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東來

    東漢和西漢的國家管理模式存在根本的區別。

    西漢的建立者劉邦是地道的平民。

    東漢的建立者劉秀則已經是貴族後裔。

    之所以說劉邦是平民,是因為他連正規的名字都沒有,他的本名叫“劉季”(劉老三的意思),後來根據造反的需要才取了一個大氣的名字叫“劉邦”。

    而平民的社會階層,屬於儒家,儒家有文士之儒(儒生),武士之儒(墨俠),女士之儒(婦孺),平常之儒(小人),劉邦,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之儒。

    所以,劉邦建立的西漢,是純粹的“儒國”,或者是“平民國”、“民主國”。

    而劉秀從血統上雖然是儒家平民後裔,但有漢一代,由於擔任過這麼多代皇帝的洗禮,已經算作“新道家貴族”了。

    東漢的國家管理,特別講究迷信手段,其實就是恢復道家傳統,為了統治的有效性,他特別強調自己的“儒家血統”,以顯示自己“根正苗紅”。

    所以劉秀建立的東漢,已經是一個“道儒國”,或者是“民本國”、“人權民本國”。

  • 2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1、首先先從國家的建立者上看:西漢,是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後在楚漢之爭獲勝建立西漢,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

    東漢,是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東漢的建立者是劉秀,是西漢皇族的一個分支舂陵候家族,劉秀自己並不認為自己創立的是一個新的朝代,而是光復了漢朝,並自認為是漢宣帝的繼承人,繼位後,追尊漢宣帝為中宗,當時的官方也不認為東漢和西漢是兩個朝代。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漢朝。

    2、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 ,享國二百一十年,史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又稱後漢,與西漢合稱漢朝。

    3、其次是從首都上看:西漢的首都是長安,而東漢的首都是洛陽。

    擴充套件資料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 3 # 潯陽鹹魚

    “西漢”和“東漢”是現代史學界的稱呼方法,而在魏晉以後,是稱為“前漢”和“後漢”的,例如在漢末,人們習慣把記載東漢歷史的史書為《後漢書》。

    我們現在流傳的《後漢書》是南朝宋人范曄所著,在他之前,至少有八位前輩寫過《後漢書》、《後漢紀》類似的作品。

    八家後漢書為:謝承《後漢書》、薛瑩《後漢書》、司馬彪《續漢書》、謝沈《後漢書》、袁山松《後漢書》、華嶠《漢後書》、張瑩《後漢南紀》、張璠《後漢紀》。

    而至於記載西漢歷史的史書,除了《史記》之外,就是東漢時官修史書《漢書》。

    《漢書》的作者是東漢班固,班固的才華出眾,《漢書》也成為前四史之一,其在紀傳體例上的完善也是有創造性的。

    前四史: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范曄《後漢書》,陳壽《三國志》。

    同樣,後世將《漢書》也稱為“前書”。——這個“前“是與《後漢書》的“後”相對而言的。

    在三國時期,蜀漢政權還把東漢稱呼為“中漢”,自稱為“季漢”。

    潘眉曰:次於中興曰季興。《魏武帝紀》注引《三輔決錄》曰“睹漢祚將移,謂可季興”。

    吳鳴鈞曰:時人以後漢為中漢,蜀漢為季漢,故楊戲作贊名“《季漢輔臣贊》”,序曰“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

    進入正題

    劉秀確實是漢室宗親,但他所處的支脈距離西漢帝室很遙遠,從劉秀往上追溯六代人,才是漢景帝劉啟。

    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長沙定王劉發→舂陵侯劉買→鬱林太守劉外→鉅鹿都尉劉回→南頓令劉欽→漢光武帝劉秀。

    漢景帝劉啟的帝位是傳給漢武帝劉徹,此後西漢帝室都是劉徹這一支脈,所以,劉秀的家族並非西漢帝室的大支,只是眾多劉氏後裔中的普通一支而已。

    王莽之亂時,天下很多人都希望漢室再興,之前有劉玄稱帝(史稱“更始帝”),之後還有赤眉軍奉劉盆子為帝,他們都是打著“推翻新朝,漢室再興”的旗號來爭奪天下。

    劉秀亦是如此,他定國號為“漢”,這是利用自身血統的優勢啊!只有傻瓜才會捨棄自己的血統優勢吧?

