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洣水閒意

    應該說王鐸的書法在技藝層面超越了王羲之,但在書法史的地位和影響力永遠超不了王羲之。

    一、王鐸的筆墨技巧比王羲之更豐富。王鐸的漲墨、濃墨、淡墨、枯墨等運用更加豐富多彩,特別是漲墨的運用獨樹一幟。王鐸的結字造形方法手段更勝一籌,字形更靈活,更具動感和力量感。王鐸的章法佈局的節奏感更加強烈,濃區、淡區,重區、輕區,密區、疏區等錯落有致,呈現出明顯的音樂節奏感。

    二、王鐸開拓了中國書法的審美新境界。王鐸之前的書法只有點和線的概念,沒有面的概念。王鐸把面的概念和手法運用到書法中,用漲墨等手段在章法佈局中製造墨團、墨塊,打破點、線的單調構成,使書法呈現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有人說,王鐸的書法審美領先了他的時代500年。

    雖然無法考證王鐸是不是首先使用漲墨製造“面",但王鐸是真正成功運用的大書家,按照國際上科學發明歸屬的慣例,發明權可以歸王鐸。

    三、對書法家評價要事實求是,要把歷史地位和技藝水平相對分開來評價。王義之是書聖,歷史地位是千百年來形成的,但不併意味著他的技藝也是至高無上,不可超越。從書法技藝層面講,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人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向前推進,不斷有新發現、新理念、新技法。

    所以說,書聖的歷史貢獻、歷史地位很難超越,甚至不可能超越,但書聖的書法技藝水平完全可以超越。單從技藝層面講,顏真卿、王繹、米芾、黃庭堅等都不亞於王羲之,很多人,包括本人在內都認為王鐸的書法技藝已超越王羲之。日本書壇也有“后王勝先王"的說法。其實,歷史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對王獻之的評價也高過其父王羲之。

    中國書法要再創造輝煌,首先要破除祖宗崇拜和迷信,敢於創新,敢於超越前人。如果我們審美和技藝永停留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水平,甚至葡匐在古人跟前,不敢抬頭,又何談發展。

  • 2 # 江南書院

    不行!王鐸學二王是成功的,但王鐸的草書很多字是不正確的,本人學王鐸多年,學王鐸的漲墨法是有用的,草書學王獻之的比較好!王鐸行書在老家石刻是最好的,可以學,特別是草書不管學那一家,臨帖最像但在實際書法創作中它的作用只是零,怎樣寫好草書?讀帖,找出各大家的結字章法,王獻之的上下字纏繞方面…王鐸的漲墨法…祝技山的下字凸上上字的方法…毛主席的落款,王鐸的多字落款方法…潘天壽的二撇有區別,劉洪彪的三角章法!王鏞的古拙脫俗的書法不得不學。不管古代今人在結字章法都要學習,古為今用,他為我用,重要的是學他對你有用部分,啟功先生說把寫好的字掛在牆上自己看是最好的老師!

  • 3 # 若冰之旅

    歷史每一位書家一但形成自家特點,將永遠不會有人可超越,藝術如果有金牌一定是隻屬於的個性,書家各有所長所短,每個人的喜好也各有不一,沒有可比性

  • 4 # 齊石48905199

    總有些個人問出這種“書障”問題!!!

    書法是藝術,藝術本紛呈!

    筆法、字法乃至章法,都各有趣味,各有風彩,你這是非要辯出紅色漂亮,還是藍色美麗????!!

    書盲加美盲的弱智

  • 5 # 魯鈍亂評

    不知道怎麼排位的。我只知道王羲之的字第一次看就很喜歡,越看越愛,而王鐸的字看半天也沒被打動。我是業餘愛好者,不怎麼寫字,字也寫的不好,不過鑑賞偏好很強,喜不喜歡基本一眼過。

