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餐飲品事事

    有一個美國水兵在紀錄片偷襲珍珠港中這樣描述日本海軍航空兵:他們就像特技飛行員一樣貼著海面做超低空飛行,用航空機槍和機炮攻擊海里的人員和船隻!有的還會開啟艙蓋衝他們大喊大叫挑釁!日本海航戰鬥力強跟他們的零式飛機有很大關係,其次是飛行員素質。因為日本是主動發起進攻挑起戰爭的國家,所以他們對初期的軍隊培養非常重視,而且花費了大量時間和大量物力去建設軍隊,這樣他們的軍隊在戰爭初期面對準備不足的敵人就很有優勢,在形勢上看起來日軍很強敵人很弱。但是作為小國,日本的劣勢也很明顯,他們只能在初期集中所有優勢力量去進攻,來佔據戰爭主動,一旦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小國就會出現優秀兵員不足的情況,二戰的日本海航就是這樣,他們把所有優秀的兵員放在戰爭初期去拼命一搏,當這些兵員陸續死掉以後他們後期補充的新兵根本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他們只能匆匆訓練之後就奔赴戰場。而美國則不同,美國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美國不需要像日本那樣集中兵力在戰爭初期決勝,所以美國培養海航的方法與日本不同,美國的海航是把優秀的兵員保留下來去做教官,由這些教官培養計程車兵去奔赴前線與敵人作戰。美國這樣的方法在戰爭初期肯定會在區域性的戰鬥中處於劣勢,但隨著戰爭的進行,這樣的方法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綜上所述,就出現了在戰爭初期日本海航處於優勢,在戰爭後期處於劣勢的情況。日本其實是知道他們那套方法的劣勢的,但戰爭就是一場賭博,他們只能孤注一擲才有可能獲取勝利,但歷史證明了在戰爭面前大國的戰爭潛力永遠優於小國。

  • 2 # 下一頁空白68563807

    確切來說應該是中途島海戰導致的吧!以下是整理的一些資料可以借鑑一下,不喜勿噴。中途島海戰二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的重要一役,美軍由戰略防禦轉為進攻,聯合艦隊風光不再。遭受重創的美航母“約克城”能在三天修復參戰,本身就是個奇蹟。美軍損失航空母艦1艘(約克城),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307人陣亡。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赤城、加賀、蒼龍、飛龍),重巡洋艦1艘(三隈),52架飛機被擊落,280餘架飛機隨艦沉入海底,3507人陣亡,其中包括幾百名訓練有素的海軍飛行員。

  • 3 # HE觀察

    二戰日本陸航和海航,在太平洋戰爭暴發前,其建設模式都是精英化,也就說,僅以其飛行員來說,數量雖少,但訓練程度很高,尤其還在中國戰場獲得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本海航飛行員駕駛著先進的零式戰鬥機,給了美軍飛行員重創,甚至以至於美國飛行員得了零式恐懼症,只要在空中見到單翼日本飛機就以為是零戰,搶先逃跑,而不管其是不是零戰,很多落後的96式戰鬥機,甚至攻擊機都為此佔了不少便宜。

    但在珍珠港後,美國進入戰時模式,強大的工業實力轉化為生產力,不少先進的美國艦載戰鬥機開始大量裝備,而且其效能和質量都迅速趕上甚至超過了零式戰鬥機,同時,美國也有能力大量培訓飛行員,加之戰術上的勝利,不少日本海軍的精英飛行員,在多次重大戰役中損失慘重,日本原來的優勢,包括裝備優勢和人員優勢逐漸失去。

    先從飛機說,早期的零戰21可能是最好的零戰,但其後的改進型,跟著美國人的思路走,火力和裝甲迅速提升,但其最具備優勢的機動性反而在不斷下降,同時,戰爭帶來的資源貧乏,以及飛機制造廠熟練工人被該死的陸軍徵兵上前線做炮灰,新招來的工人根本沒法與之相比,造出來的零戰技術粗糙,可靠性變低,根本沒法跟標準化工業生產的美國戰鬥機相比。

