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19249806

    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很多人一直以為岳飛被殺是因為他力主“迎還二聖”,威脅到了高宗的皇位。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道理其實很簡單,有以下兩點:

    第一,這個對於岳飛之死的解釋,邏輯鏈非常簡單。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所以流傳推廣起來很容易。莮人夜晚在床上.活動時間短?棚友圈字母kkkn數字6還有9幫助男人戰鬥更長時間!這也就是所謂的“簡潔即力量”(對於這個現象在美國是有政治學家專門研究過的:總統競選的時候,競選口號或宣傳語越短,越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條是,它迎合了很多人對君主的想象和對人性的理解:

    1、皇帝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皇位;

    2、所以趙構也想要皇位、欽宗也想恢復自己的皇位;

    3、所以二聖回來趙構就得騰地方,不騰地方也會製造麻煩;

    4、趙構肯定不願意騰地方,所以他當然要幹掉很可能把二聖迎回來的岳飛了。

    於是這個答案立馬就壓倒其他對岳飛之死的詮釋,果斷勝出了。但是實際上,這種“一句話”式的簡單理解,和“想當然”甚至“自我代入自我想象式”的理解,問題是很多的。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歷史的實際,和你的想象可能有很大偏差,甚至南轅北轍。

    所以那些信了“岳飛被殺是因為要迎還二聖觸了趙構黴頭”的,不妨捫心自問一下,在你接受這個解釋之前,是否已經頭腦裡有了一個預設:忠臣義士特別是最後含冤而死的忠臣義士,一定是頭腦有點不靈光、不大會體量上意、總之忠誠正直到有點兒傻的?

    你覺得是的話,首先要搞明白下面這三個問題:

    1、金國的頭頭們也不傻,他們也知道二帝在手裡是張牌,在趙構生不出兒子又不立皇儲的情況下,可以對趙構的皇位合法性造成一定的威脅;所以他們也一度打算在中原扶立欽宗或者欽宗的兒子作皇帝,就像之前扶立劉豫建立偽齊一樣。

    2、自打得知金國有這種意圖後,岳飛就絕口不在奏章和各種公開言論中提迎還二聖了,而且連對欽宗的稱呼都換成了“天眷”,也就是當今皇帝趙構的親戚。為的就是表明堅決支援趙構的立場。至於之前喊,那是因為在金人這個主意出來之前趙構也這麼嚷嚷。宋代以孝立國,全國上下都跟著皇帝陛下喊要把皇帝他爹他哥救回來的時候,不跟著喊是想作死嗎?

    3、因為金人有立欽宗的意圖 + 中原未復 + 趙構生不出兒子又不立皇儲,所以二帝留在金國本身就是最大的威脅,倒是把人接回來才能消除風險。所以趙構才在後來在和議達成後還是反覆懇求金國要金國把他哥放回來;所以金國才不管趙構怎麼求都不放人;所以兀朮臨死前還要留遺囑說把欽宗看好了萬一趙構不聽話就放趙桓;所以金國一直好好養著趙桓直到完顏亮上臺準備玩大的才把這張牌放掉了。

    歸根結底,歷史的細節是豐富的,至少絕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所以,如果不能耐心瞭解事實,瞭解細節,而只習慣根據自己的閱歷、思維習慣,甚至假定去代入式的想當然,甚至不管什麼樣的問題都期待著“一句話解答”。你就等著被別人騙吧。而且這個“騙”,可不會只限於歷史問題上。

    岳飛 宋高宗 秦檜 兀朮

  • 2 # 方士的知識樂園

    不是,岳飛被調回收割兵權是必然,死不是必然。對趙構而言,岳飛回來他目地就達到了。剩下和其他幾人一樣,廢掉兵權弄成閒職就可以。殺岳飛確實是秦檜的推動。岳飛下獄,為岳飛出面的大臣們,多找秦檜質問,而非找趙構上書就很明顯了。

  • 3 # 大宋趣史

    這是一種誤解,當時“迎還二聖”是符合人心所向的口號,主戰派李綱宗澤都曾經用過這個口號。趙構本人也多次提及“迎還二聖”。還有很多大臣上書高宗的時候也都提到過““迎還二聖””,“迎還二聖”並不是宋高宗很忌諱的事情,反而有很強的號召力 。如果拋棄了“迎還二聖”,宋高宗政權合法性就沒了,就會失去民眾支援 。

    宋高宗在詔書談話多次提到“迎還二聖”

    例如建炎元年秋七月高宗下詔書稱“中國的勢力恢復強大,回到開封故都,迎還二聖,這就是皇帝天天勤勞工作最希望達的結果”

