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豐順之康
-
2 # Hi哥影視
創作背景
1938年1月,隨著戰爭一步步由東南沿海平原向西南高山地帶延伸,國民政府開始修築險峻的滇緬公路。
為保證反法西斯同盟援華物資順利運往中國,1942年,國民黨政府正式組織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配合英軍守衛緬甸(緬甸當時為英國殖民地),保護滇緬大通道暢通。
大部分情節就是撤退到雲南的部隊,與日軍隔怒江對峙,準備反擊的故事。由於中國大部分國土淪喪,國民政府被壓縮到西南一隅,實際上已退無可退,所以必須利用天塹,死守怒江。
最初日軍乘佔領緬甸餘威幾次打算強渡怒江,但在中國軍隊拼死守衛下失敗,隨著國際戰爭的形勢及日本自身實力的侷限,事實上,後來日軍已成強弩之末,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只能修築永久工事,與國軍隔江對峙。
個人感受本劇中從小人物的抗戰故事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細緻了刻畫了一個真實戰爭世界的無情和殘酷。團長龍文章成了他們的團長,讓這群人渣重燃鬥志,變成勇於赴死之人。這些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是炮灰的命運,他們面對的是一場幾乎必死無疑的戰爭。面對戰爭每個人面對的是生離死別,在劇中遠征軍入緬,在回來的時候遭遇到日本人展開了激烈的槍戰。每天都有戰友的離開。回到滇西他們不願面對自己內心存有的夢,那就是再跟日本人打一仗,打敗日本人。後來是團長不惜用下三濫的手段重新燃起的大家的鬥志。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抱有希望。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對得起“中國遠征軍”這五個字的中國遠征軍題材的小說。
-
3 # 劇說不打烊
這是繼《士兵突擊》之後,導演康洪雷和編劇蘭曉龍的又一經典之作。《我的團長我的團》雖然在播放量方面沒法和《亮劍》比較,但是其鏡頭運用的技巧包括拍攝手法方面和畫質等等,都算得上上乘佳作。
《我的團長我的團》的演員,也是《士兵突擊》的主要演員,除了王寶強和陳思成,張譯,段奕宏,張國強,李晨等都有參演,而且各自的表演都十分精湛,角色塑造的也十分成功。
整部劇劇情流暢又緊湊,主要講述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潰敗軍人,在一個自稱副團長的龍文章的帶領下,重燃鬥志,英勇作戰的故事。雖然電視和小說的結局有所不同,但總體上把遠征軍面臨的殘酷和激烈表現得真實而到位。
還有就是造型方面也比較貼近真實的戰爭環境,衣著破爛,渾身髒兮兮,比起很多戰爭劇裡白白淨淨和鋥光瓦亮的髮型要強很多。
大概是視角獨特加上整部劇略顯壓抑的氛圍,以及某些歌頌類的主題不夠突出,《我的團長我的團》曾經有一段時間處於禁播狀態,但好在這部優秀的電視劇又再次得以呈現,繼續可以感動著那些新老觀眾。
-
4 # 筱楓看劇
就我的看法來說我的團長我的團絕對是封神之作,以後可能再也不會出現這麼好的片子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有以下幾個看法
1 首先從服裝道具來看,這才是符合戰時軍人所具備的形象,不像現在一些抗戰劇,衣服是乾乾淨淨的,槍械什麼火箭筒、ak47都跑起來,嚴重的顛倒黑白
2 有很多人初次看不懂這劇,覺得劇裡的人物對話太多,卻不知這恰是精髓所在。再這部劇中,每一個人都是主角,他們之間的對話正投射出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沒有人願意打敗仗,每個人都有一腔熱血。再虞嘯卿來了之後徹底引燃了他們內心的火焰
3 再戰鬥場面上也是很符合常理的,誰都有可能在下一秒犧牲,沒有神劇中開掛的表現,在我看完以後才真實看到了我們名族抗戰的艱辛,此事的和平當思來之不易。
-
5 # 曉東觀劇
戰爭是殘酷的,先輩們流血犧牲換來的和平安寧,我們更應該要珍惜!現在很多網路上惡搞英雄,以達到賺人眼球的效果,真的很沒有底線!
-
6 # 渦石水
一遍是不夠的,一遍只是看劇情。《團長》要看二遍,你會發現裡面的臺詞的精華。如果看了第三遍,你會發現演員的演技個個一流。
-
7 # 老梁48059285
《我的團長我的團》絕對是抗戰劇中拍得最真實的,比《亮劍》還真實,亮劍是神劇的祖先。《團長》中的戰士穿著破爛的軍裝,黝黑的面孔,亂糟糟的頭髮,這才是在陣地上摸爬滾打和日軍拼命的結果。而不是打了一仗髮型都不亂的神劇。戰鬥中機槍還要換槍管子,還要換彈夾。神劇的機槍子彈是無限輸出永遠都打不完。《團長》的細節做得很好。
-
8 # 張網人家
俺是先看到《我的團長我的團》以後才看李雲龍獨立團的。讀書少、歷史知識少;關於抗戰,起先,俺就知道《地道戰》、《地雷戰》,相當長時間裡,俺就是認定日本人就是讓我們的地雷和地道給弄沒辦法了、投降的。看了《亮劍》,總覺得李雲龍李團長多半是在雲端裡,心想事成的那種順子;像從山下挖壕溝往日本人佔據的山頂上扔手榴彈、像“咱們今天就是要從正面突圍出去”,等等。俺還是覺得《我的團長我的團》踏實點。
-
9 # 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
個人感覺《我的團長我的團》在所有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堪稱巔峰。為什麼這麼說呢?