  • 6 # 空谷山人

    這要從幾個方面看,

    1結體王鐸比羲之生動多了過了點。

    2章法氣韻王鐸比羲之有過之無不及。

    3用筆問題不大,都會用筆都合格。

    4綜合成就二王勢均力敵,王鐸不亞於羲之。

    綜上所述,這句話問題不大。

  • 7 # 一丁書畫

    所謂法法相通!書法的本質即心法,心法不外求。不外求不是重視外形,而是不執著在外形上,要求其內在之本質。

    王羲之已經超越字形的束縛,作品甚至看不出什麼體,基本或者經常進入,天人合一,形神一如的法界性境境界,漸漸臻於化境,脫離凡體,欲寫已忘手,融入字法圓融的實相,漸去我執法執,到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就書法而言此可謂至高境界!這是稱其為聖的根本原因,作品很多屬於形而上之神品。

    而王鐸還在搞塊面,搞視覺,搞技法技巧,搞一些形色的東西,這些往往為好旁門左道之野狐禪所重視,他們基本還停留在色相的低層面,他們都是在心外求法,稱之為外道,外道往往偏於我法二執,始終在字形凡塵的輪迴中奮筆掙扎,不能解脫。所以從王鐸作品中,仍能看出其刻意而求得的體相,故而頂多稱其為能,其作品大多屬於形而下的品階。

    籍此,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高下立判。

    黃山谷有云:“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今人凡聖不分,徒為後人所笑爾。

  • 8 # 南宮華亭

    覺斯雖強,也只學了王羲之率意,以了草為意的一個方面。以趙孟頫之大賢,也只得王羲之八分隨性,七分自然,亦成一代大師,高山仰止!

    王覺斯草書,也不可能在傅山之上。傳山草書更無修飾,以太極理論隨性自然,大氣磅礴,不雕飾,其自然屬性就已高過覺斯!覺斯書法,尚存文人雅士之雕,沒有完全放任自流,不如傅青主,以天地為法,以自我任性,貫以博大的學識以書法之中,寧拙毋滑,純以自然大氣的心胸來書寫,如脫兔隼鷹,純正樸素。

    明一代草書,以謝晉為冠,陽明次之,徐渭狂芥,祝枝山縱橫捭闔,覺斯文雅帶芾氣,大氣者乃傅山矣!!!

  • 9 # 劉萬鈞書法

    王鐸書法在某些方面離王還有很大距離,主要體現過分做作(行書特別明顯)王鐸大草方面隨意轉鋒換鋒及穿讓高於王羲之(但過於隨意)

  • 10 # 布穀公社

    王鐸勝過王羲之,這個說法最早是日本人提出來的,從書法演進與書法時代性這個角度,這種說法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

    在現代書法學習者的眼裡,如果單以王羲之書法為藍本,無論怎麼學習都無法以王字風格獲得書法比賽的大獎,而學習王鐸的,卻比較容易在大賽中取得名次。

    這一現象的確值得深思。

    明朝中後期,書法已經從案頭走上牆頭,裝飾,懸掛書法成為時尚,當時大尺幅作品成為常態,書法藝術也從規規矩矩的貼學進入到了轟轟烈烈的創新變革時期。

    而處於明末清初的王鐸趕上了書法變革創新的好時代。他在精習二王法貼的基礎上,將魏碑筆法融入其間,還大膽創造漲墨法,充分運用濃淡枯溼的墨色變化,豐富視覺感官,章法上又大膽運用雨夾雪,亂石鋪路的形式,給人動感十足,視覺衝擊力極強,而自成風格。

    正因為王鐸的這些大膽創新,所以,當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時,就把日本書法界給震撼了,他們將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並聲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事實上,這種認識一直在不少書法研習者中間廣泛流傳。他們還認識到,如果要想在當下的書法展覽中脫穎而出,學習王鐸的書法更容易獲獎,王鐸風格更適合發展成展覽體。

    究其原因竟是,王羲之的字型更適合寫尺犢,信箋,一經放大就缺失了力度和視覺衝擊。

    而王鐸書法相反,更適合當前流行的展覽體,這種現象孫過庭在書譜中也有過論述,意思是,書法的審美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說王鐸勝過王羲之,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的,但並不能因此而認定,王鐸超越了王羲之!