    建炎二年宋高宗封信王趙榛為河外兵馬大元帥,所寫的公文中說:“給與你領導軍隊的權力,以迎二聖之還,以達成兩河的希望”

    紹興四年高宗在和趙鼎的談話中說:“等到邊境不在有戰爭,首都也安定下來了,就迎還二聖”

    紹興五年高宗在接見劉光世張俊的時候說:“現在中原還沒恢復,二聖還沒回來,我很慚愧”

    由此可知宋高宗也得打著“應還二聖”的旗號凝聚人心。當然他不是出於真心這樣做的,不過是做做樣子給大臣們看。太學生陳東歐陽澈就是因為指責宋高宗不應該現在做皇帝,應該回到開封帶領臣民迎還二聖。得罪了宋高宗被處斬。可見陳東歐陽澈戳中了宋高宗心理要害,直接指責宋高宗即位合法性,所以被殺了。

    大臣們如果不直接指責宋高宗繼承皇位不對,喊喊迎回二聖並沒有威脅到宋高宗統治地位。

    岳飛只是在初期提到“迎還二聖”,在宋徽宗死後就再不提起

    岳飛說“迎還二聖”都是在早期。如《題翠巖寺》“行復三關迎三聖,金酋席捲盡擒歸。”寫於紹興二年左右(1132年)。《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迎二聖,使宋朝再振,中國安強”《五嶽祠盟記》都寫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公元1135年宋徽宗死於金國,“迎還二聖”口號已經失去意義。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金華人想把宋欽宗兒子趙諶送到開封,如果金人真的這麼做了,此時宋高宗的政權就會面臨合法性問題。趙構沒兒子太子的位置就成了關鍵。按照輩分趙諶是擁有繼承權的,可他又是金華人控制的傀儡,南宋就有可能成為金國的附庸兒皇帝的危險。岳飛就是擔心會這樣,趁面見宋高宗的機會,說出請求立建國公(後來的宋孝宗)為太子。這樣就能使金人的陰謀落空。

    由此可見岳飛並不是一味的想迎回宋欽宗,在當時的政治形勢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再提迎還宋欽宗就是分裂南宋了,這是金華人最希望看到的情形。作為一個軍事家岳飛看到這種危險,公元1137年後岳飛的奏疏中就再也不提迎回宋欽宗的事情了。

    他在紹興七年(公元1137)寫的《乞出師劄子》說“以後迎還宋徽宗皇帝皇后的棺木,把宋高宗的親屬帶回故國,國家和平了百姓一同歡慶,皇帝從此高枕無憂,不用擔心金華人的入侵,這就是我的願望” 這裡岳飛就不再提起宋欽宗,只是提到迎回宋徽宗夫妻的棺木。

    岳飛之死跟“迎還二聖" 完全無關, 岳飛在宋徽宗死後沒有再提起過“迎還二聖"。岳飛被殺是在紹興十一年(1142年1月27日),那個時候宋徽宗早已死去多年,南宋政權完全在宋高宗的掌控之下,宋欽宗即使回來也對宋高宗構不成威脅。

  • 4 # 文史酒徒

    不是,至少不是主要原因。一方面“迎還二聖”是當時凝聚民心民力的一個口號而已,未必岳飛就真的會迎還二聖。另一方面,說是“二聖”,但實際上是兩個被俘多年,受盡侮辱,又葬送了半壁江山的罪人,即便迎還,也不可能再讓他們繼承皇位。

    岳飛的死因,其實正如秦儈面對韓世忠質問時回答的那句話“莫須有”!岳飛究竟有沒有犯法有沒有謀反?重要嗎?不重要!重要的是統協著數十萬大軍的他擁有隨時顛覆政權威脅皇位的能力!

    就如同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個有超能力的人,他能隨意地殺死別人而自己不受懲罰。即便他是真的是個善良的人,生活在他身邊的人就能安心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心是難以預測的。

    對宋高宗來說,我知道你今日精忠愛國,但明日的你會是什麼樣我卻不知道。或許明日的你依舊精忠愛國?但你會不會為了國家的人民來推翻我?當你身邊人把黃袍加在你身上的時候我大宋的江山是不是就要易主?

    人心就是這麼經不起猜測。對於宋高宗來說,岳飛有沒有謀反的行為或者思想並不重要,只要他擁有謀反並很可能成功的能力他就該死了。

    這,也是趙匡胤以武將之身在陳橋兵變給大宋留下的詛咒,將臣不互信的詛咒,就如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後,整個唐朝就陷入骨肉相殘不休不止的詛咒。一個皇朝的命運,往往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機會回到嬰兒時,你會回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