    例如劉備在蜀地稱帝時,國號也是“漢”,其中原因是一樣的。

    東漢政府對自身政權的歷史定位,在公文中都是以“光武中興”作為背景描述,加上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雖然國號都是“漢”,但是從血統繼承,國家制度上看,已經是兩個朝代了。

    再有,劉備建立的蜀漢帝國,在政權定位上都是自稱“季漢”,例如楊戲寫的《季漢輔臣贊》即是明證。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出的政治目標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與劉秀的“中興”是一致的,期待能取得和劉秀同樣的成就。

    如此,季漢(蜀漢)也是對西漢(漢,前漢)、東漢(後漢、中漢)兩個政權的法理繼承而已,從政權形態看,並不能說是前朝的延續。

  • 4 # 故事三分鐘

    主要原因是西漢和東漢中間放生了一次比較大的歷史事件“王莽篡漢”,歷史上發生比較重大事件時候,會把這兩個國號相同的國家區分開。例如西周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其他諸侯立周平王為新的國王並遷都到洛邑(洛陽),為了區分這兩個時期就稱之為東周西周。這樣的事件還有西晉和東晉,宋朝時期的南宋和北宋。

    西漢時期因為王莽篡漢,導致了天下大亂各地紛紛起義反抗。西漢建國210年劉姓後人數不勝數,有很多皇性因為血緣關關係等等,很多劉性的人生活基本上和老百姓基本沒有什麼區別。東漢開國君主光武帝劉秀就是這樣一個百姓,從底層起義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後重新恢復了漢家江山。雖然國號都是漢朝,但是中間發生了這樣一件大事,儘管王莽的新朝建立時間很短,但是也算是打斷了漢朝的統治。況且東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洛陽在長安的東面,所以為了好區分這一段歷史就分為東漢西漢。

  • 5 # 詩書漫談

    劉亭長鎮樓!

    本質上講,西漢與東漢是兩個王朝,為什麼這麼說呢。

    西漢與東漢是兩個王朝

    兩個王朝,但是國號都是“漢”,都是“漢”就不好區分,總要找找不同吧?

    不同的是什麼?皇都。

    正所謂東都洛陽、西都長安。

    而建都於長安的西漢早在公元八年十二月就已經滅亡了。

    建都於洛陽的東漢建立在公元二十五年八月五日,建國皇帝就是大魔導師劉秀。

    因為古代有個“得位正”的思想,也就是我家王朝建立,順應天理,理應我當皇帝。

    後來就變成了正統學說,這個我們就不談了。

    公元三十六年大魔導師劉秀重新統一天下。

    話再說回來,為什麼劉導師也要將國號定為“漢”呢?

    為什麼劉導師也要將國號定為“漢”呢?

    王莽篡位,西漢涼涼,

    漢室宗親紛紛起兵,憑啥老劉家國祚讓你個外戚給篡了?

    而這裡面最好用的旗號,自然就是復國,復國必漢。

    君不見陳勝吳廣起義,打著公子扶蘇的旗號,都是要一個師出有名,不然那不就成奸臣亂黨了?

    中間被王莽的新朝插了這麼一足,漢王朝就這麼分成了“兩漢”。

    咱們書歸正傳……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為何漢朝還要分為西漢、東漢?

    因為這就是倆王朝呀~

    名字不同是因為皇都不同。

    要先看點這些什麼五行正統啊啥的,可以看看馬王爺的《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 6 # 我是富二代他爹

    路人甲問劉邦:您的國號是西漢嗎?

