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姑娘438
-
2 # 家電大視野
這是兩種顯示技術。量子點還是液晶,背光顯示,OLED是自發光顯示。從技術角度,OLED更先進一些。
從實際顯示效果方面,量子點除了色彩更豔麗一些,其他方面都不如OLED。特別是動態畫面的流暢性及HDR顯示,OLED完勝量子點液晶。
-
3 # 凱恩斯
關於量子點技術
量子點技術又叫做QLED技術,他是透過背光光源打在奈米級晶體上面,晶體發光來實現顯示。這個技術2000年之後進入研究階段,早期有兩家比較有名的企業,一家是nanosys,QD Vision,Nanoco三個巨頭,但直到2013年,索尼釋出了一款量子點技術的產品,於是競爭對手三星和LG等紛紛跟進。
三星同時入股nanosys和QD Vision,最終QD Vision成為三星的子公司。我國的TCL和海信在2017年的CES展上面也推出了量子點產品,不過技術上面本身是和QD Vision合作,如今看他們也就是和三星合作。
量子點也就是QLED和OLED比較的優缺點如下:
OLED的響應速度快於量子點。
量子點在色域上面比較廣,也就是色彩更加鮮豔。特別是在大螢幕上面。
量子點耐久度更好。因為是一種無機發光材料。
量子點價格更便宜。成本更低。
我們可以看到,一般認為,如果電視大螢幕上面,量子點替代現有的LCD可能比較合理,量子點本身就是一種LCD的升級技術。而在手機領域,OLED可能更加合適。特別是如今小型電子產品向可摺疊和柔性挺近。柔性OLED,可彎曲,可摺疊的OLED將是主流方向。
量子點技術僅僅是一種技術選擇主導產業方向的,一定是消費者和供應商共同推動。其實量子點已經是一個不是很新穎的技術。沒有那麼神秘。我們大約三年前就在討論量子點技術。當時我們還討論了投影電視,現在也在逐步普及。實際上對於使用者,量子點雖然看上去舒服很多,但是LCD提升還是有限。曲面屏,投影儀這些,可能更加新穎。
主導OLED和量子點的,依然是韓國的企業,三星和LG,三星在最近幾個月開始將LCD產線更改為量子點螢幕產能。這說明上游配件商試圖推動這種螢幕的應用。在這方面,我國的創新主導力量還是跟隨為主。
-
4 # 追科技的風箏
畫質各有優勢。長久以來,螢幕畫質提升技術主要有量子點和OLED自發光技術。 用量子點顯示技術有三星、樂視、TCL等廠商,用OLED技術有華為、小米、LG、索尼等廠商, 比如小米電視5系列、華為的智慧屏系列,用的是華星光電的量子點螢幕。樂視只是馬前卒 背後是OLED和量子點兩大陣營的競爭。兩種技術的優缺點。優勢:量子點顯示技術色域覆蓋寬廣,色彩較為豔麗,顯示亮度較高,功耗更低,更加通透,成本教低,可靠性更高。OLED電視自發光顯示技術有很好的黑場表現,對比度很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感。量子點和OLED都可以做高階電視。缺點:但是OLED電視無法徹底解決燒屏問題,所以量子點陣營就會說OLED技術靠不住。量子點不是產業技術創新,就是改善發光光源,加入了量子點膜,本質還是LCD螢幕。樂視捲土重來。樂視超級電視已經成為融創文化旗下的重要品牌,有了融創支援,樂視電視強勢迴歸。樂視超級電視獲得了健康護眼認證與彩電創新設計大獎。雙11樂視超級電視全渠道銷量超過8萬臺,連續5個月增長40%。那是目前主打高色域健康顯示技術,量子點3.0在人眼光譜適應、人眼色彩敏感度、超高色域等方面有所提升。據樂視釋出的資料,NTSC色域、健康環保指數、使用壽命、眼鏡舒適性等關鍵指標上,量子點3.0等於或者優於OLED。不能說樂視做得好,量子點就完勝OLED,兩條技術線都在不斷進步。而且,還有Micro-LED顯示技術、量子點與Micro-LED技術整合,技術發展也許更快。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回覆列表
這個我個人覺得還是要比oled差一些吧,畢竟oled的技術在那裡,優勢在那裡。不過,量子點還是有他的優勢的,量子點技術,就是在傳統液晶面板後加上一層量子點薄膜,可以讓畫面的色彩層次更加豐富,畫質更加清晰明亮,給觀眾更好的視覺體驗。所以價格上來說是比價利民的。樂視超級電視的釋出的量子點3.0是透過晶片獨立控制RGB三原色,達到人體肉眼最舒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