  • 11 # 子衿書法

    說實話,也就是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才有人知道王鐸的名字。

    他的名聲,更多的是在日本人那裡受到追捧。他的《擬山園帖》流入日本後,日本人不知安的什麼鬼胎,提出了這個“后王勝先王”的論調。中國現代書法,被日本人坑得還少嗎?自從日本人的少字派書風傳入中國以來,中國傳統書法,被一小撮受此影響的人搞的烏煙瘴氣。近些年又把王鐸推出來,抵毀書聖王羲之,不知道這些被日本人洗腦的人心裡是怎麼想,安的是什麼心。(王鐸投語谷上人詩卷)

    上面兩圖,是王鐸行書《投語谷上人詩卷》,下面我們看看王羲之的逰目帖,大家作個對比。究竟誰勝誰。大家自己去比較,多說無益。

  • 12 # 醉墨軒主人李文龍

    我們首先肯定王鐸的書法水平,這一點要實事求是的說,王鐸的精於,楷,行,草,尤善行草,王鐸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快,戴明皋在《王鐸 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 米芾) 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但話又說回來,你要說超越王羲之

    這就有點過了,先不論藝術水平的高與低,這一點說不清楚,學王鐸一路的,當然說王鐸高於王羲之

    那學二王一路的呢?又說王鐸不如王羲之,這裡我們不做爭論

    我今天只說兩個字

    書聖

    從唐大宗李世民開始就確定了王羲之,書聖,的稱號

    後世追隨者有多少,別的不說就一個趙孟頫就夠我等書法從業者學上幾輩子的

    而反觀王鐸的追隨者又有幾多?得享大名的又有幾位?

    當然現在由於想參展,獲獎,有學的,但獲了獎出了名,他自已嘴上把王鐸吹上天,躲到書齋裡沒人的時候還不是偷偷的翻開二王法帖,認真研習

  • 13 # 不二齋

    問題:王鐸的書法真的能勝過王羲之嗎?為什麼有“后王勝先王”之說?

    先來看看這個說法的出處吧。這一說法來自於日本,日本書法家們更喜歡王鐸,書法比賽上也大量充斥著王鐸風格的作品。

    他們認為“后王勝先王”,這一說法其實也影響了中國書壇,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王鐸熱”,他的源頭就是日本,好在現在中國書法正逐漸擺脫日本影響,走出自己的路子。

    注意,是日本書法家認為“后王勝先王”,他們喜歡王鐸風格和他們的見識以及性格有關係,但是,中國書法家肯定不會認為王鐸比王羲之厲害。

    王鐸自己也不會認為自己比王羲之厲害,他知道這事,估計能氣活過來。他連米芾都未能超過。

    當然,王鐸作為一代大師,在行草書上的用筆和用墨的創新,對於書法的貢獻還是非常大的。

    1、章法上,大尺幅豎軸的使用,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影響,一直到現在。

    2、筆法上,草書裡多用頓筆,快速而有停頓,開創了另一種節奏的草書。

    3、用墨上大膽創新,使用漲墨法,增強了書法作品的塊面感,和視覺衝擊力。

  • 14 # 萬氏制筆

    不可能勝過

    原因如下:

    我們首先肯定王鐸的書法水平,這一點要實事求是的說,王鐸的精於,楷,行,草,尤善行草,王鐸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快,戴明皋在《王鐸 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 米芾) 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

    但話又說回來,你要說超越王羲之

    這就有點過了,先不論藝術水平的高與低,這一點說不清楚,學王鐸一路的,當然說王鐸高於王羲之

    那學二王一路的呢?又說王鐸不如王羲之,這裡我們不做爭論

    我今天只說兩個字

    書聖

    從唐大宗李世民開始就確定了王羲之,書聖,的稱號

    後世追隨者有多少,別的不說就一個趙孟頫就夠我等書法從業者學上幾輩子的

    而反觀王鐸的追隨者又有幾多?得享大名的又有幾位?