    劉邦:胡說八道什麼?我的國號明明是漢好嗎?

    路人甲問劉秀:您的國號是東漢嗎?

    劉秀大怒:什麼東漢,沒聽過!我的國號是漢!

    路人甲問劉備:聽說你的國號是蜀?

    劉備:扯淡!我乃中山靖王之後,國號一直都是漢,我自己國號我能不知道?沒聽過什麼蜀?倒是益州好像稱蜀來著!

    路人甲問磚家:明明人家都是大漢,你們為啥一個叫人家西漢?一個叫人家東漢?劉備的更扯了?人家也是漢,你們叫人家蜀?

    磚家:……這個人家確實都叫漢!我們為了記著方便,不混淆,所以做了區分!

    路人甲:怎麼區分的?

    磚家:劉邦建立的大漢都城是西安,靠西邊,叫西漢!劉秀建立的大漢都城洛陽,洛陽在西安東邊,就叫東漢了!至於劉備,地盤那麼小,窩在四川哪裡,四川又稱蜀,所以就叫他蜀國了,或者叫他蜀漢了!

    路人甲:我看電視劇裡有導演拍漢武帝的電視劇,有人竟然說,我西漢怎麼怎麼樣?這好像不對呀!還有三國裡,劉備手下的人,竟然說,我蜀國怎麼怎麼樣?明目張膽的把自己國名改了,感情都是不對的呀!

    磚家:……呵呵,畢竟不專業嘛!說錯了也正常!

    路人甲:現在的電視劇呀,太不嚴謹了!我要是穿越到劉備哪兒,張口就說我蜀國不敵魏國什麼的,估計劉備要把我砍了吧!磚家,私改國號罪大嗎?

    磚家:不大,也就是相當於謀反!呵呵!

    路人甲:呵呵!MMP!

  • 7 # 古韻堂古玩

    我來答

    漢朝之所以分為西漢和東漢,原因是在整個漢朝中間,插入了一個“新王朝”。也就是說,漢朝曾經中斷過。

    具體事件可參見“王莽篡漢”。其事件始末大致如下:

    漢朝自漢武帝以後,逐步進入動盪時期,國內的各種矛盾開始抬頭。其中最主要的矛盾為兩條。在中央,長期由外戚把持朝政,皇帝大權旁落。在地方,土地兼併越發嚴重,大量豪強地主不服中央管理,而在土地兼併中失去土地的人民流離失所,怨聲載道。所以到了公元前的最後一個世紀的世紀末,從中央朝廷對社會大眾,對於漢朝政府已經失去了信心。

    漢元帝皇后王政君自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死後,開始掌握朝政長達六十餘年,這期間,王氏家族成為了新一屆大權在握的外戚家族。作為王政君侄兒的王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登上了歷史舞臺,進入了權力中心。

    公元前22年,時年二十四歲的王莽入中樞做官。應該說此時的王莽,是非常受社會大眾讚譽有加的”好人“。從私人生活來看,當時的王氏家族成員普遍驕奢淫逸,唯獨王莽,不僅為人恭儉,還孝敬父母。而且王莽學問極好,更禮賢下士。從政績來看,王莽為官時,非常重視教育工作。他擴充太學,增加五經博士名額,於郡縣廣設學校。而面對當時土地兼併嚴重,大量流民流離失所,王莽多次開倉救濟流民,甚至還曾用私產來賑濟流民。為了緩和朝廷上劉氏皇族與外戚集團的矛盾,他也曾大封劉姓宗室和功臣後裔。所以說,年輕時代的王莽贏得了上下一片好評。

    然而當王莽一步步走上大權獨攬的地位,而自己在社會中的名聲達到了巔峰的時候,他終於暴露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野心。王莽充分利用了由於漢朝內部一系列的矛盾的長期積累而導致的人民對漢朝朝廷的不滿心情,提出“漢德已衰,新聖將興”之說。假託負命,以新聖人自居。而社會大眾也相信王莽能為這個弊病叢生的社會帶來改變。因此,在公元8年,在天下的一片支援聲中,王莽廢黜了當時還只是以皇太子身份領國的劉嬰,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漢朝自此中斷!

