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航爸養正學堂

    教育孩子,只能懲罰,不能亂打。“懲罰”和“打”,不能混為一談。

    雖然打孩子也屬於一種矯正孩子的教育方式,但這是眾多教育方法中,最蠢的一種。越打,親情越淡。

    經常捱打的孩子,通常會有兩種後果:

    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聽話。長大之後,會成為一個暴躁殘忍的人,對他人,對世界沒有愛心。

    有的孩子,越打越怯懦。長大了之後,更容易變得對人唯唯諾諾,沒有自信。

    所以,打孩子,雖然會有一些表面上的效果。暫時管用,但是後患無窮。

    那麼,孩子犯了錯誤,怎麼樣懲罰,才能達到“小懲大戒”的作用呢?

    在中國,從古就有家規家法。家規家法,不是隻針對孩子的,是全家人都要共同遵守的,這是家庭範圍之內的“公法”。行公法,自然是管用的。

    當孩子看到,家長們犯了錯,也要受到家法的懲治。即便受罰的不是孩子,孩子心裡也會記住,不敢輕易觸犯家規。

    孩子難免會犯錯誤,必要的懲戒手段是要有的。孩子犯了錯誤,跪到祖宗面前,家長向祖宗陳述懲罰孩子的原因,然後,或罰站,或用戒尺打手心。這種儀式感強烈的懲戒方式,給孩子思想上的震懾,遠遠大於身邊上的痛苦。既給了孩子一個深刻的教訓,又不會把孩子打慘打死。真的是很高明!

    現在家長們所謂的打孩子,基本都是亂來的。心情好的時候,下點毛毛雨;心情不好的時候,獅吼功加七傷拳。道德規範方面的錯誤,雷聲大雨點小;考試成績不好,男女混合雙打。打得孩子內心凌亂惶恐,不知所措。

    一些西方國家,為什麼用法律來嚴格禁止家長打孩子?正是因為家庭暴力太普遍。在只有兩代人的小家庭中,年輕的父母們控制不住情緒,很容易把孩子打傷打殘,甚至打死。如果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妻子和孩子會受到長輩的保護。家庭成員們,會自然形成相生相剋的穩定局面。

    現在我們中國的家長,也什麼都向野蠻人學,家庭無法保護婦女和兒童,動用法律來保護,這是文明退化的表現。事實證明,法律對家庭事務的管制能力非常有限。

    所以,家長們不應該再問打孩子管不管用的問題。如果打一頓就能解決問題,那就不會有壞孩子了。

    教育孩子,獎勵與懲戒都要有技巧。

    獎勵孩子,要讓孩子發現:認真、努力,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

    懲罰孩子,要讓孩子懂得:馬虎、懶散,則是自己在懲罰自己。

    具體的方法,我會在專題課程中講解!

  • 2 # 聽雨說生活

    開學1個多月了,“神獸歸籠”後家長真的輕鬆了嗎?被“神獸”放飛後的家長經過短暫的興奮後,很快又進入了另一種焦灼。

    作業,開學後的作業似乎比以前還要多些,輔導孩子的作業是個腦力活,有時也是個體力活,因為時不時會用上巴掌和戒尺。

    有淘寶資料顯示,9月開學以來,有50萬之多的人搜尋了戒尺,其中15萬人成功下單購買了戒尺,有35萬人在諮詢客服時被勸管理孩子要理智、冷靜。以浙江省為例,購買戒尺數量排名依次為杭州市、紹興市、寧波市、溫州市……

    上週在我侄子家,見他家就新添了一把戒尺,而且非常醒目地掛在牆壁上,我看上去雖然感覺有點好笑,估計在孩子眼裡還是有幾分威嚴的。侄兒有而個男孩,一個小學五年級,一個小學三年級。我指著戒尺問侄兒:“用這個管毛孩子有用嗎?”侄兒說:“哪能真打,不過有了這話題還是好了許多,用了幾次也是象徵性的,關鍵還是靠家長的耐心。”

    輔導孩子的作業,爸爸們大都是心急火燎,一遍教不會可以再來一遍,三遍教不會嗓門聲就大了起來,一言不和上手屁股也很正常,孩子們一般還是挺恐懼爸爸輔導作業的。

    很多家庭媽媽對孩子作業的過問比爸爸要多一些,方法也多一些,主要靠看的嚴,催得緊來收效,但孩子應付媽媽的花樣措施也比應付爸爸要輕鬆得多。

    學歷較高的家庭管理孩子的學習一般還是比較文明的,但碰上搗蛋的“神獸”也是沒招。通常是當爹的唱黑臉,會以武力威脅一下,當孃的唱紅臉,會以“福利”條件為誘餌,其目的只有一個,孩子的作業一定要完成。

