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二哥略知曉

    魏晉之交的司馬代魏,是一個權爭奇觀:不是我爭王權,而是王權爭我—它自己非要送到我手中不可,於是,恭敬不如從命。總的來講,司馬家的精髓在於:威而不浮,強而不躁;非我求天下,天下求我。由於封建專制政體下的價值觀,司馬氏的奪權常被後世史學家指稱為“欺偽以成功、奸回以定業”,名聲實在是一般。

    歷史上,最終司馬家族能夠代魏奪天下,始終離不開高祖司馬懿所奠定的基礎。

    宣王司馬懿,有補天之才,無問鼎之膽,一生謹小慎微、一世瞻前顧後。司馬懿為曹操服務,起初是違心的。在加入曹營之前,南陽太守楊俊名、尚書崔淡等名士,極為看好司馬蒸的政治天賦。建安六年,曹操得知司馬豁有才華,派人登門,邀其出山,助曹氏謀天下。司馬懿看不上曹操,詐病臥床,不肯就範。後來曹操當上東漢承相,急需招募天下英才,然而,他顯然沒有劉備那種“三顧茅廬”的好脾氣,於是下令:司馬懿如果再囉嗦不清,就把他給我綁來。不得已司馬懿只能老老實實前來報到。

    曹操生性狐疑,一方面積極任用司馬懿,委以軍政大權;另一方面又敏感注意到司馬懿絕非池中之物。曹操聽說司馬懿觀看身後時動作像狼一樣,於是讓司馬贅做扭頭看背後的動作給他看。果然,司馬懿不用轉動身體就能將面部轉到身後。

    之後,曹操又有“三馬同食一槽”噩夢,(三“馬”吃掉了“曹”)。果然,三代司馬最終幹掉了一朝曹魏。凡此種種,令曹操印象深刻,他告訴太子曹丕:司馬懿不會自甘人臣,遲早要干預你的“家事,意即弄權甚至奪權。然而,司馬懿城府之深不在曹操之下,逆境之中,極為能屈能伸。他和太子曹丕打得火熱,曹丕也屢為司馬懿幫腔,使司馬懿免去不少官場麻煩。同時,司馬懿勤奮工作、政績出色,曹操才漸漸地不再為難他。

    曹操時期的司馬懿還算得上盡忠盡職。雖然軍權在手、戰功彪炳,有大量武裝奪權機會,但卻始終沒敢謀逆。這一點,除了司馬懿天性膽小的因素外,也與曹操有關。曹家雖然不乏人才,卻只有曹操是司馬懿的“剋星”,他對司馬懿看得透、管得緊、壓得住;並且留給司馬懿長遠的心理震懾,使他在曹操死後也埋頭蟄伏,不敢造次。這種蟄伏穿越了文帝曹丕時期、明帝曹叡時期,而且延伸到了齊王曹芳時期。

    曹操死後曹丕時繼位,帝號“魏文帝”。這一時期,司馬懿與曹丕君臣互信、合作融洽,成為曹魏王朝崛起的黃金時期。曹丕是文學成就斐然的“三曹”之一,曹操、曹丕、曹植,舞文弄墨一流,但軍政才華卻遠不及父親曹操。幸有司馬懿鼎力相助,曹丕才成功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魏朝得以真正建立,曹王因此成為嚴格意義上的開國君主。

    曹丕臨終前,委託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構成輔政班子的領導核心,並且忠告太子曹叡:如果有人挑撥你和這三位輔政的關係,你不可懷疑他們。曹叡登基後,與司馬懿的君臣關係保持良好,帝國“槍桿子”的領導權也放心地交付到司馬懿手中,無論對外用兵還是內部平叛,司馬懿都成就斐然。而且,此時司馬懿至少在表面上政治立場明確,還是始終站在明帝一邊。