    漢朝因王莽的篡權而一度中斷,但隨後不久又迎來了重建,具體情況如下:

    王莽建立新朝後,也確實為了解決當時的社會矛盾頒佈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由於這些改革措施一來非常激進,二來缺乏可操作性,三來更被廣大地方上的豪強地主強勢抵制,所以王莽的改革並沒有解決社會矛盾,反而更進一步激化了社會動盪。人民對王莽的夢想破滅!

    公元17年,綠林、赤眉起義爆發。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他建立的新王朝也就此終結,僅僅延續了16年。

    雖然王莽建立新王朝,一度終結了漢朝的國祚。但在新王朝後期的社會動盪中,漢朝的皇族後裔劉秀異軍突起。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兒子長沙王劉發一脈。但由於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的“推恩令”,從劉發開始,其後代爵位從王逐步下降。到了劉秀父親劉欽這一輩,就只是一個縣令這樣的小官了。

    不管劉秀家庭此刻如何沒落,但他作為漢朝皇室宗親的身份總沒錯。所以在新朝末年的社會動盪中,劉秀也趁機起兵,最終於公元25年(王莽被殺兩年後)稱帝,並重新恢復“漢”的國號。公元36年,劉秀評定天下,重新統一中國,一度中斷了的漢朝國祚,又在劉秀手中得以恢復重建。

    為什麼要有“西漢”與“東漢”?

    由於漢朝中間曾經存在一度的國家滅亡,國祚中斷,所以後代歷史學者,為了區分新王朝以前的漢朝和劉秀建立的漢朝,將其分別命名為西漢與東漢,加以區分。特別要說的是,這是後代學者的叫法,在漢朝時期,漢朝人自身是不區分什麼西漢東漢的!

  • 8 #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我個人覺得此問題應該先從劉秀漢光武帝與劉邦漢高祖的關係上捋一捋:

    漢朝總共經歷了29個皇帝,當然,這29個皇帝是東西漢朝加在一起算的。

    那麼劉秀與劉邦之間是什麼關係?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到劉秀的世系族譜: 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長沙定王(劉發)--舂陵節候(劉買)--鬱林太守(劉外)--鉅鹿都尉(劉回)--南頓令(劉欽)--漢光武帝(劉秀)。

    在新末群雄逐鹿下,比劉秀身份高貴的劉姓宗室有很多,最大的兩隻起義軍推選的皇帝其實更不是劉秀,可以說有資格當皇帝劉姓宗室的有很多,所以劉秀雖系漢高祖九世孫,卻出自景帝所生長沙定王劉發一脈,說白了,劉秀不過是沾點皇族邊的遠支,並非嫡系後裔。子孫不假,與劉邦八竿子也快打不到了,但那時的劉發同志早就已經是平頭老百姓了,又經過幾百年的繁衍變遷,其實劉秀也就是姓劉而已,所謂漢朝的政權跟平頭老百姓的劉秀同志沒有什麼關係。

    簡單概述一下關於西漢與東漢的由來?

    “西漢”和“東漢”存在前後相繼的關係,也稱“前漢”和“後漢”。

    西漢的由來: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秦末項羽以“巴蜀漢中四十一縣”封劉邦,在漢中稱“漢王”,楚漢之爭後,劉邦奪取天下,遂以封國名為國號,大封劉氏子孫為諸侯王,又因為劉邦定都長安位於劉秀所建漢室都城洛陽之西,為了便於區別,所以稱為“西漢”。

