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辣椒炒肉我的最愛
-
2 # 醜丫頭珍
我25週歲,一直呆在校園裡,一直覺得自己還是個寶寶。
家庭觀念和自身所處的那個環境會決定你的年齡是大是小。大小都是相對的。
如果你的家庭裡一直認為女生到30歲結婚才正常那24歲的時候還很小啊,不著急。但是如果你的家庭覺得20歲結婚恰好。我的天。那24歲簡直大的不得了。
當然環境很重要。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下,24歲還好。不大,但是如果是工作了,那是到了結婚的年齡了。
-
3 # 來看視界
如果你才大學畢業,你就被逼結婚,我覺得太小了,因為這個時候,你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可能性,不會覺得太可惜嗎?戀愛可以談,結婚太早。24歲,花一樣的年紀,你可以去旅行,你可以去奮鬥,你可以嚐盡時間辛苦,當然也有甜蜜時光,找到自己,不至於迷茫的問是不是年紀大了。
如果你出來工作很久了,你再也不想疲累於社會的險惡辛酸,你可以找一個條件好一點的港灣去依靠。相夫教子並不是一種選擇,你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看到更大的世界,讓他學會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孩子,也可能是你想過生活的一種延續,他是有希望的,他有很多可能性。將來,他會感謝你溫柔的對待。
當然,如果你的情商很高,那麼,年齡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小孩,都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情商高的人,總是運氣比較好,能夠處理好人生路口的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加油吧!最主要的是你想清楚了沒有,這是根源。
-
4 # 李夢霽
寫在24歲 | 年輕過,迷茫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有人坐沙發,有人坐板凳。
我4歲學琴,老師只許坐板凳,坐三分之二,不能滿。
板凳又涼又硬,小夥伴們一排排坐得筆直,不得亂動。
謂之規矩。
“無規矩難成方圓”,大概是我自幼聽到最多的警句。
父母都是頗有風骨的知識分子,生怕我沾染了市井小民的俗氣,家教森嚴,規矩也多。
閨蜜笑我沒有童年。
每天午休,父親從成語詞典摘錄一條成語,讓我背誦;傍晚,母親講解一首古詩,翌日陪我晨跑兩公里,聽我邊跑邊背;每週一篇短文,上交爸媽,擇優發表;週末學琴和英語,風雨無阻,馬不停蹄。
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主動也好,被動也罷,我堅持了近十年。
凡此種種,都離我遙遠。
父親在成語摘抄本扉頁寫道:一天一條成語,終成語言大師。
儘管距離“語言大師”前路漫漫,但每念及此,還是會深深感恩父母,在一座不甚發達的北方小城,為了培養我這個小孩,花去半生心血。
他們本不必這麼辛苦。
規矩多的人最容易野,物極必反嘛。
念本科,離家千里,我的少女時代,終於撲面而來。
看《春風十里》,我問閨蜜,趙英男和肖紅哪個更像我一點,她說,你可能是偽裝成趙英男的肖紅吧。
趙英男根正苗紅,父親是軍官,管教嚴苛。成績出眾,深得師友賞識,舉手投足一派大家閨秀的風姿。可敬,可畏,卻不可親。
肖紅叛逆,古靈精怪,多的是小性子和小可愛。翻牆逃學,毆打教官,簡直五毒俱全。有股子小壞,倔勁上來按都按不住。
父母苦心培養18年,沒讓我成了方圓,終了落得貌似端莊得體,心裡裝的,到底都是吃喝玩樂的小把戲,我戲稱為“熱愛生活”。
讀書時,周遭同學忙著上進,天天泡在自習室,我只顧大江南北地遊歷。吐魯番的烈日,蝴蝶泉的傳說,大昭寺的經筒,日月潭的清波……
醉心於無用,不爭為人上,只對那些不務正業的頭頭是道。
畢業後,身旁的好友都在風口行業激流勇進,我在天色漸晚的出版行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有種匠人的情意與滿足。
高薪自是誘人,卻不足以讓我動心到,榨盡例行發呆的閒時光。
職場兩年多,除卻出席活動,平素從不化妝,不舒服的,都不去做。
22歲上,剃過光頭,穿過男裝,不願討好別人,只想取悅自己。
前輩苦口婆心,勸我少壯努力,攢錢買房,可我依然加班十分鐘便如坐針氈,埋頭寫小情小愛的閒篇,兩天不出門也自得其樂。
稿酬時有時無,不懂營銷和熱度,寫作發乎心境與本能,
試圖用文字,一再回到曾驚心動魄的生命現場,沉溺,重溫,改寫結局。
年紀漸長,對生活瑣細的小情意愈發多了。
穿越大半個城,尋找全北京最地道的冷鍋串串;
用廢棄紐扣在帆布包上縫一朵小花;
花一個週末,去離北京最近的海邊淋一場雨。
沒有這個年紀的焦慮,最不擔心的,就是“被同齡人拋棄”。
這是怎樣的時代呢?
