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浪漫的人
-
2 # 小梁木屋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手心的肉厚,手背的肉薄,從小爸媽喜歡聽話不操心的孩子,不過我的觀點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對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區別對待,還要開導另一個小孩,有時一個小孩生病了,就需要多一份心照顧另外一個就需要家人去照顧。
-
3 # 君麗
看到這個問題就很傷感,我最近正被這樣的問題困擾著,我們不和老人一起住,年二十九就回去婆婆家幫忙做吃的,油炸麵食類的,還有做包子,幾乎都是我一個人在做,三十又過去包餃子,只有老公幫我包點,他也不太會,其餘都是我在做,我婆婆腿不能走在床上,公公看電視吃東西。做這些都無所謂,他們老了我多做點,最傷心是初一大姑姐回來,公公把吃的全擺出來了,而我們在的前兩天什麼都沒往出拿,除了我們自己買來的;吃飯連著兩頓都是炒白菜,他女兒回來了才問要不要吃他做的帶魚牛肉什麼的,我說晚上了,你們明天吃吧,人家真的就說那明天吃吧,都知道我們明天一早就回我媽那邊呆四五天了(一年也就過節時能陪陪我媽)。關鍵我是媳婦不親吧,他九歲的孫子也不親,女兒和外孫女回來了才把吃的拿出來。而我過去做了兩天吃的也是為了給她女兒準備的。三十我做好了餃子,居然問吃餃子還是吃前一天蒸的包子,就想著餃子別吃給她女兒留著。
-
4 # 小妖情感人生美文
所說的不能一碗水端平,就是人們常說的偏心,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幾點:
一:父母往往偏袒勢弱的那一個,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孩子,出於保護,他們會更多的關愛弱者,這類父母是正直的,無私的;作為子女應該學會理解和包容,如果是這種原因讓父母疏忽了你,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在父母心裡,你是被認可的,你是優秀的;
二:父母喜歡優秀的那個或者行為舉止更像自己的那個,這類父母多是事業型,他們願意投資自認為是有利益的事物,想從其中得到更多的回報;
三:父母不喜歡朽木難雕的那個(不是勢弱,是純粹的費盡心思也爛泥扶不上牆那種),比如他(她)很偏執,自以為是,自負自滿,看不清事實,目中無人,任你軟的硬的都改變不了他(她)的偏執(可能得了一種叫‘偏執型精神分裂’的病),限於人們都這種疾病的缺乏認識,會認為這種人的行為舉止已無藥可救,所以父母會在一次次失望後慢慢放棄,從而造成了偏心的一種表現。
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多數父母都是無私的,當然,天下之大,什麼人都有,世界上存在不孝的子女,就會有不負責任的父母。但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沒有爹孃,哪來的自己,所以無論如何,只要父母健在,要盡己所能,去愛去保護自己的父母,做一個有良心,無愧於心,大氣之人。
-
5 # 我是皮皮林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也會是大多數多生子女家庭會存在的問題!
父母對子女的投入要從幾個緯度來看的!
一般情況父親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父親對孩子的投入和愛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根據頭胎父母的感情情況,生二胎的感情情況等!總之爸爸對子女的投入是受和媽媽的感情影響哈!比如生第一胎時,父母感情恩愛,一般對這個孩子是比較疼愛的!如果生二胎時,父母感情出現裂痕,或者經常吵架,打架,那對二胎的投入程度肯定會低的!此外,還有這兩個孩子的性格,顏值的影響!比如你是父母,那位聽話的,能給自己長臉的,長得好看的孩子也會額外疼愛一些
-
6 # 萬冬心語
父母對待自己的子女是不是一碗水端平,我想是每一個子女所站的角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解讀。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父母給予子女的愛,它聖潔、純粹,溫暖,是每一個子女都無以回報,無法釋懷,感恩一生的愛!
(1)父母對每一個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
父母賦予子女生命,父母的愛也就在那一刻開始了。每一個子女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都是在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精心照料之下成長起來的。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就是來自父母的愛。只有父母的愛是永遠不會要求你回報什麼的,他們所希望的就是子女們都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生活,他們所奢望的只是在他們老了,兒女不在身邊的時候,還能夠經常的聽到子女們的聲音,看到子女們都生活的很好,這,就已經讓他們很開心,很知足了。
所以,做為子女的我們還能對愛我們的父母奢求什麼,要求什麼,苛刻的去比較,去挑刺,去不公平的責怪父母什麼。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回報才是我們應該做的!(2)自卑心裡產生對父母的誤解。
在一個家庭生活成長起來的子女,由於個人的經歷、條件、習慣以及成長當中所付出的努力等不同原因,長大後會形成不同的發展方向,個人因素疊加社會因素就會出現不同的生活狀況。比如在經濟條件方面,社會環境方面,社交人脈方面等都會有所區別。經濟能力、社交能力強的子女就會在父母家庭中,在處理事物中起到積極、主導的作用,相反,各方面較弱的子女就會在各方面表現為聽話、服從的現象。而父母遇到事情的時候,當然也是願意和有能力的子女進行商量。這樣看起來似乎冷落了條件相對較弱的子女,就會給條件較弱的子女一種父母偏心,重視其他兄弟姐妹而淡漠自己的心裡影響;加之自己的各方面條件不如別人,這種自卑心理也加重了對父母的偏激看法。
其實,父母對每一個子女都是一樣的愛,一樣的關心。只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想到或指望能力較強的子女,而在父母心裡其實能夠讓父母更多惦記的,恰恰是條件相對較弱的子女。因為這樣的子女才是讓父母擔心惦記,想盡辦法,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幫助。同情弱者是每一個善良的人都具有的共性,更何況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啊!所以,子女不要誤會了父母的心,而寒了父母的心!(3)何為一碗水端平。
對生活中的每一個個體,如何能做到事事平均,一個家庭生活在一起的子女,如何讓父母去平均他們對每一個子女的愛?十個手指伸出來還不齊那,哪來的那麼多公平。
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對待每一個子女都是一樣的愛。只是在處理事情方面父母會傾向那些有能力的子女,因為他們有處理事情的能力。既然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那不如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多為父母做些事情,幫父母分擔一些問題,協助兄弟姐妹一起幫助父母解決問題。這也是在進自己的孝心,報答父母的恩情。如此,總比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身邊的親人,用挑剔的思維揣測別人,甚至誹謗汙衊親人的良苦用心。這更是不應該的。
用所謂的“一碗水端平”來衡量父母的愛多少有些牽強和偏激,甚至多多少少有點對父母的不尊敬。總之,我們的生命是父母帶給我們的,我們的成長過程也是飽含著父母的艱辛和恩寵。我們和父母之間也只有這一世情緣,失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叫一聲爸媽是多麼親切的稱呼,有人回答又是多麼的幸福。
當有那麼一天,父母遠離了你,你又上哪裡去尋那一碗水!當有那麼一天,你突然喊出爸媽,卻無人回答的時候,你又如何評價曾經的你!
回覆列表
我覺得做父母的當然喜歡聽話的孩子,不和父母爭吵和理論,但現實社會不一樣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正常,家長不要一味地安排他她們怎麼樣做,發揮孩子自己的特長,不要一言堂,這樣利於孩子成長。我有二個孩子,以前偏心聽話的一個,現在不同了,不偏哪一個,誰說的有道理的就按正確的辦,改變了以前的思想,朝前看。家長說的沒有道理,孩子可以擺事實講道理,如果說的確實對就採納。