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歷史微聲悟
這又是羅貫中小說的強大魅力,編造情節引人入勝,描寫人物活靈活現。一個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把關雲長的義薄雲天又尷尬猶豫的心理,描寫的細緻入微。把曹操的狼狽逃竄描寫的如在眼前,特別三聲大笑引來三路伏兵的奇妙情節,讓人忍俊不禁。
小說很精彩,歷史很無趣。真實的歷史不過是曹操率兵撤退,的確是經過了華容道,後有追兵,但前面沒有關二爺的伏兵,沒有捉放曹的戲劇情節。不過,華容道上一片泥濘,又颳著大風,難以通行。曹操就命令老弱殘兵,去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透過。而那些老弱殘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傷無算。曹操也沒有大笑三次,只笑了一次,說劉備用兵還是略遜一籌,要是早早派人來華容道放火,曹操不就全軍覆沒了嗎?笑完沒多久,劉備軍果然在身後放起火來,不過此時曹軍已經走遠了。
-
3 # 孤舟釣江雪
《三國演義》中,關於“華容道義釋曹操”一節非常精彩。這不過是小說家之言,可不能當真。在正史中,並沒有關羽釋放曹操的記載。那麼正史中曹操是怎樣脫身的呢?
先看《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這裡面的記載很簡單,只是說曹操在赤壁之戰被擊敗後,自己引軍而歸,與關羽沒有關係。
再看《三國志·關羽傳》中的記載:
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在《關羽傳》中,這一小段文字是赤壁之戰前後對關羽活動的唯一記載,也沒有說關羽釋放曹操,也是說曹操自己引兵退歸。
這樣一驗證,我們可以斷定不存在所謂的關羽在華容道釋放曹操之事。
那麼有沒有關於曹操引兵退歸的詳細細節呢?《三國志》中沒有!
但《山陽公載記》是這樣說的: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在以上的記載中,說道曹操確實是從華容道引兵步行北歸的。在北歸的過程中,由於道路泥濘且不通,行走的很困難,死傷很多,很不容易才走出華容道,得以北歸,具體就是這樣脫身的。但是,在該段記載中,也沒有關羽在華容道釋放曹操一節。
-
4 # 叨說歷史
關羽是個義重如山的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不覺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心中越發不忍,於是勒回馬頭,命眾軍四散擺開。曹操見關羽回馬,便和眾將一齊衝將過去。
關羽回身時,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關羽大喝一聲,曹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關羽越加不忍。正猶豫間,曹將張遼縱馬而至。關羽和張遼是故友,今日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正史上曹操敗走華容道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後面追的是劉備,前面也沒有伏兵。曹操在途中確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諸葛亮與周瑜智謀不足,而是笑劉備雖有計謀卻遲緩;曹操笑後確也出現了劉備在後面放火追殺,但已無驚無險。
雖然當時曹操戰敗,但形勢卻並不嚴峻,因為在赤壁之前之前,是曹操強大,孫劉弱小。孫權和劉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挫敗曹操的強大攻勢,使曹操不得渡過長江,以保全自己的勢力範圍,或保證自己不被曹操消滅掉。
在勝負未卜的情況下,劉備沒有也無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敗退的路線上去設伏。所以,曹操在敗退的路上,雖後有追兵,卻前無伏軍。所以即使曹軍深陷泥潭,劉備追兵在後面還順風點火。卻依然阻止不了曹操大軍透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
雖然《三國演義》是以歷史為依據而寫成的,但它畢竟屬於文學作品,一方面為了突出關雲長的“義”字,一方面為了襯托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曹操的奸詐,文學作品不可避免帶有“擁劉反曹”主觀色彩,畢竟曹操是禍亂朝綱的奸雄,而劉備是皇室正宗代表的是大漢朝廷。
-
5 # 使用者4675161147862
沒錯,諸葛亮有意放曹操一馬,認為當時如果殺了曹操,東吳必定統一天下。當時劉備2萬人馬不足以和東吳十幾萬大軍對戰。諸葛亮為什麼要關羽守最後一關了?而且當時關羽也立下了軍令狀,如果放了曹操,自己要提頭來見,下軍令狀豈非而戲,關羽重情重義,為了感謝曹操當年收留,命也不顧了,真的感人。如果派其他大將攔劫曹操必定拿下。實際上諸葛亮用計有他的道理,關羽一向高傲自大,除了劉備,連諸葛亮都不放在眼裡。當時要斬殺關羽,劉備苦苦求情,關羽最後將功贖罪,免得一死
-
6 # 北域風影
情節概括: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從華容道敗逃。諸葛亮派關羽在這裡埋伏。曹操人困馬乏,損兵折將,不能再戰。
關羽念在過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不顧立下要活捉曹操的軍令狀,放過了他。
經過簡述:赤壁一戰,曹軍大敗。曹操領殘兵敗將狼狽逃命,一路上連遭伏兵劫殺,最後只剩三百餘騎往華容道走去。此時人皆飢倒,馬盡睏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衣甲溼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亂不整,鞍轡衣服,盡皆拋棄。正值隆冬嚴寒之時,其苦不可勝言。行不數里,曹操在馬上揚鞭大笑。眾問何故,曹操道:“人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我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在此處埋伏一軍,我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過,大將關羽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曹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曹操說:“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道:“人縱然不怯,馬力也己乏,安能復戰?”謀士程昱說:“關羽一向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待他有恩,今日須是親自求情,方可脫得此難。”曹操從其言,縱馬向前,欠身問道:“將軍別來無恙?”關羽也欠身答道:“我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曹操說:“我今日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關羽道:“昔日雖蒙丞相厚恩,然已奉報。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曹操說:“大丈夫以信義為重,五關斬將之時,將軍還能記否?”
