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琳家常

    我是一位著名的“海淀”老母。

    每週六日奔波於各大機構的路上。我家孩子從三年級開始語數外三科連報,一節課三小時,平均300元。還有一門樂器,四十分鐘300元。一個星期一千二,一個月五千就這麼花了。

    我全職就老公上班,工薪階層真的有點吃不消了,平時省吃儉用掙得錢都交學費了。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要讓孩子去課外班?在學校學不好嗎?其實學校的老師非常負責的,沒有課本上不講課後要求上輔導的。可是別人孩子都在超前學咱們也不能落後啊!

    都說教育投資回本週期很長,甚至見不到回報。但我認為教育投資是穩賺不賠的。大多數家長願意為孩子努力掙學費的。你認為呢?

  • 2 # 亦清歡兒

    座標縣級市,女兒三年,英數語一個月600,古箏一個月四節300,美術一個月200,偶爾學音樂素養,圍棋,口才,沙畫,一個月均攤600,都算上,一個月差不多1700

  • 3 # 能子別

    縣級市,小學二年級,英語15999元一年,硬筆書法6000元一年,機器人6200元一年,跆拳道4000元一年,足球2800元一年

  • 4 # henryL

    一年級,託管九千,英語線下一萬八,機器人一萬六,英語線上一萬八,實驗課一萬四,書法八千,這些僅是大頭。小的沒算,完全不敢算細賬[捂臉]

  • 5 # 綠階窗前草不除

    每年為孩子課外班花費巨大。

    我的孩子每年都要為跆拳道,舞蹈,外語,朗誦課,繳費大約3——4萬元。

    上課學習,還有那麼多課外班,有多累?

    而我們不過普通工薪階層,可謂壓力巨大。

    有過來人,老同學說,沒必要報那麼多課外班,你看看我孩子都這麼大了,當年也報這報那的學了不少,真是都沒有用,看不到多少好處,並沒有改變多少。老同學的話,有幾分道理。如果不學吧,似乎不符合現代潮流呢,大家都在學,你不學,不但要落伍,孩子也沒談資,好像不把孩子世界填的滿滿的,就非常不舒服特別焦慮。一方面是從眾心理,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習俗和生活壓力逼迫。畢竟,競爭無處不在。你不拼命,你很自然就要落後,無法獲取更優良的資源,而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積極進取,而消極無為乃失敗,人們更容易接受成功,很難接受失敗,更無法接受孩子的失敗。也恰恰是家長更為失敗,所以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有多少孩子,沒有課外班?

    社會課外班有多少?鋪天蓋地,無孔不入,很難抗拒,而且愈演愈烈。

    什麼都不學,什麼都沒有課外班的學生,幾乎就是另類,那得需要怎樣的定力和智慧?

    沒有任何輔導班的家長,幾人?

    節衣縮食,壓縮各種開支,全力支援孩子課外班,很多時候,結果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安。大家都在拼命,唯獨你逍遙自在滿世界亂跑?好像只有我們中國人,如此關注孩子教育。

    巨大的洪流裹挾,身不由己吧。

  • 6 # 大志若愚531

    我家二個孩子,一個高三,花銷很大.藝考,小班,平時的花費,小的五年級,愛好廣泛,聲樂。架子鼓,街舞,還要上輔導班,太難了,現在的孩子不好養。

  • 7 # 退休老倪

    舞蹈,美術,聲樂,鋼琴,尤克里裡,散打。語,數,外,書法,這些屬於基礎的一些課程大家都在學,那麼你學還是不學呢?你不學孩子與孩子之間就沒有話題可說,你學那就要付出真金和白銀。

    這些課程大部分都是每次100左右一交就是一年,所以這些課程一年下來大約5萬出頭。大家現在都清楚,尤其是瀋陽市出了一位名師,他就是一百二十七中學的金某某。是他吹響了教育改革的號角,教育改革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一些齷齪之事,這次終於曝光於陽光之下。在週一到週五正常的課上基本不講什麼實質性的內容。把所有內容的難點都放到了週末有償服務的課堂上去講。

    那麼就導致孩子如果你不參加有償的這種輔導,那麼你就會被同班的同學遠遠的把成績拋在了後面。無奈之下,你只好硬著頭皮。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也要給孩子報上這種有償補課的課程,花費是驚人的。付出是沉痛。