    現在孩子受外界的干擾太多。遊戲,自媒體平臺,下單購物,有的四歲的孩子比爸爸媽媽玩得都熟,一不留神孩子就分心了,所以管理孩子的難度大大增加了。從前放學了見孩子回家就行,孩子不在外撒野就折騰不出花樣,現在孩子回到家關上門家長也還是放心不下,因為開啟手機、電腦就可以在另一個世界遊蕩。

    很多家長在抱怨,現在孩子的拖延症很普遍,作業漏做、不做、遲做讓家長防不勝防。有的家長恩惠並施,有的家長恩威並治,用承諾“福利”來促進孩子學習;有的家長完全以武力解決。還有家長當著孩子面用扔作業,打自己耳光來發洩情緒,真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一個管理孩子學習的段子很能說家長的心情:陝西家長用擀麵杖,河南家長用少林棍,安徽家長用黃山松,山東家長用挖掘機,湖北家長扔長江,湖南家長用紅辣椒,東北家長上來就捎……

    督促孩子寫作業是件很容易讓人暴躁的事,但除了耐心你又能怎樣,總不能自己奪筆過來奮筆疾書吧,於是,家長疾呼:我太難了!

    關於讓孩子寫作業,誰有好的方法?我們交流一下。

  • 3 # 張熊熊

    首先,我個人認為用打的方式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是不可取的。

    雖然人們常說:棍棒下面出孝子。但又有那個孝子是打出來的呢?

    時代在進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進步。我個人認為孩子不聽話,難管有以下原因。

    1、年齡特點。每個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有相應的年齡特點。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就會比較叛逆,難管。但仔細想想我們也是從那個年齡段過來的。叛逆期的孩子,經常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其實很多一部分孩子只是需要父母的關注和關心 。家長多理解,多溝通,這一階段很快就會過去。但用打的辦法來解決,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2、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分五種型別,但只有民主型最為受孩子歡迎。孩子從出生的那刻起就是一個有獨立思考的人,在嬰兒期做出的每個動作都需要家長的迴應。到了兒童期,孩子們的思考能力更強,這時家長只做出一些迴應可能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時間久了,孩子就以為可能家長不關心自己,這時就會做一些過激的行為來吸引家長的關注。

    3、相處方式。問題中說到:樹立權威。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我們家長完全可以像和朋友相處那樣和孩子相處。如果適當的改變一下相處模式,那麼教育孩子不會再是什麼難題。一個家庭裡,如果您和您的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那麼您的孩子也會事事和您商量。交流的過程中,您的見解和學識無形之中也會讓您的孩子崇拜。那麼,這樣的話,您還用樹立權威嗎?

  • 4 # 今兒知道

    首先我檢討,我以前也揍孩子,現在是非常後悔,後悔自己沒有讀更多的書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推薦你看一本《不吼不叫》。有很多相關的問題可以找到答案,我們原生家庭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一生的,以前的棒打出孝子的說法是片面的,不贊成打孩子,他未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教育他的下一代。你生氣教你幾個動作

    1.點頭在點頭

    2.積極的暫停,告訴孩子你非常生氣,我先離開一會兒。把情緒化解掉再與孩子交流。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請不要打孩子,他會造成孩子一生的心裡裂縫。

  • 5 # 米色暖愛

    我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大部分是平和的,但是也有時候是激動的,但是我一直都告訴自己,再激動也不能對孩子動手。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我不會透過用打孩子的方式來樹立家長的權威。

    我們和孩子永遠都處在一個二十幾年甚至三十幾年的時間差裡,經常談論代溝這個問題,想一想,我們和比我們小几歲的人都有代溝,想法和做法都不一定能互相認同,更何況是兩代人,二十幾年的時間差。

    孩子有孩子的成長時間和節奏。我和孩子在平日裡相處時,經常觀察孩子,他可能對一個我們看起來沒意思的東西流連忘返,一遍一遍的看,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粗魯的打斷孩子,強行阻止,那麼,孩子表面上是屈從於我們了,但是他的小心靈可能也跟著被我們打碎了。

