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我君
-
2 # 北鼻小人
怎麼解決空虛感的反面,是怎麼獲得意義感。
我相信,意義感的本質是,我們能感覺自己和未來、和他人、和更大世界有聯絡。我們能感覺到,自己是更宏大而有序的整體的一部分。
就像這單塊的拼板,你不知道能用它來做什麼,不知道它的位置,你就會隨意地丟棄和處置它。如果我們也這樣隨意處置時間、生命和我們自己,我們就會覺得空虛。
但如果你拿著這塊拼板的時候,你還知道整體的圖景(比如星空),你知道這塊拼板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那麼,這塊單獨的拼板就是有意義的。
這塊單獨的拼板可以是我們的人生的某個階段,而整體圖景,是我們的一生。
如果我們心中有一個關於人生的完整圖景,它是對我們人生故事的設想:我會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假如我們清楚地知道某一個階段,一個片刻在整個人生中的作用,就像知道一塊拼圖它放哪裡,會是怎麼樣的圖景。我們就會感知到意義。
相反,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圖景是怎麼樣的,或者我們發現自己手中的拼圖根本沒法完成設想中的人生圖景,我們就會感到空虛。
時間軸上,連線現在和未來的,是目標。目標讓實現它的過程有意義。但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工作生活都是“湊合”的狀態,沒什麼奔頭,不再有需要努力的目標,只能成天麻將度日,這樣的生活通常是空虛的。
這塊單獨的拼圖也可以是我們自己,而整體圖景,是我們的人際關係。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發生關係。家人、朋友、這些我們親近的人、我們自己,是圖景中的一個個拼圖。如果在這個圖景中,我們需要和被需要,愛和被愛,我們願意為彼此付出,因為知道在這個圖景中,我們重要又關鍵而珍惜自己,我們就會有意義感。
相反,如果你在生活中是孤立的,與人隔絕的。你只有敵人沒有朋友,你不知道有誰在乎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愛著誰,你就會覺得空虛。
人際關係上,連線自己和他人的,是愛。愛讓不同單獨的拼圖產生聯絡,形成完整的圖景。愛讓彼此因為在乎和付出而覺得有意義。
因為那天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知道有個小生命在依賴著她。
這塊單獨的拼圖可以是我們的人生,而整體圖景,是永恆的世界。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就像一道短暫的光縫,介於兩片永恆的黑暗的永恆之間。”(納博科夫)。人生就是這塊孤零零的拼圖。
該怎麼面對死亡呢?如果我們相信,死亡終結了一切,我們執著於自我意識的幻滅,我們的人生也就是塊孤零零的拼板。但如果我們相信,自己意識雖然會湮滅,我們卻不會消失,而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就像一滴水因為匯入大海,得到永生。
人類、生命甚至宇宙的進化歷史是一副超出了我們想象的宏大畫卷,我們就是這幅永不停息的宏大畫卷中的一環。“自我”是短暫的,但這幅畫卷永存。如果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有敬畏和意義感。
總得來說,空虛是散漫、無序沒有目的的,意義是有序的、和整體有聯絡的。它不是一塊拼圖,而是拼圖和拼圖組合後凸顯出來的東西。
-
3 # 經典影視劇片段
消除空虛遠比超越死亡更加重要,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的白天過的特別充實,勞動得非常酣暢淋漓,運動得非常盡興,你晚上會睡得特別好,於是進入了一個無夢之眠,這輩子請你也活的能夠酣暢淋漓,請你活得能夠非常充實
-
4 # 胡森源
現實生活中,擺脫空虛感可以系用以下五種方法:
第一,調整需求目標。空虛心態往往在兩種情況下出現:一是胸無大志;二是目標不切實際,使自己因難以實現目標而失去動力。因 此,擺脫空虛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生活目標,從而調動自己的潛力,充實生活內容。
第二,求得支援。當一個人失意或徘徊時,特別需要有人給予自己力量和支援,給予同情和理解。只有獲得支援,才不會感到空虛和寂寞。
第三,博覽群書。讀書是填補空虛的良方。讀書能使人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使人從寂寞與空虛中解脫出來。讀書越多,知識越豐富,生活就越充實。
第四,忘我地工作。工作是擺脫空虛極好的措施。當一個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時,就會忘卻空虛帶來的痛苦與煩惱,使人生充滿希望。
第五,目標轉移。當某一種目標受到阻礙難以實現時,不妨進行目標轉移。比如,在學習或工作以外培養業餘愛好,使心情平靜下來。當一個人有了新的樂趣之後,就會產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會逐漸使生活內容得到調整,進而從空虛狀態中解脫出來。
當你和空虛頑強鬥爭的時候,請記住普希金的這句詩:“生活不會使我厭倦。”
-
5 # 韓魏玲
對有空虛感的人表示理解和同情。往往由於事業上不得意所成。但命運就這樣安排你,就只有接受,並在這種現狀下慢慢適應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心情讓自己快樂。如果這個思路被打開了就好了,順其自然,無意中或許你能發現更多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到時你會感到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不空虛了。生活不要刻舟求劍。謝謝!