    紹漢三年,明帝臨終託孤。司馬懿帶兵出征途中的某夜,夢見明帝躺下並將頭枕於司馬爵膝蓋上,對司馬懿說,“視吾面”。司馬爵低頭看去,明帝臉上呈現出活人臉上沒有的異象,甚是詭異。司馬懿感覺很不好,卻也未多想。之後轉戰到白屋(今長沙附近),三天內突然五次收到明帝詔書,催其回宮。其中一份手詔要求司馬懿從前線直奔宮內,然後“視吾面”。司馬懿見此三字大驚,一夜狂奔四百里,趕到明帝床前。此時,明帝已在彌留之際,說我忍住不嚥氣,就是等著見你,遂將齊王曹芳託付於司馬懿及曹爽。然後,明帝便去世了,年僅36歲。

    曹芳繼位,甚不稱職,朝綱頹敗,嫋雄起焉。輔政大臣曹爽企圖武裝謀逆,並且視司馬懿為最大絆腳石。司馬懿見曹爽來勢洶洶,於是在家詐衰詐病、詐痴、詐愚,表面上不問政事,暗中卻在準備應對危機,致使曹爽放鬆了警覺。

    嘉平元年正月,準備工作到位,司馬懿上奏永寧太后稱,消滅曹爽亂黨的時機已到。之後高調亮相於司馬門;曹爽部下嚴世,三次想放冷箭射殺司馬懿,均被同僚孫謙阻住。經過一系列的較量之後,曹爽及其亂黨最終被“夷三族”。

    之後,司馬懿又蕩滅了競州刺史令狐愚、太尉王凌及楚王曹彪的一次規模較曹爽稍小的謀逆行動,令狐愚、王凌、曹彪及其餘黨皆被絞殺。此後不久,司馬懿在病中夢見被他誅殺的大臣的鬼魂,紛紛來糾纏他,甚感不悅。兩個月後夢魔應驗,司馬懿逝世,享年73歲。

    司馬懿的蟄伏始於曹操, 司馬懿的權爭衝動受到有效嚇阻。膽小的司馬懿雖然手握兵權、機會良多,卻一直到死也不敢萌發謀逆念頭。隨著曹爽集團的覆滅,曹家已經無任何人有實力挑戰司馬家族;國家最高三權中的二份:軍令權、政令權已穩落司馬氏手中,或者說,只有君令權還勉強歸為曹魏所有。

    蟄伏中的司馬懿成功蛀空了曹魏王朝的“承重梁”,造成“曹魏建大廈,司馬為棟樑”政治局面。《晉書》評價司馬懿,說他是以忠誠之貌欺詐受騙的心靈,以安穩之舉延續瀕臨危機的局面,此言甚是。

    到這時, 司馬懿可以從容考慮權爭了,然而他自己卻走到了生命盡頭。未竟之業最終便由他的後人去完成了。

  • 2 # 美麗青春您真痘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主人公,曹操、曹丕時代,司馬懿身份低微、備受壓制、沒有實權。到了魏明帝曹叡時代,司馬懿才誅孟達,扛孫權,拒諸葛,平公孫,透過不斷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建立功勳,逐步接觸到了軍權。但也受到曹睿的壓制,並未掌握太多的實權。

    司馬懿終生為文官,雖領兵和諸葛亮多年鏖戰,但軍事水平也就那樣,終其一生也只是掌握了雍涼地區的兵權,軍隊系統安插自己勢力的人馬,也只是部分掌控,通過了三代父子的努力才掌握全軍。

    魏明帝曹叡病逝前託孤給曹爽和司馬懿,此時曹魏政權的文武大權仍然掌握在曹氏、夏侯氏手中,以及部分忠於曹魏的文武臣僚的手中。面對著曹爽的步步緊逼奪權,逼得司馬懿只能夠採取忍讓、稱病不朝避禍,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掌握禁軍,司馬昭、司馬孚的官職也被曹爽架空或藉機貶掉,司馬懿的部分故舊,一直受到曹爽的打壓。這說明司馬懿此時的權力還是相對薄弱的,只能等待時機以觀後變。