    當然現在由於想參展,獲獎,有學的,但獲了獎出了名,他自已嘴上把王鐸吹上天,躲到書齋裡沒人的時候還不是偷偷的翻開二王法帖,認真研習

  • 15 # 睛雪山堂

    胡吃胡喝不要胡說。王鐸書法超過王義之的書法,不知道是誰胡說出來的?

    說這個話的人估計有大批王鐸的書法作品砸在手裡吧?

  • 16 # 千年蘭亭

    書風標新立異的王鐸,雖說深受後世書家喜愛,甚至被日本人稱為“后王勝前王”,其實他在書壇的地位,是遠無法與王羲之相提並論的。

    王鐸所處的年代,正是趙孟頫、董其昌書風籠罩時期,書家競尚柔媚之風,而廣奮發為雄的氣概。

    以王鐸為代表的書家力反時流,以激越振盪的才情,展開了復興書壇的運動。他的書法取法於二王系脈的歷代大家,並以二王丶李北海、米南宮為核心。

    王鐸對書法的最大貢獻,是用墨的多樣化,為中國書法開闢了一條新的領域。

    學習王鐸,除了學習他的作品以外,更應學習其敏而好古,力反時流,獨創新風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 17 # 重墨堂陳墨之

    這個問題好比你問漢武帝和李世民哪個更好的君主一樣,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同時代的人對時代的貢獻不一樣。我們應該放在其時代的時間內去論證。

    個人認為,王羲之在他的時代裡,更多的是旗幟的作用,他代表了當時各種書體裡,以行書佔先的書寫,因為方便,更多的貢獻是加快了文字的傳播,所以,不如說王羲之是用於政治的需要,普及文字的發展,而定位當時的標杆作用。

    王鐸的時代是戰亂時代,書法已經是鐵蹄下的一種自我宣洩。能夠在這種時代下創新一種劃時代的風格是了不起的。

    我們現在是和平時代,所以,我們是幸福的,認真寫字,學習古人。更是智慧。

    重墨堂

  • 18 # 大成國學堂

    但是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王鐸與王羲之在書法上的異同,瞭解中國書法在成長過程最重要的兩個關鍵節點都發生了些什麼,是我們能更真切地感知中國書法藝術的各種不同的美。

    一、王羲之對於中國書法意味著什麼?

    1、他確立了新體,將行草的現代形態加以定型,確定了行草的法度;

    2、他將鍾繇開創的古楷書徹底去除隸意,對後世唐楷的最終形態與規則有開創之功;

    3、他的筆法系統承前啟後,成為中國書法之所以能夠成長為成熟的藝術建立了理論基礎,並透過世代傳承和完善成為書理論的根基,至今不可動搖,即使碑學興起。

    總結起來就是:王羲之是中國書法確立為最高藝術的奠基石,也是中國書法的技術面和理論體系面的集大成者,更是中華書法美的圖騰,光耀幾千年而不可超越的第一書法大家。

    二、王鐸對於中國書法意味著什麼?

    我們首先要從書法大歷史觀的角度對王鐸所處的書法發展階段做一個定位。

    書法從王羲之的確立階段歷經千年,其實已經進入一個瓶頸期,表徵有4:

    1、筆法沒有新的發展,一直在二王體系下踟躕不前,到了趙孟頫的復古為旗號的引領下,王羲之的剛健、清雅已經被拋棄,甜媚書風達到頂峰,筆法越來越規範化、藝術變化漸趨減少,進而出現藝術含量極低的館閣體成為文人普遍使用的常規書風。壓抑個性、否認創新。黃道周、張瑞圖、楊維禎這樣的具有極大創新力、絲毫不輸給大唐顏、柳、歐的書家新風已經沒法衝擊書壇、使書法進一步發展;

    2、作為依然具有極大實用性的書法的使用環境已經變化。魏晉時期的簡牘書札、大唐的碑版、北朝的墓誌摩崖、宋朝的長卷,這些書法在一個時代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在明末清初都已經不是主流。

    書法的主流環境需求是高堂大屋超規格的裝飾。那時建屋造房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規劃廳堂、書房、客房和各等級臥室的書畫空間(有很多當年的建築圖紙可以證實),書法已經不是小幅規格,而是動輒四五米高的大立軸或者幾十平方的整面牆的書寫空間。清雅流麗的二王體在這種觀賞環境下已經不適宜。