    孩子是最純真,最善良的,孩子幼年時,你有沒有發現,前一秒孩子被你厲害了一頓,下一秒完全不和你計較,依然粘著你,雖然臉上還掛著未乾的淚滴。

    曾經,我也疾言厲色的教育過孩子,當孩子不聽從於我的時候,面對眼前毫無計劃的亂,我也急了,當我吼孩子的時候,看到孩子兩隻眼睛不住的眨著,卻不敢頂嘴。

    那是的我並沒有勝利的快感,反而很自責,孩子還那麼小,就是因為他小,也許對規矩體會的還不是很深,我那麼厲害,孩子因為小沒有和我們抗衡的能力,所以只能被動捱罵。或者被打,雖然我從來沒有打過孩子,這點還是比較欣慰的。

    我們應該帶孩子慢慢看這個繽紛色彩的世界,告訴孩子一些規則,讓孩子慢慢懂得一些道理,承擔一些責任,當孩子犯錯誤時,及時安慰孩子,並引導孩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人還犯錯誤,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我們有幫助孩子合理釋放天性的責任,不要以為孩子油鹽不進,再小的孩子也懂得溝通。

    切記不要粗魯的用最傷人的辦法來解決孩子的問題,來傷害最愛我們的孩子。

  • 6 # 水城山哥

    孩子心靈較脆弱,不建議採取打罵的方式。打孩子會造成不良影響 :

    1、影響親子感情 ?打孩子會導致孩子恨父母; ?使親子感情疏遠,孩子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尤其是做錯了事後,都不敢跟父母講。

    2、養成暴力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強的,一個常被父母打罵的小孩,容易從父母的打罵行為中,學得暴力和攻擊的手段。

    3、傷害自尊心 孩子雖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對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個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捱打時,他會覺得很沒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時,因為害怕可能會遭到父母的懲罰,所以會思前想後、畏首畏腳;在他人面前時,也會因為害怕做錯了會招致父母的責備,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導致拘束、緊張情緒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開,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6、學會撒謊 因為害怕捱打,很多孩子想方設法掩蓋自己的過失,費盡心思為自己的過失尋找理由,於是就有可能學會撒謊。

    7、讓孩子失去內疚感 孩子犯錯後,如果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父母卻沒有懲罰他,他心中會有一種強烈的內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會使孩子覺得一報還一報,挨完打便兩清了,心理也平衡了,於是失去內疚感。這種情形,在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身上經常發生。

    因此,對一個比較自覺的孩子,犯錯後,激發他內心的道德自覺,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 7 # 欣心向暖

    作為學前教育的師範生想表達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我們不提倡打孩子,但是有必要樹立家長的威信,孩子難管我們也要分析原因。

    不聽話的孩子一般都聰明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幼兒園班裡那些不聽話的孩子,上課亂跑的孩子,他雖然很調皮但是他很聰明。

    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怪孩子不聽話,因為我們教的知識孩子不感興趣或者說我們讓孩子做的事情他不感興趣。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了孩子對某一方面感興趣,這類孩子的表現一定會讓我們感到驚訝!

    該打還是要打的

    打孩子還要看情況,看孩子年齡。

    如果是非常嚴重的錯誤一定要懲罰,要讓孩子害怕以後不再犯錯,這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對此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懲罰是有必要的!

    但是我在這裡想說的是我們大多數的時候打孩子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情緒的一種宣洩。

    希望家長能分清打孩子是真的為他好還是自己不良情緒的宣洩。

    我們大多數的時候還是提倡對孩子進行引導,從小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學會分清是非對錯,很多時候不需要“打”這一行為!

    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我想孩子更需要我們做家長做老師的平等對待他們,和孩子平等相處,孩子也會學會尊重別人尊重父母!