  • 8 # 心理宅浩大叔

    這個不一定把,就拿我孩子學鋼琴來說。首先看你請什麼老師~~

    1、假設老師的學費是一堂課100元(現在二三線音樂學院的學生基本都是這個價,一線的話會更貴,如果找的是老師那麼可能200——500),一個月4堂課,一年就是4800元。

    2、調琴:這個至少每年都要調一次吧,這已經是最低限度了,調一次大概200元,這個好像是根據琴不同,價錢也不同

    3、車費:這個每個城市也不同

    4、教材已經各種學習資料還要看各種音樂會

    5、如果考級的話……那麼上課的次數可能更勤,還有報名費,還有各種補習班的補課費(就是學些音樂知識的)

    6、比賽的報名

    7、過年過節給老師意思意思……

    8、還有可能情陪練……

  • 9 # 榕樹幾木

    這個要根據城市消費水平和個人收入來定,就我個人來說,我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城郊,孩子現在上幼兒園,我給她報了一個舞蹈班,一個月500元,一般只是週日練習一天外加節假日,一年是5000元(整年有優惠)。等孩子大一點我再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她選擇報書法班或者美術班,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輔導班,個人覺得很重要,因為要尊重孩子的意見。

  • 10 # 幸福快樂教育

    其實,我們身邊有免費的補習班卻被我們忽視了。

    我的孩子班裡有一位同學,幾乎每次都考第1名。有時還會逃課出去玩,有時上課他卻在看課外書。他沒有報任何補習班。透過交流他媽媽說,他就愛讀書,讀課外書,有時讀書讀到晚上11點。

    當時,我沒放心上。直到我閱讀到這麼一段話才恍然大悟。2002年,美國的一次高考後,40萬學生中只有58人獲得滿分。克里斯托弗就是其中之一。這個訊息一經傳出,克里斯托福一家就被各種問題包圍。人們問的最多的就是:“他參加了哪些考前培訓課程?”事實上,他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收費的培訓課程。他的爸爸媽媽告訴大家以及《紐約時報》,從嬰幼兒到青少年時期,他們一直給他們的孩子上免費的課程。每天晚上為他們朗讀30分鐘,年復一年,甚至在他們學會自主閱讀之後還是如此。

    如果這個例子離我們很遙遠。那麼這些例子我們應該都知道。毛澤東正是因為小的時候用被子半遮自己和燈光,博覽群書 ,才有了我們一代領袖毛主席;李嘉誠正是因為有了父親給他創造的特殊小書屋,才有了香港首富世界超級富翁;比爾·蓋茨雖然沒有上完大學,但他9歲時就讀完了所有的百科全書,精通天文、歷史、地理,才是他多次佔據世界首富的地位。

    閱讀研究和推廣專家吉姆·崔利斯,透過多年的研究,總結出這些公式和定律:

    你讀的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的越多。

    ✊你讀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越多,你就越聰明。

    你越聰明,在校學習的時間越長。

    你在校時間越長,獲得的文憑越多,受僱工作時間越長——你一輩子賺的錢就越多。

    你的文憑越多,你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越高,你的壽命越長。

    反之也成立。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我從來不給那些(後進生)學生補課,我只教他們閱讀和思考……。

    為什麼呢?

    經過研究表明,閱讀時用於眼球移動的時間僅佔5%,其餘95%用於思維。而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維力。有些孩子不是笨,只是開竅晚,只有透過閱讀才能使它快速的開竅。

    而我們的功利心與虛榮心,則讓孩子每天圍著課本團團轉。閱讀的缺失可能暫時看不出來。但到大學時,可以明顯的感覺到。

    當然,現在有些孩子也閱讀書了。但是成績沒有看到進步。我們就該想一下,也許是閱讀方法的問題。就需要我們去學習與引導。

  • 11 # 一個老男人7o

    我家鄉座標江蘇無錫,在全國地區市屬予二流城市較靠前,但我是一名輔警,每月收入在2500元~3000元,可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化錢,讓孩子上課及校外補習。我有本記帳錄,就是女兒每年在學習上所有的費用,含3年公立幼兒園費用、6年公立小學費用、2年半公立中學費用、各學期補習費用,見下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經歷過的學校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