“加班族”熙攘,“焦慮症”盛行,想紅、想升、想富,是通行於世的價值,對物慾、享樂、奢侈的執念,日益變得炙熱且赤裸。
可是,行色匆匆的人生,我不想要。
山川湖海,日月草木,昏旦晴雨,皆是世間贈予的愛意和禮物,芳華易逝,我怎忍辜負?
於是,我讀書旅行,走走停停,花時間陪伴家人,爬格子陪伴讀者。
王開嶺老師寫過一篇文章,談論“小婦人”。
他寫道:“她們懂人、知世、勤勉,對人生的條紋肌理了然於心,對塵世有無限的忠誠和熱情,動力十足,精耕細作,小日子過得盈盈滿滿、蓬蓬勃勃。可我們現代人裡,仕女太多,婦人太少,女人們光去忙表面上的事了。所謂熱愛生活,所謂人間煙火,這些小婦人才是主體,是俗世的主人和僕人,聚精會神,全力以赴。”
邂逅這段文字,好似突然遇見知音,一拍即合。
小時候捨不得吃的最後一口麻辣拌,記了多年的某句無關痛癢的臺詞,只能逗樂自己的笑話,一不留神失手撞破的八卦,霎時都有了一個出口——那些好吃的,好玩的,遊手好閒的,才是我心底精耕細作的田。
對這俗世煙火愛得貪婪肆意,且不加剋制。
愛人,愛故事,也愛世情,永遠對真實發生的,擁有無與倫比的熱切。
朱安、胡蝶、呂碧城,
夢露、赫本、香奈兒,
王維、陸游、李鴻章……
這些被世人銘記的人物,或因容顏,才華,故事,長立於歷史深處,像一段舊夢,存在於沉眠與覺醒間的一線罅隙。
那些傾城往事,溫暖的,勵志的,悽然的,都是我探尋,執迷,與熱忱的。
於是,我成為一個傳記寫作者,深深感激並堅持。
旁人的生活,皆與我有關。
詩人餘秀華講,“生活有太多的不盡人意,我們在愛與恨的餘暇裡,愛這生命本身的存在,如果還會流淚,如果還有悲傷,也是對生命的刻骨之愛。有這愛,便是歡喜本身。”
從香港到北京,從作者到編輯,嚴絲合縫的生活突然打滑,總歸是經歷了些不得已和不甘心。
但真正臨到人生自由落體的時刻,倒也有種“任它去”的瀟灑。
命裡有時終須有,得不到的,都不重要。
我只是急急忙忙投奔到生活的懷抱,去爬天梯,去撞南牆,從嚴肅生活裡走神溜號,深情又爽利。
懷揣滾燙的自由,無畏俗世目光,更不屑活在他人的舌尖上。
不疾不徐,不爭不顯,不迷失,不偏頗,不張皇。
有人坐沙發,有人坐板凳。
坐了那麼多年板凳,還是覺得沙發更適合我。
沒那麼多規矩感和進取心,只求坐得舒舒服服,看書,聽戲,講故事。
然後,愛這個搖搖晃晃的人間。
一生無悔,一生被愛,渴望的都擁有,離散的皆釋懷。
—— 24歲,撲面而來。
回覆列表
主要看你的生活圈了,人家都20歲左右結婚了你就屬於大的了,如果人都30結婚你就屬於小妹妹了再等等也沒事了, 按我的看法是一定要等到屬於自己的白馬王子哦,千萬別對付要不以後後悔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