    精英飛行員大量損失後,開始擴大飛行員培訓規模,但不幸的是,日本不具備這個能力大量培訓飛行員,加之戰時燃油緊張,基本會飛會開槍就送上了前線,這些菜鳥飛行員不要說跟受到充分訓練的美軍飛行員對抗,很多還沒有進入前線部隊,就在訓練中摔死。

    裝備不行,飛行員不行,數量也不如美軍多,指望日本海航戰鬥力超過美軍?

  • 4 # 每日點兵

    二戰中日本海軍航空兵和美國海軍航空兵相比,在戰爭早期,日軍確實具有很大的優勢,由於當時的日軍飛行員在航校都是經歷過700小時畢業的“老鳥”,而美軍飛行員都只是飛了400小時才畢業的。不要小看了這個在航校的飛行小時數,多出這麼300個小時就能,多出很多訓練科目以及戰術戰法訓練,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當時日軍飛行員普遍經受過航母夜間起降,夜間編隊飛行及夜間空戰等科目。而同時期的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就沒有練過這樣的科目,這樣就導致了,日軍在戰時可以很好的利用夜色的掩護對敵方艦隊發動攻擊,而對手的艦載航空兵由於沒有這方面的作戰技能,則只能被動應戰。

    而之所以日軍艦載航空兵在戰爭後期戰鬥力嚴重下滑,是因為日軍當時的飛行員訓練體制,不如美國那麼科學。由於,日軍還是沿用戰前那種“精兵衛國”的訓練思維,這種訓練模式強調飛行人才的精挑細選,以及訓練科目的高強度化、和實戰化程度。因此這種訓練體制,培養出來的日軍飛行員雖然戰鬥力極為強悍,但由於訓練週期較長,而導致缺乏戰時高強度交戰時,飛行員的戰損補充能力。此外,日本海軍並不像,美國海軍那樣具有戰時飛行員輪換的機制,我們不要輕視這個簡單的戰時人才輪換機制,正是有了這樣一個輪換的機制才使得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在訓練新手飛行員的時候馬上就能掌握,戰場上最新的作戰經驗與空戰樣式的發展格局。相比之下,日軍飛行員就不具備這樣高的教學質量訓練了。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戰爭資源的問題,說到這裡,就主要是制約飛行員訓練的油料因素了。由於,日本在戰爭後期,國內極度缺乏油料,因為,不僅前線作戰需要油料,而後方飛行員訓練也需要油料,但是日本此時偏偏就是缺油。所以,很多飛行員的實際飛行訓練小時就嚴重下滑了。此時的日軍,早已不是戰爭爆發時的那支“精銳之師”了,已經變成皇軍之渣了,無論是從作戰經驗再到空戰技能都已不如美軍飛行員了。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到了二戰後期,日本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戰鬥力不如美國海軍航空兵了。

  • 5 # 飛魚小侃

    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飛行員的素質早已經不如二戰前期的那批老飛行員。

    戰爭初期,日本海軍航空兵個個都是嚴格挑選和精心培養,飛行時間都是上千個小時,屬於優中選優的那種。

    但是隨著戰爭消耗,特別是中途島和瓜島戰役以後,日軍損失了接近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這個損失是不能迅速補充的,因此到後期日軍飛行員屬於能把飛機開上天就可以的那種,戰鬥力可想而知。

    第二個就是日軍航空飛機的效能了,眾所周知一開始日軍憑藉著零式戰機的優越效能橫行天下,鮮有敵手,但是隨著美國地獄貓戰機的出現,零式戰機完全成了靶子,毫無還手之力。

    而日本因為資源匱乏,即使有心研發新型戰機,卻也無力批次生產,因此失敗成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承包200畝地,種植花椒樹,今年已經掛果了,前景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