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一老沈一

    這個問題的關注度大概不會高,但是很有意思。

    甲骨文,特指1899年發現的刻於龜甲獸骨之上漢文字,所以又叫“契文(刻的文字)”、“龜甲獸骨文”。由於最早是在河南安陽的殷墟發現,也叫“殷墟文字”。

    到現在為止,發掘出來的留在中國國內和流於國外的甲骨,共有十餘萬片,甲骨文字4000多個。已被識讀的,有人說1000多個;也有人說,加上從“金文”、“籀文”等推導回來辨識的,共有2000多個。能查到列表,數一數就精確了。

    甲骨文是如何構字的呢?這要從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的進展說起。

    1899年,任清朝教育機構最高長官(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無意間發現了刻有文字的甲骨,他是著名金石學家,立刻察覺到這是一種極古老的漢字。於是大量收購併開始研究。第二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王懿榮攜家人投井殉節。他被尊為中國的“甲骨文之父”。

    王懿榮的發現,使當時諸多著名學者加入了甲骨文研究的行列。

    通常認為,1899-1928年是甲骨文“盜掘時期”和甲骨學的“草創階段”。

    這個階段裡,以“甲骨四堂”的研究最為輝煌。著名學者陳子展(1898-1990)教授評價早期甲骨文研究時說:“甲骨四堂,郭董羅王”。所謂“四堂”,是指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這個階段,發表了一批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著述。完成了對殷墟都城的考索。實現了甲骨文字“識文字、斷句讀”。特別是王國維把甲骨文研究與重建商代歷史,探查殷周禮制結合起來,將“草創階段”推向了高峰。

    不少學者認為,饒宗頤(1917年出生)可以與“甲骨四堂”並列齊名。他居於香港,號選堂,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師。在經史、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錢鍾書、季羨林與之並稱為“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如此說,就有了“五堂”。

    從1929年開始,進入了甲骨文“科學發掘時期”和甲骨學研究的“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中,又湧現出甲骨文研究的“新俊彥”,通稱“甲骨四老”——陳夢家(1911-1966)、唐蘭(1901-1979)、於省身(1896-1984)、胡厚宣(1911-1995)。1929年,河南殷墟第一次科學發掘。伴隨大量甲骨出土,甲骨文研究也有了長足發展。其中就包括對甲骨文進行文字學角度的研究。在這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是唐蘭和於省身。

    著重來說唐蘭。1932-1949年的十餘年間,唐蘭著成《殷墟文字記》、《古文字學導論》、《卜辭時代的文字和卜辭文學》、《天壤閣甲骨文存》、《中國文字學》等著作。他總結了“比較法(對照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歷史考證法”這四種考釋甲骨文的方法。

    特別是,他認為漢代許慎詳解、後代奉為圭臬的漢字“六書”構字法——象形、指事、會意、轉註、假借、形聲——“從來就沒有明確的界說”,“常常不能斷定每個文字應屬哪一類”。他提出了“三書說”,把古文字分為象形、象意、形聲三類。他採用這種方法分析甲骨文以及其他漢字的構字。這個理論,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現在的很多文字學學者,包括甲骨文研究學者,贊同並使用這一方法。

    例如,河南鄭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王蘊智(1955年出生),當屬新生代甲骨文研究“翹楚”之一。

    據統計,已發現並識讀的甲骨文中,以形表意的字約佔65%,形聲字佔32%左右。

    專家認為,甲骨文構字基礎如下。

    一是,以人體和人的某一部分形體特徵為構字基礎。

    1.根據側面人體的不同特徵造出基本字形。如“人”、“屍”、“身”、“尾”等等(無法打出甲骨文原字,請諒解)。

    2.根據正面人體的不同特徵造出基本字形。如“大”、“天”、“夭”、“交”等等。

    3.根據人的肢體及其活動特徵造出基本字形。如“又”、爪”、“共”、“父”等等。

    4.根據人體某器官及其相關特徵造出基本字形。如“首”、“目”、“眉”、“耳”等等。

    二是,以勞動創造物和勞動物件為構字基礎。

    1.根據日常用品特徵造出基本字形。如“衣”、“束”、“舟”、“車”等等。

    2.根據勞動用具、兵器等特徵造出基本字形。如“網”、“帚”、“弓”、“刀”等等。

    3.根據草木農稼等植物特徵造出基本字形。如“生”、“木”、“竹”、禾”等等。

    4.根據土地、建築等環境特徵造出基本字形。如“土”、“田”、“門”、“高”等等。

    三是,以禽獸和家畜形象特徵為構字基礎。如“鳥”、“牛”、“虎”、“魚”等等。

    四是,以客觀自然物象特徵為構字基礎。如“日”、“火”、“雨”、“山”等等。

    請注意,第一,上述舉例的字,都是甲骨文中已被識讀的字。可舉的例子還有非常多。第二,這裡講的是構字的基礎。下面講到甲骨文構字或曰造字的方法。

    甲骨文構字或造字,有如下方法。

    第一種,表意字。主要指“六書”中的象形、指事和會意字。

    1.獨體象形字。在可識讀的甲骨文中約佔33%,主要是採用比較簡約的線條,表現客觀物象,或象徵、誇張地突出物象特徵。如“丘”、“壺”、“皿”、“卜”等等。

    2.合體會意字。在可識讀甲骨文中約佔32.5%,體現合體之間不可分割,表意程度高,具有直觀性。如“伐”、“射”、“執”、“沫”等等。

    第二種,假借字。即利用“有形可象”的字,表示那些“無形可象、無從著筆”的同音字。甲骨文中,被假借過比率達70%以上。以致有的字一借永不歸還。如“我”字,本意為兵器,結果成為第一人稱代詞。“又”,本意為“右手之形(或泛指人的手),但有了四種假借。等等。

    第三種,形聲字。即吸收表意字“以形表意”之長,又藉助假借字“以形記音”只能,兼具表意標音功能。

    1.會意兼形聲。如“畏”、“幼”、“服”、“祭”等等。

    2.假借字加註形符。如“箕”、“婦”、“徵”、“漁”等等。

    3.表意字加註聲符。如“雞”、“庸”、“災”、“夢”等等。

    4.形聲相合。如“重”、“娥”、“洛”、“盂”等等。

    大致介紹這些。要說的是,形聲造字在甲骨文之前應該即已開始。殷商晚期已大大提高了形聲造字的質和量。在已識讀甲骨文中,形聲字的形符已近百餘。可充當聲符的260多個。

    還要說的是,西周甲骨文字發掘已經愈漸增多。西周甲骨學已成甲骨文研究的單獨分支學科。

    1950年代,甲骨文研究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繼續科學發掘和甲骨學的“深入研究階段”。

    1980年代,甲骨學已進入“全面深入研究階段。

    順便推薦兩本很好的書籍:《商周甲骨文》,王宇信、徐義華著,文物出版社;《殷商甲骨文研究》王蘊智著,科學出版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一句話就能表明你現在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