    東漢的由來: 東漢(25年—220年),漢朝四百年,中間有一段時間是斷裂的,那就是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期間長達17年之久。王莽當政期間加深了社會矛盾,導致遍地發生起義,最後由平頭老百姓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劉秀取得了勝利,光復了漢室,定都洛陽,故稱為東漢。

    因為漢朝的帝系被王莽篡漢所中斷,所以如果沒有平頭老百姓劉秀,就沒有東漢。

    所以,漢朝分為東西漢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因為漢朝中間發生過斷層,出現過新朝,其次是新朝出現之後,漢朝的首都就從長安變成了洛陽,而長安和洛陽一個靠西一個靠東,史學家們為了更好地區分清楚,所以稱為東漢和西漢。

  • 9 # 掌心記

    漢高祖劉邦建立的王朝,國號為漢,劉秀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後代,高舉"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大旗,消滅王莽政權,重新建立的漢朝,國號也是漢,兩都之間都是一脈相承的關係。至於在歷史上被區分為西漢和東漢,或者前漢和後漢,最主要還是史學家們研究歷史的方便,人為劃分的。

    當然西漢和東漢雖然都是漢,但也有許多不同,歷史學家們這樣劃分還是有依據的。

    一、雖然都是漢,但國都不同

    西漢是漢高祖劉邦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擊敗項羽 ,於公元前202年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首都開始暫居秦國舊都櫟陽,後在原秦都咸陽以東的長安鄉修建新城,公元前200年遷都長安,自此長安成為西漢政治中心,直至公元8年,王莽稱帝,以新代漢,西漢滅亡。

    東漢是劉邦九世孫劉秀參加綠林赤眉起義軍,推翻王莽統治和劉玄的更始政權,於公元25年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大一統王朝。首都開始暫居鄗(河北省柏鄉縣),後遷都至洛陽,直到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漢獻帝,將都城從洛陽遷至許昌。

    因為劉邦所建漢王朝都城在長安,劉秀所建漢王朝都城在洛陽,兩地在地理位置上一西一東,故稱劉邦所建漢王朝為西漢,劉秀所建漢王朝為東漢。

    二、雖然都是漢,世系有不同。

    古代講究世襲制和嫡長子繼承製,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標準選定繼承人,這是西漢乃至整個古代社會皇位繼承的基本脈絡。

    當然整個西漢傳位的十二個皇帝,繼承方式也有許多例外。如西漢宣帝、哀帝因為無嗣,只得從皇室近親子弟中過繼一人繼承皇位。漢武帝晚年喜愛少子,而立劉弗陵為太子"。

    但不管怎樣,有一個基本的繼承脈絡:必須是皇室近親子弟,外封的旁系後裔一般不在考慮之列的。

    按這個標準,劉秀往上數五代至長沙王劉發就已經在景帝時期外封了,傳至劉秀的高祖父劉買已經因為推恩令,降為候爵了,到了曾祖父劉外,已經沒有爵位,生活在南陽,只是鬱林太守了,到了劉秀這一代,已經是一代不如一代,完全成了布衣平民。

    所以如果從世系繼承上講,劉秀雖然也是劉邦後裔,但他這個世系離皇室近親隔得很有點遠,好在人家劉秀不是靠這個繼承皇位的,而是憑自己的真本事,真刀真槍打下來的,他完全可以改個另外什麼的國號,只不過那時候,人心思漢,劉秀為宣示正統治,就順勢也立國號為漢,借船出海了。

    而且有個王莽漢建立的17年新朝橫在中間,史學家為了區分,就稱劉邦建立的漢朝為西漢,劉秀創立的漢朝為東漢。

    三、雖然都是漢,政休太不同

    西漢主要依託秦制,東漢在遵循西漢制度的基礎上,吸取西漢時期權臣干政、外戚篡國和地方集權等歷史教訓,改進了政治管理體制,加強中央集權。

    從中央管理體制上講,東漢官制與西漢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東漢不設丞相,三公的權利的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專設"尚書檯",三公和丞相的實際決策權力轉移至尚書檯,直接對皇帝負責,執行權利由六曹機構負責,這就是後來"三省六部制"的雛形。