關羽是個義重如山的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不覺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心中越發不忍,於是勒回馬頭,命眾軍四散擺開。曹操見關羽回馬,便和眾將一齊衝將過去。
關羽回身時,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關羽大喝一聲,曹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關羽越加不忍。正猶豫間,曹將張遼縱馬而至。關羽和張遼是故友,今日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後人有詩曰:“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華容道關公義釋曹操之謎
關羽放曹操是必然的結果,諸葛亮也早就料到關羽會放曹操,而且故意讓關羽立的軍令狀,這件事情對於諸葛亮來說有以下必要性和好處。
1、放曹操是出於當時天下形勢大勢的考慮。赤壁之戰後放走原氣大傷的曹操,可以利用其有效牽制東吳,給劉備發展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如若殺掉曹操,當時天下軍事實力上孫權再無人能比,劉備才剛剛起步而已,滅掉了曹操,劉備就會成為下一個被滅掉的物件。所以說,從軍事上,必然要放。
2、關羽曾受曹操不殺之恩,正好此時放,還他一個大大的人情,以後對曹操做戰時關羽不會再瞻前顧後,從人情上說,必然要放。
3、讓關羽立軍令狀也是諸葛亮有意為之。
其一,只有這樣才說明關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放的曹操,如此人情才能還的一乾二淨。
其二,諸葛亮剛輔佐劉備,關羽張飛這兩個劉備的把兄弟當然不會對他伏伏貼貼,透過這一紙軍令狀,以後關羽的小辮子就在諸葛亮手上了,既幫關羽還了人情,還讓關羽欠自己一個人情,事實也是如此。
從此以後關羽對諸葛亮俯首,關羽都如此了,張飛自然更無二話,於是諸葛亮就成為了劉備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的第二人。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山陽公載記》中記載:曹操戰船被燒,率軍從華容道步行而歸。華容道上一片泥濘,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天又颳大風,行走更加艱難。於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墊路,大軍才得以透過,而羸兵被人馬踐踏,深陷泥中,死亡無數。眼看大軍就要全部透過華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諸將本已狼狽不堪,見曹操大笑,十分不解,問曹操為何發笑。曹操說道:“劉備的才智與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計謀總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馬至華容道放火,我等必全軍覆沒了。”曹操話音剛落,接探馬報劉備追兵在後面開始順風點火。但曹操大軍已透過華容道,奔江陵而去。
-
7 # 魯赤水
真實的歷史中不可能有義釋曹操這回事。實際上劉備是有攔截曹操的計劃,並且是他親自帶兵去的,只是去晚了。當時劉備兵力緊張的很,雖然號稱兩萬人,那是諸葛亮對東吳吹牛用的,實際也就一萬出頭。赤壁這麼緊張的環境下,沒有多餘的兵力去在哪條路上乾等著曹操來。
-
8 # 閏土看歷史
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故事是小說《三國演義》的杜撰,並非史實。正史中曹操赤壁大戰失敗後確實從華容道撤退,但沒有遭遇關羽。
一,正史的記載。
《三國志》是紀傳體史書,赤壁之戰的情節分別記載於《武帝紀》《先主傳》《周瑜傳》《孫權傳》等篇章中,對曹軍敗退的路線描寫很簡略,但都沒有提到華容道故事。在《武帝紀》裴松之的註文中引用了一本西晉時期著作郎樂資寫的《山陽公載記》的內容對曹操敗退的史料加以補充,這裡首次提到了曹操由華容道敗退,死傷慘重,然而關羽並沒有出現。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三國志. 武帝紀》裴注引《山陽公載記》在這段記載中,曹操敗走華容道,道路泥濘不能前進,命令士兵用乾草填路,大軍才能透過,老弱士卒陷入泥濘中死傷慘重。曹操還嘲笑劉備行動遲緩,不用火攻在華容道燒他。
到了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綜合《三國志》中的各類資料,詳細描寫了赤壁之戰以及曹軍撤退的情節,