    3、二王所確立的清雅、精緻、超脫、高邁的書法追求使得書法作品今年去除較為激烈的情緒,讓書法以魏晉風度為止規。以藝術作為個人情感宣洩、藝術化和極端化的表現形式來獲取人類情感共鳴是現代西方藝術(從印象派才大規模開始)的基本創作思路。而二王籠罩下的中國書法始終不能隨時代自破自立,與人類文明的藝術思路接軌。

    一生在“貳臣”帽子下翻滾痛苦、輾轉反側直至晚景淒涼的王鐸恰逢其時。

    我們來穿插一個關於王鐸個人評價的問題。忠是中華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核心點,做了貳臣的王鐸的書法的後世評價一直都是被低估、低估、再低估。大家可以捫心自問地思考幾個問題:1、換了你遇到那個形勢非常明瞭的時代,你未必會比王鐸做的忠貞。文天祥、黃道周那樣的忠義之士終究只是極少數人的選擇;2、你只是一個愛好書法的文人,在當時錯綜複雜的形勢變化下,你可以確知後人才明白的時代發展本質——統治權的民族更迭嗎?3、時代悲劇也是家族、個人悲劇,不妥協可能面臨家族和親人餓死。你確定你可以不妥協嗎?大成無意替“貳臣”翻案,但我認為“貳臣”和漢奸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否則古人怎會那麼寬容同樣作為“貳臣”的徐庶?更何況,我們不應“因人廢書”!

    王鐸身處中華民族最大的一次動盪,無論民族命運、政治結構還是文化興亡多個角度,他為中國書法貢獻了些什麼?

    王鐸以二十多年集王聖教序的功力和卓越天才,在四十來歲就已經具備了挑戰書法史任何一位天王的實力。而他沒有止步,而是廣泛取法,以最凌厲、淋漓的書風,以楷入草,以超大尺幅的書寫改變書法史尺牘、碑版的慣例。在整個書法史上,他的空間造型意識、章法意識、墨法意識和目空一切的氣勢都是前無古人的。在那個年代,他的書法已經與西方的、現代的藝術審美直接掛鉤。當下無論你寫什麼書體、風格、流派,你的空間探索、章法創新和墨法豐富都是在吃王鐸留下的饃。

    我們不知道還要經過多少年,才能再次出現這樣一位引領後學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書法巨人。

    有人說王鐸是日本人捧起來的,所以更顯他的強大是不存在的,這樣的邏輯根本不值一駁。固然日本人的書法觀一直都是二流的、跟隨式的,但王鐸的強大與否與誰來追捧根本無關。事實上王鐸在書法方面的創造性成就就連日本書法最巔峰時代的“三筆三跡”都沒有達到過。

    我們這個民族,能夠享受書法帶給我們美,很大程度上受惠於王羲之王獻之。我們的書法能夠發展到今天,能出現不同於二王時代的壯美、陽剛之美、激越之美、章法之美、視覺設計之美、墨色氤氳之美,很大程度上受惠於王鐸——這樣一位死於貧病之前還在書寫的書法巨匠!因民族骨氣有失,您儘管下地獄,但我還是要在地獄之外的書法美地為您樹立豐碑!

  • 19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我就想問問王羲之的風格是什麼樣子的?稍有共同風格的是(十七帖),據說其跨度二十五六年,如果仔細究研,其每一帖皆各有特點,不盡相同,然後相較於王羲之其他帖每每各具風采。這就是王羲之,王羲之盡在路上。王鐸卻不是,風格明顯不用多說了。我以為風格即頂峰,頂峰即囚牢,自我安慰而已。事實上超越自我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兒。不斷學習不斷的進步不同的風貌不同的自我。

  • 20 # null171286961一

    張牙舞爪叫大氣嗎,功法內藏,外柔內剛,輕重具備,奇斜縱姿為神品,王鐸創作很好,但缺少飄逸。恰是其書硬傷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的狂怒能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