單純從服裝道具來看,劇中的武器裝備和服裝打扮都嚴格進行了歷史的考證,上圖所示的這些打扮,你沒看錯,這些都是主演,不是一般的群眾演員,主演們一個個邋里邋遢的穿著破爛出現在鏡頭裡,估計整個電視劇圈都找不出來幾部,而這卻正好符合了電視劇的背景,在抗日戰爭時期艱苦的條件下, 這班炮灰團的成員只能穿這身破爛,如果他們一個個穿著比主力團還要光鮮靚麗,那才是奇了大怪。
關於這部劇的細節還有劇情不會太多陳述,只想講講這部劇真正深入我心的部分。可以說,這部劇的價值已經超越了它本身,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留在粉絲心裡。更是中國軍事類戰爭類影視劇的標杆,國內要有那部劇敢說自己是第一戰爭劇,那麼首先要證明自己超越《團長》。到了國際上,《團長》也可以與各個戰爭大作一較高下。
-
10 # Better騎士
看到《我的團長我的團》點進來的,這是唯一一部答主三刷的電視劇,每刷一次感受不一樣,但唯一的相同點聽到某些臺詞就是會笑,有時候是開懷大笑,有時候是帶淚的笑。
第一刷不知道多少年前了,至少有十年了吧,當時最難忘的劇情就是關於小醉姑娘的,孟煩了和小醉姑娘的愛情令人心疼,好像是孟煩了要去打仗吧,小醉衝孟煩了的背影喊:“我不做了,你不要死”好像是這麼喊的吧,當時就特別感動,孟煩了讀的書多想的多,如果能像迷龍那樣幹就完事了,那麼他和小醉也不至於這麼悽美,讀的書多就容易迂腐,現實中我們也差不多,想的太多在乎的太多就錯失了很多,其實有時候直接點好,像迷龍那樣,床是大的,房子也是大的,務實。
第二刷大概是第一刷的兩三年後,當時朋友在看這個劇於是就一起又看了一遍,這一遍看得最多的就是國軍內部的利益鬥爭,圓滑如唐基,唐基真是老手啊,虞嘯卿在他面前嫩的跟小孩一樣,可憐炮灰團南天門堅守38天。這一刷最淒涼的一段:獸醫坐在樹樁上顛三倒四的說話,這時候一個炮彈飛來…
第三刷劇荒的時候無聊的時候看的,這時候感觸良多的是龍文章精神,為了把大家從緬甸帶回來假冒團長,然後在禪達停了下來,沒人知道他想的什麼,除了孟煩了能夠稍微看得懂,他正直重義氣信守承諾樂觀有計謀,他的身上有太多的優點,以至於我沒找到缺點,可能唯一的缺點就是不知道為他的部下謀福利,讓部下一直慘兮兮的,他的傳令兵孟煩了連小醉都養不起
-
11 # 魚樂圈裡的文明人
主要是接地氣,沒有太多現在城市裡的勾心鬥角,演藝了人的本性,人性本善也是大多數人希望看到的大多數人渴望的和願意看到的結果,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部劇能這麼火的原因吧!
-
12 # 風流居仕齋
這是一部我看了兩遍的電視劇,很少有一部電視劇能讓我看兩遍。
可能和大家不一樣,我看出來的不是電影內容。而是團隊的管理本質!
龍嘯天的團隊可以說是精英團隊,但精英團隊管理成本高,否則無法提現優越感。
神經兮兮的假團長他帶的可是逃兵和散兵,可以說是垃圾中的垃圾。他如何一步一步將這些垃圾凝聚起來,成為具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這是非常有學問的。
但是,電影告訴我們從本質上來說,垃圾團隊就是垃圾團隊,戰鬥力再強也是垃圾團隊。最終不可能翻身,領導只會用你不會培養你們。最終,還是會被無情的消耗掉。
我相信,如果是龍嘯天的一團困在日本人的防線裡,他不會不救。因為那是他的家底,但是垃圾團就不一樣了,那是憑空掉下來的一個戰鬥單位。丟了也就丟了!