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並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徵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治治通鑑.漢紀》司馬光的記載與《山陽公載記》基本相同,但共同點就是關羽並未出現在華容道。可見關羽義釋華容道的故事並非真實的歷史。
二,華容道故事的演變。宋元時期,三國故事成為民間戲曲和說話藝人的重要素材,並且在宋代時期,關羽在官方和民間的地位相較前代有了大幅度提高,成為各類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元代朱凱的雜劇《劉玄德醉走黃鶴樓》中,關羽已經成為追趕敗退的曹操的將領,這是關羽首次與華容道發生交集。該劇本淹的是曹軍敗退後周瑜想要暗算劉備的故事,但是在旁白中提到了諸葛亮率領關羽張飛去華容道追擊曹軍。然而僅此一句,義釋曹操的故事仍沒有最後形成。
今曹操敗走華容路,貧道領關、張二將,追趕曹操。說與趙雲眾將,緊守赤壁連城:休要有失!《醉走黃鶴樓》第一折諸葛亮臺詞到了《三國演義》的前身《三國志平話》中,多出了關羽在華容道攔截曹操,曹操想要用義氣打動關羽,使其放自己一條生路,關羽拒絕,忽然間大霧連天,曹操趁機逃跑的故事。
曹相用美言告雲長:“看操,與壽亭侯有恩。”關公曰:“軍師嚴令。”曹公撞陣。卻說話間,面生塵霧,使曹公得脫。關公趕數里,復回。《三國志平話》中卷在這個故事裡,曹操是命好,借大霧逃遁。關羽不光沒放他,還追了一截路,只是沒追上。明代羅貫中在前人的基礎上,在尊劉反曹的寫作主題下,寫成《三國演義》。賦予蜀漢集團仁,義,智三絕。關羽是義的代表,所以虛構出華容道曹操以昔日之情打動關羽,雲長義釋曹操的故事,彰顯關公不忘舊恩,義薄雲天的形象。羅貫中並用詩讚揚關羽:
徹膽長存義,終身思報恩。威風齊日月,名譽震乾坤。至此,義釋華容道的故事正式定型,並深入民間,使無數人被關羽的義氣所感動。
總結:
正史中曹操確實由華容道退軍,然而並沒有遇到關羽。假如真的是關羽在那裡截路,肯定也是雙方引兵大戰,爭個你死我活。這才符合歷史的真面目。由於後世關羽的地位逐漸提高,統治者需要推崇忠義,民間百姓也崇拜忠義的品格,關羽便被附會和虛構了太多表現其品行的故事情節。於是就產生了我們熟知的華容道故事。這大概就是文學對歷史的改造吧。它讓冰冷殘酷的歷史真相演化為精彩有趣,富有人情味的演義故事,由此也讓歷史上的人們永遠存在人們心中。
回覆列表
關羽義釋曹操誤傳千年
三國演義裡的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這也是曹操繼赤壁之戰之後,落魄保命的真實寫照。作者羅貫中真是不惜潑墨來描寫,在赤壁戰之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並且夜觀天象發現,曹操命不該絕,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赤壁慘敗後,曹操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多虧徐晃、張郃二人雙敵趙雲,才使曹操得以逃脫。二笑笑出張翼德,又是張遼、徐晃二將抵擋張飛,使曹操再次脫險。三笑笑出了關雲長,在緊要關頭的華容狹路上,曹操無心戀戰,苦苦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這樣詼諧幽默、尖銳的描寫,其實都是虛構的,查閱資料發現,連三國演義裡的關羽義釋曹操,竟然都是虛構的!
《三國志》載: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從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來,曹操敗走華容道,雖然是道路泥濘,又颳起了大風,無法通行,但是曹操讓羸弱計程車兵揹著草填在馬下,騎兵才能過去。雖然死傷眾多,軍隊還是出了華容道。曹操大笑說:“劉備的確是我的勁敵啊,但他還是算計不到家,來晚了一步!如果早點放火,那我們不都被消滅了嗎?雖然劉備這時再想起放火,但已經來不及了。曹操只是在大軍衝出華容道大笑了一次,並沒有三笑這一說,而且關羽並沒有出現,又哪來的義釋曹操的義舉呢?羅貫中如此處心積慮來描寫,無非是突出關羽而已。我們看到的關羽,在這件事之後,名聲大振,後來入道進佛,三教皆敬,成了與孔聖人並駕齊驅的“武聖”,凡有華人處,必有關帝廟,諸葛亮也沒他風光,不知道關公是否感到羞愧?
千年過去了,我們重新回顧一下歷史,不難發現當時的曹操坐擁北方四州,十分天下已有七八。孫權承繼父兄基業,獨據江東,已成氣候。劉備則空有英雄之名,尚無立錐之地,只得東投西靠,依附他人。赤壁一戰,曹操大敗,雖說根基未動,但元氣受損,數年之內不能南下。三國演義雖然沒有憑空捏造,但確實是在敗走華容道上,誇張虛構的描寫了,目的是增加小說的可讀性。安排關羽鎮守華容道,是為了突出關羽的善良與重情重義。 但義釋曹操的舉動,是諸葛亮在赤壁之前就預料到的,羅貫中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神化諸葛亮,但是他沒有想到,成就的卻是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