    另一方面,透過加強監察制度,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和部刺史的許可權和地位,強化對地方的把控。

    從地方管理體制上講,東漢沿襲了西漢的郡縣制,但在郡上面又設了州一級,使郡的重要性和權力較西漢下降很多。

    自此由西漢的郡、縣兩級演化為州、郡、縣三級行政管理體制。

    所以從行政管理體制上講,西漢和東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也是史學家,稱東西漢的原因之一。

  • 10 # 優秀的米老鼠96

    西漢末年,國勢衰危,權臣王莽毒殺平帝之後,正式篡漢,建立了新朝,十五年後,綠林、赤眉相繼起義討伐王莽。這個時候,劉秀加入綠林,他雖然是劉邦的後代,但這時屬於落魄貴族,透過昆陽之戰大顯身手,他用兩年時間才取得信任,脫離綠林,建立獨立勢力,而後利用綠林、赤眉內訌之機破張步、滅彭寵、平公孫述,最終奪取天下。那麼,為什麼劉秀復興了漢室,卻成為東漢,又把劉邦的漢朝稱作西漢呢?我來淺談一下,歡迎大家指正。

    首先,地緣政治決定了東漢與西漢的稱謂。

    劉秀統一全國以後,定都洛陽,由於在長安的東面,所以稱作東漢。這與劉秀平定天下的戰爭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綠林推翻王莽統治之後,與赤眉大打出手,西部地區再次陷入戰爭,而此時的東部地區華北的大部分割槽域大有可為,劉秀取得河北地主和士族的支援,發展壯大,因此東部地區具有劉秀的統治基礎,劉秀的主力部隊也是在河北站穩腳跟。定都洛陽完全符合劉秀的統治根基。

    另外,長安地區經過推翻王莽、綠林和赤眉大戰已經殘破不堪,即使劉秀稱帝也不適合作為國都,定都洛陽具有很大政治意義。使人擺脫西漢亡國的政治陰影。

    第二,綠林起義的破壞力致使長安不具備定都的條件,國家實力已不能與西漢相比。

    西漢滅亡之後,特別是王莽篡漢後,各地起義軍討伐王莽,爆發大規模戰爭,長安地區陷入破敗景象,整個國力被嚴重削弱。劉秀稱帝后,又用十多年時間平定全國的割據勢力,內戰消耗,經濟受損嚴重,劉秀所建立的東漢,已遠遠不能與當初強大的西漢相比較,劉秀雖然復興了漢朝,也無法繼續西漢的國策,只能被動的治理整頓,休養生息,爭取恢復國力。因此東漢開國與西漢有很大的異同。

    第三,洛陽距離劉秀的發起地河北較近,適合統治傳承、擴大根基範圍。

    劉秀定都洛陽,把國都東移,也有遷徙原有統治中心的意味,把國都置於他的勢力範圍之內加以控制,與原來的西漢有著實際意義上的分別,西漢滅亡的影響對劉秀建立東漢有些很深的反作用,他雖然仍打著漢朝的旗號,但從根本上來說已經是兩個不同的王朝。

    第四,世襲身份較遠,“此漢非彼漢”,復興西漢具有繼續統治的號召力。

    劉秀起兵河北,打著的旗號是恢復漢室,把自己的身份也定在劉邦後代的框架內,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號召手段,雖然劉秀屬於劉氏家族的後裔,但世襲較遠,號召力很弱,只能透過與河北的地主望族聯姻來鞏固實力,所以劉秀稱帝后,對於西漢而言仍然望塵莫及,無法融入,東漢王朝的皇室對於西漢來說,屬於另一個王朝,接續力很微弱。這也是為什麼東漢王朝從一開始就埋有外戚勢力弄權的隱患。劉秀死後,明帝、章帝時期短暫出現“明章之治”,但在漢章帝死之前,東漢就已經處於外戚干政的苗頭,以致整個東漢時期造成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亂局。

  • 11 # 老白的歷史課

    讓小白來告訴你真相吧!