-
6 # 大千世語
首先搞清楚什麼是空虛感。
空虛感,實質是一個人找不到價值所在,不知該幹什麼,也就是常說的無聊。其外在行為表現往往是懶得動彈,不想做事,幹什麼都沒勁頭;其內在精神表現是失去了目標追求,或者沒有了目標驅動力。
很多人以為,消除空虛感就是打發無聊,既然如此,就應透過看電影、打遊戲、釣魚等增加個人娛樂,殺死時間,減輕壓力。
實際上,空虛感是內虛,必須進行有效的精神填充輔以行為忙碌才能解決。看電影,打遊戲,釣魚等只能短暫地消除空虛感,事後會造成更大的空虛。這個道理好比利用吸菸本身來戒除煙癮,吸菸時痛快了,煙癮暫時解除了,之後也會帶來更大煙癮!同理,如果你討厭上班,好不容易到了週末,你宅在家裡玩了一個週末會發現比上班還難受!
所以,只有找到空虛的原音,正確的發展方向,採取合理措施,堅持的不斷地執行下去,直面問題,不躲避,不麻醉自己,才能真正消除空虛感!
回覆列表
很認真地想了想這個問題。空虛究竟是怎樣一種感覺呢?大約是三分茫然,三分頹然,三分無趣,一分孤獨。感到茫然的人看不到、看不清前方的人生道路,甚至看不見腳下的人生路,既沒有長期目標也沒有中短期目標,他們多半會選擇自我逃避和自我麻醉;感到頹然的人看不到希望,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和勁頭,有習得性無助的特徵,有悲觀厭世的表現;感到無趣的人看不到意義,覺得任何事情都沒有意思,除非別人要求的事情,沒有興趣去做其他任何事情;感到孤獨的人需要安慰和鼓勵,需要陪伴和同行。
人是害怕空虛的。人總會自動去尋找能夠填充空虛的東西,或者尋找刺激,或者尋找安慰,或者尋找意義。當一個人感到空虛的時候,也許正是這個人開始反省,開始奮發的時候。但是,如果感到百無聊賴,空虛到絕望、頹喪、悲傷,可能就需要進行心理疏導、輔導了。
對抗空虛有上中下三種方法(三策)。最容易做到的是逃避和麻醉,看電影、電視,玩各種電腦遊戲和網路遊戲,讀一些YY小說或黃色小說,或者找一些狐朋狗友醉生夢死,經常喝得酩酊大醉。這算是中策,雖然不解決問題,但也減緩了問題。在這中策當中,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底線,隨著別人為所欲為,吃喝之外還犯上嫖賭抽的毛病,就是下策下下策了。最難做到的是直面問題,為了消除茫然而去啃一些書,找一些人,為了消除頹然而去嘗試以前沒有信心做好的小事,去堅持做一件需要長期做的事,為了消除無趣而去嘗試那些被普遍接受但對自己而言是新鮮事物的事情,為了消除孤獨而去同別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去尋找志同道合者和能夠相伴一生的伴侶。
當一個人感到空虛的時候,心是空的,腦是虛的。心空是情感的缺失,腦虛是學識的缺失。單獨的情感缺失或學識缺失造成的空虛感覺是不會持續太久的。感情豐富的人,總能找到可以慰藉自己的人,學識豐富的人,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