    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平等的環境,在正確的引導下和父母愛的陪伴下,孩子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 8 # 杉媽陪娃

    我不會,因為打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家長還是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聽話,難管。其實只是孩子沒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只是跟你意見不合而已。打的聽話的孩子也只是一時因為害怕而屈服,口服而心不服。那麼試想,如果孩子離開了父母的視線,誰又可以管他,他又該如何自管。個人建議,還是要多跟孩子溝通,讓他明白家長的用意,學會自我分析、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你苦口婆心孩子還是聽不進去,那就在可控的範圍內,陪孩子一起去試錯,待他失敗以後再好好引導,切記不是比對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了,哪裡可以改進,怎樣才是正確的方式。如果孩子自己的想法成功也皆大歡喜。

  • 9 # 少兒心理課堂

    教育心理專報觀點

    當孩子無理糾纏、拒不服從管教時,必須採取一定的強制措施甚至是棍棒教育。

    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懲罰甚至是適當的體罰是教育孩子的必要手段

    儘管我們提倡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反對棍棒教育,但是單純的思想教育往往會使孩子喪失敬畏之心,使他們輕視法則、輕視權威、輕視自己的言行對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不良後果。因此,思想教育不是萬能的,教育孩子必須輔之以一定的體罰。

    體罰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在古今中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在 《學記》 中 “教之大倫”的第七件事就是 “應備好教鞭、戒尺等體罰用具使學生視而生畏,謹而循章……”。在西方的教育中,體罰教育在整個古代也是非常平常的現象。在古代埃及的學校裡,學生如果違反了學校的紀律,被關進寺廟或者學校,執教者對男孩子像馬或驢子一樣加以訓練和制服。

    當然,我們反對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傷害的過度體罰和經常性的體罰。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孩子,而不是懲罰孩子。只要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體罰就要適可而止。

    二、體罰孩子要堅持四個原則

    一要有理。體罰孩子要事出有因,使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以及已經或可能造成的危害。這樣,體罰的過程也就成了教育孩子明事理的過程。

    二要有據。要提前制定體罰的規則,最好與孩子商定什麼情況下要體罰,如何體罰,防止無原則地隨性體罰。

    三要有度。體罰要儘量少,儘量不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可適當打手心、屁股,或者罰做家務、運動等。

    四要有愛。體罰後,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和思想狀況,及時予以安撫,防止孩子思想認識出現偏差而自暴自棄或叛逆。

    總之,體罰孩子一定要慎重、要適度,防止教育結果適得其反。

  • 10 # 空中世界的百花園

    暴力傾向嚴重的人才會說這樣的話,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大多在叛逆期,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比較多,容易頂撞,我們一起努力創造未來的美好生活和幸福以及美好的成長環境。

  • 11 # 一墨空心字35498212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很管用”,心理學實驗告訴你:沒那麼樂觀

    家長們開始還能做到好好說話,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耳朵好像長繭子了一樣。催了好幾次,孩子還在我行我素,家長也失去了耐心,眼看著時候不早了,忍不住大發雷霆,這時孩子才會乖乖去寫作業。家長有時候氣急了也會給孩子一巴掌,孩子立馬聽話。

    家長們總結的經驗是:孩子不聽話還是打最管用,古人說的好“不打不成材!”

    打孩子真的不會打壞孩子嗎?

    從生理上來說打孩子的影響

    有的家長拍孩子的後腦、後背,有的家長喜歡打孩子屁股,有的家長喜歡打孩子的臉、擰孩子的耳朵。從人體科學角度講,孩子身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打不得。

    擊打孩子的後腦或後背都會因為猛擊、強壓、 震動,造成其中的某些神經受損。有時這些神經受損又不易被及時發現,導致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

    屁股雖然肉厚看似不怕打,但坐骨神經卻正在屁股部位上,被重打受損之後, 其後果也不堪設想。

    臉部有敏感的三叉神經,一旦受了傷害,會造成五官變形。

    孩子耳朵神經末梢反應非常敏銳,擰耳朵用力過大過猛,會損傷“聽宮”、“聽會”等穴位,造成耳膜損傷或耳神經受傷而致聾。

    我們都看過古裝劇,上面的孩子不聽話,家長就會用藤條或者棍棒打孩子,有的打手心、有的打屁股,結果手心好幾天不能寫字,屁股皮開肉綻都下不來床。

    現在還有一些父母把孩子往死裡打,不知道跟孩子有什麼仇恨。有的父母嫌棄孩子吃飯慢,就狠命打孩子;有的父母嫌棄孩子考試不好,毆打孩子。結果父母都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從心理上來說打孩子的影響

    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打孩子會讓孩子不尊重自己,不把自己當作獨立的個體,認為自己是父母手中的一粒棋子,想怎麼樣就怎樣。孩子變得逆來順受、沒有自己的主見,走入社會也會被欺負。深圳有一個小姑娘,先是媽媽把她推倒在地,後又遭到父親一頓毒打,她居然站著不躲,任憑父親打她,看著都讓人心疼。