    司馬懿在家裝病,甚至裝出又聾又啞、老態龍鍾的樣子,一退再退的策略之下,曹爽被司馬懿成功麻痺,加之曹爽當權後,大肆打壓司馬懿、蔣濟、高柔、王凌等曹魏元老,從而引起元老們的集體反對,也正是在這些曹魏元老的默許和支援下,公元249年1月司馬懿乘著曹爽及其黨羽跟隨魏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都城洛陽空虛的時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一舉摧毀曹爽陣營,控制了曹魏政權。

    司馬懿透過兵變實際上掌控了京畿地區的衛戍軍隊,但是在西域,東北,北方,東吳前線仍然大量存在著忠於曹家的五子良將的後代的部隊,“淮南三叛”就是明證。

    當時外部有魏蜀吳三國、南方部落、西南蠻夷、東北部族以及西北戎狄這些地區的各小國並存。最關鍵的一點是曹丕復通西域後,曹魏基本上處在被圍困的狀態。蜀吳兩國實力上不如曹魏必定一起呼應,西北、東北也是虎視眈眈。

    司馬懿在這場政變後的表現令屬下心寒,蔣濟、尹大目洛水發誓不算,曹爽四兄弟與李勝、畢軌、丁謐、桓範等支持者一併滅三族的“言而無信”是司馬懿最大的輿論劣勢。

    公元250年春開始,司馬懿就久病臥床,油盡燈枯,不敢篡位稱帝,全因“實力不夠”。

  • 3 # 往世錄

    怕反彈,在未真正掌握朝局前僭越稱帝是不明智的。當時曹魏民心未失,還有很多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之類的死忠份子,貿然稱帝容易引起叛亂。最好的辦法是溫水煮青蛙,像曹操一樣靠時間慢慢的讓人們接受既成事實。

  • 4 # 三月初

    司馬懿是那個時代不可缺少的一個人,作為幾代帝王的輔佐之臣,曾經為歷代帝王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說從曹操起,直到他最後反對曹家政權,這最後雖然他還是造反了,但不能磨滅的是他在這期間立下的種種功勞和他對於幾代帝王的輔佐之功。

    在輔佐帝王的期間,司馬懿漸漸積累起了人脈,兵馬以及逐漸在掌握實際的政權,所以司馬懿本身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再加上這麼多年逐漸積累起來的權利,讓他有機會,有能力去造反。

    但是在造反之後,司馬懿為什麼沒有去當皇帝?這成為歷史上所有人都想解開的謎團。司馬懿在造反之後為什麼沒有稱帝呢?歷史上關於這一點說法眾多。但大部分還是比較傾向於是由於當時的時代所影響這一說法。司馬懿畢竟為曹家奉獻了那麼多年,雖然不能稱之為絕對的忠臣但是還是盡力了,並且始終是做了那麼多年的臣子。

    在那個時代,雖然臣子造反當皇帝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畢竟名聲上都不好聽,而且多數最後也並沒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司馬懿最後雖然造反,但是並沒有自己去稱帝,因為於情於理都不合適,都會遭到後人的詬病。司馬懿很聰明的選擇了為自己的後代鋪平道路。所以在他之後,他的子孫當上了皇帝。這樣後人便無法說什麼。雖然並不是那麼的光明正大,但畢竟事情是他乾的,他的後代登上皇位由於沒有直接經手,所以別人也不好再多說什麼。

    還有兩點,一是外部,二是內部。

    說說外部。司馬懿是曹操的謀臣,其實他是一直沒有實權的,但司馬懿卻更能隱忍,活的又長,一直活到有機會奪權。當時蜀國和吳國還都存在,並且兩國還都比較安定,而司馬懿需要先用一些戰爭來證明自己。