    正因為劉秀是劉邦的後代,所以更應該區分為東漢,西漢。

    假如劉秀姓王,那根本不用加以區分,直接就是一個新的朝代了。

    在當時人看來,本就沒有什麼東漢西漢,就是一個朝代漢,但又因為中間發生巨大變故,兩漢不連續,所以才有漢書,後漢書。

    現代學者為了加以區分,以地理位置為限界,劉邦定都長安,為西漢,劉秀定都洛陽,在故都長安東面,故為東漢。

    一旦一個朝代出現變故,大部分都以地理位置為區分,例如北魏,西魏,北宋,南宋,此外,晉承漢制,以西晉東晉區分。

    說是一個朝代,已經算是破而後立了,得虧劉秀是姓劉,不然連一個漢字都沒有。

  • 12 # A葉子

    為何為漢?

    不從劉姓說起,單單一個西漢王朝,就斷送了十幾年,給穿越者王莽篡位了。如若不是劉秀這個真命天子,西漢顛沛還要個十幾年。因為姓劉,又是漢高祖的後輩,所以立國號為漢。

    為什麼是分西漢、東漢呢?

    那是因為西漢國都在長安,東漢國都在洛陽。而史學家為了中國歷史王朝好記,又根據地理西漢國都處於西邊,定為西漢,東漢國都處於東邊,定為東漢。

  • 13 # 小祁說歷史

    劉秀是劉邦的後代,這點是沒有疑問的,既然如此,同一個朝代為什麼還要分為“西”和“東”兩部分呢?很簡單,劉秀的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而不是簡單繼承來的!想當年劉邦斬白蛇起義,從此舉起了反抗暴秦的義旗。可後來司馬遷在記述這一段時,多寫了一句“蛇遂分為兩,徑開”。於是誕生了一個神話故事,即“高祖斬蛇,平帝還命”。

    (劉邦畫像)

    故事是這樣的。劉邦準備斬蛇的時候,蛇突然變成了巨大的白蟒,並且開口對劉邦說:“你欠下的帳總有一天是要還的。你斬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你斬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結果劉邦一想,那我就從中間給你斬斷,看你怎麼辦。結果當西漢帝位傳到漢平帝的時候,白蛇轉世投胎為王莽,而王莽毒殺漢平帝,篡漢建新。後來光武帝劉秀中興大漢,重新恢復漢室,史稱東漢,而東西漢則恰好是200年。

    當然這些都是後人牽強附會之作,無論是劉邦的斬白蛇起義還是所謂的漢朝一分為二都是利用迷信給自己的政權合法性提供依據。(光武帝劉秀畫像)

    雖然如此,但這則故事中卻還是說明了一個事實,兩漢其實是從中斷開了的,即王莽的“新朝”,而在歷史上這一斷就是十五年,雖然說在歷史上都不願意承認王莽所建立的“新朝”,而是稱之為“新莽”。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漢朝並不是一個王朝,而是兩個王朝,即劉邦建立的“漢”和他的後代劉秀建立的“漢”。

    劉秀確實是劉邦的後代,但是劉秀乃是旁支,而且因為推恩令的緣故,傳到劉秀這已經是一屆布衣了,劉秀對於西漢的皇位是沒有繼承權的。因此,劉秀建立的“漢”並不是透過繼承西漢皇帝的皇位而得的天下,而是透過自己的努力,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天下。其實劉秀打下天下以後可以叫任何一個名字,但是他為了政權的合法性,依然選擇了“漢”為國號,而劉秀則以中興之主自居。於是史學家為了區別於劉邦建立的“漢”和劉秀建立的“漢”,就分別將他們建立的王朝稱為“西漢”和“東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多次搞物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