    打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暴力:也有的孩子會變得暴力無比,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小時候捱打沒有能力反抗,可能會把心中的怨氣發洩到同學身上,在學校裡惹是生非。等大了之後身強力壯了還會採取報復行為,打父母、打老師,做不到尊敬師長。

    打孩子會讓孩子變得更叛逆:打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順服,但是不一定就能讓孩子乖乖就犯,有的孩子會變得更加叛逆,故意和父母對著幹,就要氣死你,他其實是在尋求特別關注。有個姐姐家的孩子就是這樣,上初中的時候,不喜歡學習總搗亂,姐姐一生氣用雞毛撣子打他,雞毛撣子折了,姐姐犯了心臟病去醫院做了好幾個支架,孩子後來還是惹了麻煩進了監獄。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很管用”一個心理學實驗說明真相

    打孩子真的像家長口中所說的那樣管用嗎?不盡然,姐姐家的孩子沒有被教育成功,反倒被打成了少年犯,這就是一個反面教材。也許你認為這是一個個例,這一個心理學實驗更能讓你看清真相。

    美華人類學家喬納森.弗裡德曼曾和同事做過一項戲劇化的實驗:

    他們找了36個孩子,把他們平分成兩組,分別命名為A組和B組。實驗人員讓兩組孩子進入了不同的房間,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電池機器人。然後,實驗人員對A組的孩子實行非常嚴厲的威脅,告訴他們“不許玩!”對B組的孩子則很溫柔,同樣告訴他們不要玩機器人。

    這兩組孩子都很聽話,都沒有玩機器人。兩週以後,換一個實驗人員,再給孩子們提供電池機器人,不對他們進行阻止,A組的18個孩子有14個孩子會愉快地玩機器人,B組的18個孩子只有6個人在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是因為被暴力威脅的孩子,當時不玩機器人是因為他被暴力脅迫的,不是他自己的內心想法。當沒有人阻止他們玩的時候,他們就會抓住機會好好玩。

    被溫柔對待的孩子,之所以開始不玩機器人,是因為啟動了內部動機,是自己本身就不想去玩機器人,當沒有人阻止他們時,他們還是不想玩,仍然保持第一次的態度。

    所以如果家長打孩子,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只會在當時起到效果,以後還是照樣不聽話,家長卻認為是打了孩子孩子才聽話,就會繼續打孩子,就形成了惡性迴圈。其實,打孩子本身並沒有用。

    在打孩子之前要考慮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非要等到家長髮火打一頓才聽話,這並非是孩子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家長犯了幾個錯誤。孩子要想聽話,就需要進行聽覺啟動,當家長無法啟動孩子聽覺時,孩子就會不聽話。

    在成績為王的現在,我們心裡是不是總是想著孩子的學習?只要孩子去學習,我們就感覺心滿意足;只要孩子做學習之外的事情,我們就會莫名焦慮;然後就不停地催促孩子趕緊去做作業,在孩子心裡,我們嘮叨的“學習”這個詞比其他的詞彙都要多,孩子會認為“哼!你就知道學習,從來不關心我!”過多的嘮叨並沒有讓孩子產生學習的動力,反而產生了免疫。《孩子:挑戰》中就提到孩子會對媽媽的說教產生免疫,成為一個“媽媽的聾子”。這種耳聾現象還會針對所有對他講道理的人。

    我們家長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更加在乎孩子的缺點,當孩子有成績的時候,我們只是簡單的表揚,不會每天在嘴上抹蜜。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卻大為緊張,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錯誤。每天都不忘叮囑孩子“早點做作業,要不又晚睡了!”“早點起床,要不又遲到了!”“快點走,別來不及了!”“好好學學這門課,要不下次又要出錯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頻繁地否定孩子,孩子聽了這些話感覺不舒服,和父母之間的感情疏遠,他也會選擇性遮蔽父母的話。

    因為孩子做不到家長說一句話馬上行動,所以這讓家長感覺非常惱火,內心負面情緒上升,控制了我們的大腦,然後說話的聲音就發生了變化,語調變得很高、語速變得很快,從溫柔的狀態一下子變成了河東獅吼。如果總是這樣的狀態,孩子也會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越是好好和他說話,他也是不聽。他知道你的底線,不碰觸你的底線就會安然無恙,碰觸你的底線時再去行動也不遲。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對抗,當你發火或者打他的時候他才會聽。

