統車企自救?目前根本不怕造車新勢力,談何自救,傳統車企怕的是特斯拉。

    造車新勢力只是跟特斯拉學了一些皮毛,但是沒學全,畢竟特斯拉從2003年就開始了,用了17年的時間,特斯拉雖然建立了自己的工廠,但是自己並沒有做任何偏重硬體的研發,而是全部聚焦到了軟體上。

    而且這套軟體體系已經磨合了10多年了,這對於傳統車企才是最可怕的。特斯拉看起來只有一個APP,但是實際上支撐這套體系的是一個非常完善地包含了系統架構、應用體系以及控制體系。

    原來的發展模式是從燃油車到混動到純電動,系統發展是從電氣化、電子化、智慧化、軟體化一步步發展過來,但是特斯拉只做純電動汽車,而且直接跳到了軟體化,不單單是“軟體定義汽車”,而且還實踐了很多年了,對於傳統車企來說,這個太要命了,很難追趕。

    大眾也推出了MEB平臺來跟特斯拉對決,同時也宣佈未來系統軟體全部收回集團開發,不再交由第三方開發,但是上十億行程式碼,軟來還是偏重硬體的,現在突然全部由內部團隊來接手,並且還要走向軟體化的路線,這才是最頭痛的問題。大眾CEO說:現在所有車企都比不上特斯拉的軟體。

    實際上也是這樣,納斯達克對於特斯拉的評估是高科技公司,而對於傳統車企是製造業,高科技公司的估值可以高達100多倍,而傳統的製造業最多是6-10倍。所以特斯拉6500多億美金的估值就不奇怪了,超過了所有的傳統車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次mate30系統更新有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