所以,在我們現實當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名牌海龜瞧不起清華北大,清華北大的瞧不起985-211的,一本瞧不起二本,二本瞧不起三本,城裡的瞧不起農村的,有文化的瞧不起沒文化的,有技能的瞧不起沒技能的,有錢的瞧不起沒錢的,領導瞧不起下屬,體制內的目空一切。
正因為存在蔑視,所以才會出現拋棄同伴的事情發生。有時候很贊同美軍的一個觀念:“不拋棄,不放棄”。不拋棄同伴,不放棄生的希望。
-
13 # 乏善可陳W
本人感覺——好,很好,非常好……
單說電視劇版《團長》,第一眼就感覺眼前一黑。首先是第一幕,一群衣衫不整髒兮兮的,操著南腔北調土語的丘八,聚在一間烏煙瘴氣破爛不堪的屋子裡,躲避著Sunny說著怪話,毫無希望和進取之心。這和我們以往看到,已經習以為常的以抗戰為主題的影視劇沒有絲毫共鳴。這讓人很不舒服。我們不是正義的嗎?我們不是全民一心嗎?我們不是該有必勝信心嗎?這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場戰爭嗎?此劇難道是吐槽國軍的懦弱和無能嗎?
而這種不適感卻是貫穿此劇的。比如煩了小太爺的腿,從開頭瘸到結尾。哪怕中間接受英國軍醫和美國醫院的的治療,也仍然瘸的那麼固執。比如唯一純粹的好人郝獸醫,最終卻是傷心死的。比如當初的惡霸迷龍,卻成了顧家好男人。比如總是努力而刻意的想表現出激昂慷慨又高眾人一等的阿譯長官,卻屢屢因用力過猛顯得不合時宜,最終總是把自己變成了笑話。比如曾經壯懷激烈,一腔熱血的純粹軍人虞師座,最後居然背信棄義,成了個蹩腳的政客,成了個被“攻擊立止”毀掉的“嶽爺爺再世”。比如那個從沒個正形,奸滑似鬼又恪守底線的龍妖,每每有了機遇似乎馬上雄起,卻毫無例外的把一手好牌打成稀爛……。而戰爭的邪惡一方——該死的日本鬼子,根本就不屑於描述,連鏡頭都沒給幾個。
所以,這可能就是很多人不喜歡此劇的原因。確實,看慣了《亮劍》的人更推崇所謂的“亮劍精神”,不可否認這種精神是我們面對強大敵人還仍然取勝的關鍵。但是忽略了那些捨生忘死的小人物,忽略了每個人的求生慾望。而生存不正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權利嗎?在並非必死的情況下,又有幾個人只想著“殺一個夠本,殺倆賺一個”?都死光了勝利又有什麼意義?所以,炮灰們信任龍妖,因為只有他會告訴炮灰們“我帶你們回家”,因為他不光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以至於最後連張立憲於治這群精英也捨棄了他們曾奉為神明的虞師座(張立憲在劇中自殺,小說中抱得小醉歸),成了龍妖的擁躉。
以上基本就是多數人看第一遍的感受了。可此劇真的不是那種看一遍就可以的清湯掛麵。如果再看第二遍,不適感會變成問題,而答案就在劇中而且顯而易見,眾多角色也會變得豐滿。比如孟煩了的尖酸刻薄源於他對所有人所有事的不信任;郝西川才是所有炮灰的“爹”;迷龍內心的柔軟細膩;林譯笨拙卻真實的激情;鄧寶油滑外衣下的智慧;馬大志的熱情義氣;谷小麥因懵懂導致的悲慘宿命;虞嘯卿的志大才疏外強中乾;龍文章的曲高和寡,不合時宜……
當你開始看第三遍,你會發現,這群人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都有它內在的含義。只要你用心體會,總會讓你眼前一亮或者心裡一咯噔,而且不用擔心你是過度解讀,因為它真正的含義很可能比你猜到的更加深遠。
篇幅原因說的很籠統,有很多重要人物都未來得及描述。比如純真的象徵——暗娼小醉、幸福的化身——寡婦上官戒慈、外表高冷內心純情的張立憲、圓滑世故面慈心黑的唐基、自私固執的孟父、無畏無知的小書蟲、悲催的要麻、執著的克虜伯、幼稚的何書光、孤傲的董刀、憨直的崔勇、臭美的康丫,甚至是被低估被淡化的狗肉……。總之,這是一部值得反覆回味的巔峰之作。
-
14 # 司空雲龍
我也是最近剛看完,第一次好像是09年還是10年看的,真是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的電視劇,牛,難得的一部好電視劇!
回覆列表
個人看過《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真實感受:百看不厭!
驚豔,劇情緊湊,演員出色,臺詞很逗,戰爭場面水平十分高,應該是大陸劇史上最出色吧?段奕宏的演技真不是蓋的,讓人過目不忘。武器做的很逼真,坦克找不到實物,竟然同比例製作了好幾臺坦克。但是最讓人難忘的還是那些一個個爆破場景,據說是採用真實炸彈,拍攝期間還有工作人員為此受傷。這部劇製作方簡直太用心了,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劇裡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傳令兵!滾到我一巴掌扇得到的地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