    再說內部。因為奪取的兵權,所以內部忠於曹魏的官兵還有很多,一旦稱帝,必定人心不穩,想想還沒有稱帝,就發生的淮南三叛,就足以說明稱帝的時機根本不到。

    司馬懿之所以沒有稱帝是迫於時代是做出的選擇,也是不論從當時看還是現在看都最明智的選擇。

  • 5 # 南朝居士

    司馬懿不稱帝,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時機不成熟,貿然稱帝會死的很慘的。

    他發動高平陵之變,針對的是曹爽,目的是爭奪執政大權,而不是針對皇帝,

    很多人看到王莽、劉裕、楊堅等人篡位成功了,就覺得權臣篡位很容易,

    實際上呢?這是倖存者偏差,死在權臣路上的人那也是車載斗量,最典型的曹爽,自己就是權臣,只是被司馬懿玩死了,

    其他的如霍光、竇憲、梁冀、董卓、孫峻、孫綝、諸葛恪、楊駿、爾朱榮、長孫無忌、司馬越、桓溫、王敦、宇文護。

    走上的權臣道路,要麼你成功篡位了,要麼你的子孫成功了,不然,你要麼被皇帝玩死,要麼被其他權臣玩死。

    很多時候,你只看到那麼幾個成功的,就覺得很容易,失敗的其實更多,

    你想篡位成功,你得先擺平跟你同級別的官員吧?還有那些門閥士族、地方刺史州牧?然後宗室大臣、諸侯王,地方武將,這些人你不擺平,想要篡位?

    能控制皇帝的人多了去了,能殺皇帝、廢立皇帝的權臣也很多,控制都城的也很多,但是,你想控制皇帝和都城之後,能把你的權力延伸到全國,那就很困難了,比如董卓,結果呢?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兩代人16年,做的就是清除篡位道路上的阻礙的,

    比如,王凌、文欽、毌丘儉、諸葛誕等人的淮南三叛,並不是他們是曹魏忠臣,而是因為改朝換代了利益受損,不如提前反叛。

    另一種是跟他同級別的官員和士族,因為以前是同事、同僚,這些人以後對你要行跪拜禮了,成了君臣,沒有足夠的利益,也不容易讓他們臣服。

    不僅僅是司馬氏這樣,王莽、曹操、宇文泰、高歡、劉裕的篡位,都經歷過這個階段的,

    曹操從權臣到稱帝,用了16年(甚至更久),

    高歡用了16年,從東魏534年建立,歷經高歡、高澄、高洋,到禪讓給高洋建立北齊。

    宇文泰用了23年,從西魏535年建立,到他的兒子宇文覺於557年(宇文泰556年死)建立北周。

  • 6 # 百里胖

    主觀上不想幹,客觀上不允許。稱帝何為?沒啥意義,他偶像曹老闆不得慕虛名以處實禍的政治原則算是學了個十成十。

  • 7 # 醉心創作

    他為什麼要稱帝呢?

    這才是關鍵,搞懂了這個關鍵,其它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他稱帝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各方面條件的不具備是他稱孤道寡的最大障礙,好比房屋的基礎打不牢,即便勉強建成,人入住後也總是提心吊膽,如履薄冰的。

    司馬懿他不傻,他知道只有最後開口笑,才能笑得燦爛迷人。

    話說到此,各位應該明白他為何“不”了吧!

  • 8 # 暮安菊花枕

    第一:智者務實,愚者圖名,司馬懿和曹操一樣,已擁有帝王的實際權利,何必再在乎虛名?

    第二:身體和歲數受到限制,在古代,人生七十古來稀,司馬懿年事已高,對他來說,神馬都是浮雲,還不如好好的培養接班人。

    第三:曹氏幾代對司馬懿均有知遇之恩,而且自己又是託孤大臣。悖逆稱帝將會受到世人唾罵,心靈也會因忘恩負義而不安,還不如當個權臣,玩弄天子於掌中。

    第四:司馬懿性格謹慎多疑,輕易簒逆不是他的所為。

    第五:司馬懿雖掌握實權,但曹氏幾代人打下的江山,影響力尚在,若此時稱帝,很可能引起內亂,到那時局勢的發展不是他能控制的。

    第六:天下還沒有統一,內部若不合必將引起吳蜀兩國的覬覦,被他們坐收漁翁之利,這是不明智的選擇。

    第七:司馬懿侍奉曹操多年,對曹操深感佩服,有這樣至死都不稱帝的老師,肯定深受同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喜歡說髒話,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