    有時候我們也是我們的縱容,讓孩子變得不聽話!當孩子磨磨蹭蹭不去學習的時候,我們只是用嘴說,而沒有付諸行動。比如孩子在看電視,我們告訴孩子“別看電視了,趕緊去寫作業!”孩子沒有離開的意思,或者說再看一會兒,我們心一軟就允許他再看一會兒,但是並沒有設定時間限制。過了一段時間,孩子還是在看電視,我們還是會重複上述做法而沒有采取行動,這就是在告訴孩子,默許你繼續看電視。

    到底怎麼做,孩子才聽話

    我們瞭解了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就要針對這些原因去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不把焦慮傳遞給孩子

    父母普遍存在焦慮的問題,比如總是擔心孩子不學習影響自信、影響未來,但是我們不要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每天都跟孩子嘮叨學習的事,會讓孩子心生反感。

    白天孩子上學不在家,晚上大部分時間還要做作業,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就是早飯和晚飯的時間,還有少有的休息時間,這樣算來相處時間是多麼寶貴,浪費在嘮叨上是多麼不值。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親子互動,關心孩子的身體、興趣、交友和困惑,解決孩子遇到的學習之外的難題,和孩子搞好關係,讓孩子知道我們在關心他。

    在學習方面,我們多肯定孩子的進步,激發他的學習動力,少否定孩子。透過和孩子的良性互動,讓孩子願意聽我們說話。

    曾經問過孩子“你最希望父母做什麼?”他的回答是“不要嘮叨!”那就少一些嘮叨吧!

    注意說話的方式

    說話有三種方式:高語調快語速、中等語調中等語速、低語調慢速語速。

    第一種語調會讓人感覺透不過氣來,是一種霸道控制,很不舒服。

    第三種語調會讓人感覺似乎是在哀求,沒有威懾力。

    第二種語調會讓人感覺有威嚴,但是容易接受,不由自主地去接受。

    平時在跟孩子說話時,就要採用中等語調、中等語速,從氣氛上先獲得孩子的好感。

    要保持這樣的說話方式,就要不斷地練習,可以自己說話。對著手機錄製下來,回聽自己的聲音,能夠讓自己接受嗎?自己能接受再說給孩子聽,不斷練習之後,取得好的結果,就會保持下來。

    用行動而不是語言

    當我們要求孩子去做事的時候,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比如上面提到的孩子因為看電視不去寫作業的問題,已經告訴孩子該去寫作業了,還要直接走過去把電視關掉,孩子就會發現苗頭不對,趕緊去寫作業,比說一籮筐的話都管用。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很有權威,說幾句話孩子就會聽,可是別忘了玩是孩子的天性,當他玩的權利受到侵犯時,他不會輕易罷手,這時就要採取行動,當然這個行動不是打孩子。

    有的孩子喜歡玩手機,因為手機的影響才導致他不聽話,這時就要用上面提到的中等語調、中等語速告訴他“手機影響了你的學習,我們需要沒收你的手機!”然後真的把他的手機沒收,讓他知道家長不是說著玩的。

    當你每次說到做到時,孩子就會體會到你說話的分量,而不會去碰觸你的底線。

    可能有家長說,採取行動孩子會反抗!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研究發現:只要媽媽保持冷靜、沉著的態度,尊重孩子,尊重自己要維持約定的權力,就不會和孩子發生權力之爭。

    行動時態度很重要,做到溫柔、堅定,孩子沒有對手,“讓他的風,無帆可吹”,就不會反抗!

    孩子不聽話自然會讓我們頭疼,恨不能打他一頓。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思考總結這個問題,會發現打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我們應該做到理智對待孩子,好好說話,讓孩子聽話。

    二歲女兒輸比賽,親媽現場打罵十分鐘:都輸了,你還有什麼臉哭?

  • 12 # 更換使用者名稱獲得更多麼

    棍棒教育應該是所有教育方式都失效的最後選擇,因為其副作用遠遠大過正面效果,可能立竿見影,但是後患無窮。但是由於打罵孩子沒有技術含量,容易掌握,所以在不願意為孩子付出更多精力和時間的家長中倍受推崇。因為大部分家長愛面子又虛榮,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優秀,但是自己又沒有能力和耐心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被一些家長透過暴力的方式發洩出來,既有對孩子的失望,又有對自己無能的憤慨。當然結果自然就是雙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城汽車WEYVV7和哈弗H9哪個適合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